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10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平顶山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细节中的鲁迅

   ①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

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

“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的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在这漆黑的天宇。

”尊重,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是做出来的。

体现在细节中的尊重,是一种更加让人感动的尊重。

   ②翻译家黄源早年与鲁迅先生多有交往,因而便经常去鲁迅先生家中,并在那里吃饭,鲁迅先生对于一天所发生的事,都记在日记中,黄源先生某日某日到他家去,他也记在日记上,但黄源先生看过鲁迅先生的日记,上面只记着他去他家的事,比如“晚三弟来、河清(黄源先生别名)来”,而对于在家里吃饭的事,鲁迅先生却从来不记。

有一回,黄源先生又去鲁迅先生家,给鲁迅先生买了两盒点心,那天晚上,两人便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事后,黄源先生在鲁迅先生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的记录:

“夜河清来并赠蛋糕两盒。

”黄源先生因此感慨道:

“从这一琐事上,我却领悟到鲁迅先生的一条规律,就是凡是他对别人付出的,从不记账,而别人给予他的,他都记在账上,即使是两盒蛋糕,琐事如此,大事也一样。

”付出的,不记在心上,得到的,却永远记得。

虽然只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先生的无私精神和博大情怀。

   ③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从福建菜馆叫了一碗鱼丸子,吃的时候,海婴先吃的,吃了一个后就说:

“不新鲜,不好吃。

”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给海婴又夹了几个,海婴吃了以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更加严厉地批评海婴。

见此情形,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新鲜。

原来,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鲜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

鲁迅先生于是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这就是鲁迅先生,即使是教育孩子这样一件小事,也极其认真,诚如许广平事后感慨的那样:

“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

哪怕一点点小事。

   ④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其实,细节中的鲁迅先生,会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去了解他有血有肉的另一面,通过这些细节化的东西,我们能够走近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鲁迅,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反映出了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1)本文交代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各自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  件

人 物 品 质

________

尊重友人

先生的两则日记

________

先生鉴别不新鲜的鱼丸子

________

(2)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

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见了,才关上门回屋。

(3)文中第三段中加横线的“此情形”指的是________

(4)文章第①段引用了王冶秋《怀想鲁迅先生》中的句子,第②段、第③段分别引用了黄源先生和许广平先生对鲁迅的评价,都有什么作用?

(5)第④段说“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案】

(1)先生端灯送客人;无私博大;认真求实

(2)这些划线的词语,生动再现了鲁迅送别客人时的情景,表现出先生对友人的尊重以及这种行为的经常性。

(3)海婴两次吃鱼丸,都说不新鲜;许广平吃了鱼丸子,感觉很新鲜,因此生气的批评了海婴。

(4)都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鲁迅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5)因为鲁迅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我们读到的常常是他的战斗檄文,看到的是他同反动势力勇敢斗争的一面,对于他生活细节知之甚少,所以我们所了解的鲁迅只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

【解析】【分析】

(1)考查对段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先生端灯送客人、无私博大、认真求实

(2)这些划线的词语,生动再现了鲁迅送别客人时的情景,表现出先生对友人的尊重以及这种行为的经常性。

(3)海婴两次吃鱼丸,都说不新鲜;许广平吃了鱼丸子,感觉很新鲜,因此生气的批评了海婴。

(4)都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鲁迅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5)因为鲁迅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我们读到的常常是他的战斗檄文,看到的是他同反动势力勇敢斗争的一面,对于他生活细节知之甚少,所以我们所了解的鲁迅只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刷子李(冯骥才)

   ①刷子李专干粉刷一行。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这是传说。

人信也不会全信。

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③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④那一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

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这楼房有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⑤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一掉准掉在身上。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⑥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⑦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完了!

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⑧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

“小三,你看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⑨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

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从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⑩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

“好好学本事吧!

   ⑾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1)“刷子李”这个称号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他和曹小三两人是________关系。

(2)“好好学本事吧”中“本事”的意思是________,刷子李值得曹小三学的“本事”是________。

(3)刷子李不愧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奇人,文中哪些方面写出了他的奇?

请作简要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这篇文章写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经过学徒头一天的看、听,他对师傅那手绝活由开始的________,终于变得________。

文章的主角是刷子李,写曹小三的表现,作用是________

(5)“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

”你认为曹小三学徒头一天究竟明白了什么?

【答案】

(1)职业;姓氏;师徒

(2)本领(技术技艺手艺);穿一身黑衣服刷墙,身上没有一点儿白点

(3)着装奇;规矩奇;技艺奇

(4)半信半疑;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5)刷子李的确有绝活;刷子李的绝活是自我挑战、不断练习的结果

【解析】【分析】

(1)理解文题一要透过字面理解它的意思,二要要着眼于全篇,把握它的内涵。

(2)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第二空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职业、姓氏、师徒

(2)1、本领(技术技艺手艺)2、穿一身黑衣服刷墙,身上没有一点儿白点

(3)1、着装奇2、规矩奇3、技艺奇

(4)半信半疑2、佩服得五体投地3、反衬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5)刷子李的确有绝活;刷子李的绝活是自我挑战、不断练习的结果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能力。

(2)第一空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第二空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课外阅读我能行。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仰头看天(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

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油標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

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

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

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工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碗口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二百到四百年。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

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人文中的括号内。

只要……就……只有……才……

(2)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写在下面。

(3)读第2、3自然段,填空。

①西双版纳奇异的树很多,有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________,有粗壮高大的________,有重量惊人的________,有钢铁一样硬的________,有能分泌毒液的________,也有能供应淀粉的________。

②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③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填序号)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①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二百到四百年。

________

②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

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________

③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

________

(5)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答案】

(1)只有;才;只要;就

(2)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望天树;古椿树;黑黄檀;铁力木;箭毒木;西米树;“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不怕砍、不怕伐;寿命特别长;“木材仓库”

(4)B;A;C

(5)绿色宝石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②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要……就……”;

(2)考查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

(1)只有;才;只要;就

(2)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望天树;古椿树;黑黄檀;铁力木;箭毒木;西米树;“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不怕砍、不怕伐;寿命特别长;“木材仓库”

(4)①B;②A;③C

(5)绿色宝石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

   到得松树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

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迹。

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

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把不住抖,道:

“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

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吃了!

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

”心头火起,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搠那两个小虎儿。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

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

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李逵道:

“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

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

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

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

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自古道:

“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

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

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

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

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遇虎起因不同:

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

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

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

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

【答案】

(1)李逵打虎

(2)用环境描写烘托出紧张、可怕的气氛,为下文猛虎的出现做铺垫。

(3)D

(4)孝顺、率真、勇猛。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李逵打虎;

(2)用环境描写烘托出紧张、可怕的气氛,为下文猛虎的出现做铺垫。

(3)D;

(4)孝顺、率真、勇猛。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一份晩报

   从办公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我顺着街心公园边的小路,在昏暗的路灯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

走到一棵树下,一个人影闪了出来,吓我一跳。

   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才看清眼前是个女孩儿。

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头上扎着一条小辫子。

我镇定了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女孩儿急切地对我说:

"叔叔,叔叔,请等—等!

”我疑惑地打量着她。

"叔叔,您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摊买份晚报?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五十米远的地方(竟然居然果然)有个报摊。

   "买晚报?

"我有些惊讶。

   “嗯,买份晚报。

”女孩儿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放递)在我手里。

   我很诧异,心想:

你自己怎么不去呢?

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这点儿小要求哪能拒绝。

我走向报摊,把硬币递给卖报的妇女,取了报,转身回来。

   ____你怎么还站在树后面____我问____

   ____怕被我妈妈看到____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____

   ____你妈妈____

   “就是那卖晚报的。

"

   "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晚报呢?

”我怔怔地盯着女孩儿,不解地问。

   女孩儿低着头说:

“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

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了。

   在我和女孩儿说话的时候,她的妈妈已经收摊了。

女孩儿接着说:

"谢谢叔叔,我回家了。

”说完,她转身一路小跑着回家去了。

(1)认真读文仔细想,括号里用哪个词最合适,找出来。

(2)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词语,写下来。

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表示奇怪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3)请给短文中第6-8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再仔细检查一遍。

(4)用横线划出最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并写出你的感动。

(5)小女孩儿为什么要我帮她买晚报?

(6)读完短文,相信你也感慨万千,请仿写两句。

爱,其实很简单。

爱,就是躲在树后的那份守候;爱,就是带着体温的那枚硬币;

【答案】

(1)果然;放

(2)打量;望;惊讶;诧异

(3)“?

”。

“。

”。

“?

(4)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

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了。

(5)因为妈妈不卖掉最后一份晚报就不回家。

而为了卖掉最后一份晚报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回家。

(6)爱,就是床前那温柔的呢喃;爱,就是受伤时那轻轻的抚摸。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要注意依据词语的意思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谈自己的感想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果然;放

(2)打量、望、惊讶、诧异

(3)“?

”。

“。

”。

“?

”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

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了。

(4)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

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了。

(5)因为妈妈不卖掉最后一份晚报就不回家。

而为了卖掉最后一份晚报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回家。

(6)爱,就是床前那温柔的呢喃;爱,就是受伤时那轻轻的抚摸。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