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440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等学力申硕文学专业填空和名词解释题目整理(20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现代的——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语言学复习要点

1.索绪尔学说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

2.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的两面体,任意性是最本质的特点

3.亲属语言和地域方言:

由同一语系分化而来。

其核心词根有“语音对应”关系

4.语言的谱系关系:

语系à

语族à

语支à

具体语言

5.音系层的最小单位是音位,语法层最小的单位是语素。

——词,短语,句子

6.最小的文字单位——字符

7.语言是听觉符号系统,可感知媒介是声音

8.元音主要发音特征:

高/低、前/后、圆/展。

8个元音,27个辅音

9.音位通常用国际音标加双斜线表示

10.词法(构词法)主要包括形态变化、派生、复合三种方式

11.汉语最重要的短语结构关系有主谓、偏正、联合、述宾、述补

12.按照词法的差异,语言的类型分类:

孤立语——汉语,屈折语——俄语、德、法、英、西班牙语,黏着语——日语、土耳其语、朝鲜语,复综语——印第安语

13.语言的谱系关系分为四个层级:

语系——语族——语支——具体语言

14.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

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叫亲属语言。

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15.中国境内的语言分属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五个语系

16.在同一社会共同体中混居,是语言融合的必要条件

17.根据最小文字单位与语言符号的关系,全世界的文字可以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汉文)两类

汉语言文字学

18.词的分类:

按字数:

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19.古文字:

小篆及其以前;

今文字:

隶书、楷书

20.隶书取代小篆是文字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一次革命,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21.六书:

汉字构造(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用字方法(转注、假借)

22.象形、指示、会意:

无表音成分的表意字,形声:

有表音成分

23.古书的注解——真正系统地给古书做注解始于汉代

24.七大方言:

北方(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吴、湘、赣、客、闽(闽南、闽东、闽北)、粤

25.划分方言的主要依据:

共同语音特点

26.零声母:

以元音起头的各类音节(以、五、与;

按、偶、呃)

27.四呼(根据有无韵头及韵头的性质对韵母的分类):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28.最大音节:

4个音素(声母、韵头、韵腹、韵尾)、1个声调

29.最小音节:

1个音素(韵腹)、1个声调

30.元音由三方面决定:

舌头位置的高低、舌头位置的前后、嘴唇的圆与不圆

31.辅音由两方面决定:

发音方法、发音部位

32.元音、辅音的区别:

①元音:

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声波,通过口腔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声音清晰响亮。

②辅音: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

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来的声音就是辅音。

33.语音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色是区别不同音素的最基本特征)

34.语音的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35.音位:

元音音位6个、辅音音位22个,音素:

元音10个、辅音22个

36.一义一形使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复杂

37.一个汉字一般对应一个语素,也一般对应一个音节,因此汉字也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38.语音改变一般不会使汉字改变,因而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

39.汉字的结构单位——包括形旁、声旁、记号

40.字符是最小的文字单位,包括形符和声符

41.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词的构造——单纯词、合成词、简称

42.词的感情色彩——褒扬、贬斥、中性。

语体色彩——书面、口语

43.熟语/固定词组: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44.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是语法层的最小单位。

45.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46.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也分为体词和谓词。

感叹词、拟声词是两类特殊的词,既不是实词也不是虚词。

47.词类:

依据词在上级单位(短语或句子)中某些功能相同而划分出的聚合类。

48.句子歧义的类型(根据造成歧义的原因不同)——构造层次,句法关系,语义结构关系

49.句子的分类:

①按语法结构分:

主谓、非主谓句

②按语气功能分:

陈述、祈使、感叹、呼应句

③按表达功能分:

叙事、描写、判断句

50.语法错误:

残缺、赘余(滥用虚词)、词语位置不当、杂糅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要点

51.中国古文献学史以经学史为中心,分为考据学派和义理学派,经史子集四部

52.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文献:

(商后期)甲骨文卜辞

53.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周宣王时代宋国大夫正考父,开拓者是孔子

54.先秦文献典籍分两类:

五经和以诸子为主的其它文献

55.汉代语言文字学著作:

《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注释学著作:

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56.孔子的古文献学观点与方法:

多闻阙疑,择善而从,无徵不信;

崇尚平实,排斥虚妄;

为我所用,开儒家穿凿附会先河

57.汉代著名文献学著作: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司马迁的《史记》,刘向、刘歆的《别录》和《七略》

58.魏晋南北朝文献学著作:

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颜之推《颜氏家训》

59.王充的论衡,许慎的说文解字,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开“六经皆史”论先河的是刘知几

60.疑辩之风:

受刘知几以及中唐辨伪思想,加上北宋革新图变的政治风气影响,疑辩成为北宋古文献学的普遍风气,至南宋更胜,成为宋代古文献学的特色。

61.清中期考据学全盛,形成乾嘉学派——吴派代表:

惠栋;

皖派:

戴震;

浙东派:

万斯同

62.校勘的基本含义是比较审定,根本原则是存真复原

63.《七略》的分类法:

1)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参加校书、由刘歆编成。

2)分6大类、38小类,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先秦至西汉我国学术状况。

3)不但建立了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成为我国古代目录著作的楷模。

64.叙例通常置于全书卷首,是一部古书全部校勘工作的总结说明,要求简要精当、条理清楚地对校勘的依据和体例做出全面交代,为读者提供了解使用这一校本的纲领性指导。

常用的叙例结构有综合说明和条例说明两类。

65.我国古籍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出现的书籍

66.善本:

1795年前,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

67.真正意义上的图书是出现在周代末期的简册

68.重刻本:

根据原有刻本重新校勘的刻本,版式可与原本不同。

69.影刻本:

将底本逐页覆纸描摹然后上版雕刻。

70.影印本:

将底本逐页照相然后制版印刷。

71.宋代三大刻书中心:

两浙、四川、福建(浙蜀闽本)

72.元代官方的刻书机构是兴文署,民间私人刻书最有名的是岳氏刻《九经》-岳浚

73.明代两大著名私人藏书家天一阁主人范钦和汲古阁主人毛晋

74.古籍版本学的两大基本技能是版本鉴定与版本考订

75.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刘歆的七略,分六大类:

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略

76.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秘书监荀勖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四部分类法的基础,《隋书·

经籍志》的产生标志着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77.第一部有解题的私人藏书目录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还有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宋代)

78.最早的私人藏书目录,始于南朝梁任昉

79.古代的目录从体例上分三种类型:

部类有序,数目下有解题;

部类有序,数目下无解题;

部类无序,书目下无解题,只记书名

80.中国古代的目录体制可分为政府藏书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

81.校勘通例即对致误原因和错误类别的归纳,有误字通例、脱文通例、衍文通例、倒文通例

82.校勘的一般方法:

就是搜集各种版本和有关资料,择其善者要者进行比较,列出异文分别类型予以分析,说明理由举出证据,作出正误是非的判断

83.陈垣《校勘学释例》的四种校勘方法是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84.对校:

选定一个版本作为底本,与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录出异文。

85.本校:

比较本书的上下文,用本书的语言、文字、知识等作为校勘依据。

86.他校:

用他书中与本书有关的资料作为校勘依据。

87.理校:

用理论作为校勘依据。

88.校勘考证从实质上说,就是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可靠的材料,取得确凿的证据

89.近代校勘学建立的标志是1931年陈垣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即《校勘学释例》

90.我国正史中的六部《艺文志》或曰“经籍志”:

汉书·

艺文志(史志目录的最早起源,班固)、隋书·

经籍志、旧唐书·

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宋史·

艺文志、明史·

艺文志

91.乾嘉学派:

一般说来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影响最大。

吴派的学风即搜集汉儒的经说,加以疏通证明。

它的特点是“唯汉是信”,即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

此派的特点是从音韵、小学(即文字学)入手,通过文字、音韵来判断和了解古书的内容和涵义,即以语言文字学为治经的途径。

92.义理学派:

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库全书提要》将这个派别的创始人确定为魏时的王弼,将继承者确定为宋朝的胡援、程颐、李光、杨万里。

清代宋学派是指以方东树、唐鉴等为代表的批评当时汉学家以六经为宗、以训诂治经,遵循宋明理学家以义理注释经典的学派。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要点

93.尚书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的真正形成

9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

95.楚辞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将四言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

96.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

齐之辕固、鲁之审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古文经学)

97.赋、比、兴最早见于周礼,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98.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99.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

100.从论语到韩非子可以明显看出先秦散文由语录体向论著体逐步发展

101.孔子最重诗教,兴、观、群、怨之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

102.《庄子》自称其创作方法:

“以厄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又说“寓言十九”

103.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373句

104.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宋玉作品有《九辩》、《招魂》

105.秦汉散文作品有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晁错《论贵粟疏》,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

106.汉乐府的特征: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07.汉赋形成的标志枚乘的《七发》:

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论道,此后七段成篇的赋称为“七体”

108.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四赋:

甘泉、河东、羽猎、长杨赋,班固两都赋(东都、西都赋),张衡二京赋(东京、西京赋),左思的三都赋(洛阳纸贵)

109.扬雄晚年对汉赋的功能进行了反思——“劝百讽一”

110.班固《两都赋》,其中的《东都赋》以写理为主,是班固的创新之处,也是自扬雄对汉赋功能反思以来的成功实践。

111.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载于文选的古诗十九首,主要写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的闺愁、生死的主题,“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112.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1文学的地位独立,2文学的价值得到了肯定,3文体的特征更加明显,4独立的文学批评产生

113.西晋的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讲究对偶和辞藻,对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14.蔡琰的代表作品《悲愤诗》

115.正始之音”——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赠秀才入军诗》、《幽愤诗》

116.南朝:

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时期,所谓“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117.永明体讲究声律、辞藻、典故,提倡“四声八病”诗歌格律理论,为唐朝近体诗做准备

118.宫体诗:

萧纲组织的文学集团创作,风格浮艳轻靡,主要以艳丽的辞句表现宫廷生活题材,女子也像宫廷其他器物一样成为吟咏对象

119.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燕歌行》,曹丕,“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120.建安文学最有成就的作家是曹植,白马篇,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完成了乐府想文人诗的转变

121.建安七子领袖王粲,代表作《七哀》三首,刘桢代表作《赠从弟》三首,诗品说: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122.诗品称“太康之英”的是陆机,与曹植、谢灵运相提并论。

123.潘岳善于写哀情,《悼亡诗》开中国古代“悼亡”题材先河

124.左思《咏史》借咏史以咏怀的创例,开后世“咏史”新路

125.陶渊明开中国田园诗新题材,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元好问评: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26.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的吴歌和西曲为主,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127.南朝民歌《西洲曲》写一个少女的四季相思,标志着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28.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

体制短小,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大量使用双关语

129.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表现手法不同,语言粗犷,表达直率,情感热烈,风格刚健,杰出作品《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是诗歌史上的双壁

130.北朝乐府以《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为主

131.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是《木兰诗》,其他还有《敕勒歌》、《陇头歌辞》,

132.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题材,鲍照建立了俊逸、遒丽的诗歌语言传统

133.新变体标志着格律诗的开端,以四声制韵,讲究声韵调的配合,避免犯“八病”,代表诗人有谢朓、沈约、王融

134.谢朓作品《入朝曲》、《玉阶怨》,鲍照的作品《拟行路难》、《代出自蓟北门行》

135.南北朝骈文创作成就最高。

136.南朝文风的北渐:

虞信的创作集南北文风之大成者,开启唐人格律诗写作,明人杨慎说:

“虞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

庾信北上后作品有《拟咏怀》二十七首

137.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如王粲的《登楼赋被》称为魏晋赋首。

138.曹植的《洛神赋》,向秀的《思旧赋》也很著名

139.郦道元《水经注》:

散文语言兼有骈文特色;

对唐以后古文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

140.魏晋散文:

清峻、通脱。

著名作品有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陈情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14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是陆机的《文赋》,第一次系统地对创作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自己的美学理想是应、和、悲、雅、艳

142.文学独立的标志是宋文帝时建立玄、儒、文、史四馆,出现文笔之分,明确把经、史、诸子划出文学范围之外

143.中国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逸史,穆天子传,燕丹子)

144.魏晋南北朝小说分志怪(地理博物、鬼神怪异、佛法灵异)和志人小说(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东汉至东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

145.建安以前的文学批评都散存于经史诸子著作中,后出现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文——曹丕的《典论·

论文》,第一次把文学提高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地位,“文以气为主”

146.《文心雕龙》是一部总结性的体大思精的文学批评著作,南朝刘勰所作,反对浮诡讹滥的文风

147.钟嵘的《诗品》:

反对庸音杂体的诗风和诗歌评价标准淆乱,强调赋比兴三义,诗歌标准:

重怨、重雅、尚气、尚奇、尚秀,滋味说,品评汉至齐梁五言诗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

148.萧统的《文选》,(南朝)现存最著名的文章总集收录了从先秦到齐梁130多位作家700多篇作品。

不取经史子,对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划分做了积极尝试。

149.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士人思想以儒为主,兼取百家

150.曲子词:

随着燕乐的流行,宴饮歌舞的需要,唐代民间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文学形式,并进入文人创作领域

151.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

152.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气势壮大慷慨悲凉。

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王勃的代表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

153.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著名作品《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54.“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155.“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是张若虚的长篇歌行《春江花月夜》,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156.初唐七律的样板——沈佺期的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157.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是崔颢的《黄鹤楼》

158.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159.七绝圣手:

“诗家天子王江宁”,擅长绝句,全无闲笔,起调即响,转折更奇,结句含蓄不尽。

善于运用七绝表现刹那间的感受,将最富于启发性也是诗意最丰富的一刹那刻画出来,给人无尽的联想。

《从军行》、《出塞》

160.边塞诗代表作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即《渭城曲》,后被谱为《阳光三叠》);

高适《燕歌行》、《塞下曲》、《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从军行》、《出塞》,李颀《古从军行》

161.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复归风雅,以复古为革新,主张继承汉魏风骨、正始之音,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和不能实现的慷慨不平,力图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传统,直陈时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性,代表作品《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162.吴中四士:

贺知章(回乡偶书、咏柳)、包融、张旭、张若虚。

其他著名作品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63.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王维:

政治诗陇头吟和老将行,边塞诗送元二使安西,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汉江临眺、终南别业

164.李白诗歌特色:

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慨和激昂情怀

豪放飘逸的风格、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又爆发强烈的感情

变幻莫测的想象随情思流动,色调明朗,语言清新明快

165.杜甫诗歌特色:

史诗性质,叙事手法写时事,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

发展了拗体律诗的写作,精于用字

风格沉郁顿挫、萧散自然、平淡简易、明快流丽

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

166.中唐“五言长城”刘长卿,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难以言说的寂寥之意

167.韩孟诗派:

韩愈(石鼓歌)、孟郊(游子吟)

168.天才诗人李贺的理论主张:

“不平则鸣”说,力图揭示诗歌创作产生活动的原因,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审美风格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169.刘禹锡和柳宗元风格比较:

刘诗昂扬,柳诗沉重;

刘诗外扩,柳诗内敛;

刘诗气雄,柳诗骨峭;

刘诗风情郎丽,柳诗淡泊简古

170.元白诗派:

白居易、元稹,主张重写实、尚通俗。

元白唱和诗多长篇排律,次韵相酬,和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称之为“元和体”诗歌

171.白居易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对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

《新乐府》五十首,卖炭翁。

长恨歌和琵琶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172.元稹的代表作叙事长诗《连昌宫词》,《乐府古题》十九首

173.中唐文体文风的改革:

韩愈、柳宗元

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关系;

自行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174.韩柳古文理论:

文以明道、博采前人遗产、为文“自树立,不因循”

重视作家道德修养和文章情感力量

高度重视个人情感的不平则鸣和感激愤悱说

175.柳宗元杂文的显著特征:

正话反说,杰问答体抒发被贬被的幽愤,如答问、愚溪对;

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

176.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是悲剧人生和审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