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454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议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综观世界各国船舶工业发展趋势,西欧续渐萎缩,日、韩长足进步,中国正在崛起。

进入新世纪,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面向世界,开拓前进,努力发展船舶工业”,“要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下决心支持造船业发展”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实现我国船舶工业现代化,成为世界造船强国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三大造船基地(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广州龙穴岛造船基地、环渤海湾船舶基地)已基本建成投产,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越南、印度、巴西等后起造船国家和国内的南通、厦门、台州等地也在加快发展造船业。

国家发改委开始制订《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政策》,“政策”在加快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投资融资、技术引进、鼓励国内资本并向外资开放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并提出了以集团发展为重点,建设长江口、珠江口、渤海湾三大造船工业基地的战略性布局。

(二)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情况

当前,我区正面临培育、发展、壮大修造船工业的重大历史机遇。

根据沿海港口规划,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的年吞吐量到2020年将达到3亿吨;

2020年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将达到93个。

根据内河水运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1.065亿吨和1.37亿吨。

随着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到港船舶增加,形成了船舶建造和修理的市场需求,发展修造船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西江经济带崛起为我区加快发展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目前,广西修造船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2009年,全区共有修造船企业80家,其中内河64家、沿海16家,全年工业总产值38亿元。

但是,我区修造船工业经济总量少,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配套能力弱,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修造船企业,大部分企业承造能力在800载重吨以下。

(三)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展望

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位于钦州港大榄坪三墩作业区,区域海岸线长3.5公里,纵深1.2公里,用海5423亩。

主要建设修造船、海洋工程、船舶配套等业务,总投资近100亿元,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项目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45亿元,主要发展10万吨级船舶修理及2万吨级船舶建造,二期发展30万吨级船舶修理及10万吨级船舶建造及大型海工产品等业务,计划2014年形成生产能力。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1290亩海域吹填已启动。

该项目结束了广西沿海没有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的历史,开启了钦州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时代。

二.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项目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宏观环境影响。

1.政策影响。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指出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

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突出主业,整合一批大型造船、修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资源,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

通过调整中小船厂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修船、拆船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实施城市老旧船厂搬迁。

依托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地区三大造船基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形成造船、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依托钦州湾东西二条进港航道的便利条件,在钦州观音堂发展为进港船舶服务的修船基地,但与之相衔接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尚未完成,导致规划区域内用地难以审批,严重制约了新上项目落户开工建设。

2.宏观经济影响。

造船业属于资金、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周期性强,前期投资大,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人民币升值、钢材涨价等因素出现,造船业的盈利空间堪忧。

此外,人民币加速升值对船舶工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一位专家表示,“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造船业、船舶配套业和修船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会对已签合同造成经济损失,还将使价格竞争力下降。

3.行业管理亟需加强。

企业隶属关系不一,经济类型多样,工作协调难度大。

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职能不落实,管理不到位,船舶企业发展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及其相关政策措施,企业恶性竞争、无序发展及重复建设现象不可避免。

(二)规模小,设施装备落后。

造船业基础设施薄弱,企业规模小,家庭作坊式经营的企业多。

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传统产品比重较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船舶比重较小。

目前广西只有桂平船厂、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广西西江造船有限公司、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武宣县武宣船舶修造厂具有一定规模。

建造模式落后,生产效率低。

大部分造船企业仍以整体焊接、整体造船的方式进行船舶建造。

许多中小企业只建造简单的船型,工艺布局不合理,必要的装备不足,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组织方式落后,与现代造船的要求相去甚远。

近几年,造船企业虽然在管理行为和生产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强调生产组织、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障等。

但家族型企业的固有特性和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仍占主导地位,重营销、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等现象十分普遍。

现在世界上较先进的船厂,其自动化比例大概在40%以上,而造船企业基体上无自动化的概念,所以如何走规范化、规模化或是创自身特色之路,成为摆在诸多造船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产设施装备比较落后。

一是生产的船舶以内河客货轮为主,吨位不大。

二是经过几十年,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改造而显得十分陈旧,一些外省市造船厂淘汰的二手设备还在利用,个别船厂仅配备少量小型焊接机,企业拥有计算机数控切割设备少。

新建的造船企业都是从沿海发达地方转移过来,注重的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良好的港区造船条件,相当部分设备和设施冲原地搬迁而来。

三是船舶修造企业基本以船体制造为主,船用机电、导航、船用装饰品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企业基本没有。

(三)区域性船舶配套工业滞后。

虽然,骨干船舶企业近年来一直加大技改投入,不断增添先进生产装置。

但就船舶工业的总体而言,还是存在基础设施缺少,生产装置落后,现代化生产能力较低的问题,骨干企业与韩国、日本和国内一流企业相比较,高水平造船能力明显不足,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造船工业不仅要耗用大量的钢材,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机械、电子、化工以及各种零部件等配套产品。

但由于船舶配套所需产品种类繁多,现有的船舶配套企业远远满足不了船舶工业发展的需求。

由于地区性配套不足,使造船企业所需的大部分材料和零部件需要其他地区采购,一些关键零部件甚至从国外进口。

(四)专业人才匮乏。

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员工素质普遍较低。

我区船舶修造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船舶设计是船舶生产的核心环节,而我区大部分船舶修造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普遍缺乏船舶设计能力。

要完成船舶行业设计、研发任务,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船舶设计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缺乏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较高水准的船舶设计人才及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无法承担高技术的通讯、导航、自动化控制等设备的修理业务。

就我区造船业现状来看,显然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据了解,在船舶制造方面的人才主要是靠引进国内大厂家的退休人员,全区造船技工缺乏,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造船业加快改善和改进工艺水平的步伐。

加之船舶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较少,即便有大量从实践中获得的工艺诀窍也只能仅存在于技术人员的头脑中难以推广应用,这也给船舶工来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

船舶修造业大都采取凭经验积累画样制造船舶或委托设计,限制了本地本行业造船技术含量的提高。

(五)资金短缺。

虽然自治区把船舶工业作为优先重点发展十四个千亿元产业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船舶修造企业还处于自我发展阶段,大多数船舶修造企业靠自有资金运作。

造船属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条万吨级船舶,销售收入近亿元,合同签订后,船东只支付40%,其他60%需企业贷款、融资。

由于我区的船舶代理及担保体系尚未建立,造船企业只有向外省寻求合作单位担保才能签订合同。

加上人民币的升值、钢材价格的持续攀升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船舶工业的发展。

银行贷款难,制约了造船企业扩大再生产。

造船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基础薄弱,完全靠自筹资金,没有得到过银行贷款支持。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船企业在管理、技术、和人才上财力支持,更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三.加快发展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成立广西海工产业园,加快船舶修造基地承载力建设

1.成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建设办公室。

紧紧抓住机遇,开创性发展船舶修造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着力建设我区沿海修造船基地。

充分利用和发挥北部湾港口、码头、岸线等资源,按照高起点规划、新机制运作、全球性服务的原则,近期以修船起步、修造并举,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发展,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一岛两湾四基地”沿海修造船基地。

为加强船舶修造产业的组织领导,成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建设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齐抓共管,统筹协调解决船舶修造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了船舶修造业顺利发展,为做大做强船舶修造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依托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管委会办公室,设立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建设办公室。

2.加强宏观协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对船舶工业的宏观指导与引导,防止无序发展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新上项目的布点,禁止规划以外项目布点;

加强对全行业的协调、指导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船舶修造业的基础设施,搞好专业化分工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扩大规模能力,确保船舶工业实现量与质并举提高。

实施严格的退出机制,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环境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修造船企业,收回相关生产认可证书,并依法予以关闭。

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做好船舶检验与监督管理,杜绝无证或违规修造船舶,不让质量无保证的船舶投入营运。

3.依托“钦州中船工业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建设“广西海工产业园”。

建设广西海工产业园,成立广西海工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园区建设的总体协调和服务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工作主体:

即建设投资公司和园区管委会。

建设投资公司负责协调开发银行建设资金贷款和资金监管工作;

园区管委会作为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建设主体,具体承担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招商、偿还贷款等职责。

建设投资公司和园区管委会分别指派一位副职交叉任职,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参与园区管委会工作,为园区涉及到的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提供服务。

设立园区建设指挥部。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园区土地征用手续办理工作,园区土地征用资金从开发银行贷款资金安排。

要以有利于加快园区发展、有利于未来偿付贷款本息为原则,认真研究论证投入产出比,合理利用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出让原则上不得低于土地投入成本,对高新技术和重大骨干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

要加强园区土地规划控制,凡入驻园区的企业在合同中应载明开工和竣工时限,凡一年内未开工利用的土地,由园区管委会收回土地使用权。

4.委托相关机构会制定了《钦州市船舶修造业发展规划》。

中船工业在钦州建设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预计投资超过7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中船大型现代化修造船基地项目落户,是钦州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起步,也是钦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将结束广西沿海没有现代化造船企业的历史,开启钦州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时代。

广西海工产业园作为船舶修造产业园区,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船舶修造产业园区的路网建设,实现了园区内的“四通一平”。

园区承载能力的提高,船舶制造产业发展平台的搭建,为船舶修造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二)以引导企业向沿海集聚作为切入点,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鼓励区内桂平船厂、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广西西江造船有限公司、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武宣县武宣船舶修造厂等企业向沿海集聚。

园区建设必须要有一批上档次、上规模、外向度高的龙头企业。

一方面可以扩大知名度,打响广西船舶工业的品牌;

另一方面可以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效果。

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经济的特色产业,行业包容度高,船舶产品涉及50个相关产业和部门,360多个专业,能大大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总量和再投入的实力。

必须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在资金、信贷、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大力对骨干企业给予扶持。

支持船舶修造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能力,以多种形式与国内外大型船舶企业发展协作配套关系。

通过增添先进设备,引进先进工艺,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打响全国,走出国门,扩大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三)突出招商,加强合作,借助外力推动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快速发展。

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提升产业层次。

要抓住国际船舶配套业转移的机遇,借鉴国内外船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定各种具体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船舶配套厂商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钦州船配生产领域。

大力引进发展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和知名品牌的高端产品,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甲板机械、舱室设备以欧洲、日本知名船配企业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吸引其携品牌产品及技术落户钦州船配工业园区或参与广西现有同种产品生产企业的改造升级。

我区发展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但技术水平、资金实力远远不足。

因此,要突出招商,加快外引内联步伐,吸引国内外船舶工业和航运业大企业(集团),特别是中国船舶企业100强来广西投资发展船舶工业。

国内修造船领先企业有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

国内海洋工程装备领先企业有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要在现行招商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前期工作,建立船舶工业招商项目库(包括规划、项目、优惠政策等),形成动态化的管理机制;

二是注重招商实效,特别是对地方工业带动作用较大,对地方财政有贡献的项目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三是要广泛持久地开展媒体宣传和专项招商活动,积极推行和鼓励代理招商、以商招商,逐步实现从依靠政策优势招商向综合环境优势转变,使船舶修造业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有实质性提高。

(四)强化龙头,加快配套,拉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筹建广西船舶交易市场和船用产品交易市场。

据有关资料显示,船用设备大致分为三大块:

船用发动机、船舶辅机和船舶电子仪器仪表。

产品门类分为10大类、45中类、190余小类。

目前,我区船舶修造业使用的材料、产品、配件多数依赖外地采购,对地方工业粘合度较弱,因此,要大力发展船舶工业配套企业和相关产品,拉长产业链,是振兴地方工业,增加地方税源的有效途径。

根据我区工业实际,可先行发展技术含量中低档船用配套产品,如小型辅机、锚机、舵机;

普通仪器仪表;

各种泵、阀、救生消防器材;

管道弯节、锚链、钢缆、电线五金配件;

油漆涂料、门窗家具、厨房用具;

玻璃钢游艇、救生艇等等。

在大企业的带动下,通过调整重组,整合资源,进而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精、专、新、特产品发展,逐步形成企业集聚,规模化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要筹建船用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格局。

1.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做大产业基础

加快现有重大船舶配套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项目、广西海森特重工有限公司防城港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广西梧州利源实业有限公司船舶甲板机械项目、广西桂平市大众船舶修造厂年产16万载重吨船舶生产能力技改项目等项目建设;

鼓励骨干造船企业集团向上延伸产业链,兼并相关配套企业,发展壮大配套企业生产规模;

引导中小型修造船企业转型发展,推进建设一批船舶分段制造、上层建筑加工、管系加工、船用模块生产等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企业。

2.整合资源,拉长产业链条。

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培植、延伸船舶产业链的文章,主动为船舶工业提供配套服务,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围绕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建设,新上一批板材成型加工厂、型材折边加工厂、轴系加工厂、舵机厂、螺旋桨厂、船装公司等为船厂服务的各类专业加工企业,并且实现生产技术、服务的社会化。

二是按照“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市场拉动”的原则,在造船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积极培育造船业原材料专业批发市场,及时供应船用柴油机、舵机、风机、锚链、钢板、木材、焊条、橡胶、油漆、涂料等产品和原料,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广西沿海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外引内联,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船舶集团的大型船舶配套企业和江浙一带的民营中小船舶配套企业,来钦州市发展船舶产业链产品。

四是抓住日本、韩国船舶配套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引进技术,合资合作或独资生产船舶配件。

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膨胀发展。

3.招商引资,大力提高船舶配套工业的规模和水平

大力发展先进船舶配套业。

目前船舶配套业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产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向效率高、功率大、体积小、寿命长等综合技术先进的方向发展,船舶用仪器仪表日趋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和数字化,大功率柴油机、智能发动机等新颖动力设备相继问世。

因此,要鼓励现有船舶配套企业加大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大力吸引国内外船舶配套企业来广西投资办厂,提高钦州船舶配套业的整体水平。

大力发展广西船舶交易市场和广西配套产品交易市场。

规划建设船用产品配件交易市场和船舶交易市场,采取优惠的政策措施和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船舶配套企业来此设立窗口。

通过船舶及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带动一批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

通过市场的宣传引导,吸引外地企业来钦州投资船舶配套产业。

发展面向国内外的船舶配套产业。

支持和扶持船用配套工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合资、联合开发等方式,一方面要重点发展普通的配套工业,如船用柴油机、船用舾装设备和器材、船用甲板机械(钢锚、铁链、吊机、起重机械等)、船舶舱室机械(滤器、热交换器、压力水柜、遥控阀组、动力装置、空气控制系统、各种泵阀等)以及船用家具、厨具、装饰品、灯具、制冷和通风器材等;

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一批附加值较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配套产品,如船用消防救生器材、船舶金属结构件(舱口盖、机架、分段、船员居室舾装等以及现代船用通道、风机、空调、管接、法兰、阀门等金属结构产品)、船用材料(船用钢板、型材、金属管材、耐磨管道、防腐管道、金属电缆、船用电焊条、高性能油漆、纺织品以及保温、抗震、密封、防火、阻燃、耐磨等性能的各种材料)、船用环保产品(新型海水淡化设备、大型水处理设备、焚烧炉、油水分离器、污水处理设备、厨房废物粉碎设备等)、船用电气仪表(船用电机、电焊机、多功能机床以及通讯、导航、定位、转速传感器等新型电气仪表及液位指示器)等。

提升现有船用企业的水平,引导我区具有特色优势产品的相关企业开发进入船舶配套行业参与竞争。

(五)引进人才,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1.引进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一是大力引进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高科技人才以科技成果入股,努力创造轻松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创造条件,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训船舶专业人才,建设一支产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造船人才队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在当前要突出抓好熟练技工队伍建设。

解决人才紧缺应以“四个一”工程为抓手(建立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造就一批高级科技管理人才,培养一批高水平技术工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形成“三位一体”格局(在职培训、社会教育、自学成才);

实现“三个结合”(与调整产品结构、技术创新、信息化发展相结合)。

具体的方法是:

高薪引进、聘用;

定向委培、合作参与;

技校成校办班;

企业专业培训实习等。

技术工人培训经费由企业和受训职工共同负担,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四是积极发挥广西大学、钦州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船舶工业技术人才。

鼓励高科技人才以其科技成果入股。

为适应船舶工业发展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培养船舶相关专业人才的作用,为船舶设计、生产与科研提供各类专业人员,重视船舶工业职业技术工人培训。

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船舶修造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置于突出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技术研发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逐步实现船舶企业信息化、造船模式现代化、企业管理集约化。

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增加科技投入。

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或联合开发,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开发、建造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船舶。

有计划地对现有船舶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为船舶设计、生产与科研提供各类专业人员;

通过对重大研发项目的攻关,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整合教育资源,鼓励和引导职业技校通过联合、合并、协作等方式,创建技工培养和培训的综合基地;

大力引进人才,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后的消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