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90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模块名称

光现象

设计者

兴隆中学

设计者姓名

张正万

选用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所需教学课时数

5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有传授者、引导着、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教师与

学生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属于合作者的关系;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及难点,一点

一点的剖析,理论结合实验,有条理有逻辑的讲述让学生能够听的明白,体现

新课改的重点及教学目标。

首先对一般的光现象引入并同学生讨论,最后进入

我要将的主题,

学习者分析

需求分析

因为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必备的常识。

了解它

的本质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指

引方向,对社会科技的发展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

多少会知道太阳光,灯光,烟火绽开时所放的光忙;但对于光的

原理及折射、反射等系统知识可能不太理解,或者说是很茫然。

学习任务分析

本模块包

含的教学内容

1.通过手电筒打开时光传播的实验,观察并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速为:

c=2.99792﹡108m/s

2.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

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通过平面镜和硬纸板观察光的反射时的规律。

3.通过移动蜡烛,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的规律。

新课程标

准的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章总共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阐明

知识

与技能

1.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1.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1.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

颜料的三原色不同,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过程

与方法

2.1通过动手操作小孔成像,手电筒发出等实验并且自习观察,培

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

2.2通过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3通过对整章内容的讲解与分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让学

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

2.4通过对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3.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策略制定

本模块课程安排

新授课

(2)节

实验课

(30)节

( 30分

钟)

复习课

(20分钟)

探究课

(30分钟)

( 30分

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演示实验、模拟实验、课件、激光笔、蚊香、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坏、空烧坏、喷雾器

4/5

本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第一节

光的传播

探究法

实验法

演示实验

第二节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实验法

观察法

授课发

模拟实验课件

第三节

光的折射、

实验法

观察法

授课发

模拟实验课件

第四节

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的介绍

授课发

课件

第五节

复习本章内容

授课发

黑板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画出本单元的概念地图及知识结构图

1.路径:

光是直线传播的

2.表示符号:

一.光的传播

3.光速的大小和表示:

c=3*108m/s

1.内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光的反射 2.性质:

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

由于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1.成像的特点:

成的是等大,与镜面同距离的虚像(平面镜后不存在光源)凸透镜使平行光束发散凹透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的定义:

光从一种戒指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性质: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五.光的色散①光被分成红、橙、黄、绿、蓝、青、紫七色的。

②彩虹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基本原理也是光的折射

③光的三原色即为红、绿、蓝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是什么

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青、紫,并且按这样的顺序依次排列的现象称为光谱。

2.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夜视仪(摄影)医院用的温度计(接收器)

5/5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做做练习题,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校长和同事的评价

课后反思记录:

1.教学设计之必要性。

课改后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信息资源量大,程式不确定。

教师如果不吃透教学要义而只是按图文顺序去讲解,则会使学生们似懂非懂,思绪不清。

这就迫使教师改变备课范式,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的教学规律来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进而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2.“一切学习都是情境性的。

”这一提法已得到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广泛认同。

既然是这样,那就并非一切情境学习都是高效的学习活动。

情境应当由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参与者的心理环境共同构成。

由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共同参与性和相互协作性,要为了学习而设计教学,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

同时,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导航,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活动情趣,激励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

3.在知识的探求活动中会出现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的问题。

许多情况下,教师是指导者、设计者和指挥者,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做。

这样的探求只能算做是验证性的,操作性的。

它有可能让学生认清某一种概念和规律,熟悉一种操作程式。

但是也不要排除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思路,然后由教师将其纳入教学过程中去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