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914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文档格式.docx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概述.

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为根本特点;

以三位主要建筑师为代表-I•琼斯(InigoJones,1573-1652);

            C•雷恩(ChristopherWren,1632-1723);

            R•亚当(RobertAdam,1728-1792);

C•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

1666年伦敦大火,雷恩设计50座教区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建设历程.

(参考教科书 P214)

革命时期两种倾向-复古思潮前奏.

帕拉蒂奥主义(Palladianism)

产生原因;

特点;

缺陷-缺乏创造性,现实感.

代表作品:

米尔沃斯府邸,切斯威克府邸,坎德来斯顿府邸.(P219);

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造园学院发起园林设计革命-追求自然,新奇,变化,隐匿以及田园情调;

"英华庭园".

革命激情.(P227-228)

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一种非常新颖生动建筑潮流.

特点――表现感情,性格,情绪;

    追求体形简单圆柱体,方锥体,球体等;

    墙面很少装饰,平面也多为简单几何形.

代表人物――L•布雷,"牛顿纪念碑"

      C•N•列杜,"钙盐城",巴黎路税卡建筑.

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

古典复兴建筑(CLASSICALREVIVAL).

  定义;

又称"新古典主义".

  产生社会背景;

  欧美各国古典复兴建筑概况;

法国古典复兴建筑.

以罗马复兴为主."帝国风格".

巴黎"万神庙";

"军功庙";

雄师凯旋门;

英国古典复兴建筑.

以希腊复兴为主,早期也流行过罗马复兴.

英格兰银行旧利息大厅(P235);

坎伯伦和卡尔顿连排住宅;

     不列颠博物馆(P236);

爱丁堡大学(P236);

德国古典复兴建筑.

以希腊复兴为主.

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新博物馆(P240-241);

美国古典复兴建筑.

兼有罗马复兴及希腊复兴.

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国会大厦;

纽约海关大厦(P252-253);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定义;

两个发展阶段:

"先浪漫主义","哥特复兴"(又称"新哥特风格").

产生社会背景;

发展概况;

哥特复兴代表人物及作品.

   C•巴利;

 A•普金;

 J•拉斯金;

 V-勒-杜克;

   草莓山沃波尔府邸;

封蒂尔修道院;

英国国会大厦;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ISM).

(又称"集仿主义")

代表作品.

巴黎歌剧院;

罗马 埃曼纽尔二世纪念碑;

巴黎圣心教堂;

布鲁塞尔法院;

(P256-258) 

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探索

奥斯曼巴黎改建规划.

"新协和村".1817年,欧文提出.

"花园城市".1898年,英国霍华德《明日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涅尔提出.

"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玛塔提出.

美国方格网城市.

欧美对新建筑探求

建筑新结构,新材料与新类型

初期生铁结构。

由于铁路发展以及铁工业进步,初期生铁运用以桥梁为主。

铸铁结构第一个重要实例―塞文河拱桥,1779年,铁工专家A.达尔比。

门耐尔悬索桥,1819年,工程师T.特尔福德,最早大型悬索桥。

泰纳河高架桥,1846年,工程师R.斯蒂夫森,最后一座大型铸铁桥。

布里塔尼亚铁路桥,1850年,工程师R.斯蒂夫森,总跨度近300米。

克利夫顿悬索桥,1829年,工程师I.布鲁涅尔。

皇家阿尔伯特桥,1860年,工程师I.布鲁涅尔。

铁应用于建筑。

最初,铁应用只是辅助性:

链条,支撑件,毛石连接件以及荷载不大屋顶。

萨尔福德棉纺厂,1801年,生铁梁柱和承重墙混合结构。

布赖顿皇家别墅,1818-21年,铁框架及装饰,异国情调。

温室。

德比郡查斯沃斯温室,1836年,园艺师J.帕克斯顿,长约90米。

克尤花园棕榈房,1845年,工程师伯顿。

铁路车站。

国王十字车站,1850年,工程师库比特。

帕丁顿车站,1852,工程师I.布鲁涅尔。

巴黎火车站,北站,1862年,J.I.希多夫。

购物中心。

完全覆盖以铁构件玻璃拱顶步行购物街十分普遍。

巴黎中央市场,1853年,V.巴尔塔。

米兰,埃曼纽尔二世展廊,1829年,G.门戈尼。

博览会建筑。

伦敦博览会,1851年。

“水晶宫”,铸铁建筑艺术顶峰。

巴黎博览会,1889年,“机械馆”,艾菲尔铁塔。

新材料――钢筋混凝土。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人蒙尼埃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早期探索依然体现在桥梁等设计方面。

   奥利飞机库,1905年,工程师弗莱辛内。

   塔文那萨曲板桥,1905年/萨金那托贝尔桥,1929年,R.玛雅。

   建筑师,工程师,A.贝瑞探索――是建筑师中率先注重发挥钢筋混凝土,             这一新材料性能人。

  

   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3年。

   兰西圣母教堂,1922年。

   巴黎庞泰路车库,1905年。

新建筑类型。

如火车站,图书馆,百货商店,购物市场,博览会建筑等。

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

探求新建筑先驱者。

探新活动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1.K.F.辛克尔,德国。

柏林百货商店,1827年――探新运动第一次革新。

柏林图书馆,1830年。

      2.G.森帕尔,德国。

        《工业艺术论》,1852年。

        《技术与构造艺术中风格》,1861-63年。

      3.H.拉布鲁斯特,法国。

        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1843-50年。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1862-68年。

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

思想基础;

代表人物;

W.莫里斯。

J.拉斯金。

代表建筑,肯特“红屋”。

成就与局限;

   三.“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Movement)

 含义;

产生背景;

历史意义及评价;

      代表人物及作品;

      1.V.霍塔,比利时。

        塔塞尔旅馆,布鲁塞尔,1892-93年,“新艺术”建筑最早作品。

        索尔维旅馆,1895-1900年。

        人民宫,布鲁塞尔,1897年。

      2.V.D.维尔德,比利时。

        精于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1906年。

      3.H.吉玛德,法国。

        贝朗格宫,1894年。

        巴黎地铁车站入口,1900年。

      4.C.R.麦金托什,英国。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1896年。

      5.A.高迪,西班牙。

        极具个性,创造力与想象力。

        威森斯公寓,巴塞罗那,1878年。

        古尔公园,巴塞罗那,1900年。

        巴特罗公寓,巴塞罗那,1905年。

        米拉公寓,巴塞罗那,1905年。

        圣家族教堂,巴塞罗那,1883年始建。

   四.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TheViennaSchool–TheSecession)。

代表人物及作品:

1.O.瓦格纳,维也纳学派领导人之一。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1904。

2.J.M.奥尔布里奇。

维也纳分离派总部,1904。

展览宫,达姆斯塔特,1901。

3.J.霍夫曼。

    斯托克莱宫,1905。

    普克斯多夫疗养院,1903。

4.A.卢斯。

  斯坦纳住宅,维也纳,1910,被看作欧洲最早理性主义作品。

北欧代表人物:

1.H.P.伯拉赫。

  荷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1898-1903。

2.E.沙里宁。

  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

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Werkbund)。

1907年在德国成立——一个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协会。

宗旨;

第一届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科隆,1914。

代表人物及作品;

1.P.贝伦斯。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柏林,1909年。

——现代建筑史一座里程碑。

    2.W.格罗皮乌斯、A.迈耶。

      法古斯鞋楦工厂,1911。

    3.M.博格、H.波埃尔齐格——德制联盟中“表现主义者”。

      百年纪念厅,1913。

      水塔建筑,1910。

美国对新建筑探求

探新运动先驱者。

H.格林诺夫——比较系统全面地探索新建筑美学思想家之一。

《形式与功能》,1853。

提出:

“形式适合功能”;

“由内而外进行设计”;

“装饰是虚假美”;

   为功能主义奠定了基础。

芝加哥学派(TheChicagoSchool)。

背景;

进步作用与局限;

“形式追随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

1.学派创始人,工程师W.B.詹尼。

第一拉埃特大厦,1879。

2.H.H.理查德森,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商店,1885-87。

伯纳姆和鲁特,蒙那诺克大厦,1891;

卡匹托大厦,1892;

         瑞莱斯大厦,1890-94;

D.阿德勒和L.H.沙里文,芝加哥会堂建筑,1887。

L.H.沙里文,布法罗保证大厦,1895。

L.H.沙里文,商人国家银行,1914。

L.H.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1899-1904。

草原式住宅(PrairieHouse)。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

主要特点;

热衷相互穿插空间;

模糊室内外界限;

水平伸展缓坡屋顶占有并统率整个构图;

注重应用砖和木材等简单、自然材料真实表现;

只有必不可少、并非外加装饰;

1.H.H.理查德森,麻省斯托夫顿住宅,1882。

2.F.L.莱特。

查恩利住宅,1891。

温斯陆住宅,1893。

威利茨住宅,1902。

罗伯茨住宅,1907。

罗比住宅,1908。

下篇 外国现代建筑史

二十年代现代建筑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建筑流派

未来主义(Futurism)。

未来派是战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文学艺术流派,在意大利和俄国先后流行。

1909年,创始人F.T.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赞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欣赏现代生活运动、变化、速度与节奏,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属于未来艺术。

代表人物:

圣.伊利亚,意大利——最重要未来主义建筑师。

        某电站、飞机库方案;

Nuova城规划;

楚柯,都灵,菲亚特汽车制造厂,1927。

M.夏特尼公寓方案,1914。

表现派(Expressionism)。

二十世纪初首先在奥地利、德国产生了表现派绘画、音乐、戏剧。

表现派建筑师常采用奇特夸张形式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以此象征时代精神。

代表人物及作品:

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E.门德尔松,1920。

挥洒不羁构图,流水般曲线,个性表达。

斯图加特肖肯百货公司,E.门德尔松,1926。

柏林,宇宙电影院,E.门德尔松,1928。

柏林,格罗西斯剧院,H.波埃尔齐格,1919。

圆顶位于舞台上方,一排排齿状装饰,在变换灯光中,把剧院变成了神秘洞穴。

汉堡,智利馆,F.霍格,1923。

建筑东端状如船首,呈舒缓起伏波浪状,建筑犹如雕刻。

风格派(DeStijl)。

又称鹿特丹学派。

起源与荷兰,其成员包括建筑师、画家、雕塑家,甚至作曲家。

其艺术主张“新造型主义”。

风格派目标也是同传统决裂,建筑造型以基本几何形为主,以及色彩纯正。

乌特勒支,施罗德住宅,G.T.里德维德,1924。

构成派(Constructivism)。

1920年前后苏联出现“构成主义”思潮。

“构成”说到底就是要素分解组合。

基本特征:

倾向抽象形式;

表现运动、力、空间、结构;

对新材料、新技术感兴趣;

第三国际纪念碑方案,V.塔特林,1919。

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现代建筑(MODERNARCHITECTURE)——指二十世纪中叶再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建筑,其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和要求崭新建筑,具有鲜明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风行全世界。

1919年,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主持下,Bauhaus成为二十年代欧洲最激进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

1923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出版《走向新建筑》,热烈鼓吹建筑师应创造反映时代精神新建筑。

二十年代初,德国建筑师密斯发表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面貌。

二十年代中期,以第一代大师为代表,相继设计建造了具有新风格建筑,如W.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萨伏伊别墅、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等;

密斯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A.阿尔托维堡图书馆、帕米欧肺病疗养院。

现代派建筑表现出对普通人住宅关心,1927年举办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

从代表建筑师言论及作品中,可以看出现代建筑一些基本观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设计中发挥材料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建筑形式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建筑美学。

W.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

W.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倡导人之一,包豪斯创办者。

生平。

原籍德国建筑师。

1903-1907,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开始学习建筑。

1907-1910,在柏林贝伦斯建筑事物所任职。

1910-1914,独立开业,同A.迈耶合作了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工厂,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1915,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职。

1919,担任校长,将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与美术学院合并为国立包豪斯学校。

1928,与勒•柯布西耶等人组织发起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34,离开德国赴英国开业。

1937,赴美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年起任名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设计研究院。

理论与实践。

早期探索。

法古斯鞋楦工厂,1911。

简洁自信,纯技术光辉。

科隆展览会办公楼,1914。

古典而对称体量,惟有转角处玻璃楼梯间令人振奋。

这两座代表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反映出共同、新美学思想:

非对称构图;

简洁整齐墙面;

没有挑檐平屋顶;

大面积玻璃幕墙;

取消支柱建筑转角。

表明功能和美观,与现代材料和结构是分不开。

包豪斯时期。

关于包豪斯(Bauhaus意为建筑学院):

德国包豪斯是现代工业设计运动发源地之一,也是技术美学发源地之一。

1919年,在格罗皮乌斯主持下,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与美术学院合并为国立包豪斯学校,不久发表了格罗皮乌斯拟订《宣言》,倡导一切艺术家转向实用艺术。

包豪斯在设计教学中方针与方法: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墨守陈规。

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强调各门艺术间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象抽象派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

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二十年代包豪斯所体现艺术方向和艺术风格:

Bauhaus吸引了诸多先锋派艺术家与建筑师,如风格派凡杜士堡、康定斯基。

Bauhaus创新性与贡献:

一方面在于它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在于包豪斯校舍本身。

关于包豪斯重要意义,密斯做过扼要说明——“包豪斯不是一个已有明确教育方案机构,它只是一种理想,而格罗皮乌斯已对这种理想作出精确而系统陈述。

”这种理想就是艺术与技术结合,以此作为现代艺术基础。

包豪斯校舍包括教室、学生宿舍、餐厅及手工工厂等,还包括德绍当地一所职业学校,是一组非对称体量,其设计从功能出发,是一座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建筑。

(P72)

对住宅建筑研究。

把大量光线引入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所主张功能观点一个主要方面。

在单体建筑上,格罗皮乌斯建筑有较大窗户和阳台。

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光线和通风,摈弃传统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以建筑高度决定其间距。

实例如:

柏林西门子城住宅区,1929-30,四层平台式公寓,住宅间是宽阔绿地。

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设计,1927。

二层装配式住宅,外墙为贴有软木隔热层石棉水泥板,挂在轻钢骨架上。

美国匹兹堡铝城住宅区,40年代,与布劳耶合作。

国际住宅展览会,西柏林汉莎区改建,1957。

应用工业化方法探索。

早在包豪斯任教期间,就致力于研究使家具、器皿、建筑设计适应工业化大生产要求;

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理论与方法。

其他作品。

因平顿乡村学院,与E.M.弗莱合作,1936。

哈佛研究生中心,与TAC合作,1957。

《全面建筑观》。

评价。

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

密斯•凡•德•罗(1886-1969),现代建筑大师,现代建筑一位先驱者,不是一位全面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理论家,但他是一位对现代建筑产生广泛影响、具有独特个性建筑师。

1886/3/27日生于德国亚琛,是一个石匠儿子。

1901-07,在B.Paul工作室工作;

1908-11,在P.贝伦斯事物所工作;

1911年起在荷兰与伯拉赫一起工作;

1913年在柏林开了一间工作室,但很快由于战争原因而中断。

1926-32,任德制联盟第一副主席;

1930-32,任包豪斯校长;

1938-58,赴美国,曾长期担任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一次大战之前活动与倾向。

没有追求新奇欲望,热衷于研究结构细节,以功能为出发点,但对于比例有独到感受。

早期代表作品:

普克斯Puchs住宅,1911,依稀可见P.贝伦斯影子。

克鲁勒-缪勒住宅,1912,几乎是古典性格,但窗户简洁,比例精致,已预示出密斯最优秀作品独特格调。

一次大战之后后对现代建筑探索。

密斯研究现代设计种种问题,关注三个特殊主题:

玻璃作为弯曲,或平直建筑构件影响;

以建筑层水平线条来表达其内部结构;

由功能出发组织建筑空间,在住宅设计中阐明新空间概念——墙体是独立构件,向周围环境伸展,以此联系室内外空间。

战后初期:

玻璃摩天楼方案,1919,“用玻璃作为外墙,新结构原则清晰可见。

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纪念碑,1926,砖砌碑身采用立体主义构图手法。

二十年代建筑实践:

从事大量、普及型住宅设计。

提倡建筑工业化和时代性,强调功能作用,其建筑变得更简约、宁静和优美。

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设计,1927,纯粹钢框架,比例优美,带有屋顶平台。

密斯贡献与建筑观点。

密斯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探索,提出灵活多变“流动空间理论”,创造出简洁、明快而精确建筑形式处理手法,把建筑技术与艺术统一起来。

①“少就是多”(LessisMore)。

1928年提出。

是一种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讲究条理设计思想。

“少”——主张在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

     简化结构体系、结构构件;

     在材料上仅有钢和玻璃;

“多”——揭示出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以创造出来建筑上简洁、精确以及丰富效果。

即“简洁就是丰富”。

②“流通空间”(FlowingSpace)。

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流通,以及内部空间之间流通。

③“全面空间”(TotalSpace)。

或称作“通用空间”(UniversalSpace)。

,在“流通空间”基础上发展而来。

主张设计一个大空间,可以自由划分、分隔实用而且经济空间。

建筑实践及代表作品。

  ①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

②吐根哈特住宅,1930。

③伊利诺工学院校舍,1940。

“克朗楼”(CrownHall),1955。

④范斯沃斯住宅,1945-50。

⑤西格拉姆大厦,1954-58。

⑥芝加哥湖滨路公寓,1951-53。

⑦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2-68。

评价与综述。

密斯也是现代建筑一位先驱者,他提出“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理论,以毫不妥协、简洁高雅形式语言,对现代建筑产生强烈影响。

密斯后期建筑风格鲜明反映出大工业时代特点,追随者众,形成所谓“密斯风”。

密斯是这一时代有创造力伟大人物之一,以严谨质朴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创造出最优雅高贵形式。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

现代建筑运动激进分子,本世纪最重要建筑大师之一,原名 查尔斯•爱德华•让那雷.

生平.

1887/10/6日生于瑞士钟表制造业城市LaChaux-de-Fonds.

14岁进入美术学校学习装饰艺术.

18岁设计了第一座住宅.

1908年春到达巴黎,从师于A.贝瑞,后来到P.贝伦斯事物所,受到新建筑影响.

1917年移居法国,1920年起改用笔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