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30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八)(含第一章、第二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1.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不同成分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体液的不同成分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间、与血浆间为双向渗透关系,故B为组织液;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而淋巴液又通过淋巴回流进入血管,故A为血浆,D为淋巴,C为细胞内液。

答案:

C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

解析:

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并不仅仅与血液成分的变化有关,如白化病等。

答案:

D

3.(20XX年四川卷)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

胰岛素既可抑制肝细胞中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又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及肝细胞、肌肉细胞合成糖元。

a曲线表示血糖补充速率的变化曲线,随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糖的转化减弱,A错;b曲线表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其过程中有胰岛素促进。

肝脏、肌肉合成糖元的作用,B正确。

由图,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消耗速率不同,血糖浓度不会长时稳定,C错;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很低,下丘脑中控制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活跃状态。

答案:

B

4.(20XX年江苏徐州高三学情调查)影视明星陈宝国做的“水宜生”广告中提到“喝水喝出健康来”,宣称能将水变为弱碱性,长期饮用这种“健康活水”,可以改变酸性体质。

人在剧烈运动后,积累的酸性物质、调节内环境pH恢复正常的主要物质是

(  )

A.乳酸、Na2HPO4/HaH2PO4

B.乳酸、NaHCO3/H2CO3

C.丙酮酸、Na2HPO4/NaH2PO4

D.丙酮酸、NaHCO3/H2CO3

解析:

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通过无氧呼吸会产生一些乳酸;NaHCO3/H2CO3是一对pH缓冲对,且缓冲作用较大,故B符合题意。

答案:

B

5.(20XX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三一模)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发生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

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解析:

细胞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总称,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发挥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稳态被破坏,温度和pH等的改变使酶促反应受到影响,从而使代谢紊乱。

答案:

D

6.(20XX年广东肇庆一模)下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解析:

下丘脑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当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偏多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传出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不能逆向作用于传入神经元,只能作用于效应器。

答案:

C

7.(20XX年山东日照一中高三一模)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解析:

针刺双脚的反应和膝跳反射的完成途径是反射弧,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是否受损有关;血细胞的数量多少与神经中枢无关。

答案:

B

8.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沉默突触”说明冲动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

D

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a、b、c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

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解析:

由题意可知,d激素为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只能合成抗利尿激素,而其释放由垂体完成。

答案:

D

10.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

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  )

A.a分泌的某种物质可用于胚胎工程中供、受体的处理

B.a与c两者的分泌物可对某一生理活动起促进作用

C.c不仅有分泌功能,而且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D.a、b、c三者中,c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

解析:

图中a代表垂体,b代表甲状腺或性腺或肾上腺,c代表下丘脑。

垂体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该激素可用于胚胎工程中对供、受体的同步发情处理;下丘脑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

D

11.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

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c产生促进作用

C.→表示反馈调节信息

D.x、y分别表示脑垂体和下丘脑

解析:

A错误:

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a作用y,然后促使y释放b,由b促进c的产生;D错误:

x表示下丘脑,y表示垂体。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答案:

C

12.(20XX年天津卷)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解析:

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产生皮质醇,调节细胞代谢,该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皮质醇既可调节细胞代谢又可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使体内皮质醇含量趋于稳定。

M为促肾上腺激素,其对肾上腺的作用为体液调节。

B错。

答案:

B

13.(20XX年江苏卷)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解析: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

答案:

B

14.(20XX年河北衡水一中高三一模)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  )

A.用一只成年的家兔做同样的实验

B.用一只幼年家兔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

C.用一只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并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一只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解析:

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的对照实验应是用一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答案:

D

15.下列与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人吃食物时唾液腺分泌唾液

B.人的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C.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

D.给青鱼注射鲤鱼垂体的提取物能促进青鱼卵巢成熟

解析:

人的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的结果;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这是雄鹿性成熟的标志,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给青鱼注射鲤鱼垂体的提取物能促进青鱼卵巢成熟,是因为垂体中含有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巢成熟;人吃食物时唾液腺分泌唾液,是食物刺激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的唾液分泌中枢,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答案:

A

16.有容积相同的几只玻璃缸,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蝌蚪常用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50℃温水处理了10分钟的原来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等。

设计了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变化。

见下表(√代表等量加入):

玻璃缸编号

蝌蚪数

常用饲料

甲状腺激素

50℃10min甲状腺激素

20

20

20

观察蝌蚪完成发育所需的天数,下列预期及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现象:

若乙=丙<甲,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不变

B.现象:

若甲=丙<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失去活性

C.现象:

若甲>丙>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降低

D.现象:

若甲>乙>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升高

解析:

在上述对照实验中,甲为空白对照组,乙、丙两组中甲状腺激素用高温处理与否是单一变量,乙与丙相同则说明用高温处理,甲状腺激素的活性不变,丙与甲相同则说明用高温处理,甲状腺激素失活,但现象为甲=丙>乙。

若甲>丙>乙,说明用高温处理后甲状腺激素仍有活性但低于不用高温处理的。

若甲>乙>丙,说明用高温处理后,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升高。

答案:

B

17.图甲表示人体内ADH(一种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乙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000mL清水后排尿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DH表示抗利尿激素,它的分泌由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

B.图甲中显示的ADH合成、分泌发生变化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C.图甲中a、b、c分别表示促进、抑制、促进

D.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引起图乙中A→B结果的原因是ADH合成、分泌增加

解析:

根据图甲可知,ADH分泌的刺激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因此,可以推测ADH代表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垂体后叶相应部位释放的。

图甲中显示的ADH合成、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图甲中a表示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表示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对血浆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抑制作用),c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引起后者兴奋产生冲动,引起垂体释放ADH。

图乙中A→B表示机体排尿量增加,它是由ADH的合成、分泌减少引起的。

答案:

D

18.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

A.H5N1与HIV在宿主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不同

B.②③过程中涉及的碱基互补是A—T、G—C、T—A、C—G

C.吞噬细胞在b与a结合产生沉淀后的作用与在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注射人用禽流感疫苗可通过体液免疫,刺激X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b,防止病原体进入细胞

解析:

HIV在人体细胞内有逆转录过程,而H5N1则没有该过程;②③都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碱基互补不会出现A—T和T—A,而是A—U和U—A;b与a结合产生沉淀后,吞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在⑦过程中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H5N1后,使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抗原;在病毒感染中体液免疫可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

答案:

B

19.(20XX年四川卷)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解析:

本实验中M细胞可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A、B、C正确,本实验没有涉及体液免疫,实验组培养液中无相应免疫球蛋白产生,D错。

答案:

D

20.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解析:

由题干“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知,肠道病毒引起的免疫为细胞免疫,与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不是效应B细胞和抗体。

最终消灭肠道病毒的是抗体,不是干扰素,干扰素属于淋巴因子,仅起到增强其他免疫细胞杀伤力的作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8分)(20XX年山东卷)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或电信号)形式传导,当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与下一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神经纤维上某点兴奋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N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兴奋不能传到神经元b。

(3)手被火烧引起局部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造成血浆外渗,引起组织水肿,伤口感染,吞噬细胞、杀菌物质对病菌的抵御无选择性为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22.(10分)(20XX年江苏高三调研)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

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

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

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________。

该实验表明:

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

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依次为______、______。

(3)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获得两个蛙的心脏:

第一个蛙心带有完整神经,第二个蛙心通过手术剔除全部神经。

将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

持续刺激第一个蛙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发现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

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______(填成分名称),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

根据该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C(→B) C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 

(2)偏转 不偏转 (3)组织液(或内环境、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

23.(12分)下图为人体味觉感受器“味蕾”的主要细胞味觉细胞,其周围有直接与味神经相连的感觉神经末梢包绕,当味觉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一系列变化,导致突触小泡移动附着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并与a处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感觉神经元末梢兴奋进而产生味觉。

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味觉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

味蕾细胞与分泌神经递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结构名称________,其上也含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

当神经递质与a处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a处膜内、外电位的分布是________,味觉信号经味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味觉,图中的中枢是指________。

(3)图中Ca2+的运输与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上________的运输方式一样,都属于________。

答案:

(1)信息传递 高尔基体较发达 

(2)突触后膜 内正外负 大脑皮层 (3)Na+ 协助扩散

24.(10分)(20XX年山东潍坊卷)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过程中,③可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的受体位于________上。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该物质的受体位于细胞的细胞膜上,对该物质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两种激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有________,⑤可以代表的有________。

A.血红蛋白B.抗体

C.淋巴因子D.性激素

E.呼吸酶

(4)胰岛素的分泌对应于图中的__________,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解析:

(1)兴奋沿反射弧传导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内环境,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作用。

(2)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所以该物质的受体位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而且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即二者均可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结构成分,呼吸酶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抗体和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在内环境中发生作用。

(4)胰岛素是由内分泌系统中的胰岛分泌的。

答案:

(1)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2)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3)AE BC (4)⑧

 

单元检测(九)(含第三章、第四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1.如下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此实验的结果不会出现的是(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

甲、乙、丙三者均无尖端,故对单侧光照射均无反应;甲的左侧放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故左侧含生长素多,生长快,会使甲向右侧弯曲生长;乙的正上方放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故其直立生长;丙的右侧放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故会向左侧弯曲生长。

答案:

D

2.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解析:

甲、乙两图现象分别是单侧光和重力影响了生长素分布造成的,A错;乙图茎两侧的生长情况是:

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快,没有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乙图中根由于重力作用,会向地生长,不会水平生长,D错。

答案:

B

3.生长素是发现最早和应用最广的一类植物激素,植物根的向水性也是由生长素引起的。

引起植物向水性现象产生的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向、运输方式及作用部位分别是(  )

A.根尖成熟区、向下运输、自由扩散、伸长区

B.根尖伸长区、向下运输、自由扩散、分生区

C.根冠、向上运输、主动运输、分生区

D.根尖分生区、向上运输、主动运输、伸长区

解析: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其作用部位为尖端以下的伸长区;而主要由分裂旺盛的部位即根尖分生区产生;由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为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根尖的形态学上端在下面,因此应该向上运输;生长素的运输为主动运输。

答案:

D

4.根据图1、2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a>b>c=d      B.c>a=b>d

C.b>a>d>cD.a=b=c=d

解析:

图1中由于玻璃隔板阻止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a、b两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相等。

图2中,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所以c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多于d。

答案:

B

5.(20XX年浙江金华一中高三一模)图甲表示胚芽鞘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乙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