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139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真空泵的选型计算Word格式.docx

由于真空泵有选择性抽气,因而,有时选用一种泵不能满足抽气要求,需要几种泵组合起来,互相补充才能满足抽气要求。

如钛升华泵对氢有很高的抽速,但不能抽氦,而三极型溅射离子泵,(或二极型非对称阴极溅射离子泵)对氩有一定的抽速,两者组合起来,便会使真空装置得到较好的真空度。

另外,有的真空泵不能在大气压下工作,需要预真空;

有的真空泵出口压强低于大气压,需要前级泵,故都需要把泵组合起来使用。

5、真空设备对油污染的要求。

若设备严格要求无油时,应该选各种无油泵,如:

水环泵、分子筛吸附泵、溅射离子泵、低温泵等。

如果要求不严格,可以选择有油泵,加上一些防油污染措施,如加冷阱、障板、挡油阱等,也能达到清洁真空要求。

6、了解被抽气体成分,气体中含不含可凝蒸气,有无颗粒灰尘,有无腐蚀性等。

选择真空泵时,需要知道气体成分,针对被抽气体选择相应的泵。

如果气体中含有蒸气、颗粒、及腐蚀性气体,应该考虑在泵的进气口管路上安装辅助设备,如冷凝器、除尘器等。

7、真空泵排出来的油蒸气对环境的影响如何。

如果环境不允许有污染,可以选无油真空泵,或者把油蒸气排到室外。

8、真空泵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对工艺过程及环境有无影响。

若工艺过程不允许,应选择无振动的泵或者采取防振动措施。

9、真空泵的价格、运转及维修费用。

第二部分:

水环式真空泵的选择

一、泵类型的确定

泵的类型主要由工作所需的气量、真空度或排气压力而定。

泵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尽可能要求在高效区内,也就是在临界真空度或临界排气压力的区域内运行。

2.应避免在最大真空度或最大排气压力附近运行。

在此区域内运行,不仅效率极低,而且工作很不稳定,易产生振动和噪音。

对于真空度较高的真空泵而言,在此区域之内运行,往往还会发生汽蚀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明显标志是泵内有噪音和振动。

汽蚀会导致泵体、叶轮等零件的损坏,以致泵无法工作。

根据以上原则,当泵所需的真空度或气体压力不高时,可优先在单级泵中选取。

如果真空度或排气压力较高,单级泵往往不能满足,或者,要求泵在较高真空度情况下仍有较大气量,即要求性能曲线在较高真空度时较平坦,可选用两级泵。

如果真空度要求在-710mmHg以上,可选用水环-大气泵或水环-罗茨真空机组作为抽真空装置。

如果只作真空泵用,则选用单作用泵比较好。

因为单作用泵的构造简单,容易制造和维护,且在高真空情况下抗汽蚀性好。

如果仅作较大气量的压缩机使用,则选用双作用的泵比较合适。

因为双作用泵的气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径向力能得到自动平衡,轴不容易产生疲劳断裂,泵的使用寿命较长。

二、根据系统所需的气量选择真空泵

初步选定了泵的类型之后,对于真空泵,还要根据系统所需的气量来选用泵的型号。

真空泵选择相关计算公式

1、玻义尔定律

体积V,压强P,P·

V=常数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成反比。

即P1/P2=V2/V1

2、盖·

吕萨克定律

当压强P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其体积V与绝对温度T成正比:

V1/V2=T1/T2=常数

当压强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每升高(或P降低)1℃,则它的体积比原来增加(或缩小)1/273。

3、查理定律

当气体的体积V保持不变,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与其绝对温度T成正比,即:

P1/P2=T1/T2

在一定的体积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它的压强比原来增加(或减少)1/273。

4、平均自由程:

λ=(5×

10-3)/P(cm)

5、抽速:

S=dv/dt(升/秒)或S=Q/PQ=流量(托·

升/秒)P=压强(托)  V=体积(升)t=时间(秒)

6、通导:

C=Q/(P2-P1)(升/秒)

7、真空抽气时间:

对于从大气压到1托抽气时间计算式:

t=8V/S(经验公式)V为体积,S为抽气速率,通常t在5~10分钟内选择。

8、维持泵选择:

S维=S前/10

9、扩散泵抽速估算:

S=3D2(D=直径cm)

10、罗茨泵的前级抽速:

S=(0.1~0.2)S罗(l/s)

11、漏率:

Q漏=V(P2-P1)/(t2-t1)Q漏-系统漏率(mmHg·

l/s)V-系统容积(l)P1-真空泵停止时系统中压强(mmHg)P2-真空室经过时间t后达到的压强(mmHg)t-压强从P1升到P2经过的时间(s)

12、粗抽泵的抽速选择:

S=Q1/P预(l/s)S=2.3V·

lg(Pa/P预)/tS-机械泵有效抽速Q1-真空系统漏气率(托·

升/秒)P预-需要达到的预真空度(托)V-真空系统容积(升)t-达到P预时所需要的时间Pa-大气压值(托)

13、前级泵抽速选择:

排气口压力低于一个大气压的传输泵如扩散泵、油增压泵、罗茨泵、涡轮分子泵等,它们工作时需要前级泵来维持其前级压力低于临界值,选用的前级泵必须能将主泵的最大气体量排走,根据管路中,各截面流量恒等的原则有:

PnSg≥PgS或Sg≥Pgs/PnSg-前级泵的有效抽速(l/s)Pn-主泵临界前级压强(最大排气压强)(l/s)Pg-真空室最高工作压强(托)S-主泵工作时在Pg时的有效抽速。

(l/s)

14、扩散泵抽速计算公式:

S=Q/P=(K·

n)/(P·

t)(升/秒)式中:

S-被试泵的抽气速率(l/s)n-滴管内油柱上升格数(格)t-油柱上升n格所需要的时间(秒)P-在泵口附近测得的压强(托)K-滴管系数(托·

升/秒)K=V0·

(L/n)·

(Υ0/Υm)+Pa△Vt其中V0-滴管和真空胶管的原始容积(升)L-滴管刻度部分的长度(mm)n-滴管刻度部分的格数(格)Υ0-油的比重(克/厘米3)Υm-汞的比重(克/厘米3)Pa-当地大气压强(托)△Vt-滴管的刻度上的一格的对应的容积(升/格)

15、旋片真空泵的几何抽速计算公式:

S=πZnLKv(D2-d2)/(24×

104)(l/s)式中:

Z为旋片数,n为转速(转/分),L为泵腔长度,D为泵腔直径,d为转子直径(cm),Kv为容积利用系数(一般取95%)。

16、O型橡胶槽深B=0.7D

D为橡胶直径,槽宽C=1.6B

17、方形橡胶槽深B=0.8A

A为方形橡胶边长,槽宽C=1.67B

其它几个公式:

◆真空容器的排气时间

对于低真空和中真空的排气时间,当泄漏量较小时,真空设备从压强P1降低到P2所需的排气时间为:

t=2.3(V/S)lg(P1/P2)

式中t:

排气时间,s

V:

真空设备容积,L

S:

泵的有效抽气速率,L/S

P1,P2:

开始时容器的压强和抽至所需的压强,mmHg。

真空系统抽气速率Se的计算方法:

◆连续操作系统

1、计算真空系统的总泄漏量Qs。

根据真空系统的容积进行的泄漏量估算:

表1

容积/m3

0.1

1

3

5

10

25

50

100

200

空气平均泄漏量/

kg/h

0.1-0.5

0.5-1.0

1-2

2-4

3-6

4-8

5-10

8-20

10-30

根据接头密封长度进行的泄漏量估算:

表2

接头密封质量

非常好

正常

泄漏量kg/h*m

0.03

0.2

2、计算总抽气量Q

Q=Q1+Q2+Q3

Q:

总抽气量,kg/h

Q1:

真空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量,kg/h

Q2:

真空系统的放气量,kg/h

Q3:

真空系统总泄漏量,kg/h

3、计算Se:

Se=QR(273+Ts)/PsM

R:

通用气体常数R=8.31kJ/(kmol*K)

Ts:

抽出气体的温度,º

C

Ps:

真空系统的工作压力,kPa,G

M:

抽出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Se:

真空系统的抽气速率,m3/h

◆间歇操作系统

Se=138V/t*lg(P1/P2)m3/h

真空泵的选用

1根据真空系统的真空度和泵进口管道的压力降,确定泵吸入口处的真空度(绝压)

2确定真空系统的抽气速率Se

3将Se换算成泵厂规定条件下的抽气速率Se’

一般可按照下式计算:

Se’=Se(273+[Ts])/(273+Ts)

[Ts]:

泵标准进气温度

4根据抽气速率和真空度要求,按照下式选择确定真空泵的类型

要求真空泵的抽气速率S满足:

S>

(20%-30%)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