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167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检整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另外也与用眼不卫生及读写姿势不正确有直接关系。

2、肥胖:

学生肥胖检出率年平均上升速度很快,肥胖与中小学生长期的膳食营养状况有很大关系。

提示在今后学生的健康教育之中,要大力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其次,肥胖还可能与缺乏体育锻炼、遗传等因素有关。

学生肥胖率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相对增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相对减少有关。

3、龋齿:

学生的龋齿患病率上升速度居常见病之首,口腔健康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这与学生喜欢吃甜食,零食有直接关系,并与个人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有关系。

4营养不良: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零食,不注意日常均衡饮食。

四、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

1、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是重点防治的六种常见病之一,在影响学生健康的20种疾病中占首位。

视力低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结合历年来的体检结果分析,视力不良呈缓慢上升趋势,学生中发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近视性的,因此保护学生视力主要在于预防近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如下防治措施:

(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将防近视工作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

容,作好防近视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落实督促检查评比制度,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坚持两课两操活动。

(4)每年年度体检后,将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并给予矫治方面的指导。

龋齿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世界第三重点防治的疾病,对龋齿的防治,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有关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

(2)积极倡导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利用爱牙日广泛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纠正错误的刷牙方法,要求学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牢记两个三(每天刷牙三次,每次三分钟)。

(3)坚持定期检查,重点防治,对体检发现的龋齿情况书面报告家长,及时去医院填充。

3、沙眼:

沙眼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人对沙眼衣原体的免疫力很弱,可以重复感染,常因并发症而使视力受到障碍,沙眼的发病率与卫生状况及环境因素有明显关系,沙眼是可防性的眼病,因此要加

强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防治沙眼的卫生常识。

(1)开设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沙眼形成的原因,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

(2)对沙眼和可疑沙眼要加强监测,改变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养成“一人一盆一巾”的良好习惯,有效控制重复感染。

(3)增加学校的供水设施,使学生勤洗手,勤换手帕,勤剪指甲,讲究卫生。

(4)对已患沙眼的学生,书面告之家长,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

4、蛔虫:

根据《全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制定如下措施:

(1)开设健康教育课,加强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学生的卫生行为和习惯。

(2)改善环境卫生,加强环境饮水饮食和厕所等方面的卫生检查与评比。

5、贫血:

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因此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1)普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错误的营养观点。

(2)积极提倡吃早餐,推广早餐鸡蛋加牛奶,提高早餐质量,使早餐热量达到全天的30%,质量也达到全天的1/3。

(3)利用板报橱窗挂图,宣传贫血的防治方法,引导学生多食用动物性食品,如瘦肉内脏等;

增加肉鱼禽类食品,以利于非铁血红素的吸收,同时增加维生素c和a,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4)开展贫血的调查和监测,每2—3年进行一次血红蛋白检验,了解贫血的发生规律,通过检查,将贫血学生的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采取措施注意营养全面均衡。

6、营养不良与肥胖:

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和体质均有影响,防治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宣传教育。

(1)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尤其要纠正部分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

(3)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增强体质。

篇二:

陈小2014年学校体检检测总体评价报告

陈家港中心小学2014年度学校学生体检

检测总体评价报告

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了解学生体能状况,镇卫生院和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了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

个别学生在检查中发现有近视,龋齿,肥胖等常见病,学校已经及时通知家长,尽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确保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通过本次体检,发现学生患有近视、龋齿、肥胖的人数比去年有所增多,具体患有常见病的情况统计如下:

患有近视的学生人数为225人,比去年增多49人。

患有龋齿的学生人数为165人,比去年增多25人。

3、肥胖:

患有肥胖的学生人数为95人,比去年增多13人。

4、没有发现患有沙眼、血压升高、营养不良、颈椎弯曲的学生。

(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将防近视工作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作好防近视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努力改

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和体质均有影响,防治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宣传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

惯,尤其要纠正部分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

篇三:

某集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报告

*集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报告

*集团共38人参加了此次健康体检。

其中男性为23人,女性15人。

具体年龄及性别构成见下。

表一年龄及性别构成

该群体以男性为多,占总人数的60.5%,年龄分布以41-59岁为主,该年龄段人数占总人数的65.8%,从主要的体检阳性结果构成也可以反映出该年龄段的常见疾病。

表三主要阳性结果构成(按性别)

分析报告

该群体人群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参检者检出率最高的疾病是因为生活方式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占疾病谱前4位的分别为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异常、高尿酸血症,分别占到该群体人群总数的44.7%、26.3%,18.4%、18.4%,均明显高于总体人群平均值。

1、血脂异常与脂肪肝

本次体检血脂异常者检出10人,占体检总人数26.3%,究其原因,该人群营养状况较好,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

同时该人群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缺乏运动,能量消耗较少,同时饮酒比例较高,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故而脂肪肝的比例也是大大高于正常人群比例,达到44.7%,而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

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30岁以下的出现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比例也异常的增高,反映出目前脂代谢疾病出现年龄有越来越早的趋势。

2、血糖异常

本次检查出血糖异常的人数为7人,主要分布在50-59岁这个年龄段。

年龄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

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而现代的生活方式:

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人群中更为普遍。

3、高尿酸血症

本次体检高尿酸血症人数为7人,而30岁以下发病的就有3人,以往在中国认为高尿酸血症比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引起对本病注意等因素已有较多发现患病率随年龄而渐增多,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很少发病如有发生大多在经绝期后。

国外报告不少病例有阳性家族史,而脑力劳动者及经济营养良好阶层发病较多。

针对该人群综合建议:

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被称为代谢综合

征的“死亡四重奏”,近年来将高尿酸血症也归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而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精神协调),降血糖、调脂和抗高血压治疗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

包括有效减轻体重;

减轻胰岛素抵抗;

良好控制血糖;

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

而高尿酸血症也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终身性的疾病,痛风病程颇长,未累及肾脏者经过有效防治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寿命,且可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但如防治不当不仅急性发作有很大痛苦,且易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后果。

具体解决方案:

一、减轻体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减肥。

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的药物。

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

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5%~15%。

1、饮食调节:

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摄入。

对于25≤bmi≤30mg/m2者,给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热量饮食,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2、运动锻炼:

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分钟,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3、减肥药物:

副作用较多,不建议。

二、减轻胰岛素抵抗三、改善血脂紊乱四、降低血压篇四:

怎么看体检报告

怎么看体检报告

(一)

1.认识“参考值”

想要看懂体检报告,必须先认识所谓的“参考值”。

参考值(以前成为“正常值”或“正常范围”)是根据一群正常人的数据所统计出来的一个范围。

由于参考值范围只涵盖95%的人,所以5%正常人的结果不在此范围之内。

因此,参考值的上、下限附近属“灰色地带”,不易解读,最好的方法是追踪检查,依据结果的变化趋势再作解读,或辅助其他检查手段联合解读。

,一般而言,超过上限为偏高,低于下限为偏低。

偏高、偏低各有其临床意义,但有少数偏高或偏低无意义,必须参考各项检查意义的相关说明。

解读数字型结果时,千万不可只凭数字就轻率下判断,尤其是“灰色地带”,以免自己吓自己,徒增烦恼。

同一检查项目的参考值各医院不一定相同,各本书中也不一定棚同,其原因有多种,因此,重要的是参考受检医院所提供的参考值(一般在检验报告项目后列出),如缺少或不清楚时可向该医院咨询。

2.看报告有诀窍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表示“阳性”;

用“(土)”表示“弱阳性”;

用“

(一)”表示“阴性”。

“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

例如:

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

若乙肝“二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日前正处于恢复期;

还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肴望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可见,这个项目的“阳性”结果是好的。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

一般用:

“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

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

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4~10)×

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

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以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

”)给予着重指出,以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

3.检查结果有假阳性与假阴性

所谓“假阳性”是指无异常者被检查为异常(没病当有病),“假阴性”则正好相反,即有异常者被检查为正常(有病当没病)。

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检查方法都不是好方法。

而从筛选的立场来看,在利弊取舍之间,宁可有假阳性,也不要有假阴性,以免筛检不到疾病,导致漏网之鱼。

理想的检查方法最好是假阳性与假阴性都很低。

假阳性低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就是特异性高,代表没病的正常人不易被判为有病;

假阴性的另外一种表示方式就是敏感度高,代表有病的人不易判断为正常。

例如针对100位正常人做检查,若结果有98位为正常,则其特异性为98%,假阳性为2%;

若针对100位病人做检查,结果为80位异常,则其敏感度为80%,假阴性为20%。

所以,了解所用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比率,将有助于判断体检结果的可靠程度。

另外,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其敏感度和特异性,不同机构所使用的采检具、仪器、试剂等各不相同,敏感度与特异性必然不同,这就是不同的检查机构会产生不一致的检查结果的原因之一。

4.认识体检的“专业用语”

(1)复检:

当一项检查结果存疑,或一次的结果无法下结论时,就必须复检。

复检是针对同一项目再做一次检查,根据两次的结果再去解读,作出结论。

(2)追踪:

当检查的结果已有结论,为观察其变化或评估治疗效果,就必须追踪。

追踪通常是定期进行,至于要间隔多久需要看具体情况。

追踪所用的检查方法口j.以和原来的方法相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或两者并用。

(3)进一步检查:

当筛检方法不足以作为诊断根据时,就必须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检查所hj的方法通常不同于原来的方法。

例如体检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脏壁肥厚,就应到医院进一步做心脏超声才能最后确诊。

(4)就医:

当体检结果已明显显示疾病、需要治疗时,就必须就医。

其中不容拖延者,更必须立即就医.例如肝功能检查got、gpt,结果超过正常值的卜几倍,明湿为急性肝炎,必须立即就医住院治疗。

学看体检报告

(二)

1.什么情况下需要复检

我们常常可听到“复检”这个字眼,但复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是身体哪里出了毛病?

复检有这么重要吗?

复检,就是重复同样的单项检查。

在众多的检查项目中,有些项目会因时间或因个人生埋条件及药物影响,使相关数值超出正常范围,仅凭一次检查结果,有时并不能立即判定是正常或异常。

因为当次的检查结果只能表示当时的身体状况,因此需要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做一次检查,也就是复检。

通过复检,一来排除可能因生理状况变动所导致的偏差,如女性在生理期,容易造成尿液及粪便潜血检查的干扰,有时需要重新检查;

也有可能在照x线的时候,因为移动造成影像模糊等。

二来可检测在此期间受检者是否有病情加重的现象,借此帮助医生诊断。

总的来说,复检可以说是配合健康检查的必要步骤,也是健康检查的延伸。

当受检项目出现异常值,而医生嘱咐需要复检时,受检者一定要复检,这才算是做完一次完整的健康检查。

至于间隔多久复检最合适,则取决于个人的状况以及医生整体考虑后的专业判断,并没有一定的标准。

2.医生总结是精华所在

看报告时,建议您先看医生的“结论与建议”,这部分是医生以其专业知识,针对受检者的体检结果所作的综合性解说与建议,是整份报告的精华所在。

看完“结论与建议”,接着可就各单项检查结果逐项阅读。

若结果前面有符号,并不一定代表该项检查为异常,尤其是数字型的结果,前面的符号只是表示体检数据不在参考范围内,不一定代表有病。

若有以前的体检报告,则可以比较前后两次的变化和趋势,看看自己的健康是否有进步。

至于各单项检查的意义和详细说明,建议您可以向各太体检机构索阅相关资料。

3.提醒与告知

目前医学科技发展至今,对于疾病筛检仍有空白与检验上的盲点,因此,有些疾病及部分癌症尚无法达到100%的检出。

有鉴于此,为提醒受检者注意,在健康检查大报告书、预

防保健后续咨询单或健康检查注意事项中,特别加以说明:

若本次体检未发现异常的部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潜在疾病;

若有疾病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就医。

对有关健康问卷卡,也应提醒受检者务必详细填写。

因为问卷卡的资料是医生解说健康检查结果时的重要依据,若不据实填写,可能造成医生诊断结果不完全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时机,千万不可忽略。

4.影像报告中“未见异常”的含义

每种影像检查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限制,病变不同阶段对不同检查的敏感性也不同,所谓“某项检查未见异常”,只提示该种检查未发现它能显示的病变,其准确性是相对的。

5.影像报告中“请结合临床”的含义

一个完整、准确的诊断有赖于对受检者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病史、家族史、手术史等)及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等多项资料的综合分析。

由于检查时间有先后,加上经验的限制,影像检查时可能还没有相关检查结果,或由于申请单提供的相关资料不全,影像医师无法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

习惯的做法是,在陈述了所见异常后,在报告结尾再加上“请结合临床”的后缀。

本文来源:

上海体检/021篇五:

全身体格检查加汇报

全身体格检查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1、内容务求全面系统2、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3、内容、顺序要熟练、规范、顺畅个别顺序可做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可在检查背部时从受检者背后予以补充检查。

腹部检查可采取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但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

4、体格检查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如急诊、重症病人,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

5、全身体格检查应注意的顺序总的原则是:

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自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检查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

①、卧位受检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面颈部→前、侧胸部(心、肺)→(受检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②、坐位受检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面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受检者取卧位)前、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

受检者仅有二、三次体位变动。

6、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

一般应尽量在30~40min内完成。

二、1、尽量不要使用结论性语言如无肿大、正常、无异常等,也不要记录检查手法或过程,如瞳孔见光立即缩小、叩击肌腱肌肉立即收缩等,只描述检查结果。

2、检查结果视诊内容可以用“无”“未见”,阳性体征要描述体征类型或名称(如丘疹、瘢痕等)、部位、大小、数量、形态、颜色等;

触诊结果描述为:

未触及,阳性体征记录部位、大小、形态、压痛、表面及边缘、搏动、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等;

叩诊有无叩击痛、某种叩诊音(如双肺叩诊音)、脏器界限的具体位置;

听诊记录为未闻及……音,或某部位可闻及……音,描述其频率、节律、强度、性质等等。

3、关节活动功能描述为有无受限;

各生理反射记录为存在、增强、减弱或消失,双侧对比;

阵挛病理反射、kernig征、brudzinski征及某些综合征可叙述为或记录为阴性或阳性等;

肌张力描述为正常、增强、或减弱;

感觉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减退、消失、过度等。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您好!

我是您的主治医生谢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