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诗经小雅蓼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002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析《诗经小雅蓼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品析《诗经小雅蓼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析《诗经小雅蓼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品析《诗经小雅蓼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析《诗经小雅蓼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析《诗经小雅蓼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并且这首诗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第四小节,八句诗中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出现了九个我,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字一顿震撼着我,当时心中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孩子的无限辛劳和“我”不能奉养父母终老的无尽遗憾、愧疚和悔恨。

而在这一学期,我修习了徐建委老师的《诗经》导读选修课,感觉十分受教,获益匪浅。

徐老师的讲课告诉我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运用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来品读分析诗经中的许多诗篇。

譬如我们在读卫风和邶风时,可以联系春秋卫国的历史分析当时王室风云与社会状况,将这些背景资料联系起来重读诗经,能够更准确地品读出诗篇的原意和内容。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郑风和郑国历史联系起来读等等诸如此类。

所以,我想到了重读《蓼莪》。

以下是《诗经·

蓼莪》的原文,我的译读以及一些浅陋的品析。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那柔长的藤蔓是蓼莪吗?

那不是蓼莪啊,原来是没用的青莪。

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

不是蓼莪,原来是没用的杜莪。

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

瓶子里面没有酒剩下,坛中自然也没能装下一些美酒。

失去父母的人,在世上偷生,不如早点儿死了好啊。

没有父亲,我可以依靠谁?

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

行走在外,心中悲痛,呆在家中,却像没有回到家一样。

父亲啊你生养我,母亲啊你养育我,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担心着我,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天穹无穷无尽。

南山高大挺拔,狂风发作,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为何只有我如此不幸?

南山高大挺拔,狂风不止,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唯独我不能够终养父母啊。

综合各种翻译版本,我将《蓼莪》进行了简单的字面翻译。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这一句的翻译在几个版本中不尽相同。

第一种是说,瓶为小,罍为大,两句言小瓶空空,罍自然无所留存,无所可得,比喻儿子无力赡养父母,使父母缺衣少食,备尝艰辛耻辱(褚斌杰《诗经全注》)。

第二种是说,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

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戴震《毛诗补传》)。

经过对这两种说法的比较,我认为第一种解释为佳。

因为较第二种解释,它更能体现儿子无力赡养父母的内心的愧疚,再结合下面的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我认为当时的子女无力赡养父母的情况应该是常见的,而《蓼莪》一诗也可看作描写社会现实,暗讽当权者不治的作品。

关于原文的翻译,其他就不一一赘述。

《蓼莪》是《诗经》中成诗最早的诗篇之一。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

虽然有人提出异议,说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但是,在我修习了一个学期的徐老师的《诗经》导读课程之后,再经我查阅当时的史料记载,我还是赞同《毛诗序》的说法,周幽王昏愦荒淫,朝政混乱腐败,是历史上有名的。

他信用虢石父等佞臣,加重了剥削,再加地震及旱灾,使人民流离失所,灾难重重;

他宠爱褒姒,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结果引起了申侯的极端不满。

在周王朝饥馑混乱之际,申侯联合犬戎等外族势力,一举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攻陷了镐京,消灭了西周王朝。

西周王畿之地,也遂为犬戎等族所侵占。

宜臼在申、鲁、许等国的拥立下,嗣立为王。

迫于无奈,由秦国护送,东迁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又由晋、郑等国的夹辅而立国。

这就是东周的始君周平王。

这位作者,亲身经历西周的陷落和东周的建立,看到政事荒怠、社会混乱的现实,既埋怨老天爷的“弗虑弗图”和周幽王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又埋怨那些“正大夫、三事大夫、邦君诸侯”们自私自利、不勤王事并且嫉恨忠于国家、勤于王事的好人,所以自己面对离乱黑暗的政局,只有“鼠思泣血”,直陈时弊。

所以,我认为读《蓼莪》时,我们虽然可以片面地去品味其中的懊悔愧疚羞耻悲痛等个人情绪,但是品读诗歌往往要求我们读出超出作者原意的内容。

由于我比较赞成关于《诗经》起源的采诗说,所以我觉得民间的诗人虽然不能做到在诗歌中融入宏旨要义,但是个中意味是需要后人结合多方面资料品读出来的。

虽然再深入的细节我没能考证详明,但是读诗经的方法我认为应如此,而我对于《蓼莪》的旨意分辩也言尽于此。

无论如何,《蓼莪》所道出的情意是真挚的,深刻的,感人肺腑的。

个人认为,无论是从文学艺术方面,还是从抒情达意来讲,《蓼莪》都可以与诗经中上佳作品相颉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