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1659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计量标准考核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考评员姓名”

填写承担计量标准考评的考评员和技术专家的姓名。

6.“联系电话”

填写承担计量标准考评的考评员和技术专家的办公电话或手机号码。

7.“考评单位”

填写承担计量标准考评任务单位的全称。

8.“考评方式”

考评方式分为书面审查和现场考评,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口”内打“√”。

如果只是通过书面审查进行计量标准考评。

则在书面审查前面的“口”内打“√”;

如果进行了现场考评,则在书面审查和现场考评前面的“口”均要打“√”。

(二)《计量标准考核报告》内容

1.“计量标准名称”

按《计量标准考核报告》封面中的计量标准名称填写。

应与封面的“计量标准名称”栏保持完全一致。

2.“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

申请新建计量标准时不必填写,申请计量标准复查时应填写原《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编号。

3.“存放地点”

填写该计量标准存放部门的名称,存放地点所在的楼号和房间号。

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相应栏目的填写完全一致。

4.“计量标准总价值(万元)”

填写该计量标准的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原值的总和,单位为万元,数字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该总价应当和《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总价值(万元)”相一致。

5.“计量标准类别”

需要考核的计量标准,分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和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三类。

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属于计量授权。

此处应当根据该计量标准的情况在对应的“口”内打“√”。

6.“前两次复查时间和方式”

本栏的填写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相应栏目完全一致。

7.“测量范围”

填写该计量标准的量值或量值范围。

填写时考评员应对《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相应栏目进行审查并确认。

8.“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填写方法参见《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相应栏目的填写说明。

9.“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

填写方法参见《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相应栏目的填写说明。

填写时考评员应对《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相应栏目进行审查并确认。

10.“可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

本栏目填写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即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的项目)的信息,填写时考评员应对《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相应栏目进行审查并确认。

如果只能开展校准,被校计量器具名称(或参数),必须注明“XXX的校准”字样。

“测量范围”栏填写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的量值或量值范围。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栏填写用该计量标准对被检计量器具或被校准对象进行测量时所能达到的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填写时请用前面已规定的符号明确注明所填写参数的含义。

具体采用何种参数表示应遵从本专业的规定或约定俗成。

“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代号及名称”填写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代号及名称。

填写时先写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代号,再写名称全称。

若涉及多个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时,则应全部分别予以列出。

此处应当填写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而不是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

填写本栏时考评员应审查《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拟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并评定其正确性,确认计量标准可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

“可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栏的填写要求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拟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栏相同。

考评员应将确认后的测量能力填人此栏目。

11.“考评结论及意见”

(1)“考评意见”

完成考评工作后,考评员应将考评意见填人本栏目空白处。

(2)“考评结论”

考评结论分为合格、需要整改和不合格。

根据具体情况填写考评结论,并在相应的“口”内打“√”。

(3)如果选择需要整改,考评员应填计量标准整改工作单。

(4)考评员应在考评结论及意见栏签字,并注明签字日期。

12.“考评员信息”

填写“考评员姓名”、“工作单位”、“考评员级别”、“考评员证号”、“核准考评项目”及“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考评员信息。

参加考评的专家也同样填写有关信息,可在“考评员级别”栏填“专家”,“考评员证号”和“核准考评项目”两栏可以不填。

13.“整改的验收及考评结论”

如果考评结论为“需要整改”时,填写本栏。

(l)“整改的验收意见”

考评员审查《计量标准整改工作单》和申请考核单位提交的整改资料后,考评员应将整改的验收意见填人本栏目空白处。

考评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根据具体情况填写考核结论,并在相应的“口”内打“√”。

(3)有需要说明的情况,在“需要说明的内容”后填写。

14.“考评单位或考评组意见”

如果是考评单位承担考评任务,考评单位有关负责人应对考评员的考评签署意见并签名和加盖考评单位的公章;

如果是考评组承担考评任务,考评组组长应对考评员的考评签署意见并签名。

15.“组织考核的质且技术监督部门意见”

组织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关负责人对考评单位或考评组的考评签署意见并签名和加盖组织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公章。

16.“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意见”

由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审批人应签署意见并签名和加盖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公章。

三、《计量标准考评表》附录J-1的填写与使用说明

(一)《计量标准考评表》的填写与使用说明

(1)《计量标准考评表》中考评内容共六方面30项。

带“*”的项目为重点考评项目,共10项;

带“△”的项目为书面审查项目,共20项;

带“○”的项目为可以简化考评的项目,共3项。

(2)计量标准考评中考评员应对《计量标准考评表》中相关项目逐项进行考评。

(3)考评员根据每个项目考评的考评结论,分别在“考评结果”栏下四个子栏目之一内打“√”。

每一个项目只能打一个“√”。

考评结论规定为四种:

“符合”、“有缺陷”、“不符合”和“不适合”。

其判断原则如表6-1所示。

表6-1四种考核结论及判断原则

结论

判断原则

符合

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

有缺陷

全部主要指标符合要求,有个别的次要指标不符合要求

不符合

有一项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如计量标准更换未履行手续或说明书丢失等

不适合

该项目不适合被考评的计量标准

 

(4)考评时,如果有重点考评项目不符合要求,则为考评不合格;

重点考评项目有缺陷或其他项目不符合或有缺陷时,可以限期整改,整改时间一般不超过15个工作日。

超过整改期限仍未改正者,则为考评不合格。

(5)对于构成简单、准确度等级低、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并列人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的计量标准,其重复性,稳定性以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3个项目可以不作要求。

(6)如果出现“有缺陷”、“不符合”或者“不适合”应当在“考评记事”栏内记录客观证据。

例如:

不符合的事实或证明资料的名称

(7)对于某些比较容易整改的问题,考评员可允许申请考核单位立即改正。

“考评结果”按改正后的情况评定,但需在考评记事中予以记载。

(二)关于各项要求的详细说明

1.关于4.1计运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4.1.1.1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配置应当科学合理,完整齐全,并能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根据有关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检查《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所给的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是否科学合理,完整齐全,是否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如果达到要求,则判为“符合”;

如果达不到要求,则判为“不符合”;

如果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符合要求,只有次要的配套设备不符合要求,则判为“有缺陷”。

(2)4.1.1.2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相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检查所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等计量特性是否符合相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如果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主要计量特性符合要求,只有次要的性能不符合要求,则判为“有缺陷”。

(3)4.1.2计量标准的溯源性应当符合本规范的4.1.2要求。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应当具有连续、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对于计量标准器,应当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合格或校准来保证。

而对于主要配套设备,可以通过自检或其他符合法律规定允许进行量传的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或校准来保证。

如果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溯源性符合要求,只有次要的配套设备的溯源性不符合要求,则判为“有缺陷”。

2.关于4.2计且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

(4)4.2.1测量范围表述正确

审查申请资料中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表述是否正确,是否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需要。

如果计量标准本身的测量范围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需要,只是表述不完整,则判为“有缺陷”。

(5)4.2.2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表述正确

审查申请资料中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表述是否正确,是否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需要。

如果计量标准本身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需要,只是表述不完整,则判为“有缺陷”。

(6)4.2.3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符合要求

审查申请资料中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方法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从下述几方面检查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是否符合要求:

①按本规范所规定的方法测量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

若所得结果不大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采用的重复性数据,判为“符合”;

②若所得结果大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采用的重复性数据,则应重新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如评定结果符合要求判为“符合”,否则判为“不符合”;

③若重复性试验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只是试验数据和记录不太完善等次要不符号,则判为“有缺陷”。

(7)4.2.4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符合要求

审查申请资料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方法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从下述几方面检查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①稳定性的测量程序和方法是否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②所得的稳定性结果是否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如果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只是试验数据和记录不太完善等次要不符号,则判为“有缺陷”。

(8)4.2.5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符合要求

审查申请资料中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

考评员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3.关于4.3环境条件及设施

(9)4.3.l温度、湿度、照明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①对于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中提出具体要求的环境项目全部达到要求,为“符合”;

如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即为“不符合”。

②对于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中未提出具体要求,但对测量不确定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项目

应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对该环境条件所作的规定来进行判断。

如达到要求判为“符合”,如达不到要求,则应按实际环境条件对测量不确定度重新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合格,判为“有缺陷”,否则为不合格。

③对于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中未提出具体要求,并且对测量不确定度影响不大的环境项目

如果该环境条件的变化,已严重影响到检定或校准工作的正常进行,判“有缺陷”,否则均判“符合”。

(10)4.3.2配置必要的设施和监控设备,并对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对环境条件一定要有有效的设施和监控设备。

所谓“监控”不一定指必须能自动控制环境条件。

考评员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这H于判断。

(11)4.3.3互不相容的区域应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相互影响

从布局整齐环境清洁卫生以及室内有无与检定、校准或其他实验工作无关的杂物及隔离措施等方面来进行判断。

4.关于4.4人员

(12)4.4.1有能够履行职责的计量标准负责人

指该计量标准的技术负责人,应能对该计量标准全面负责,并能解决有关该计量标准的具体技术问题,具有对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溯源、文件集的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13)4.4.2每个项目有至少两名持证的检定或校准人员

每个检定或校准人员应持有本项目的有效《计量检定员证》,或者持有《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项目《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从下列几方面进行判断:

①是否有两名以上持证的计量检定或校准人员,其持证项目是否能覆盖该计量标准所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

②检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检定员是否取得同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证。

计量授权单位的计量检定员是否取得授权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证。

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检定员是否取得该单位主管部门或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证;

③被确定进行操作考核的两名计量检定或校准人员是否是《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计量检定或校准人员。

5.关于4.5文件集

(14)4.5.1文件集的管理符合要求

检查文件集中文件是否符合本规范第4.5.1条的要求,是否包括了本规范规定的18个方面的文件。

检查文件集的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各种文件是否为有效的版本。

本条重点审查以下文件:

①有计量标准操作程序且内容完整正确

a是否有计量标准操作程序;

b计量标准操作程序是否完整。

②有计量标准履历书且内容填写完整

计量标准履历书中各栏目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

③计量标准更换按要求进行

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的更换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申报和审批。

④有使用说明书

计量标准器一般应有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应由使用人员保存,以备随时查阅。

对于规定由专门部门统一保管使用说明书的单位,使用人员应保存使用说明书的复印件,如因篇幅较大而无法全套复印时,使用人员应至少应保存关键部分的复印件。

使用说明书遗失后应设法复制。

如果实在已无法得到,则可按下述情况区别对待:

①如果无使用说明书已经影响到该计量标准器的正常使用,则判为“不符合”;

②如果无使用说明书并不影响该计量标准器的正常使用,并且该计量标准器已经购置很长时间无法重新得到(例如对于计量标准复查,较多属于这种情况),则可以判为“不适合”。

(15)4.5.2有有效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

①所进行检定或校准的项目应该有国家、部门或地方颁布的有效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

②在进行检定和校准的场所,应备有有效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以备随时查阅。

(16)4.5.3.1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表述清晰

是否用文字、框图或图表简要并清楚地叙述了该计量标准的目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且符合所建计量标准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17)4.5.3.2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填写满足要求

考评员根据填写要求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8)4.5.3.3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环境条件填写准确

从下述几方面检查主要技术指标及环境条件的填写是否正确:

①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和准确度等基本概念是否正确;

②对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或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表述是否正确;

③是否明确地表述清楚所给参数的含义;

④表述方法是否符合本领域的规定或约定俗成;

⑤环境条件的填写是否正确。

(19)4.5.3.4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正确

检查是否根据与所建计量标准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规定,画出该计量标准溯源到上一级和传递到下一级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20)4.5.3.5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

从下述几方面检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否合理:

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各输人量的误差限是否符合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②所提供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否包含被测对象和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③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是否符合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或符合有关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细则的规定;

④所用计量术语的含义是否符合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的规定;

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是否正确;

⑥用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是否完整,是否包含了所有对测量不确定度有影响的输入量;

⑦是否给出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并且其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⑧得到包含因子k值的方法是否合理;

⑨扩展不确定度的表述方法是否正确;

得到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否符合有关规程或规范的要求;

对于可以测量多个参数的计量标准,是否对每一个参数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所给出的不确定度能否覆盖全部测量范围。

(21)4.5.3.6检定或校准结果验证方法正确,验证结果符合要求

本规范规定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即传递比较法和比对法。

两种方法不是并列和任选的。

其中传递比较法应是首选,其原因是传递比较法的可靠性较高,并能保证其溯源性。

只有在无法找到更高一级的计量标准时,才能采用比对法,并且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多。

可从下述几方面检查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是否合理:

①当采用比对法时,是否确实无法找到更高一级的计量标准来进行传递比较;

②当采比对法时,是否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已足够多;

③是否给出了检定或校准结果验证的全部测量数据;

④是否对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

(22)4.5.4.1原始记录格式规范、信息量齐全,填写、更改、签名及保存等符合相应规定。

从以下几方面审查原始记录是否符合相应规定:

a原始记录的格式是否符合有关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b原始记录信息量是否齐全,保存等是否符合相应规定;

c填写原始记录用笔是否符合规定;

d原始记录需要更改时,不得擦涂,应进行杠改,修改后的数字应写在边上,修改后应能看清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数字,在修改后的数字边上应签名盖章;

e原始记录签名不仅要签名,还要有日期。

(23)4.5.4.2原始数据真实,数据处理正确

检查申请考核单位用该计量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中的观测结果、数据和计算是否是在检定或校准时准确及时予以记录,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对离群值进行了判别和剔除,并进行评价。

(24)4.5.5.1证书的格式、签名、印章及副本保存等符合要求

检查申请考核单位用该计量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所出具的证书的格式、签名、印章及副本保存等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评价。

(25)4.5.5.2检定或校准证书结论正确,内容符合要求

检查申请考核单位用该计量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所出具的证书结论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评价。

(26)4.5.6制订并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检查申请考核单位是否按本规范规定制订并执行八项管理制度,制度的内容是否能保证计量标准正常运行。

6.关于4.6测量能力的确认

(27)4.6.1.1检定或校准方法正确,操作过程规范

在进行操作技能考评时,要考评事先确定的两名计量检定员(必要时,考评员可以增加现场实验人员)。

被考评人员应是《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备案的计量检定员。

考评时,检查被考人员是否按《计量标准操作程序》中规定的步骤进行。

检查所用的方法是否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28)4.6.1.2检定或校准结果正确

现场实验时,考评员应当检查出具的检定或校准证书格式是否规范,包括测量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是否正确,是否会使用户产生误解,检定或校准证书中是否具有足够的信息。

现场实验时,考评员还要检查检定或校准的人员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并根据测量结果和参考值之差的大小来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内。

判断方法参见本书第四章第三节的有关内容。

(29)4.6.1.3回答问题正确

现场提问主要从三方面来进行:

有关的专业性问题,计量检定规程和技术规范中的有关问题和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考评时应作好记录及评价。

(30)4.6.2通过对技术资料的审查确认计量标准测量能力

通过申请考核单位提供的测量能力的验证、稳定性考核、重复性试验等技术资料,综合判断计量标准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量能力是否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考评员应当在“考评记事”栏注明相应的证明材料,例如:

测量能力的验证、稳定性考核或重复性试验等技术资料目录及简要情况。

四、《计量标准整改工作单》附录卜2的填写与使用说明

《计量标准整改工作单》先由考评员填写,申请考核单位签收。

申请考核单位完成整改后,填写整改结果,再由考评员确认后签字。

(1)“计量标准名称”

按照《计量标准考核报告》封面的“计量标准名称”栏的内容填写。

(2)“考评项目编号”

填写考评任务委托书上的项目编号。

(3)“申请考核单位”

按照《计量标准考核报告》封面的“申请考核单位”栏的内容填写。

(4)“评审时间”

按照《计量标准考核报告》封面的“考评日期”栏的内容填写。

(5)“序号”

按照1,2,3,…,n的顺序填写。

(6)“对应的考核规范条款号”

按照本规范考核要求的条款号填写。

“测量范围”的条款号为4.2.l,“文件集的管理”的条款号为4.5.1。

(7)“整改要求”

描述清楚“有缺陷”和“不符合”的事实,并指出如何进行整改。

(8)“重点项”与“非重点项”

注明是否是带“。

”项目,带“。

”为重点项,其余为非重点项。

(9)“整改期限”

明确整改期限和完成整改工作的日期,申请考核单位应将整改情况报告考评员确认,过期即按考评不合格处理。

(10)“考评员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