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09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docx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

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

原文: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1。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2。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3。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4。

南有樛木5,甘瓠累之6。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7。

翩翩者鵻8,烝然来思9。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10。

译文:

南国鱼儿美,群游把尾摇。

君子有好酒,宴饮佳宾乐陶陶。

南国鱼儿美,群游随水流。

君子有好酒,宴饮佳宾乐悠悠。

南国树弯弯,葫芦藤蔓紧相缠。

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乐平安。

鹁鸠飞翩翩,群飞来这边。

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频相劝。

注释:

1.烝(zhēnɡ):

众多。

罩罩:

义同"掉掉",游鱼摇尾貌。

2.式:

语助词。

燕:

同"宴"。

3.汕汕:

《说文解字》:

"鱼游水貌。

"

4.衎(kàn):

快乐。

5.樛(jīu):

树木向下弯曲。

6.瓠(hù):

葫芦。

纍:

缠绕。

7.绥:

安。

8.鵻(zhuī):

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

9.思:

句尾助词,下同。

10.又:

通"侑",劝酒。

【赏析】

  本诗的主旨,毛诗、齐诗都认为是宴饮诗兼有求贤之意,《毛诗序》云:

“《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大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

”也有人觉得还含有讽谏之意。

我们认为,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

诗意与《鱼丽》略同,正如方玉润《诗经原始》云:

“彼专言肴酒之美,此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

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

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

我们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

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

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

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我们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我们描绘了另一场景:

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

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

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怎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呢!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我们的眼帘,也把我们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

你看,佳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

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

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

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

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

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此外,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应与《鱼丽》、《南山有台》二诗结合起来。

这三首诗是同一组宴饮诗;先歌《鱼丽》,赞佳肴之丰盛;次歌《南有嘉鱼》,叙宾主绸缪之情;最后歌《南山有台》,极尽祝颂之能事,敬祝宾客万寿无疆,子孙福泽延绵。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

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原文:

南山有台1,北山有莱2。

乐只君子3,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4,北山有李。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5。

南山有栲6,北山有杻7。

乐只君子,遐不眉寿8。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9。

南山有枸10,北山有楰11。

乐只君子,遐不黄耇12。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13。

译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

君子真快乐,为国立根基。

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

君子真快乐,为国争荣光。

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

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

君子真快乐,人民好父母。

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

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

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

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

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

君子真快乐,那能不长寿。

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

注释:

1.台:

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2.莱:

藜草,嫩叶可食。

3.只:

语助词。

4.杞(qǐ):

枸杞。

5.德音:

好名誉。

6.栲:

树名,山樗,俗称鸭椿。

7.杻(nǐu):

树名,檍树,俗称菩提树。

8.遐:

何。

眉寿:

高寿。

眉有秀毛,是长寿之相。

9.茂:

美盛。

10.枸(jǔ):

树名,即枳椇。

11.楰(yú):

树名,即鼠梓,也叫苦楸。

12.黄耇(ɡǒu):

毛传:

"黄,黄发;耇,老。

"

13.保艾:

保养。

【赏析】

  这是一首颂德祝寿的宴饮诗。

前人或以为“乐得贤”(《毛诗序》),或以为“颂天子”(姚际恒《诗经通论》),或以为“祝宾客”(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些说法未免各有所偏。

就此诗与《鱼丽》、《南有嘉鱼》为燕享通用的乐歌来看,我们认为它是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全诗五章,章六句,每章开头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民歌味十足。

南山有台、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莱、有杨、有李、有杻、有楰,正如国家之拥有具备各种美德的君子贤人。

兴中有比,富有象征意义。

但是兴语的作用还有为章节起势和变化韵脚以求叶韵的作用。

在本诗中,这两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直说“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等,则显得突兀和浅直,加上“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等后,诗顿时生色不少,含蓄而委婉,诗的韵律也由此而和谐自然。

兴语之后,是表功祝寿。

每章两次直呼“乐只君子”,可以见出祝者和被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简意赅,以极节省的笔墨为被颂者画像,从大处落笔,字字千金,为祝寿张本。

表功不仅是颂德祝寿之所本,而且本身也是其中的必要部分。

功表得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诗的主旨。

正因为前面的功表得得体而成功,后面的祝寿才显得有理而有力。

四、五两章用“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两个反诘句表达祝愿:

这样的君子怎能不长眉秀出大有寿相呢!

这样的君子怎能不头无白发延年益寿呢!

这又是以前三章的表功祝寿为基础的。

末了,颂者仍不忘加“保艾尔后”一句。

重子嗣,是国人的传统,由祝福先辈而连及其后裔,是诗歌的高潮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虽单纯,但结构安排相当精巧,五章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语意间隔粘连,逐层递进,具有很强的层次感与节奏感。

选词用字,要言不烦,举重若轻,颇耐咀嚼,表现出歌词作者的匠心独运。

作为宴享通用之乐歌,其娱乐、祝愿、歌颂、庆贺的综合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蓼萧(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

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祝颂诗

原文:

蓼彼萧斯1,零露湑兮2。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3。

燕笑语兮4,是以有誉处兮5。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6。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7。

其德不爽8,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9。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10。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忡忡11。

和鸾雍雍12,万福攸同13。

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

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

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

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

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

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

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

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

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注释:

1.蓼(lù):

长而大的样子。

萧:

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2.零:

滴落。

湑(xǔ):

叶子上沾着水珠。

3.写:

舒畅。

4.燕:

通"宴",宴饮。

5.誉处:

安乐愉悦。

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

"誉、豫通。

凡诗之誉,皆言乐也。

"处,安。

6.瀼瀼:

露水很多。

7.为龙为光:

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

龙,古"宠"字。

8.爽:

差。

9.泥泥:

露水很重。

10.孔燕:

非常安详。

岂弟(kǎitì):

即"恺悌",和乐平易。

11.鞗(tiáo)革:

当为"鎥勒"。

鎥,马勒上的铜饰@?

系马的辔头。

冲冲:

饰物下垂貌。

12.和鸾:

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

雝(yōnɡ)雝:

铜铃声。

13.攸同:

所聚。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

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

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

故本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

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

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

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

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

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

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祥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

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

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怎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

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

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最后顺便说一下,本篇《毛诗序》谓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诗集传》)。

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

“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

”本文取吴闿生说。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湛露(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

周王宴饮诸侯。

原文:

湛湛露斯1,匪阳不晞2。

厌厌夜饮3,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

厌厌夜饮,在宗载考4。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5。

显允君子6,莫不令德7。

其桐其椅8,其实离离9。

岂弟君子10,莫不令仪11。

译文:

浓浓的夜露呀,不见朝阳决不蒸发。

和乐的夜饮呀,不到大醉决不回家!

浓浓的夜露呀,沾在那繁茂芳草。

和乐的夜饮呀,宗庙里洋溢着孝道。

浓浓的夜露呀,沾在那枸杞酸枣。

坦荡诚信的君子,无不具有美善德操。

那些同类的梧桐山桐,一树比一树果实累累。

这些和悦平易的君子,看上去无不风度优美。

注释:

1.湛湛:

露清莹盛多。

斯:

语气词。

2.匪:

通"非"。

晞:

干。

3.厌厌:

一作"懕懕",和悦的样子。

4.宗:

宗庙。

载:

充满。

考:

通"孝"。

5.杞棘:

枸杞和酸枣,皆灌木,又皆身有剌而果实甘酸可食。

6.显允:

光明磊落而诚信忠厚。

显,明;允,信。

7.令:

善美。

8.桐:

桐有多种,古多指梧桐。

椅:

山桐子木,梓树中有美丽花纹者。

9.离离:

犹"累累"。

10.岂弟(kǎitì):

同"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

11.仪:

仪容,风范。

【赏析】

  《湛露》属二《雅》中的宴饮诗。

《毛诗序》:

“《湛露》,天子燕(宴)诸侯也”,又《左传·文公四年》:

“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

”至于所宴饮之诸侯为同姓还是兼有异姓,前人尚有争议。

从《小雅·六月》的《小序》有“《湛露》废则万国离矣”来看,似应兼同异姓而言;唯诗中明明有“在宗载考”,古“考”“孝”多通用,而“宗”则不论解“宗庙”或“宗族”,总属同姓,可见诗本同姓贵族的宴饮诗,约春秋时已用为天子宴飨诸侯的乐章。

还有一说是“考”指宫庙落成典礼中的“考祭”,因上下文缺乏照应,不可从。

  《湛露》四章,每章四句,各章前两句均为起兴,且兴词紧扣下文事象:

宴饮是在夜间举行的,而大宴必至夜深,夜深则户外露浓;宗庙外的环境,最外是萋萋的芳草,建筑物四围则遍植杞、棘等灌木,而近户则是扶疏的桐、梓一类乔木,树木上且挂满果实——现在,一切都笼罩在夜露之中……“白露”“寒露”为农历(夏历)八、九月之节气,而从夜露甚浓又可知天气晴朗,或明月当空或繁星满天,户厅之外,弥漫着祥和的静谧之气;户厅之内,则杯觥交错,宾主尽欢,“君曰:

‘无不醉’,宾及卿大夫皆兴,对曰:

‘诺,敢不醉!

’”(《仪礼·燕礼》)内外动静映衬,是一幅绝妙的“清秋夜宴图”。

  若就其深层意蕴而言,宗庙周围的丰草、杞棘和桐椅,也许依次暗示血缘的由疏及亲;然而更可能是隐喻宴饮者的品德风范:

既然“载考”呼应“丰草”,“载”义为充盈,而“丰”指繁茂,那么“杞棘”之有刺而能结实难道与君子的既坦荡光明(显)又诚悫忠信(允)无涉?

更不用说桐椅之实的“离离”——既累累繁盛又历历分明——与君子们一个个醉不失态风度依然优美如仪(与《宾之初筵》的狂醉可对看)的关系了。

只是至此还没有说到最重要的意象“湛湛”之“露”究属何意。

  前人大多理解湛露既然临于草树,则无疑象征着王之恩泽。

若就二、三章而言,这也不差,只是以之揣摩首章,却不像了。

我们认为露之湛湛其义蕴犹情之殷殷,热情得酒之催发则情意更烈,正好比湛露得朝阳则交汇蒸腾……

  此诗章法结构之美既如陈奂所言“首章不言露之所在,二章三章不言阳,末章并不言露,皆互见其义”,又如朱熹引曾氏曰:

“前两章言厌厌夜饮,后两章言令德令仪”。

后者需补充的是:

在这两者之间,第三章兼有过渡性质(一、二承上,三、四启下)。

雅诗的章法结构比风诗更为讲究,于此亦见一斑。

  音韵的谐美也是本诗一大特点:

除了隔句式押韵外,前两章以一、三句句头的“湛湛”与“厌厌”呼应,去和二、四句句尾的脚韵共构成回环之美;至后两章则改为顶真式谐音,表现为“杞棘”的准双声与“显允”的准叠韵勾连,而“离离”的双叠也与“岂弟”的叠韵勾连(作为过渡,三章“湛湛”与“显允”的尾音也和谐呼应)。

  总之,《湛露》一诗,乍看平淡无奇,细品恰如橄榄,其味愈出愈永。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彤弓(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

歌颂周天子举行宴会,将彤弓赐予有功诸侯之事。

原文:

彤弓弨兮1,受言藏之2。

我有嘉宾3,中心贶之4。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5。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6。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钟鼓既设,一朝右之7。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8。

我有嘉宾,中心好之。

钟鼓既设,一朝酬之9。

译文: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庙中藏。

我有这些好宾客,赞美他们在心上。

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敬酒情意长。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家中收。

我有这些好宾客,喜欢他们在心头。

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劝酒情意厚。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插袋里。

我有这些好宾客,赏爱他们在心底。

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酬酒情意密。

注释:

1.彤弓:

漆成红色的弓,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

弨(chāo):

弓弦松弛貌。

2.言:

句中助词。

藏:

珍藏于祖庙中。

3.嘉宾:

有功诸侯。

4.中心:

内心。

贶(kuànɡ):

郑笺:

"贶者,欲加恩惠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贶古通作况,……《广韵》:

‘况,善也。

"中心贶之’正谓中心善之。

"

5.一朝:

整个上午。

飨(xiǎnɡ):

用酒食款待宾客。

6.载:

装在车上。

7.右:

通"侑",劝酒。

8.櫜(ɡāo):

装弓的袋,此处指装入弓袋。

9.酬:

互相敬酒。

【赏析】

  据古代的铜器铭文(如《宣侯矢簋》)及《左传》等书的记载,周天子用弓矢等物赏赐有功的诸侯,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

《彤弓》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礼仪制度的形象反映。

《毛诗序》说:

“《彤弓》,天子赐有功诸侯也。

”可见《彤弓》一诗的主旨是歌颂周天子举行宴会,将彤弓赐予有功诸侯之事。

  诗一开头没有从热烈而欢乐的宴会场面人手,而是直接切入有功诸侯接受赏赐的隆重仪式,将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诗人所要突出描写的环节上。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短短两句既写出所赐彤弓的形状和受赏者对弓矢的珍惜,又间接表达了受赏者的无限感激之情。

这样开头看起来有些突兀,然而正显示了诗人突出重点的匠心。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的“我”代指周天子。

按照叙述逻辑,这两句本应居于开头两句之前,诗人安排在开头两句之后,补充说明事情的原委,不仅没有产生句子错位的混乱感觉。

而且使全诗显得曲折有致。

周天子把自己的臣下称为“嘉宾”,对有功诸侯的宠爱之情溢于言表。

“中心”二字含有真心诚意的意思,赏赐诸侯出于真心,可见天子的情真意切。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宴会场面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表面看是周天子为有功诸侯庆功,实际上是歌颂周天子的文治武功。

  第二、三章与第一章意思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字词上作了一下调整,反覆吟唱,个别字句的调整一方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给读者造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不断加强对读者情绪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细节的变化。

如周天子对有功诸侯开始是“中心贶之”,继而“中心喜之”,最后发展到“中心好之”,主人的心理变化仅仅用个别不同的字的调整就衬托了出来。

再如宴会场面从“一朝飨之”到“一朝右之”再到“一朝酬之”,个别字词的变化既说明了文武百官循守礼法的秩序,又可以看出热烈的气氛不断升级。

  全诗三章不涉比兴纯用赋法,语言简练而准确。

虽是歌功颂德,却不显得呆板,叙述跌宕起伏使全诗透露了一丝灵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菁菁者莪(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

女子喜逢爱人之歌。

原文:

菁菁者莪1,在彼中阿2。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3。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4。

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5。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6。

译文:

莪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

已经见了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

莪蒿葱茏真繁茂,簇簇生长在小洲。

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乐悠悠。

莪蒿葱茏真繁茂,蓬蓬生长在丘陵。

已经见了那君子,心情胜过赐百朋。

杨木船儿在漂荡,小舟上下随波浪。

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多欢畅。

注释:

1.菁(jīnɡ)菁:

草木茂盛。

莪:

莪蒿,又名萝蒿,一种可吃的野草。

2.阿:

山坳。

3.仪:

仪容,气度。

4.沚:

水中小洲。

5.锡:

同"赐"。

朋:

上古以贝壳为货币,十贝为朋。

王国维《说玨朋》云:

"古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二系一朋。

"

6.休:

喜。

【赏析】

  本诗的主旨,《毛诗序》说是“乐育才”,朱熹《诗集传》则批评《毛诗序》“全失诗意”,认为“此亦燕饮宾客之诗”。

今人多以为是古代女子喜逢爱人之歌。

我们认为,由于诗的境界的空泛性和意象的可塑性,对其内涵可以有不同的开掘和把握。

《序》说流传二千多年,影响至巨。

人们说起《菁莪》,无不想起“乐育才”。

而批评《毛诗序》全失诗意的朱子,在其《白鹿洞赋》中,亦有“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莪》之长育”的句子。

此所谓习用典记,约定俗成者也。

对诗的主题,不同的理解可以并存,似不必存此没彼。

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倾向于爱情说,证据之一是人们公认为《小雅》中典型描写男女相悦之情的《隰桑》篇,同《菁莪》不论章法、句式都非常相似;前三章中“既见君子”句式一般无二,第四章都变换声调,各自成章。

  此诗前三章都以“菁菁者莪”起兴,也可以理解成记实,然不必过于拘泥,因“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的植物,除了“莪”,当然还有很多,举一概之而已。

第一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