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6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新能源应用正成为全球的热点。

风能、太阳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丰富的两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循环往复可再生,不污染环境等巨大优势,是国际上公认的理想替代能源。

  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又称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辅以储能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自身实现发电、储能、变配电,对电网以外用户带给电能的独立系统。

整个系统由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储能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系统组成。

  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在国家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号召的前提下开发研制的,对有效实现节能降排,建立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好处,是可再生能源距离人民生产生活最贴近的高科技产品。

  公司目前推出的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产品有SYF-400W、SYF-10KW、SYF-30KW三种规格。

可使用的领域主要有:

路灯照明、城市景观亮化。

  远离电网的偏远山村、哨所、海岛、海上钻井平台和轮船等。

  企事业机关、校园、医院等负荷相对集中的用电单位。

  二、产品研制的过程

  公司在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后,组织骨干力量成立了研发小组并做了具体人员分工,在对目标产品的特点经过深入的了解分析后,我们对制造方案的精心设计与反复交流、方案比较,透过反复的论证,最终确定了实施方案。

在样机试制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加工、装配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经过认真、反复的调试、修改,产品最终满足设计方案,经过小批量试制试运行后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在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制订的工艺流程、工艺规程进行研制,从备料开始严把材料关,对原材料进厂时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部件不许进厂。

严格控制自制件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绝不流到下一道工序。

  在研制过程中严肃过程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都进行严格的检验。

并分别对各种部件进行检验合格后组装,组装后进行检验、检测。

组装完成的成品送交试验室,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照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

保证产品的优质品质和性能的一致性。

  三、承担研制工作单位的技术力量

  企业现有技术人员42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26人,专业涵盖电气、空气动力学、太阳能光伏、机械制造、电力电子、精密仪器等,企业综合技术实力、研发潜力强。

公司近年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进行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等工作。

  四、研发小组人员及其分工

  1、技术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本科,负责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验证工作。

  2、副总经理,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具有丰富的风力发电设备和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及管理经验,理念先进,对产品品质一贯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极具创新开拓精神,在本项目的研发中负责审定研发产品的制造工艺设计方案监督整个研发的进度审批各项研制费用的支出。

  3、技术部经理,高级工程师,本科,负责风力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和整个研发项目的实施。

  4、质检部经理,工程师,本科,负责样机的调试及数据采集。

  5、技术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本科,负责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和太阳能及光源控制器的开发设计工作。

  6、技术员,工程师,本科,负责加工工艺设计对外联络。

  7、技术员,工程师,本科,负责工艺设计跟踪工艺参数落实状况。

  五、产品研制的进度

  安排本产品的研制时间为2006年12月至20XX年12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6.12.10-20XX.2.18:

风力发电机工艺及结构设计;

  2、20XX.2.19-20XX.3.11:

风力发电机控制器的开发和试制;

  3、20XX.3.12-20XX.3.26:

风力发电机的试制及风洞试验、发电量测量;

  4、20XX.3.27-20XX.4.5:

风力发电机的改善及风洞试验、发电量测量;

  5、20XX.4.6-20XX.5.15:

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设计;

  6、20XX.5.16-20XX.8.10:

太阳能及光源控制器的开发和试制;

  7、20XX.8.11-20XX.9.21:

太阳能发电量的测量;

  8、20XX.9.22-20XX.2.21:

风光互补系统整合、试验及发电量测量;

  9、20XX.2.22-20XX.4.28:

小批量生产;

  10、20XX.4.29-20XX.6:

交付客户,并协助客户成功安装调试;

  11、20XX.6-20XX.12.31:

与使用客户交流沟通产品相关信息;

  12、20XX.1.1-20XX.2:

新产品鉴定。

  六、产品研制的经费使用和管理

  项目所需经费207万元,来源为自筹资金,具体分配如下:

  七、产品研制的主要资料

  1、利用PROTEL辅助设计技术设计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和太阳能及光源控制器;

  2、装配和调试过程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确保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3、进行详细的工艺方案设计,充分思考工艺的可行性合理性与先进性;

  4、利用CAD辅助设计技术设计风力发电机,保证风力发电机具有可靠的精度和稳定的特性;

  5、整合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兼容性和互补性,使其到达最佳利用率。

  八、产品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在连续阴雨环境中如何使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能连续工作:

公司采用工业级芯片低功耗设计,运用单片机技术对蓄电池进行智能充、放电;

根据我国内陆的风速状况,运用空气动力学和新型材料,专门设计了额定风速为7米/秒的风力发电机,微风启动,使发电效率和发电量有较大提高;

合理配置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增强互补性,提高系统持续发电的稳定性。

  2、自然界的风况是十分复杂的,紊流是主状态,同时,风速风向的变化频繁而又迅捷,任何机械装置都不可能瞬时响应实际风况的变化,加上长期运行导致的机械磨损会使装置的配合间隙增大。

所有这些均会导致保护滞后、失效以及剧烈的震动,引发风力机飞车、过载和剧烈震动等破坏性结果。

为到达风力机处于过功率状态下能有效地减小风力机吸收风能,使风力机不致超速运行:

公司采用了失速型叶片设计,防止了风力发电机出现飞车失控的状况发生.在系统容量配置上,充分思考便携的集成化要求的前提下,使系统的供电量到达最大。

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压铸铝一体化成型结构,把风机的重量降到最低,而且造型优美。

叶片采用玻璃纤维加尼龙混合,热压铸成型技术,不仅仅保证了叶片的一致性,而且在持续叶片足够强度的前提下,有较好的柔性和变形、曲复强度。

发电机采用了钕铁硼永磁电机,并按B级绝缘和IP55的防护级等级制造,设计上留有足够的过载余量,使整个风力发电机系列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由于摆脱了机械限速结构的限制,外观设计上采用了整体压铸铝结构,在充分思考风机的气动特性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外形的美观效果,同时兼顾了风机现场安装操作简单的要求。

  九、新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工艺

  1技术路线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必须科技含量的小系统:

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

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

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

叶片用来理解风力并透过机头转为电能;

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

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

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太阳能发电的核心元件太阳能电池板是依据光伏效应制造的,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

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

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

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构成P-N结。

当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

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构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必须的输出功率。

  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比例进行合理优化配置,透过控制器加以控制,增强互补性,便可提高系统持续发电的稳定性。

  2技术原理

  将阳光和风能分别透过光伏超件、风力发电机产生的能量用光伏控制器、风机控制器储存在蓄电池组中,按要求可直接供直流负载使用或透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供交流负载用户使用。

原理图如下:

  3技术创新点

  

(1)自主研发的风力发电机,寿命高,可靠性好;

  

(2)全自动运行,无人值守;

  (3)输出功率可根据负载状况灵活配置;

  (4)电压范围宽(12~220V),可带给直流和交流

  4产品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十、产品的应用前景

  1、推广应用前景

  风能、太阳能在时空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一般来说,晴天太阳能充足,阴雨天相对风能较充裕,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互为补充,能够实现持续性供电。

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运用优化控制技术,准确定位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配置比例,更加有效的利用这一互补性,既能够单靠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补充电能,也能够同时储存两个发电设备发出的电能,这就大大增强了整个系统供电的持续稳定性,而发电成本也更加合理。

一套30KW的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造价为52.65万元,每一天发电300KWh,年发电10.9万KWh,按6年收回成本,发电成本仅为0.8元/KWh,与常规用电差别不大,推广难度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透过比较分析,能够看到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比单一的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在实际应用和造价上的差异。

风力发电造价相对较低,不可避免要产生输送方面的问题。

太阳能发电造价奇高,大范围推广难度较大。

这两种单一的发电方式都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不到万不得已都无法实现独立供电。

而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有效克服了风能、太阳能单一发电的不足,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进一步趋于成熟,经济性更加合理,完全到达独立供电的要求。

风光发电系统主要配套设备及造价一览表(30KW单位:

万元

  随着化石资源的减少,常规能源的价格不断升高,以及对排放污染进行环保处理,常规能源的价格又进一步升高趋势,届时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

  2、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意见

  离网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研制工作按时按质圆满完成,得到了客户的良好评价,客户表示将进一步与公司合作。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产品品种、产量的提高,产品质量将凸显的更加重要。

因此公司今后将对产品研制过程的各个步骤、各个环节的管理更加深入、细化,职责明确,强化各个部门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研制和生产水平,在生产中进一步加强过程控制,注重从原材料进厂的检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到产成品的出厂前的检验,狠抓质量。

持续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继续服务于电力事业,服务于社会。

  十一、研发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和下一步打算

  1、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研发需要研发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智力性因素;

  2、要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的意识;

  3、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4、要注意高精度的加工设备的应用;

  5、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6、注意发挥团队的力量;

  7、管理与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车轮,不可偏废。

  下一步公司将更加坚定不移的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与一些高等院校进行跟紧密的技术合作,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和先进的实验、检测设施,来提高公司在新能源利用设备的设计和研发实力。

  研制报告

(二):

  水火箭的研制报告

  课题类型:

完全研究,课题研究

  学习科目:

社会/教育

  学段/年级:

高中一年级

  学习时间:

2个月

  一、课题的确定

  在研究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课题,经过筛选,我们选取了“水火箭的研制”这一课题,原因如下:

  1.在电视上看到“神舟”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我们感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2.提高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用心探索,科学创新的精神.开展制作水火箭的活动,了解火箭的习行原理,同时圆一个小小的飞行梦.我们选取了这个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为期二个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理论依据

  火箭的推进是利用火箭燃料燃烧喷出的气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火箭将气体排出,气体同时也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水火箭则是利用压缩空气与水的作用与反作用,当水被向后喷出时,可乐瓶及瓶内的空气就受力向前冲,因为其原理与火箭相同,但喷出的是水,所以称之为“水火箭”.

  三、制作原理

  甲对乙施力,乙必同时对甲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水火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升空的.将可乐瓶加水1/3,用装有气针的橡皮塞塞住密封后倒立,并用打气筒打气.因固定的体积内,装入的气体越来越多,瓶内气体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冲破封口,水受力向下喷出,可乐瓶因而受反作用力向上加速飞行.水火箭飞行期间,一向受重力的作用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便开始降落.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六周~第八周)

  2.制作实验附段(第九周~第十五周)

  3.总结阶段(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五、实验效果分析与实验得失总结

  经过多次的发射实验后,我总结出了控制水火箭的发射高度和方向的几点经验:

  1.发射高度

  

(1)水火箭发射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足够大的气压,这就对喷嘴的紧密程度、接管的

  耐压性能、接口的紧密性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发射前,要个性注意使接管和喷嘴间的接触面积到达最大;

用塑料管代替化学实验室的橡皮管;

以及接口的紧密程度.

(2)装水量与水火箭的发射高度也有较大的影.水太多,水火箭所受的重力过大;

  水太少,水火箭获得的反冲力太小;

它们处理不好都不能使其发射到较理想的高度.

  (3)影响水火箭发射高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喷嘴的气密性程度,喷嘴漏水与否

  直接影响到发射的高度.喷嘴的制作的要求较高,喷嘴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发射的成功与否.

  2.方向的控制

  

(1)“弹头”的调整:

“弹头”未放正,会导致水火箭飞行方向偏离导杆所指的方向.

  

(2)发射架的正确放置:

应将发射架放于水平地面,使导杆指向上空.

  六、实验心得与感受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比如刚开始我们根本不明白该如何下手,研究中期又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没有进展,加上期中考试临近,竞赛任务繁重,我们几乎想过放弃.在多次小组例会上,指导师都对我们进行耐心引导,并列举了许多科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帮忙我们重新树立信心.之后我们利用了许多休息时间(午休、周末、课外活动时间等)进行了研究.最后“水火箭”模型在我们手上诞生了,此时我们充满期望.

  当我们进入了“水火箭”的试飞阶段时,我们遇到更大的困难.一段时间下来,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多次实验,但结果都不近人意.我们进行种种改善,甚至和指导师一齐到一家汽车修配厂进行实验,但是“水火箭”还是只能贴着地面飞行.打气时,雷鹏凯同学用手稳定“水火箭”,我去准备拔开气门,我感觉到手都在发抖,但是还是鼓足勇气旋动气门,刚一动,只听“嗖”的一声,“水火箭”喷射而出,水溅了我一身,我被吓得倒退了好几步,当我回过神来时,“水火箭”已贴着地面飞出了十几米,最后打着转慢慢停了下来.虽然没有飞上天,但我们已经看到离成功不远了.之后再经过多次的实验最后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喷嘴设计,于是我们进行了自己制作,经过改善又失败,失败再改善……多次反复之后,我们最后制成了此刻的喷嘴.

  七、课题展示形式

  实物展示,现场实验,总结报告,幻灯片展示,活动记录展示.

  八、指导老师:

龚友缘老师

  课题组长:

孙乔勇

  课题成员:

雷鹏凯张柳新李斯特刘希叶洋周宇

  执笔人:

  研制报告(三):

  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13GODU项目编号:

CSO9003

  研制总结报告

  一、

  项目研制的由来与用途

  20xx年,随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网络的建设将大规模的展开,各地市场对

  基站互联所需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需求紧迫。

应公司要求下达由无线传输研发部立项研发。

  项目名称:

13G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室外单元(ODU)项目任务的下达者:

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开发者:

杜李刚、王良、叶火桂、韩永忠、陈焕

  应用场景:

本产品主要用于企业网接入、基站互联、应急通信、小区接入和中继链路连接,是电信运营商以及专网用户快速部署业务和抢占市场不可缺少的产品。

  参照标准和技术规范:

  设计本产品时参考了以下文件:

《YD/T843-1996KU波段中小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744-20xx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YD/T13503-1992数字微波接力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主要功能和特点:

  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性能优良、操作简单的特点,能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且其造型美观色彩别致和谐,与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室内单元(IDU)配套通信系统能够为运营商和专网用户快速解决有线传输设备无法完成的业务接入。

产品的技术指标贴合QXC127-20xxCT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产品标准中的要求。

  二、主要指标及技术参数

  (略)

  三、研制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技术公关

  1.结构设计

  采用铝制材料,解决了腔体产生杂波和满足电路板电气性能的问题。

具有坚固耐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特点。

2.模块部分设计

  a)双工器设计采用了自主设计的腔体双工器,解决了双工器成本和高低温频漂的问题。

  b)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了晶体管NE32584和安华高的低噪集成芯片AMMP6220级联的方式,解决了在增益为30dB时,噪声系数小于1.3,这样就保证了整机的噪声系数到达指标。

  c)功放部分采用了晶体管NE32584和安华高的低噪集成芯片AMMP6408级联的方式,解决了输出最大功率大于25dBm的前提下,满足系统发射模板对线性指标的要求。

其中功率检波采用双端检波方式,利用双端检波电路特点,来确保整机在高低温状态下的性能补偿.确保模块在任何环境下性能始终持续最佳。

  d)中频发信单元包括发信AGC电路,两级20dB可变范围的衰耗电路用于控制发信功率,对射频板双端检波电压进行比较放大,控制整机输出功率调节步长1dB精度可变。

  e)中频控制部分采用10位A/D和纳瓦技术的PIC18F4520单片机处理器透过控制HC5738D触发器分时的操作锁相环LMX2326和ADF4113电路的使能管脚LE,数据管脚DATA,时钟管脚CLK,锁定VCO频率。

  f)电源采用外购模块电源,满足产品标准中电磁兼容的问题。

  四、样机性能测试及试验状况

  整机开发过程中样机组装测试主要技术指标贴合设计要求。

  本产品经过高,常,低三态实验性能指标均达设计目标要求,并由质检部再次做全温度范围内检测,性能指标均达设计目标要求。

  五、设计文件完成状况

  此刻完成的相关文件如下:

产品标准;

技术说明书;

调试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

接线图;

装配图;

明细表和零件图。

并由公司标准化部对全套设计文件审查后,产品设计文件和图纸到达了设计任务书和产品标准的要求,透过了标准化部对本产品的审查报告,贴合鉴定条件,并同意提交技术鉴定会会议审查。

  研制报告(四):

  外真空杜瓦研制总结报告

  一、概述

  (EAST)HT-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全超导先进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国家大型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实验目的在于开发聚变能,为人类寻找和带给最理想的无限的清洁能源。

HT-7U装置的制造和建成将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这种大型超导托卡马克类型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装置的国家之一,从而使我国受控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核化公司负责(EAST)HT-7U实验装置中主体设备——外真空杜瓦(另0102)的研制。

  外真空杜瓦作为整套HT-7U装置最外层的主体设备,它主要起到整个装置的承载、安装基准面、保证整个装置能在高真空状态下运行要求的作用,同时保证上面72个开孔窗口中的48只窗口与内部超低温超导磁体系统、真空室、冷屏等主机上相应开孔位置误差控制在3&

prime;

,线性误差控制在±

2mm。

外真空杜瓦为筒式结构,由顶盖、中间环体和底座三部分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