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908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剪力墙和各种剪力墙柱的受力图word资料31页Word文档格式.docx

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二

图20

基础插筋(基础主梁中)

当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32墙竖向钢筋插筋构造

注:

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图21

当基础梁顶与基础板顶一平时:

图22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中间层竖向钢筋

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伸出本层楼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48

图24

图25

(图24) 

(图25)

顶层竖向钢筋

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板厚+锚固lae(la)

图26

(图26) 

二、墙身水平筋计算

内侧钢筋

长度=墙长-保护层+15d-保护层+15d

03G101-1P47

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03G101-1P47注5)

图27

外侧钢筋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则水平筋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2*保护层

根数

基础层:

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道水平分布筋与拉筋

04G101-3P32、45

楼层:

(层高-水平分布筋间距)/间距+1

(图27)

三、墙身拉筋计算

拉筋

长度=墙厚-2*保护层+max(75+1.9d,11.9d)*2+2d

图28

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当剪力墙竖向钢筋为多排布置时,拉筋的个数与剪力墙竖向钢筋的排数无关。

图29

图30

(图28) 

(图29) 

(图30)

四、暗柱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约束边缘端柱YDZ、约束边缘翼墙柱YYZ、约束边缘转角柱YJZ、构造边缘暗柱GAZ、构造边缘端柱GDZ、构造边缘翼墙柱GYZ、构造边缘转角柱GJZ(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和扶壁柱FBZ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2、18、49、50)

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

(03G101-1P48)。

暗柱钢筋

基础插筋长度同剪力墙身

中间层钢筋如图

03G101-1P49、50

图31

顶层构造:

同剪力墙竖向钢筋顶层构造

03G101-1P48

所有暗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要求同(03G101-1P40)注的第2条,即:

当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

03G101-1P40

图13

(图31)

五、端柱钢筋计算

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

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

(03G101-1P48)

六、剪力墙端为暗柱钢筋计算

墙端为暗柱水平筋

L形: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15*d*2。

当外侧钢筋有连续通过节点和搭接通过两种节点构造要求,水平筋通常布置在暗柱纵筋的外侧

图32

T形:

伸至墙对边-保护层+15*d

图33

一字形:

长度=墙长-保护层*2+15*d*2

图34

斜交:

外侧:

墙净长+锚固Lae(La)

内侧:

钢筋连续通过连续通过

图35

水平筋根数:

竖向筋根数计算

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筋间距+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七、剪力墙端为端柱钢筋计算

水平筋长度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锚入端柱内,长度=墙净长+锚固

锚固取值:

当柱宽-保护层≥Lae时,锚固=Lae;

当柱宽-保护层<

Lae时,锚固=柱宽-保护层+15*d。

图36

竖向筋根数

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筋间距+1

(图36)

八、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

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

03G101-1P16

水平筋根数

水平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竖向筋长度

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

竖向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拉筋根数

(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洞口加强构造

当矩形洞宽和洞高均不大于800mm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图111);

当设计注写补强纵筋时,按注写值补强;

当设计未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割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种类与被切割钢筋相同。

03G101-1P16、17、53

括号内标注用于非抗震

图37

-42

当矩形洞宽和洞高均大于800mm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

圆形洞口直径不大于300mm时,补强纵筋构造

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mm时,补强纵筋构造

剪力墙开洞除了洞口加强纵筋构造外,还有连梁斜向交叉暗撑构造和连梁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两种情况,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的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纵筋锚固长度为:

LaE或La,斜向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要求适用于抗震设计(03G101-1P52)。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九、连梁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梁分为:

连梁、暗梁和边框梁。

中间层连梁钢筋

纵向钢筋长度=洞口宽度+2*max{锚固,600}

03G101-1P16、51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固=Lae;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

Lae时,锚固=柱宽-保护层+15*d;

当连梁端部支座为小墙肢时,连梁纵向钢筋锚固与框架梁纵筋锚固相同。

图43

图44

图45

箍筋根数=(洞口宽度-100)/间距+1

顶层连梁钢筋

箍筋根数=(洞口宽度-100)/间距+1+(左锚固-100)/150+1+(右锚固-100)/间距+1

双洞口连梁钢筋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十、暗梁钢筋计算

暗梁钢筋计算

当暗梁与端柱相连接时:

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从柱边开始算)+左锚固+右锚固

图47

当暗梁与暗柱相连接时:

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从柱边开始算)+2*Lae(或La)

箍筋根数=暗梁净长/箍筋间距+1

(图47)

墙梁侧面纵筋和拉筋

当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03G101-1P51

当连梁截面高度>

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

当跨高比≤2.5时,侧面构造纵筋的面积配筋率应≥0.3%。

图46

拉筋直径:

当梁宽≤350时为6mm,梁宽>

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竖向筋长度:

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连续穿越边框梁和暗梁,因此暗梁和连梁不影响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计算。

剪力墙水平钢筋连续穿过暗梁和连梁

拉筋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拉筋构造见03G101-1P35

十一、剪力墙变截面钢筋计算

竖向筋计算

墙身变截面下层竖向钢筋长度:

层高-下层钢筋露出长度-板厚+锚固Lae(La)

竖向钢筋构造如图03G101-1P48

图48

墙身变截面插筋长度:

1.5LaE+本层露出长度+与上层钢筋进行搭接(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竖向筋根数:

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图48)

一、剪力墙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1.剪力墙高和宽尺寸较大但厚度较小,几何特征像板,受力形态接近于柱,而与柱的区别主要是其长度与厚度的比值,当比值小于或等于4时可按柱设计,当墙肢长与肢宽之比略大于4或略小于4时可视为为异形柱,按双向受压构件设计。

  2.剪力墙结构中,墙是一平面构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竖向压力;

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础上的悬臂深梁。

在地震作用或风载下剪力墙除需满足刚度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结构裂而不倒的要求:

墙肢必须能防止墙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因此注意尽量将剪力墙设计成延性弯曲型。

  3.实际工程中剪力墙分为整体墙和联肢墙:

整体墙如一般房屋端的山墙、鱼骨式结构片墙及小开洞墙。

整体墙受力如同竖向悬臂,当剪力墙墙肢较长时,在力作用下法向应力呈线性分布,破坏形态似偏心受压柱,配筋应尽量将竖向钢筋布置在墙肢两端;

为防止剪切破坏,提高延性应将底部截面的组合设计内力适当提高或加大配筋率;

为避免斜压破坏墙肢不能过小也不宜过长,以防止截面应力相差过大。

联肢墙是由连梁连接起来的剪力墙,但因一般连梁的刚度比墙肢刚度小得多,墙肢单独作用显著,连梁中部出现反弯点要注意墙肢轴压比限值。

  壁式框架:

当剪力墙开洞过大时形成宽梁、宽柱组成的短墙肢,构件形成两端带有刚域的变截面杆件,在内力作用下许多墙肢将出现反弯点,墙已类似框架的受力特点,因此计算和构造应按近似框架结构考虑。

综上所述,设计剪力墙时,应根据各型墙体的特点,不同的受力特征,墙体内力分布状态并结合其破坏形态,合理地考虑设计配筋和构造措施。

  4.墙的设计计算是考虑水平和竖向作用下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求得内力后按偏压或偏拉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当受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时再增加对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在剪力墙承载力计算中,对带翼墙的计算宽度按以下情况取其小值:

即①剪力墙之间的间距;

②门窗洞口之间的翼缘宽度;

③墙肢总高度的1/10;

④剪力墙厚度加两侧翼墙厚度各6倍的长度。

  5.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耗散能力,规范要求一、二级抗震墙时墙的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区宜≥200mm,三、四级抗震等级时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配置于约束边缘。

  以上所述的剪力墙设计中的概念问题可能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懂,但实际应用到工程设计中,施工图纸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时则存在很大差别,追究原因,许多是与具体的构造处理有关,因此造成墙的截面和配筋差别大不合理。

二、剪力墙的边缘构造

  1.结构试验表明矩形截面剪力墙的延性比工字形或槽形截面剪力墙差;

计算分析表明增加墙肢截面两端的翼缘能显著提高墙的延性;

因此在矩形墙两端设约束边缘构件不但能较显著地提高墙体的延性,还能防止剪力墙发生水平剪切滑动提高抗剪能力。

从89规范开始在剪力墙中提出了暗柱、端柱、翼墙(柱)、转角墙(柱),也就是目前规范中的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的抗震措施。

  2.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往往产生了五花八门的设计。

有人将每一轴线的墙理解为一片墙仅在端墙设暗柱,有人将凡是拐角或洞口边都设暗柱,而即使是公开发表出版的权威参考书或设计手册对暗柱(翼墙柱)的截面取值也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尺寸,因此造成配筋的差别很大,甚至相同的资料由于出版的时间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3.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建筑结构规范,根据结构类型及受力状况,对剪力墙两端及洞口两侧的加强边缘,按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轴压比的界线及加强部位要求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

“抗规”GB50011-2001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中落地剪力墙当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均应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但对于一般抗震墙结构(除部分框支墙外)当满足墙肢轴压比限值界线值时可按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抗规”未明确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界限值;

但根据混凝土规范11.7.14条笔者理解框架-剪力墙不受一、二抗震等级限制,凡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当不满足轴压比限界时则均应设约束边缘构件。

综合分析“抗规”、“砼规”和“高规“设计约束边缘构件时,框剪结构、框支结构三。

剪力墙结构的厚度和配筋问题

  1.根据抗震规范6.1.2条规定,8度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少应为二级;

按6.4.1条要求剪力墙底

  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160mm,当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以上规定目的是为防止因墙体平面外刚度过小,稳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压屈失稳,但这些规定对于八度地震区的多层及低高层剪力墙结构显得不够合理。

例如5~15层的剪力墙结构,一般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轴压比都小于0.2,电算结果墙体往往只需要构造配筋,但只因底部功能要求3.9m层高,墙厚就得240mm,若业主要求室内视野开阔,不设外纵墙,横墙朝外端头不允许带翼墙或端柱时,当层高3>

5~4.2m时,则墙厚需要320~350mm,显然不合理。

所以像这样的特殊情况的低多层建筑不应要求死扣规范,而通过采用概念设计分析,控制墙肢轴压比,进行墙体截面条件、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并在构造上适当加强暗柱或配筋,保证其整体性连接等措施,是可以使墙厚减小的。

  2.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砼规”11.7.11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

部分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3%;

这配筋率比其在80年代前的配筋率)。

07~0.1%要大多了,和国外的配筋率0.1~0.25%的高者基本接轨,这在高层或者较长的剪力墙结构中应该是合理的,但对于低矮、短小的剪力墙值得探讨。

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特别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

但对于矮、短的房屋,其水平筋的配筋率是否适当减小值得探讨。

墙的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

但配筋时所取的配筋率有人往往扣除了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中的钢筋,笔者认为竖向最小配筋率应该包括边缘构件中的钢筋,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

四、剪力墙结构的超长问题

  1.混凝土规范9.1.1条规定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温度伸缩缝最大间距当在室内或土中时为45m,露天时为30m;

而现浇框架剪力墙或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取45~55m.规范的这一规定显然与现今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但功能又要求不设缝发生矛盾;

因此目前许多工程中的伸缩缝间距都突破了规范的规定,也造成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遇到超长结构时的胆量越来越大。

笔者认为今后当剪力墙结构超长时,应该慎重处理为好,过长时应该尽量设置温度伸缩缝,宜较严格遵守规范规定的限值,理由如下:

  ①剪力墙结构刚度大,受温差影响大,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产生的变形大,墙体对楼面、屋面产生的约束也大;

当结构发生收缩变形时比其他结构易出现裂缝。

一些未超长的剪力墙结构产生墙体或楼面裂缝,其主要原因就在此。

  ②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商品住房和公寓,使用状况复杂,一旦私人购买的房子出现裂缝,虽然没有安全问题,但处理起来问题多,难度大,社会影响大。

  ③混凝土结构受温度或收缩徐变的影响与众多因素有关;

而体型庞大的剪力墙房屋往往形状复杂,混凝土收缩大,约束应力积聚也大,施工工艺及管理也难控制,环境影响使用变化难于判断,因此更难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时,在受约束条件下引起拉应力而保证不出现裂缝。

  ④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不断增大,已由80年代的一般收缩量300με上升到400με以上,因此使混凝土用量大的剪力墙产生裂缝的因素在增大。

  ⑤目前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大部分工程要赶工加班,质量难保证,为赶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普遍增大,使混凝土收缩量增大,加上由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使弹性模量增加将引起更大的约束拉应力产生,使结构出现裂缝的因素增多。

  ⑥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为了泵送,增大水泥用量,减少了中粗骨料含量和骨料粒径,加上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送料时的不良因素影响等都加大了结构收缩量,增加产生裂缝的因素。

综上所述,今后在处理超长结构时,特别是处理超长的剪力墙结构时要特别慎重;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