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097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

因此该地区人烟荒芜,有零星村落分布。

花岗岩在风化过程中,长石脱掉钾后形成松散、细腻、柔软的高岭石。

花岗岩风化壳的厚度取决于地貌部位,地址起伏和缓的地方比较厚,我们广西要属梧州的风化壳最厚。

花岗岩风化壳是很容易判断的,因为里面有无色透明的石英,有三方晶系和斜方晶系的长石

这里的水稻土含有很多沙粒,质地较粗,属于粗骨土。

粗骨土是由于山丘地区地形起伏,地面坡度大,切割深,上体浅薄,加之风蚀、水蚀大多较重,细粒物质易被淋失,土体中残留粗骨碎屑物增多,因而具显著的粗骨性特征。

还有部分母岩,在干湿条件下,物理风化尤为强烈,在漫长的成土年代可形成较深厚的半风化土体,细粒物质少,而砂粒含量尤高。

这些粗骨土,大部分分布于边缘山丘地区,植被多为稀疏灌丛草类,覆盖率较高,地面有较多的凋落物积累,土壤持水量较大,有明显的生物积累特征。

表土层厚度10到20厘米不等,质地砾质性强,结构性差,根系少,疏松多孔。

粗骨土是一类生产性能不良的土壤,一般不宜农用。

局部坡麓及平缓地段已开垦种植薯类,谷类、豆类、芝麻等耐旱的粮油作物或果、茶等经济林木,但一般产量不高。

特别是有些地方仍盲目垦荒,顺坡种植,全垦造林,挖树根、刨草皮等不合理的利用已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又不得不撂荒弃耕,所以当前仍以疏林灌丛草地或裸地为多,有待治理合理利用。

粗骨土分布广泛,因此应根据各地的气候、地形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地加以治理,在有保护措施条件下,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严禁乱砍、滥伐、乱垦和刀耕火种,控制水土流失,防止粗骨土的面积不断扩大。

加强封山育林种草,做到适地适树林草混种,迅速增加地面覆盖,治坡护坡,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应用工程措施,筑坝防洪拦泥,防止沟坡滑塌,沟底下切及溯源侵蚀。

对已垦农地需进行砌墙保土,造筑水平梯地等高种植,增厚土层,培肥土壤。

改变撂荒耕作习惯,建立固定耕地,实行合理的耕作轮作,用养结合,粮草间作,同时也可考虑种植名、特、优等经济作物和药材,多途径治理,改造和利用粗骨土。

3.宾阳—冲积平原

大概在10:

45左右,我们来到了宾阳—一个冲积平原。

宾阳位于广西中部偏南,四面是山脉和丘陵,中间形成一片冲积平原,田畴平坦,风光秀丽。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宾阳,由衷地感叹:

“平畴一望,天豁岚空。

”由此可见宾阳小平原土地平整,水碧山清,钟灵额秀,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好山好水好景致,文人墨客竞折腰。

明朝年间,就有宾州名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冲积平原是河流受构造运动(上升转为下降)、地形(从山地到低平谷地)和人为因素(筑堤、修水库)等影响,水流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河流上游有持续而丰富的泥沙供给及堆积地区地壳的不断沉降(或相对沉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冲积平原的形成条件有3个:

  ①在地质构造上须是相对下沉或相对稳定的地区,在相对下沉区形成巨厚冲积平原,在相对稳定区形成厚度不大的冲积平原;

  ②在地形上须有相当宽的谷地或平地;

③须有足够的泥沙来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

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乃由亚马孙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

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还有我国的宁夏平原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

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等大河河里沉积形成。

4.上林县及其周边的火山凝灰岩

在去上林县的途中我们看见了大片的火山凝灰岩。

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这里的火山凝灰岩是三叠纪喷发出来。

这主要由粒径小于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

分选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

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见层理。

大概11:

30我们来到了上林县。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上林县境内地层发育较全,出露较好,自寒武纪至第四纪均有沉积。

从分布来看,由西往东地层的出露从老到新。

最古老地层寒武系主要出露在大明山西南及大明山南部一带。

县境岩浆岩出露较少。

地貌表现为西部多山,东南部属丘陵和平地,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5.大龙湖及喀斯特地貌

广西是喀斯特地貌较为突出的地区,今天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地下喀斯特地貌—大龙湖。

大龙湖风景区包括大龙湖水库和大龙洞两部分组成。

大龙湖位于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湖是人工拦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属喀斯特溶岩地貌高山平湖型自然景区,也是国内唯一不需大坝、依靠垒石围蓄地下水而成的天然水库,名列十大熔岩水库之一。

1958—1960年建成。

集雨面积245平方千米,水库面积8.05平方千米。

总库容1.51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09亿立方米。

最大泄量808立方米/秒。

这里碧水连天,波光粼粼,四周石山环抱,奇峰并立,曲折回环,真令人流连忘返。

大龙湖的漏水主要经过两条途径,一个是绕坝渗漏,另一个是坝基渗漏。

绕坝渗漏是指在大坝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库水通过坝基岩土中的孔隙、裂隙或溶洞等通道向下游渗漏的现象。

而坝基渗漏是指沿大坝两侧岸坡岩土中的渗漏。

当坝基渗漏或绕坝渗漏的水量很大时,不仅会造成库水的流失,而且对坝基产生渗透压力,或对岩土中的微细颗粒产生冲刷,或对岩土中的可溶部分产生化学溶解等不良作用。

在溶洞口两侧分布着石灰华,石灰华是一种多孔的岩石,是一种碳酸钙的沉积物。

大多形成于富含碳酸钙的石灰石地形,是由溶于水中的钙碳酸钙及其他矿物沉积于河床、湖底等地而形成的。

由于在重堆积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孔隙,同时由于其自身的主要成分又是碳酸钙,自身就很容易被水溶解腐蚀,所以这些堆积物中会出现许多天然的无规则的孔洞。

接着我们进入洞穴,抬头往上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像锅一样的穴,称为锅穴。

锅穴地质学上指岩石上受侵蚀形成的深坑,因形像锅而得名。

其成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是因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称冰川锅穴。

冰水沉积中的洼地,是脱离冰川而整体或局部被埋藏的死冰体融化的产物。

因死冰块融化时具有变圆的趋势,故锅穴多呈圆形;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部分埋藏的死冰体形成的洼地,系因失去支撑的堆积物滑入融冰留下的空间而成;

一类是由完全埋藏的死冰体形成的洼地,系上覆堆积物塌陷的结果。

形成小型锅穴的冰块并非後退时所遗留,而是后来在很浅的融水河流中漂浮来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第一类。

不断深入洞穴,我们看到一个朝天开着的大洞,老师说这是天窗,如果天再大一点就可称为天坑了。

天窗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雨水降落在石灰岩地面上,沿着岩石的裂隙渗入地下,由于石灰岩具有溶于水的特性,地下水夹杂着溶解的石灰岩质,一路溶蚀四壁,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

溶洞的洞顶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往下崩塌,直到最后洞顶完全塌陷,形成了喀斯特漏斗,在地表与地下长期的喀斯特长期作用下,漏斗越来越大,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窗。

在洞穴里我们看见了许多钟乳石、石柱、石笋、石旗,还看见了许多由各种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物。

如在较粗的地方,水分蒸发多,二氧化碳溢出多的滴水沉积形成的石笋石柱;

流水沉积形成较白叫纯的沉积物;

有滴水沉积形成像蘑菇一样的沉积物。

在16:

30左右,我们来到马山古零乡弄拉村,在这里的盘山公路观看植物及其地形。

17:

30左右我们在马山落脚。

2012年12月19日晴

马山→大化水电站→马山金伦洞→大明山→武鸣两江→

南宁

1.大化水电站

9:

00左右我们从马山出发一路上看见了许多大化奇石,石形奇特,千姿百态;

花纹图案变化无穷;

造型特异。

大化奇石属水冲石,产于广西大化瑶族自诒县岩滩红水河段,红水河流域地处南华准地台西南部,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地层岩石的蚀变条件、硅化程度高,加之红水河水流量大,落差高,对石体冲刷力强,有利于岩石破碎后形成形态各异的石形。

我们来到大化水电站,很可惜不能进去参观,只能听老师讲解了。

大化水电站位于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红水河中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南距南宁市约100km。

是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10级开发的第六个梯级,上游是岩滩水电站,下临百龙滩水电站。

大化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灌溉等效益。

其坝址基岩坝址基岩主要为三叠系薄层泥岩、灰岩互层,岩性软弱,结构挤压强烈,平缓断层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枢纽建筑物由和混凝土重力坝和左右岸土坝、混凝土溢流坝、河床式厂房、升船机等组成。

2.武鸣两江镇

中午在两江镇吃饭,吃完饭后老师带着我们向河源方向走去,河岸边多三叠纪砂岩、页岩。

房屋和田地多位于河流的凸岸,山多位于河流的凹岸。

我们看到的河岸上面的土壤是河流沉积物从上游冲下来的潮土,是非地带性的。

土壤主要是河漫滩相的,剖面不明显,多为二层结构,土壤下面是卵石。

所以这种土壤颗粒较粗,不太保水。

只要不是非常靠近河岸的土地一般是种不了水稻的。

但这种土壤含有机质较多,为高产地。

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

属半水成土。

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河道两边的岩性不一样,一边是泥盆纪的碎屑岩,另一边是寒武纪的石灰岩。

其中河卵石有花岗岩、页岩、变质岩、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砾岩、千玫岩、碳质页岩。

河床的石头比较大是因为洪水的携带作用。

水是环型流的,当水的力量没有那么大时,它携带不了大石头,其就沉机在河床,小的就会冲走,所以河漫滩的石头比河床的细。

2012年12月24日阴

师院→那马→大塘→白浪滩→怪石滩→东兴宾馆

1.河漫滩、线状水流、紫色土、三角洲

8:

30左右我们从学校出发,在路上我们看见邕江的河漫滩。

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

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

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

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

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

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

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

河漫滩可以种植季节性蔬菜。

9:

45左右,在我们的右侧,有一大片土地呈流水线状。

线状水流是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流,其实线状水流就是由沟蚀造成的。

其发育于白垩纪,风化较短暂,侵蚀取决于土质,颜色红取决于母岩。

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又可细分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

沟蚀是由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彻底破坏,而且由于侵蚀沟的不断扩展,坡地上的耕地面积就随之缩小,使曾经是大片的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10:

10左右我们看见大片的紫色土, 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变来的,据说其紫色可以保留很久而不褪色,而土壤中的紫色大都富含钙质(碳酸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很是肥沃。

紫色土水土流失快,风化也快(主要是物理崩解作用)。

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

一般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

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

由于紫色土母岩松疏,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中国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除丘陵顶部或陡坡岩坎外,均已开垦种植。

适宜种植桉树、松树、甘蔗,但其生长慢,产量低。

因侵蚀和干旱缺水现象时有发生,利用时需修建梯田和蓄水池,开发灌溉水源。

开辟肥源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也是提高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11:

15左右我们从十万大山路过,据来老师介绍,十万大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重要气候分界线。

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南伸入越南。

长170多公里,宽15~30公里。

山体海拔千米左右,主峰莳良岭1462米,是桂南最高点。

十万大山区是中生代以来凹陷构造的负单位。

中生代红色岩系(砂岩、页岩、砾岩)沉积厚度大,分布广,第三纪以来褶皱断裂上升,成为广西最年轻的褶皱山脉。

山势南高北低,南部由1200~1400米的山脊组成十万大山主轴,地势向北逐渐降低,依次出现850米、700米、550米、400米等数列单斜山地及丘陵面。

河流多为顺坡面发育而向北流,属郁江水系。

由于多列单斜地形的影响,河流多沿错动的断裂各地及两单斜山地之间发育,河床曲折急剧转弯与平直相间,多险滩。

山地南侧河流短小,独流入海。

13:

45我们来到了防城河口区,河口也称河流的最下流,形成三角洲或河口湾。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2.白浪滩及海积平原

白浪滩沙质细软,呈灰黑色,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常见一排排滚滚而来的白色海浪,因而得名“白浪滩”。

因其总体面积极为平坦宽广,气势极其宏伟壮观,故又名大平坡。

白浪海滩上的沙主要含有闪亮的黑云母、白色透明的白云母、闪金光的金云母、钾长石、石英、角闪石等。

由于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

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

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

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

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

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

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

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由于海的冲刷,形成了海积平原。

海积平原由于海浪搬运淤积等因素,使海积物形成的平原地形可称为海积平原。

海积平原是近代的海成平原,一般海拔在10米以下,都处于滨海地区,属于堆积平原范畴,在我国面积并不很大。

右边是海积平原的泥土,该泥土是沙质的,适宜种植耐盐碱的植物。

3.怪石滩

怪石滩位于江山半岛灯架岭前,系海浪常年冲刷岩石而成的海蚀地

貌, 

石头呈褐红色,故又名海上赤壁。

怪石滩以奇特的海蚀地貌而著称,又因岩石呈褐红色而号称“海上赤壁”。

石滩崖高岩矗,由岩石构成的各种怪状

栩栩如生,有的象怪兽,有的似花木,有的象战阵,有的似迷宫。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岬角,岬角是指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

它常常是被海水淹没的一部分山地,或是还没有被海水冲蚀掉的山地的一部分。

在岩岸地区,半岛、岛屿和岬角比较多,一端与海岸相连的狭窄的海滨地形。

岬角经常形成於海岸方向急遽改变处,且常常横在河口湾口上,还可以从港口的每一个探头岬上发育起来。

可能由沙和扁平的大砾石构成的岬角是由沉积物的沿岸运动所形成。

岬角常带有一个很特殊的向後回弯的头(钩),这大概是由波浪围绕岬角末端折射造成的。

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利用罗盘测量倾角和倾向,很幸运的是我们还找到漂亮的珊瑚礁和生物礁。

珊瑚礁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

5:

00左右我落户东兴宾馆。

2012年12月25日阴

实习路线:

东兴宾馆→北仑河→京岛→沙丘→金滩→红树林→南宁

1.

北仑河

00左右,我们观看北仑河,北仑河是中国和越南边境东段上的一条界河。

该河发源于中国广西防城境内的十万大山中,向东南在中国东兴市和越南芒街之间流入北部湾,全长109公里,其中下游60公里构成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边界线。

北仑河畔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及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书写着中越友谊万古长青的光辉历史;

友谊公园内的两棵友谊树,是一九六0年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东兴之行时赠送树种栽下的,如今已长成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

北仑河是中越两国界河,沿河道中心所绘之国界线自南国名城东兴市西郊一直划到北仑河入海口,其东北面海域为祖国北部湾,西南面为越属北部湾。

这段河道弯弯曲曲,宽宽窄窄。

最宽处三、四百米,最窄处仅有三、四十米。

平均水深2米,最深5米左右,最浅不足1米。

与东兴隔河相望的是越南北部最大的经济开发区芒街市。

两国边境由中越友谊大桥连接起来。

两国及他国商旅就是通过这两个口岸出入国境走向东南亚或东北亚及太平洋地区。

2.金滩

11:

15左右我们来到金滩,金滩位于万尾岛西面连至乌头岛西南面,面积约有25平方公里,因沙色金黄而得此名。

全长13km,沙质细软金黄,滩平浪静,是优良的海滨浴场。

3.红树林

13点多,我们从金滩出发,来到了红树林。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

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

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

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

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

红树作用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

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

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

观看完红树林后,就结束了我们的实习之旅。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了解到各种地形地貌、地形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发育形成的土地类型、植被类型、水文及水文地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及水平和垂直带性变化。

实习是将课本的知识灵活地运,是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在实习中,我们看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令我们赞叹不已,令我们敬畏;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们人类丑陋的一面—对大自然的破坏。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学会了要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不能牺牲大自然而谋取利益。

在以后的城市规划中,要好好考察地形地貌、当地的生态再进行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