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327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1反映了

A.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7.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9.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A.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B.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D.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10.“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材料表明

A.自然经济解体加快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洋务运动成效明显D.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

11.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

1;

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

1甚至6:

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12.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13.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14.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6.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B.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C.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D.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17.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会上说:

“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

看!

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

现在是买卖、投机’。

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

”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人们对二月革命的强烈不满B.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批判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D.新经济政策遇到阻力和困难

18.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20.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21.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22.图1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

图1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23.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

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A.区域统一的世界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协作的世界D.欧俄均衡的世界

24.图2是选自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

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图2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

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下列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结合历史事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12分)

材料

结论

1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

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

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

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

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

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

“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4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

“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

”而袁伟时教授却说:

“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

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义和团运动扑所迷离,难以洞察真相。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第7页右侧示意图)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冶,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5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BCBCBDBCBCABBAAADDCADCBD

25.

(1)变化:

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

曹操强调“唯才是举”;

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

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8分)原因:

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

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

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7分)

(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

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6分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适应时代需要;

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4分)

26.示例:

不当之处(4分)

历史事实(4分)

原因分析(4分)

否定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及制约战争的因素大大增强。

政治民主化(联合国)、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对材料的理解绝对化、教条化。

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群众运动等同看待是错误的。

美国的群众运动是反战和平运动,中国的“文革”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但丁“反对宗教”这个论断不合理。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神权至上的主张,主张改造基督教会,追求人性解放,并不是反对宗教。

把材料中的“教会”等同于“宗教”,概念不清;

没有把但丁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文明、文化背景中解读。

(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义和团运动扑所迷离,难以洞察真相。

”这个说法欠妥。

两位教授的结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持的史观不同。

张海鹏教授从革命史观出发,认为它是反抗侵略的手段,应该给予肯定;

袁伟时教授从现代化史观出发,认为它是排斥工业文明,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应予以否定。

随着大量史料的出现,人们是能够洞悉历史事件的真相。

解读材料时忽视了历史理解会因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

27.

(1)状况:

军阀割据;

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2分)

斗争:

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1分)

结局:

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错误估计:

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

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

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政治愿望:

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

积极因素:

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

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

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