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292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为加快滨海新区的建设步伐,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A.显示盈利修建B.昭示营利构建

C.显示营利修建D.昭示盈利构建

3.B(“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显示”明显地表现。

“盈利”指获得的利润,是名词;

“营利”指获得利润,是动词。

“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修建”土木工程施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回望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音乐剧在上海的跨越式发展,都与上海大剧院里程碑式的音乐剧作品的引进休戚相关。

B.经典作品改编渐成风潮本无可厚非,但将一代圣人孔子刻画成丧家之犬,诗仙李白描写成市井小混混,就不可理喻了。

C.审视中国当代文坛的日益委顿,联想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生发出今非昔比的感慨。

D.从电影《知音》的音乐一直到《春天的钟》《难忘今宵》等歌曲,王酩创作的一部部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追求、探索、创新的光彩。

4.D(A.“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B.“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C.“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D.“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记述性、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B.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险合作伙伴,中国人保以更适合公众参加的形式,组织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服务奥运,分享奥运所带来的激情和欢乐。

C.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D.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5.A(B“组织”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服务奥运”后加“的活动”;

C句式杂糅;

D“解除”和“措施”搭配不当。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高强度新型碳纳米管纤维研制成功

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教授阿兰·

魏德尔与美国陆军士兵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一种新型碳纳米管纤维。

该碳纳米管纤维上最脆弱的地方也需要1吉帕斯卡的应力才能折断,强度足以与钢铁相媲美。

碳纳米管是一种棉线状的碳分子,带有仅一个原子厚度的壁。

虽然它们具有非常强的导电性能,但可靠性难以保证。

为了制作这种超强纤维,魏德尔在热炉中将碳汽化,然后吹出一股碳纳米管流。

当这些碳纳米管在空中被捕获并围绕一个轴旋转时,就会形成一根由数十亿个分子组成的纤维,而这些分子沿着碳纳米管紧密排列在一起。

研究人员认为,强度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缠绕速度,以便将碳纳米管更好地排列成线以及更紧密地包裹起来。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炉温和调整缠绕速度优化制作工艺,制作出的纤维强度较其他小组制作的要高出0.3倍。

为了使制作的纤维密度更大,他们还在制作工艺中增加了一个步骤,让纤维通过丙酮气体。

丙酮气体可在纤维上凝结成一层液体,由于表面张力效应将纳米管拉在一起,从而增强纤维强度。

新碳纳米纤维一般要在施以大约6吉帕斯卡的应力时才发生断裂,强度要高于制造防弹背心的常用材料芳纶,而且可与两种最高强度的商业材料——基纶和迪尼玛相抗衡。

目前,研究人员已制作出一根单独的超强碳纳米管纤维,可承受9吉帕斯卡的应力,表现出具有无与伦比的超强性能,而用别的方法制作的碳纳米管纤维最多可承受3吉帕斯卡的应力。

魏德尔目前能制作出的最好纤维长度仅为1毫米,这主要是因为纤维越长,包含的细微碳颗粒和其他缺陷就越有可能削弱它的强度。

即便调节制作工艺,如调整缠绕速度和利用丙酮方法,都不能改变这些碳素颗粒,因此必须回到化学合成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研究人员称,这种纤维最具前景的应用也许是制作防弹衣和开采油气钻头。

(《科技日报》2007年11月23日)

6.下列对“新型碳纳米管纤维”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新型碳纳米管纤维是一种棉线状碳分子,它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

B.新型碳纳米管纤维是由数十亿个沿着碳纳米管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分子组成的纤维。

C.新型碳纳米管纤维是一种导电性能强、承受应力强的新型纤维。

D.新型碳纳米管纤维是通过调节炉温、调整缠绕速度等增强了强度的一种新型纤维。

6.A(“它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说法错误)

7.下列说法不属于“新型碳纳米管纤维制作工艺”的一项是

A.调节炉温,使碳在热炉中汽化,吹出碳纳米管流。

B.调整缠绕速度,将碳纳米管排列成线并紧密地包裹起来。

C.纤维通过丙酮气体时,丙酮在纤维上凝结成液体,通过表面张力将纳米管拉在一起。

D.用化学合成的方法改变细微碳素颗粒,增强纤维强度。

7.D(“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不属于制作工艺)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超强碳纳米管纤维,可承受的应力是普通碳纳米管纤维承受应力的3倍之多。

B.目前能制作出的最好纤维长度仅有1毫米长主要是受到制作工艺的制约。

C.新碳纳米纤维能承受大约6吉帕斯卡的应力,强度远远高于制造防弹背心的基纶。

D.从发展的前景看,新型碳纳米管纤维可能是制作防弹衣和开采油气钻头的最好原料。

8.C(基纶是一种高强度的商业材料)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

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

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

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后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

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

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

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

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

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若州司马。

吏民号哭相谓曰:

“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

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

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

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

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

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

司隶别驾刘陀,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

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陀亦不敢为恨。

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

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

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彦谦居家,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

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

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

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节选自《隋书·

房彦谦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兄彦询,雅有清鉴雅:

高雅

B.雅有词辩,风概高人高:

超出

C.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固:

坚持

D.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擢:

提拔

9.A(雅:

平素,向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C.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10.D(D中两个“所”都是和后面词语组成“所”字结构;

A中两个“以”分别是“认为”和“凭借”的意思;

B中两个“为”分别是“被”和“担任”的意思;

C中两个“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房彦谦有操守的一组是

①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

②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

③刺史惮之,皆为之拜

④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

⑤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

⑥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C(①③⑥与“有操守”无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彦谦事奉继母,超过了他的生母,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让继母先品尝。

B.房彦谦为官惠民,深受百姓爱戴,就连当时的大文豪内史侍郎薛道衡,也对他特别地尊敬。

C.房彦谦为人正直,凡是他所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

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

D.房彦谦虽然身居高官,但平时勤俭朴素,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12.A(“自己不先吃”是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

参考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

世世代代是著名姓氏。

彦谦年幼丧父,还不认识父亲,由母亲的兄弟(舅舅)所抚养。

长兄彦询,很有眼光,认为彦谦天性聪颖悟性高,对他很是看重,亲自教他读书。

七岁时,能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有特异才能。

十五岁,过继给叔父子贞,事奉继母,超过了他的生母,子贞哀怜他,抚养得很好。

后来继母去世时,他多日不吃不喝。

事奉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心尽力,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

遇到近亲丧事,服丧期间必定不尝荤腥,宗族内把他作为值得学习的榜样。

其后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谈吐非凡,风采气概高于常人。

年十八,恰好广宁王孝珩担任齐州刺史,征召他做主簿。

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多数人尤其放纵松懈,等到彦谦任职,清简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重他不怕他。

等到高祖登基后,于是在乡间优游自得,发誓不再做官。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坚持推荐他出山,不得已而答应了。

吏部尚书卢恺一看见后就很重视他,提拔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

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很有政绩和教化,百姓称他为慈父。

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检查州县工作,考察县级领导的才能与否,认为彦谦的才能是天下第一,提拔为若州司马。

县里的官员百姓号都哭着说:

“房司马(明府:

汉魏以后对太守的尊称)将要离任了,我们这些人怎么活呢!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声极大,与他交结的人,都是海内名人。

他很看重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特别地尊敬。

彦谦知朝纲不振,于是辞官隐居,就在蒙山下建了房子,来追求自己的志向。

恰逢朝廷设置司隶官,大选天下知名之士。

朝廷认为彦谦公正廉洁名气大,众望所归,征召他授职为司隶刺史。

彦谦也慷慨激昂,有清理乱世的志向,凡是他所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

司隶别驾刘陀,欺上侮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怕他,都对他行“拜”礼。

唯彦谦固守心志不屈不挠,只以平等礼节相待,作长揖而已,有识之士肯定他的做法。

刘陀也不敢怨恨他。

其后隋朝朝政渐渐混乱,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

彦谦坚守正道,意志专一,坚定独立不移其志,被当权者所嫉妒,贬为泾阳县令。

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

彦谦在家中,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

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未尝谋及私利,虽然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现象,却怡然自得。

尝悠闲舒缓地独自笑着对他的儿子玄龄曰:

“人家都因官俸而富,我偏偏以官贫。

留给子孙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了。

”所写的文章,博大闲雅,深得古人的情致。

还擅长草书隶书,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宝一样地玩赏。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3.(每句2分)

(1)人们谁又愿意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受到浑浊之物的玷污呢!

(重点词语:

身之察察、物之汶汶)

(2)如果凭借如此强大的天下,却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旧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苟、故事)

(3)重视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告诫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者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头顶东西了。

谨、申、孝悌、颁白)

(4)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和、同)

(5)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

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立、达)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

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张辑,南宋词人。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本词原调名为《乌夜啼》,后取末句改为《月上瓜洲》,你更喜欢哪一个?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1)更喜欢“乌夜啼”,比较明确,直白。

(2分)点明乌夜下作者对国事的忧愤与痛苦之情。

(2分)

更喜欢“月上瓜洲”,比较含蓄,一个“月”字点明悲愁的意境,(2分)表现了作者抑郁孤独的心境,余音袅袅,味之无穷。

(2)本词“景”与“情”是如何交融的?

(2)本词边写景,边抒情。

(1分)词人登上多景楼,面对滚滚流去的长江,心中充满愁绪,一年又一年,春去秋来。

长江已似边塞,衰草连天,山河破碎,何处是故国神州?

(1分)古今英雄遗恨绵绵,伤心泪断肠,一切一切都随江水而逝。

(1分)持竿垂钓,明月无声。

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抑郁感喟与无可奈何的悲慨,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悲慨苍凉之志。

(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组)(6分)

(1),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15.(每小题2分)

(1)便纵有千种风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阑干拍遍。

(辛弃疾《水龙吟》)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杜牧《阿房宫赋》)

(2)把吴钩看了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妈娇·

赤壁怀古》)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王勃《滕王阁序》)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猿猱欲度愁攀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在草原上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

星星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

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

在这里,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

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里星斗闪烁

16.(4分)

17.请运用“假如……那么……”的句式,再续写两个句子。

在书中,假如你和李白一起畅游天姥山,那么你将收获到天鸡海日;

--------------------------------------------------------

17.(4分)假如你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那么你将收获梅子黄时雨,在荷花丛中争渡;

假如你和徐志摩在康桥上徜徉,那么你将采摘到康桥下自由的水草;

假如你和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起抗拒鲨鱼的肆虐,那么你将感受到“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境界。

18.阅读下列材料,提炼观点。

不超过30字。

作家韩少功在一座小山坡上盖了自己的房子,他想更加贴近农民。

下面是他2005年春夏两季的收成:

豆角28.4公斤,冬瓜21公斤,茄子17.3公斤,丝瓜40.3公斤,辣椒31公斤,小白菜14.1公斤,桔子20公斤……

18.(每条观点2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与收获;

作家要深入生活,贴近最原始的生活;

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最值得珍惜的;

亲近自然生活,远离城市喧嚣,保持本色写作。

(符合题目要求,概括观点符合题意即可)

六、 

选考题(18分)

请在以下

(一)、

(二)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

生命赋

孙荪

我常常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出一种激情,在我周身漫布,升腾,飞越。

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的一种轻微然而却是异常深刻的震颤。

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

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当枣芽发出不久,在播种过的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而疲软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

突破。

麦收过后,在麦茬地里新播种上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

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

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我害怕见花蕾。

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

我一见到它,就如醉如痴,它能一下子把我原来的思路打乱,斩断,重新引诱我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

经过长久地默默不响地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

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对初恋情人迷恋时的慌乱,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面对花蕾,我的思路空前地奇特、活跃。

有一次我竟然呼啦一下忆起了几年前的一场玩笑话。

那是我和朋友在街头漫步,一群迎面而来的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叽叽喳喳乱钻乱闹,我们被挤得无路可走。

可我的那位朋友说,别急别气,说不定未来共和国的总理、部长、文坛巨星、科学泰斗就在这里。

真的,我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而寻找比喻象征,我常常在花蕾前想起这位朋友有点幽默的预言。

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

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

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

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我不是可怜它们,我是敬仰它们!

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

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

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

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葱茂的一切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仍可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

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生命,就是开始,就是突破,就是希望,就是创造,就是追求。

有幸获得一次生命,那就让生命像那么回事地展示一下吧。

(选自《生存的诗意》,河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9.文章写了“哪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

这些现象为何会引起我深刻的“震颤”?

19.柳树新芽“顶着严寒冒出来”,棉芽冲破壳子“钻出地面”,豆芽顶破地表“谱写生命乐章”。

(2分)蓬勃的自发的无法遏止的生命力;

突破困境。

20.作者为什么把花蕾与幼儿园的小朋友联系起来?

(5分)

20.因为花蕾的稚嫩与幼儿园的小朋友的稚气是一致的,(2分)同时花蕾绽放与幼儿园小朋友的美好未来与憧憬是一致的。

(2分)把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结合起来,都预示着生命瑰丽与无比的生命力。

21.作者说:

“我不是可怜它们,我是敬仰它们。

”“我”敬仰它们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述。

21.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的坚忍不拔、顽强、自信、内在的生命力使我对它们肃然起敬。

22.作者最后说:

“有幸获得一次生命,那就让生命像那么回事地展示一下吧。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2.答案示例:

拥有了生命是非常难得的,要通过奋斗实现生命的价值;

要敢于突破自我,发展自我;

面对困境要顽强奋斗,勇敢地绽放生命的光彩;

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可以说是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李存葆:

永葆激情的吟唱

张永恒

冬日的一个下午,踏着满地的落叶,记者采访了军旅作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存葆。

乡音未改,还是那一口浓浓的山东腔,一身军装带着军人的虎虎生气,虽年过知天命并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但仍饱含激情,笔耕不辍,这就是当年曾以《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而风靡一时的军旅作家李存葆,作家坦言近些年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走上了文化大散文的写作,用作家自己的话说,这叫“变一种调子歌唱”。

他创作的《我为捕虎者说》、《鲸殇》、《祖槐》、《沂蒙匪事》、《飘逝的绝唱》等作品相继获奖,并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问:

您是从军人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作家,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的?

答:

我刚当兵时学炮兵指挥专业,军里组织考核时,我得过计算兵第一名。

一次团里举办通讯报道学习班,训练队决定让一位能写会画的高中生去。

开学那天他生病了,队长就让我去。

在学习班学了4天,我写了3篇小稿,发表了两篇———那时候发篇文章是很难的。

从此团政治处便让我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