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46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7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教案全套精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活动类型在教学设计中应得到系统运用。

一年级的活动设计也不例外,并且应该担负起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任务。

因此,我们除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外,特别强调了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个人记录和班级记录),强调了要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强调了展示证据的重要,强调了同伴合作和交流的意义,注意提醒孩子们形成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行为,注意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一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将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

只要肯于钻研,你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许多新的理解和认识,也将体验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大责任和内心的快乐!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科学

课时

1

教学内容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情分析

本课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从“我们知道的植物”这一熟悉的话题入手引领学生进入科学课的学习。

学生在感受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描述出植物有根、茎、叶,能生长、会开花等显著特征。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下意识的观察,因此是比较粗浅和零碎的。

这就意味着一年级学生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有生命等本质特征,为此教科书设计了植物与塑料花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从对比中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教学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

“图中哪些是植物?

”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并提问:

“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

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在哪里?

”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

“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

“蝴蝶是植物吗?

”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

“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

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

“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

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

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

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作业

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二、交流资料。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四、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1.2观察一棵植物

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

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

学生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来描述和记录。

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一、导入

1.教师导语:

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

(板书:

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

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

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

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

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

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

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

(在交流中板书:

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

(2)学生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棵植物

过渡:

维尼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XX班的小朋友很厉害。

他想:

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

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

茎——叶——根。

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四、小结

跳跳虎听了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课植物,原来它是凤仙花!

(PPT出示)

跳跳虎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投影逐块展示拼图)

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去观察呢?

(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

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

观察一棵植物

根茎叶

1.3观察叶

学生对叶比较熟悉,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

本课重点观察的是叶的外部特征。

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叶,建立起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着形状、大小、颜色等差异的认识。

同时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课件。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

都有什么特点?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

“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

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

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

”“叶的大小如何?

”“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

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

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

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

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

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

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

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做叶画。

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

作品可做展示。

观察叶

叶子的形状多种多样

1.4这是谁的叶

叶的特征是辨认植物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在观察、认识了叶的一些显著特征之后,依据这些特征寻找叶来自于哪棵植物,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观察叶,加深对叶的特征的认识,又能通过认识多种多样的叶,感知植物世界的丰富多样。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一、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猜叶”的游戏。

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

即要到哪里去找?

怎样才算是找到了?

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

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

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

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研讨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在哪里找到的?

”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

”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找一些树叶,根据学到的知识给家长介绍这片树叶。

这是谁的叶

1.5植物是“活”的吗

通过第1课到第4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但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回顾和梳理。

●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证明植物是“活”的。

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一、引入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

“兔和蝴蝶是‘活’的吗?

”请学生说说理由。

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

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

“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中。

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

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

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

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

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

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

“这棵植物是‘活’的吗?

它有叶吗?

它是绿色的吗?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根据学到的知识,回家给父母介绍为何植物是活的。

植物是“活”的吗

植物有生命√

1.6校园里的植物

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学生活动手册、笔。

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1.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在哪里见过它?

”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2.教师再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