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40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8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编数学五下校本教材.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校本课程

智慧数学

宁德市华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卷首语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它是科学的语言。

与其他国家相比,数学是我们擅长的学科。

中国人能用一只手表示1~10,而很多国家非用两只手不可。

中国人早就有位数的概念,而且采用最方便的十进制(不少国家至今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的残余)。

中国文字都是单音节,易于背诵,例如乘法表,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再“傻”的人也都知道“不管三七二十一”。

但外国人,一学乘法,头就大了。

不信,

请你用英语背一下乘法表,真是难以成诵。

圆周率π=3.14159……背到小数点后五位,中国人很快就能完成。

可是俄国人为了背这几个数字专门写了一首诗,第一句三个单词,第二句一个……要背

π先背诗,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自找麻烦,可他们还作为记忆的妙法。

四则运算应用题及其算术解法,也是中国数学的一大特色。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中国人就编了很多应用题,或联系实际,或饶有兴趣,解法简洁优雅,机敏而又多种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例如:

“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问有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外国人多半只会列方程解,中国却有多种算术解法。

近几年,中国在各项国际数学竞赛中屡创佳绩,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还曾说:

“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数学大国。

”愿同学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能

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悟。

一、简易方程

第1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第二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

二、折线统计图

第三讲 折线统计图三、因数与倍数

第四讲分解质因数第五讲最大公因数第六讲最小公倍数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七讲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大小比较第八讲 分数加、减法计算

五、圆

第九讲 圆的周长第十讲 圆的面积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一讲转化法第十二讲还原法

7、实践活动

《折线统计图》

简易方程

《数学手抄报》八、综合卷

第一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

有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6,如果把个位上的数字移到百位上,原来百位上的数字移到十位上,原十位上的数字移到个位上,那么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小54。

原数是多少?

【思维导航】:

原三位数中只知道个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都不知道,如果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两位数为X,则原三位数可表示为10X+6,那么新数就可以表示为6X100+X=600+X。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

解:

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两位数为X。

10X+6=600+X+54

10X-X=600+54-6

9X=648

X=72

10×72+6=726

答:

原三位数是726.

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2.5倍,如果调换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则新数比原数小27,求原来的数是多少?

2.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上数字的3倍,百位上的数字又是个位上数字的2倍,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49,甲数是乙数的6倍,丙数比甲数多15,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你知道吗?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方程出现在英国,考古学家兰德1858年找到的一份古埃及人的“纸草书”上,都是一些与方程有关的问题,共85个。

早在3600多年前,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已经能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

在我国,“方程”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初年的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的第八章“方程”,到唐宋时期,对方程的研究达到我国古代的鼎盛阶段。

我国数学家李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应用“天元术”解题。

“天元术”

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从设未知数到列方程都和现代数学十分相似。

《九章算术》中解方程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

第二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

A、B两地相距593千米,甲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4千米。

甲车开出半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每小时62千米。

乙车开出几小时后与甲车相遇?

【思维导航】:

如果把乙车开出后与甲车相遇的时间用X表示,甲先走0.5小时的路程加上甲、乙合走X小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即甲车0.5小时走的路程+甲、乙合走

X小时的路程=593千米。

解:

设乙车开出X小时后与甲车相遇,则:

34×0.5+(34+62)X=593

17+96X=593

96X=593-17

96X=576X=6

答:

乙车开出6小时后与甲车相遇。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宁德开往厦门,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客车到达厦门后1.05小时,货车也到达厦门。

求宁德与厦门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侨侨从家到蕉城区体育馆参加活动,如果每分钟走55米,就会比计划迟到

2分钟。

如果每分钟走66米,就会比计划提前3分钟到达,侨侨家到体育馆多少米?

3.华华和东东两人在环形道上练习跑步,已知华华每秒跑5米,东东比华华跑得快。

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每隔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同时同地反向出发,每隔20秒相遇一次,求环形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数学语言不仅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可以精妙地表达人的思想、性格

及追求等,并且是那么言简意赅。

一些格言一方面折射出数学家伟大的人生,一方面折射出数学之美.

让我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让我们也用那些数学写成的格言来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的人生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将是无可限量的。

折线统计图

第三讲

折线统计图

◎学前导航◎

本单元内容是在我们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1)小华骑车从家去距离住处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

以看出:

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 )分钟,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钟;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思维导航】:

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离家的距离,时间不停地增长,因为小华活动方式的不同,离家距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

这一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段:

①从家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②途中休息,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③途中休息后到图书馆的这段时间离家越来越远;④在图书馆借书,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也是离家最远的距离5千米;⑤从图书馆回家,这段时间里离家越来越近,距离最后变为0千米;⑥往返速度是把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因此停车时间40-20=20分钟;借书时间100-60=40分钟;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

1.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哪天售出的图书最多?

哪天售出的图书最少?

售出的图书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 )册。

(2)一星期共售出图书多少册?

2.下面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 )千米。

(2)火车停站时间是( )分钟。

(3)火车停站后时速大约是每分钟( )千米。

(4)汽车比火车早到( )分钟。

3.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小;

(2)9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 )万元;

(3)全年实际收入( )万元;

(4)年平均每月支出( )万元;

(1)( )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小。

(2)9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 )万元。

(3)全年实际收入( )万元。

(4)平均每月支出大约( )万元。

(5)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因数与倍数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我国就有了统计工作。

《尚书.禹贡》中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分别叙述了各地的物产、交通、植物特征等情况,又依照土质不同,按照复合分组的方式把田地及贡献分为九等。

这种描述与17世纪德国的国势派对一个国家国情的记述是很相似的。

第四讲

分解质因数

长、宽均为自然数,面积为105平方米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

【思维导航】:

在五年级上册时我们曾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其实也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解决。

想:

面积为105,105是长与宽的乘积。

可把105分解质因数,再写成两

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

解:

105=3×5×7=1×105=3×35=5×21=7×15

答:

面积为105平方米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4种。

1.张大爷是养鸭专业户,他准备在空地上用篱笆围一个240平方米的长方形鸭圈,请你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准备多少米长的篱笆?

2.布袋里有100个糖果,如果不一次拿出,也不一个一个地拿出,但每次

拿出的个数都要相等,并且最后一次正好拿完,共有几种拿法?

3.有四个学生的年龄恰好是四个连续的自然数,他们年龄的乘积是5040,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907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88,求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思维导航】:

根据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除数与商的积是907-88=819,我们把819分解质因数:

819=3×3×7×13,由于题目中的余数是88,而除数必须比余数大,所以819=9×91,即这个两位数是91.

1.251除以一个两位数,得到的余数是41,求这个两位数。

2.47÷( )=( )……5,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3.三个质数的和是90,这三个质数的最大乘积是多少?

约瑟夫问题与因式分解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64名战土被敌人俘虏了,敌人命令它们排成一个圈,编上号码1,2,3,……64。

敌人把1号杀了,又把3号杀了,他们是隔一个杀一个这样转着圈杀。

最后剩下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约瑟夫,请问约瑟夫是多少号?

这就是数学上有名的“约瑟夫问题”。

给大家一个提示,敌人从1号开始,隔一个杀一个,第一圈把奇数号码的战土全杀死了。

剩下的32 名战土需要重新编号,而敌人在第二圈杀死的是重新编排的奇数号码。

按照这个思路,看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

由于第一圈剩下的全部是偶数号2,4,6,8,……64。

把它们全部用

2除,得1,2,3,4, 32。

这是第二圈重新编的号码。

第二圈杀过之后,

又把奇数号码都杀掉了,还剩下16个人。

如此下去,可以想到最后剩下的必然是64号。

64=2×2×2×2×2×2,它可以连续被2整除6次,是从1到64中质因数里2最多的数,因此,最后必然把64号剩下。

从64=2×2×2×2×2×2还可以看到,是转过6圈之后,把约瑟夫斯剩下来的。

第五讲

最大公因数

有3根铁丝,长度分别是16米,24米和40米,李师傅要把它们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每小段最长多少米?

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思维导航】:

要剪成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的长度应该是16,24,40的公因数,

每小段最长即为16,24,40的最大公因数。

16

24

40

解:

8

2 3 5

16,24,40的最大公因数是8,所以每小段最长为8米。

16米可以剪成:

16÷8=2(段)

24米可以剪成:

24÷8=3(段)

40米可以剪成:

40÷8=5(段)

一共可以剪成:

2+3+5=10(段)

答;每小段最长8米,共可以剪成10段。

1.华侨小学三年级同学参加公益劳动,男同学有54名,女同学有45名。

现在把男、女同学混合编组,各组中男生人数相等,女生人数也相等,最多可编为多少组?

每组中男、女同学各多少人?

2.红花有91朵,白花有78朵,要用小盒进行包装,每盒的红花朵数要相同,白花朵数也要相同,刚好包装完。

每小盒最多可装多少朵?

至少用多少个小盒?

3.把长102厘米、宽60厘米、厚36厘米的木料锯成尽可能大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锯后不许有剩余(损耗不计),能锯成多少块?

用220、172还有292除以同一个数都余4,求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思维导航】:

根据题意,如果将220,172,292同时都减去余数4,所得的差应都是这个整数的倍数,而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解:

220-4=216, 172-4=168, 292-4=288

(216,168,288)=24

216,168,288的最大公因数为24。

答:

这个数最大是24。

1.用635和779除以同一个整数,余数都是23,求这个数。

2.同一个数,250除以它余数是5,300除以它余数是6,400除以它余数是8,求这个数。

3.如果把100本练习本平均分给二年(3)班的同学,则少5本;如果把250本练习本平均分给这个班的同学,还多5本。

如果把210本练习本平均分给这个班的同学,则正好分完。

请问二年(3)班最多有多少名同学?

完全数

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的和,刚好等于这个数的两倍,或者说这个自然数的所有真因子(即除了本身以外的因数)的和,恰好等于它本身,这样的自然数,数学家给他起了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名字:

“完美的数!

”后来又称为完全数。

例如6,它有因数1、2、3、6,除去它木身外,其余三个数相加,1+2+3=6,所以6是完全数。

又如28,除去本身28外,它有5个因数:

“1、2、4、7、14,而1+2+4+7+14-28.所以28是完全数。

再如496,1+2+4+8+16+31+62+124+248=496,所以496也是一个完全数。

8128=1+2+4+8+16+32+64+127+254+508+1016+2032+4064。

这4个完全数的发现,还是很早以前的事。

起先人们认为这4个数之间的间隔不算太大,可能存在不少的完全数。

谁知人们找呀找,竟相隔了一千几百年,直到1461年才发现了第5个完全数33550336。

一直到16世纪末又发现了另三个完全数。

而第九个完全数到19世纪才被发现,他竟是一个37位数。

有些数学家曾探索寻找完全数的规律,虽然曾取得一点进展但实际作用不大。

完全数究竟是有限个,还是无穷多?

人们至今还无

法下结论呢!

完全数有许多奇妙的性质,比如每一个完全数都可以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奇数连乘积的和,28=1×1×1+3×3×3;496=1×1×1+3×3×3+5×5×5+7×7×7

第六讲

最小公倍数

◎学前导航◎

A、B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252,且A小于B,求A、

B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思维导航】:

A、B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12,所得的商一定是互质的两个数。

设这互质的两个教分别为x和y,用短除法可以很快地解答。

解:

12

A

B

x,y是互质的两个数,

x

y

12×x×y=252,x×y=21,

乘积是21的且互质的有1和21,3和7两组,它们分别表示x和y,因此求得两种结果:

答案一:

A=1×12=12,答案二:

A=3×12=36,

B=21×12=252; B=7×12=84。

答:

A、B两个数分别是12和252或36和84。

1.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144,已知甲数是36,求乙数。

2.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360,最小公倍数是120,求这个数。

3.甲数是乙数的三分之一,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是54,甲数是多少?

乙数是多少?

福福、宁宁和明明三位同学定期去图书馆看书,他们分别6天、8天、9天去一次。

如果5月1日同时在图书馆相会,那么他们下一次在图书馆相会的

日期是几月几日?

【思维导航】:

福福第6天、第12天、第18天……支图书馆;宁宁第8天、第16天、第24天……去图书馆;明明第9天、第18天、第27天……去图书馆.下一次他们三个相会的日期是第[6,8,9]=72。

解:

[6,8,9]=72

从5月1号起,再经过72天,应是7月12日。

答:

他们下一次在图书馆相会的日期是7月12日。

1.某班在夏令营中,分为5人一组,9人一组,15人一组都恰好分完,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个学生?

2.小希、小明和小兰沿环形跑道跑步,小希跑一圈需要6分钟,小明跑一圈需要4分钟,小兰跑一圈需要7分钟,他们三个同时从A点出发,几分钟后,三人又会在A点相会?

3.有一批图书,总数在1000本以内。

若按24本打一包,最后一包差2

本;若按28本打一包,最后一包还是差2本;若按32本打一包,最后一包也是差

2本。

这批图书有多少本?

猜质数拳

两人同时伸出一只手,以伸出的手指个数计算,握拳为零,同时口里说出一个质数,如果这个数刚好等于两人伸出的手指个数和,就获胜,加10分,如果两人同时猜对,就各加5分。

共猜十次,得分高者获胜。

猜拳游戏可以三个人玩,其中两个人出拳,另一个人当裁判,角色轮换进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七讲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大小比较

例1.分母是39的真分数一共有多少个?

其中最简真分数有多少个?

【思维导航】:

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是指分子与分母互质的真分数。

只要分子是比39小的自然数,都能与分母39组成真分数,所以分母是39的

真分数有38个:

1

2 3L37

38。

在1--38之间的除1外的39的质因数有:

3和

3939

,,,,

39 3939

13,要求最简真分数,因此分子中凡是3和13的倍数都应该去掉。

在1--38中,3的倍数有12个,13的倍数有2个,这样分子的选择有:

38-12-

2=24个。

1.分母是24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

2.x+11是最简真分数,那么x可取的数有几个?

64

3.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34,分子增加4,分母减少3,得到的分数可

以化简为1,求原来的分数。

4

分数的历史,得从3000多年前的埃及说起。

3000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

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

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

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米.像7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3 3

为什么叫它分数呢?

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

例如,一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

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

在《左传》

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中等的不得超

3

过1,小的不得超过1。

5 9

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1天。

4

《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

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多么灿烂的分数的文化啊!

第八讲

分数加、减法计

1+1+1+1+1+1

+1+1+1+1

2 6 12 20 30

42 56 72 90

110

【思维导航】:

在计算中可以运用公式:



1

n(n+1)



=1-

n



1

n+1



因此原式可以改写为:

1+(1-1)+(1-1)+(1-1)+(1-1)+(1-1)+(1-1)+(1-1)+(1-1)+(1-1)

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

=1-1=10

去括号之后得出结果为:

2 211

11 11

1. 1 +

2´3

1 +

3´4

1 +

4´5

1

5´6

+L+

1

2017´2018

2. 1 +

2019

2 + 3

2019 2019

+L+2017+2018

2019 2019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