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2072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浸膏膏药文档格式.docx

黑膏药网。

自制痹痛膏

1.药物组成

川乌80g草乌80g川芎80g威灵仙80g全蝎80g土元80g乳香80g

透骨草8g没药80g大黄80g杜仲80g川断80g僵蚕80g白芷80g

丹参80g骨碎补80g远志80g冰片80g黄芩80g黄柏

80g

姜黄80g地龙80g山奈80g苦参80g干姜80g防己

80g甘草80g

共研极细沫,加入2%的72-6透皮剂,采用水凝胶技术制成水凝胶痹痛药贴,贴患处,1贴/48小时,20天/1疗程。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

4.治疗效果

组别n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806613198.7%

wu警北京总队医院高山张军宋蓓王翠娟姚佳春。

五虎蠲痹膏

(2)

1药物组成

生马钱子20克,生川乌18克,生草乌18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20克,洋金花20克,闹洋花20克,三七24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肉桂15克,葛根30克,玄胡20克,丹参30克,川牛膝20克,蜈蚣3条,穿山甲20克,川楝子20克,红花20克,桃仁18克,生大黄25克,麻黄20克,狗脊20克,寄生20克,土别虫20克,威灵仙25克,桂枝30克,赤芍药20克,水蛭20克,桑枝25克,石菖蒲12克,川椒12克,白胡椒12克,番泻叶25克,血竭20克,樟脑150克,冰片30克,氮酮30毫升,远红外陶瓷粉45克。

共计1000克。

上述药材除血竭、樟脑、冰片、氮酮外,共同粉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密封备用。

2.制作方法备打火灶,气坛子,铁锅,锅铲,铁锅盖。

取芝麻油105毫升,蜂蜡200克,松香1700克(夏天1250克)放入锅内,依次溶化,加入药粉1000克,混合均匀,加入血竭、樟脑、冰片、氮酮,完全搅拌均匀后即可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20克重的膏药150贴。

装袋密封,阴凉处保存,3天后可以使用。

3.贴敷方法先清洁所贴部位皮肤,再用生姜将所贴部位皮肤擦红,根据病变部位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膏药,揭去膏药衬纸,贴在患部或相应的穴位上,用手捂2分钟,不需要用火烤,膏药在人体热力的作用下,膏药表面遇热软化,便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

每贴可用8--10天,如需要洗浴可以揭下,浴后可以再贴。

如此可以反复揭贴数次,膏药不流不走,不污染衣物,方便清洁。

3贴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4.注意事项

①.膏药所贴部位应无毛发,有毛发者须将毛发剃去才能贴。

②.孕妇禁用。

③.皮肤溃烂的地方禁贴。

④.需要长期使用膏

药的,每3天揭下膏药,休息1夜,给局部皮肤一次透气透湿和休息时间,避免膏药连续对皮肤发生刺激。

⑤.贴上膏药后如症状加重,可根据病证和方药进行分析,如不对症不可再贴。

⑥.贴上膏药后如出现药疹,轻症揭去膏药后可自行消失,重症可擦抗过敏的药膏,待药疹消失后再贴。

⑦.使用膏

药时可配合其它疗法协同治疗,以提高疗效。

慢性病膏药可以起主导作用,急性病膏药可以起辅助治疗作用。

5.治疗效果

颈椎病77例,治愈63例,好转12例,治愈率81.8%,总有效率97.4%。

肩周炎13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治愈率76.9%,总有效率92.3%。

腰椎病133例,治愈112例,好转16例,治愈率84.2%,总有效率96.2%。

肩凝效灵散

威灵仙、姜黄、元胡、伸筋草、苏木、透骨草、红花、桑枝、羌活各18g,川乌、

草乌各12g。

2.制作方法

取上药一剂.用水3L。

授泡2h后,中火煎至1500mL,装容器内备用.用时取药液适量.将无菌纱布浸湿敷于压痛部位,以红外线烤灯照射加热30min,每天两次。

3.治疗结果

治愈19例.好转7例.无效2例。

4.方剂来源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骨科。

山东东阿,李子成。

骨刺膏

1.药物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制附子、乌蛇、土鳖虫各80g,黄柏、薏苡仁各100g,桂枝60g,细辛50g,乳香、没药各30g,红丹2500g,香油5000g。

2.制作方法将上述中药(除红丹外)放入香油中,炸至外焦内黄时,滤出药渣,药油继续加热至320C,去火,待油温回落至280C时加入红丹,并不停地搅拌,待浓烟散尽,停止搅拌,候冷,将膏药摊在直径10cm圆形白布上,每张重8〜10g,纸袋封存备用。

3.使用方法骨刺膏药外敷(颈椎增生贴大椎穴,腰椎增生贴命门穴,其他部位贴阿是穴。

)每帖贴7天,连敷6贴为一疗程。

4.主治范围骨质增生症。

中老年人关节长期受累磨损,影响巨部血液循环,局部充血、水肿、粘连、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渗出部分经钙化形成骨刺。

中医认为,本病乃由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所致。

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制附子、细辛、桂枝祛风散寒;

黄柏、薏苡祛风燥湿,除局部水肿;

乌蛇、土鳖虫活血通络;

乳香、没药温经活血止痛。

结果:

显效85%,有效12%,无效3%。

6.方剂来源

新中医2007-6P33

追风膏

葛根40川乌100草乌100细辛60白芷40羌活60寄生60

川椒60海桐皮40秦艽40木瓜40红花40

水蛭30

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治疗时取适量敷于病变部位,约0=8厚,加塑料膜覆盖,胶布固定。

肩周炎

4.方剂来源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

加皮膏(宝珍膏)

1.主治范围风湿寒痹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疼痛)。

2.药物组成

五加皮9克、生地9克、茅术9克(炒)、枳壳9克(炒)、莪术9克、桃仁9克(去皮)、山奈9克、当归9克、川乌9克(制)、陈皮9克、乌药9克、三棱9克、大黄9克、首乌9克(制)、草乌9克(制)、柴胡9克、防风9克、刘寄奴9克、牙皂9克、川芎9克、官桂9克、羌活9克、威灵仙9克、赤芍9克、南星9克(制)、香附9克(制)、荆芥9克、白芷9克、海风藤9克、藁本9克、续断9克、良姜9克、独活9克、麻黄9克(去节)、甘松9克、连翘9克、血余60克、黄丹900克(炒)、肉桂6克、麝香6克、木香6克、附子6克(去皮制)、冰片9克、小茴香9克、樟脑9克、乳香9克(制)、没药9克(制)、阿魏9克、细辛9克。

3.制作方法用棉子油2000毫升将生地下36昧煎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血余、黄丹熬成膏。

再将肉桂下11昧研细末搅人膏药内,摊在红布上。

大号用膏15克,中号9克,小号7.5克,贴患处。

4.方剂来源选自《医宗金鉴》稀草膏(追风逐湿膏)

1.主治范围

风湿寒痹,筋脉挛痛(风湿性关节炎,筋血管痉挛疼痛)。

豨莶草90克、麻黄90克、川乌90克、草乌90克、风藤90克、半夏90克、南星90克、羌活90克、蓖麻子90克(打碎)、桂枝90克、独活60克、细辛60克、当归60克、白芷60克、苍术60克、大黄60克。

3.制作方法上药切片,用葱汁、姜汁各300毫升拌药,先浸一宿,次日用香油250毫升同药入锅,慢火熬至葱姜汁将干时,油与药相煎渣枯为度,细绢滤清,每油500毫升,下飞过炒丹300克为准配用,再将前油人锅内煎滚,方下黄丹,徐徐搅入,待膏成,再下碾净松香末620克,再同熬化,取下锅来,以盆顿稳,再下乳香、木香、胡椒、轻粉各末60克,白芥子细末120克,渐入搅匀,倾人瓷内盛贮。

渐用热水燉化,绫缎摊贴。

4.方剂来源选自《外科正宗》姜竹膏(集宝疗痹膏)

1.主治范围风寒麻木,痹症(风湿病等)。

生姜汁300毫升、竹汁300毫升、川乌12克、草乌12克、南星12克、半夏12克、当归12克、红花12克、独活12克、羌活12克、大黄12克、桃仁12克、山甲30克、肉桂30克、白芷15克、陀僧60克、硫黄250克、松香500克、麻油500毫升。

3.制作方法上药煎好,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脑、细辛、牙皂末各6克,若加商陆根、凤仙、闹羊花、鲜烟叶、鲜蒜、鲜稀莶等汁更妙,摊贴患处。

二芍膏(乾坤一气膏)

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

赤芍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白附子30克、白芷30克、生地黄30克、熟地黄30克、炮山甲30克、木鳖仁30克、巴仁30克、蓖麻仁30克、荆三棱30克、莪术30克、续断30克、灵脂30克、肉桂30克、没药36克、乳香36克、麝香9克、阿魏30克、元参30克。

3.制作方法除麝香、阿魏、乳香、没药、肉桂外,其余药用香油1000毫升熬黄去渣入黄丹收膏,贮于瓷器中,同时贴肾俞穴。

青乳膏(狗皮膏)

风湿寒痹疼痛(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内腰岔气,跌打损伤。

甲方:

青皮、枳壳、蛇床子、猪苓、何首乌、生半夏、藁本、前胡、麻黄、连翘、细辛、甘草、川楝子、泽泻、楮实子、乌药、大枫子、川续断、菟丝子、牛膝、防风、石腊、羌活、沙苑、蒺藜、独活、荆芥、金银花、苦参、僵蚕、白蔹、黄柏、杏仁、黄连、桃仁、苍耳子、地榆、赤芍、广木香、黄芩、浙贝母、肉苁蓉、苍术、生附子、知母、官桂、灵仙、白芷、桔梗、薄荷、川芎、生川乌、天麻、生地、栀子、大黄、熟地、大茴香、小茴香、木通、生草乌、五加皮、当归、杜仲、五味子、山药、香附子、远志、穿山甲、陈皮、青风藤、白术、玄参、茵陈蒿(以上等量掺匀)。

乙方:

乳香、血竭、儿茶、没药、轻粉、樟脑、丁香(各等量

共轧细面)。

3.制作方法

将处方甲的药料1500克,蜈蚣两条,用芝麻油7500毫升,熬枯去渣,加黄丹3120克,待温后,再加入处方乙的药料90克,搅匀,去火毒,摊于布被子,计有下列两种规格:

甲方,长被子,长五寸九分,宽四寸,摊膏2l克,另加麝香0.06克。

乙方,圆壳,长四寸一分,宽四寸,摊膏12克,另加麝香0.03克。

[用法]微火化开,贴患处。

[禁忌]孕妇禁忌。

选自《中药成药配制经验介绍》

虎骨膏(虎骨狗皮膏)

虎骨90克、麝香18克、信石18克、冰片18克、潮脑90克、乌蛇18克、排草18克、朱砂12克、轻粉18克、全虫15克、龙骨45克、台乌27克、白芷27克、白蔹18克、木鳖18克、白芨24克、川乌27克、草乌2l克、血竭9克、山甲18克、桂枝9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甘草45克、黄柏45克、白胡18克、乳香45克、桂子90克、蜈蚣30条、没药45克、明雄45克、当归45克。

3.制作方法用粉底膏作基质,每粉底膏30克,加以上处方研细药末9克,摊贴患处。

选自《甘肃武威王蛤蚂膏药方》

白虎膏(追风虎骨膏)

风湿寒痹,筋脉拘痉(风湿性关节炎,筋血管痉挛)。

白术30克、虎骨720克、桃枝30克、生草乌30克、香附30克、当归30克、细辛30克、怀牛膝30克、羌活30克、生杜仲30克、生川乌30克、白芷30克、青风藤30克、威灵仙30克、生山甲30克、苍术30克、榆枝30克、川芎30克、续断30克、天麻30克、白蔹30克、川楝子60克、柳枝60克、大枫子60克、熟地30克、桑枝30克、生首乌30克、独活30克、生地30克、五加皮30克、僵蚕30克、槐枝30克、蜈蚣2条。

上药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炼沸,入黄丹3000克收膏。

另对肉桂、乳香、公丁香、血竭、没药各15克,麝香9克共为细粉。

每膏药7500克,掺入以上细料84克,摊贴患处。

选自V北京同仁堂经验方》

青风膏(虎骨膏)

1.主治范围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

青风藤7.5克、川芎7.5克、怀牛膝7.5克、熟地7.5克、何首乌7.5克、当归7.5克、生地7.5克、五味子7.5克、桃枝7.5克、枳壳7.5克、玄参7.5克、前胡7.5克、细辛7.5克、栀子7.5克、赤石脂7.5克、木通7.5克、大黄7.5克、杜仲7.5克、薄荷7.5克、香附7.5克、威灵仙7.5克、半夏7.5克、天麻7.5克、防风7.5克、草乌7.5克、羌活7.5克、五加皮7.5

克、

川乌

7

.5克、

山药7.

5克、

白芷7.

猪苓

7.

5

白术

连壳7.

陈皮7.

远志

山甲

续断7.

桃仁7.

乌药

杏仁

甘草7.

苦楝皮7

.5克、

青皮

苍耳子

7.5克、麻黄7

.5克

、白蔹7.

藁本

黄连

知母7.

楮实子7.

苍术

桑枝

浙贝母7

、蒺藜7.

泽泻

克、地榆7.5克、黄芩73克、赤芍7.5克、独活7.5克、榆枝7.3克、金银花7.5克、槐枝7.5克、僵蚕7.5克、桔梗7.5克、川楝子7.5克、柳枝7.5克、荆芥7.5克、茵陈7.5克、苦参7.5克、大枫子7.5克、黄柏7.5克、蜈蚣2条、虎骨750克。

用香油7500毫升,将粗药炸枯,去渣,加黄丹2700克收膏,另对入下药粉90克搅匀,肉桂、丁香、龙骨、没药、血竭、乳香1000克,麝香5.1克研细候对,上述细料亦可按比例

少配。

如无香油,可用花生油、棉油、麻子油或桐油代,下黄丹适量,以软硬老嫩适宜为度。

摊贴患处。

4.方剂来源选自《保定市商业局中药制药厂方》46.虎潮膏(风湿关节膏)[主治]风湿寒痹(风湿关节炎)。

[处方](★?

血007)虎骨90克、潮脑90克、信石18克、冰片18克、乌蛇180克、豨莶草180克、乌头180克、马钱子180克、排草180克、朱砂12克、轻粉18克、全虫15克、龙骨45克、甘草45克、白芨24克、白蔹18克、白古月18克、白芷27克、黄柏45克、台乌27克、川乌27克、草乌27克、血竭9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明雄45克、木鳖18克、山甲18克、当归45克、桂枝9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蜈蚣30条、苍术54克、木瓜30克、益知仁30克、接骨草l80克。

[制法]用粉底膏作基质,每粉底膏30克加以上处方研细药末

9克,搅匀。

[用法]贴患处。

选自《甘肃武威王蛤蚂膏药方》大枫膏(狗皮膏)

风湿寒痹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肢体麻木,闪腰岔气,

跌打损伤。

大枫子36克、枳壳36克、青皮36克、何首乌36克、泽泻36克、赤石脂36克、前胡36克、续断36克、羌活36克、黄柏36克、生附子36克、天麻36克、荆芥36克、桃仁36克、浙贝母36克、薄荷36克、独活36克、苍耳子36克、官桂皮36克、榧子36克、小茴香36克、陈皮36克、五加皮36克、茵陈36克、生香附36克、广木香36克、细辛36克、防风36克、麻黄36克、楮实子36克、猪苓36克、甘草36克、菟丝子36克、苦参36克、蜈蚣36克、苍术36克、生川乌头36克、金银花36克、地榆36克、知母36克、熟地黄36克、白蔹36克、赤芍36克、桔梗36克、生地黄36克、杜仲36克、青风藤36克、远志36克、大茴香36克、白术36克、半夏36克、乌药36克、蛇床子36克、连壳36克、淮牛膝36克、藁木36克、川楝子36克、沙苑子36克、僵蚕36克、黄芩36克、威灵仙36克、生草乌36克、杏仁36克、生肉苁蓉36克、川芎36克、大黄36克、川黄连36克、补骨脂36克、白芷36克、木通36克、五味子36克、当归36克、生穿山甲36克、淮山药36克、玄参36克、麻油15000毫升、黄丹适量、血竭30克、轻粉30克、公丁香30克、儿茶30克、樟脑30克、乳香30克、没药40克。

用麻油将上药熬枯去渣,以黄丹收膏,再入后7味香料,搅匀摊贴患处。

芍桂膏(狗皮万应膏)

风湿寒痹(风湿关节炎),手足麻木,跌打损伤,腹胀腹痛等症。

赤芍15克、肉桂1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白芷15克、白芨15克、象皮15克、山甲15克、粉草15克、白蔹15克、大黄15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元参15克、苦参15克、乌药15克、木鳖子15克、香油2500毫升。

3.制作方法上粗药熬枯、滤渣,熬沸下漳丹收膏。

再将乳香、没药、血竭各30克,研细掺入。

4.使用方法

先将患处用姜水洗净擦干贴之。

[禁忌]孕妇忌用。

选自《安国第一国药成药生产合作社方》

云香膏(万应狗皮膏)

风湿寒痹(风湿关节炎),筋骨疼痛。

云香270克、当归270克、白芷270克、白蔹270克、白芨270克、川乌270克、草乌270克、山甲270克、麻黄270克、生地270克、木瓜270克、灵仙270克、麻仁270克、桃仁270克、官桂270克、蜂房270克、麻油28750毫升、黄丹14000克。

3.制作方法先用麻油将各药熬炸至焦枯,去渣,下黄丹熬沸搅匀收膏。

[用法]摊贴患处。

选自《重庆市伍舒芳厂祖传验方》

龟板膏

男妇食积,风湿寒痹(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等,小儿奶积,经水不通,经色不正,瘀血凝滞,行经腹痛、腰痛,红血痢疾,水泻肛痛,背间疼痛、腰痛、两膀疼痛,鹤膝风等症。

龟板l0个、川牛膝120克、白术120克、马钱子120克、穿山甲120克、全虫120克、川乌120克、草乌120克、土元120克、当归120克、木鳖子120克、蓖麻子120克、川附片120克、大黄180克、秦艽180克、山棱180克、莪术180克、黄柏180克、槐条180克、巴豆米75克、血余60克、蜈蚣l条、阿魏120克、没药120克、乳香10克、麝香36克、蛤蚧1对、香油16000毫升、黄丹(炒)适量。

3.制作方法木鳖子去壳,秦艽取净,蛤蚧去骨,槐条、龟板如上数即可。

其中除阿魏、麝香、没药研细待膏药熬成凉后洒入搅匀,麝香研细最后加入外,先将各药先后放人油中炸焦呈黄黑色,龟板应先轧成小块,不耐火炸的草药和碎细片剂宜后加入,不要炸成焦炭。

然后滤去药渣,加黄丹熬沸,去火,待稍凉,先后加入阿魏、乳香、没药及麝香。

如无香油,可用菜油代替,贴患处。

4.方剂来源选自《陕西泾阳大寺膏药处方》秦艽膏(金不换膏)

1.主治范围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伤筋伤骨,筋骨疼痛。

秦艽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