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494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方案计划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领略郑和与戚继光两位历

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

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抗倭战争的性质。

教学难点

郑和成功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理解戚继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激趣策略;

通过教学媒体:

如照片、录像等,创设历史情境,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

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2.整体意识策略;

认知心理学曾提出平行分配加工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在人脑中知识的结构不是直线形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一些关键概念所形成的网络。

3.师生互动策略。

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

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

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郑和下西洋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观看PPT、录像、朗读

1.渲染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戚继光抗倭

展示图片

观看图片、朗读

让学生通过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相关内容的识记。

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随堂练习

展示PPT

完成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能按照教学设计顺利完成授课内容,基础知识通过同步自主学习学生自行梳理。

重点突破重难点内容,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教育。

运用了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学生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情景设置、图表对比等多种教学手段,整节课时间安排紧凑,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

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

戚继光抗倭——暴力冲突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课程标准

识记层次: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理解层次:

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

3.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1、教法:

讲解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2、学法:

自主学习、阅读理解、史料分析、思考探究、讨论合作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

1、上课前,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一种美食:

榴莲,果肉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香味独特,具有"

水果之王"

的美称,一般认为东印度和马来西亚是榴莲的原产地。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就与它的原产地有着莫大的联系。

让我们一起走进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2、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新课讲授】

【友好交往篇】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1、教师配合图片,讲述过渡语:

中国政府曾在1947年公布南沙群岛中的一个群礁,为“郑和群礁”。

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现代化训练舰命名为“郑和”号。

教师向学生提问:

通过同学们的课下预习和资料的收集,问题一:

谁来介绍一下郑和?

问题二:

谁来说说西洋的范围指哪些地方?

2、请学生展示课前整理好的郑和下西洋概况简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的内容汇报,展示表格。

 

(二)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过渡语:

郑和下西洋,可谓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在荣耀与光环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猜想到,郑和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他也曾遇到恶劣的海上天气。

也曾遭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如海盗等。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郑和七次下西洋呢?

我们通过相关的史料分析一下。

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相关史料,由学生朗读(见右边学生活动)

2、教师作简要的解释后,出示问题:

(1)从材料中找出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2)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三)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空前壮举,我们不禁要问:

郑和远航成功的条件都有什么呢?

1、教师作简要的解释后,提示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史料讨论,出示问题:

郑和远航成功的条件都有哪些?

(见右边学生探究活动)

(四)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吗?

它有什么意义呢?

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通过对比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哪些?

由学生朗读(见右边学生活动)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教师小结与过渡:

明朝前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皇权的强化,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郑和才能七次下西洋。

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强大,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直演绎着暴力冲突的局面。

【暴力冲突篇】戚继光抗倭

(一)概况

1、通过课本相关史料,由学生自主学习说出戚继光的背景。

2、教师作简要的解释后,出示问题:

(1)倭寇指什么?

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2)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3)戚继光平定倭寇的过程及结果?

(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教师过渡语:

我们来分析一下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都有那些呢?

多媒体展示,教师指导:

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可以从战争的性质、群众基础、主观原因、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正如大家所说:

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能够与同行团结合作、取得群众支持,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三)戚继光抗倭胜利的意义

戚继光抗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价他?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用PPT展示

明朝的对外交往有友好也有激烈的冲突。

明朝前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

然而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海上征伐和贸易,中国开始不了解当时的世界局势,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只有改革与开放,才能让中国扬帆远航,更加富强。

【随堂练习】

学生观看ppt、朗读

学生观看ppt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有关郑和和西洋的信息: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内宫当了太监。

明成祖朱棣赐姓郑,1431年,又被明宣宗钦封为“三宝太监”。

西洋:

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学生展示: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在位皇帝

明成祖

出发地点

刘家港

装载物品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

物品用途

慷慨送礼、贸易

到达范围

到达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学生朗读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材料二:

“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带着)币往赉(là

i赐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译文)皇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舟师运载大量礼物回赠他们,是为了宣扬我们中国的道德文化,与他们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天妃灵应之记》碑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之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组内讨论结果:

(1)原因: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2)根本目的:

宣扬明朝的国威。

学生探究:

根本原因(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客观条件:

造船水平的发达,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运用。

主观条件:

1、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

2、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3、航海人员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4、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

材料:

航海家

郑和

达。

伽马

哥伦布

1405

1497

1492

7

1

4

船数

百余艘

4艘

17艘

地点

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绕过非洲南段到达印度

从欧洲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

学生明确:

特点:

航程远、时间长、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

地位: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意义: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

汉族,山东蓬莱人。

明朝抗倭将领,民族英雄。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史料,进行自主学习,明确:

(1)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开始有组织地骚扰中国沿海地区。

因为古代日本被称为“倭奴国”,所以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原因:

海防松懈

(2)使沿海人民惨遭生命财产损害。

(3)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

]编》

(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倭变事略》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戚继光战术正确,指挥得当;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杀敌;

军民配合,同仇敌忾。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渲染学习气氛。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相关内容的识记。

培养学生分析文字材料的能力;

通过抢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夯实当堂知识点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