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181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能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及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

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重点——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

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

(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

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

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

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

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

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9)关于板书

板书的用途——提醒学生、突出重点

提醒的内容——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4.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

第二部分关于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一、《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9课《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

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

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

1.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2.已有知识技能: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

(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

3.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1)学习图形的“翻转/旋转”命令。

(2)学习图形的缩放。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

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

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教学难点:

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序号

姓名

实际问题10

交通问题20

钟表问题30

数学问题40

实际

得分

1

2

3

4

小组总分:

说明:

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板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

案例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

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

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

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

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会”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会”学;

(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

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

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

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2.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

3.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

1.学习者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习过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

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

学生应用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绘图”工具栏,掌握其启动方法,并会灵活使用。

巩固设置线条、填充效果的方法。

掌握同时选择多个图形,并将其进行组合。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设计个性插图的过程,了解美化文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

3.学习与助学:

导入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工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组竞赛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

问题的设计:

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

1)如何绘制图形?

2)如何填充颜色?

3)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

4)你能移动全图吗?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跟我学》帮助文档。

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答疑解惑环节——通过展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获得的方法、发现或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示范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

通过这个环节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同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设计任务环节——通过给出四个难度不同的学生作文,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设计个性插图的任务,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

如何能更有效、更恰当地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设计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设计个性插图的目标,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文章增色,体会创作的快乐!

作品欣赏与评价环节——通过展示几位同学的设计的带有个性插图的文章,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中地点方法,阐述自己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

同时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以便更完善自己的作品。

倾听展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想要了解的其它问题。

通过展示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发展。

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课堂小结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发散出去——应用“绘图”工具栏还可以有许多用途: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胸卡、标牌等。

四、课后反思——从合作者的角度审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

1.大组竞赛中,全体学生参与,成功后在黑板上公布名次;

2.答疑解惑中,及时鼓励展示的学生,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广泛给予激励式评价;

3.在评价与展示中,鼓励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对展示的学生予以肯定;

4.在自评过程中设计了5☆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导学、助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件都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取材于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竞赛、带着问题研究、自主选择设计以及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的作业提交率100%,全班42人,自评达到4☆的学生39人,互评达到4☆的学生40人。

基于以上的数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100%;

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基本落实,同时有超过13位学生的设计中有本节课知识的延伸;

由于在《答疑解惑》环节中简单问题展示用时过多,致使《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应在此处多用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与反思,此处感觉有些遗憾。

总体上,本节课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并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案例三、《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第13课《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Word提高”,第三单元《七彩文学社》的最后一课。

应用“word”中的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Word文字处理模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树立设计思想,应用“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并体会文本框的妙用。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结构图如下: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在课前我通过访谈的方式向五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古诗教学及学习的情况:

本学期古诗学生已经学习了四首,分列在《马》单元的《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以及《水》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浪淘沙》。

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古诗赏析页面,达到《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插入文本框。

(2)合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效果,设计古诗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设计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情古韵中创作,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诗的意境,畅抒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2.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难点——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资源准备

1、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作品评价表

4、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

诗情画意——激情导入

入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入景:

对比语文书中的古诗排版,让学生观察思考背景图案的作用和其与文字的关系。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图文之间的关系。

学习策略:

对比感知,思考作答。

教学策略:

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

通过欣赏古诗赏析范例作品,布置本课任务——制作古诗赏析页。

明确任务,了解设计顺序,做好准备。

环节2:

诗情古韵—赏诗

内容:

教学插入文本框,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资料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时设计了相同页面规格,不同文字排版的各类古诗文档,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网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排版。

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

放手尝试,先用后讲。

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环节3:

入情入境—观景

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本环节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设置自选图形、背景等设置对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同时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

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现整体和谐?

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力。

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突破难点。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环节4:

畅抒心意—评析

美化文本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指导,让学生领会什么是和谐统一,从模仿做起,逐步实现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产生美,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同时还有学生归纳梳理方法的环节,落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让学生理解整体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

分析审美,梳理方法。

理解审美,模仿创新。

环节5:

展示与评价

应用评价量规,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落实评价的公平性、广泛性、多元性目标。

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避免了人情分等不公平的现象。

五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应用评价量规评价法,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对创作有激励作用,又能随时纠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作品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自评

互评

5☆

3☆

1☆

1、诗与图片

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背景图片

会选择背景图片

会插入图片,但未设置为背景

2、字体设计

字体、字号、颜色的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设计

部分完成字体、字号等方面的设计

3、诗的位置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主要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遮挡画面

4、文本框格式及效果

文本框的填充、线条以及效果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对文本框格式、效果的美化设置

没有对文本框的美化设置

5、创新设计

古诗评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古诗评析合理

作品中未有古诗评析的内容

我的成绩

学生在使用量规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胆创新。

环节6:

总结与提升

板书设计

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

而在古诗赏析的创作中,学生不仅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应用技术创造美,实现学以致用。

案例四、《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

理论依据及学科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兴趣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素养。

第3课《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二单元《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起始课。

介绍“画图”软件基本工具——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1、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2、学习前测:

1)提问:

谁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过画?

(全班只有1、2个学生没画过)

2)以奥运为主题或自命题,使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

(全班只有1、2个学生画出简单图形)

结论:

显然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画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已有知识技能:

能熟练开、关“画图”软件;

掌握了铅笔、刷子和颜色填充工具使用方法。

4、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学习直线、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应用。

熟练掌握绘制直线的方法。

掌握绘制曲线的方法。

学会正确保存文件。

通过绘制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工具的习惯。

在绘制小鱼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