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51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docx

素材三顾茅庐素材

《三顾茅庐》相关章节

“隆中对”在《三国演义》整个故事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此后的情节基本上对“隆中对”策略的实施,现将相关片段罗列如下,以助学生参读,加深对文本故事的理解。

元明传来之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宋之说话人,于小说及讲史皆多高手(名见《梦粱录》及《武林旧事》),而不闻有著作;元代扰攘,文化沦丧,更无论矣。

日本内阁文库藏至治(一三二一——一三二三)间新安虞氏刊本全相(犹今所谓绣像全图)平话五种[1],曰《武王伐纣书》,曰《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曰《秦并六国》,曰《吕后斩韩信前汉书续集》,曰《三国志》,每集各三卷(《斯文》第八编第六号,盐谷温《关于明的小说“三言”》),今惟《三国志》有印本(盐谷博士影印本及商务印书馆翻印本),他四种未能见。

其《全相三国志平话》分为上下二栏,上栏为图,下栏述事,以桃园结义始,孔明病殁终。

而开篇亦先叙汉高祖杀戮功臣,玉皇断狱,令韩信转生为曹操,彭越为刘备,英布为孙权,高祖则为献帝,立意与《五代史平话》无异。

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如述“赤壁鏖兵”云:

  却说武侯过江到夏口,曹操舡上高叫“吾死矣!

”众军曰,“皆是蒋干。

”众官乱刀锉蒋干为万段。

曹操上舡,荒速夺路,走出江口,见四面舡上,皆为火也。

见数十只舡,上有黄盖言曰,“斩曹贼,使天下安若太山!

”曹相百官,不通水战,众人发箭相射。

却说曹操措手不及,四面火起,前又相射。

曹操欲走,北有周瑜,南有鲁肃,西有陵统甘宁,东有张昭吴苞,四面言杀。

史官曰:

“倘非曹公家有五帝之分,孟德不能脱。

”曹操得命,西北而走,至江岸,众人撮曹公上马。

却说黄昏火发,次日斋时方出,曹操回顾,尚见夏口舡上烟焰张天,本部军无一万。

曹相望西北而走,无五里,江岸有五千军,认得是常山赵云,拦住,众官一齐攻击,曹相撞阵过去。

……

  至晚,到一大林。

……曹公寻滑荣路去,行无二十里,见五百校刀手,关将拦住。

曹相用美言告云长,“着操亭侯有恩。

”关公曰:

“军师严令。

”曹公撞阵却过。

说话间,面生尘雾,使曹公得脱。

关公赶数里复回,东行无十五里,见玄德,军师。

是走了曹贼,非关公之过也。

言使人小着玄德(案此句不可解)。

众问为何。

武侯曰,“关将仁德之人,往日蒙曹相恩,其此而脱矣。

”关公闻言,忿然上马,告主公复追之。

玄德曰,“吾弟性匪石,宁奈不倦。

”军师言,“诸葛赤(亦?

)去,万无一失。

”……

  (卷中十八至十九页)

  观其简率之处,颇足疑为说话人所用之话本,由此推演,大加波澜,即可以愉悦听者,然页必有图,则仍亦供人阅览之书也。

余四种恐亦此类。

  说《三国志》者,在宋已甚盛,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

东坡(《志林》六)谓“王彭尝云,途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在瓦舍,“说三分”为说话之一专科,与“讲《五代史》”并列(《东京梦华录》五)。

  金元杂剧亦常用三国时事,如《赤壁鏖兵》《诸葛亮秋风五丈原》《隔江斗智》《连环计》《复夺受禅台》[2]等,而今日搬演为戏文者尤多,则为世之所乐道可知也。

其在小说,乃因有罗贯中本而名益显。

  贯中,名本,钱唐人(明郎瑛《七修类稿》二十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十五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十一),或云名贯,字贯中(明王圻《续文献通考》一百七十七),或云越人,生洪武初(周亮工《书影》),盖元明间人(约一三三○——一四○○)。

所著小说甚夥,明时云有数十种(《志余》),今存者《三国志演义》之外,尚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传》等;亦能词曲,有杂剧《龙虎风云会》[3](目见《元人杂剧选》)。

然今所传诸小说,皆屡经后人增损,真面殆无从复见矣。

  罗贯中本《三国志演义》[4],今得见者以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刊本为最古,全书二十四卷,分二百四十回,题曰“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祭天地桃园结义”,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濬计取石头城”,凡首尾九十七年(一八四——二八○)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5]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论断颇取陈裴及习凿齿孙盛[6]语,且更盛引“史官”及“后人”诗。

然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故明谢肇湅J[7](《五杂组》十五)既以为“太实则近腐”,清章学诚[8](《丙辰札记》)又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也。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如叙羽之出身丰采及勇力云:

  ……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

见其人身长九尺五寸,髯长一尺八寸,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似巨钟,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

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某也。

”绍回见居何职。

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

量一弓手,安敢乱言。

与我乱棒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广学;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诛亦未迟。

”……关某曰,“如不胜,请斩我头。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某饮了上马。

关某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寨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

众皆失惊,却欲探听。

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

  (第九回《曹操起兵伐董卓》)

  又如曹操赤壁之败,孔明知操命不当尽,乃故使羽扼华容道,俾得纵之,而又故以军法相要,使立军令状而去,此叙孔明止见狡狯,而羽之气概则凛然,与元刊本平话,相去远矣:

  ……华容道上,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坑堑,一停跟随曹操过险峻,路稍平妥。

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

……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加鞭大笑。

众将问丞相笑者何故。

操曰,“人皆言诸葛亮周瑜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为也。

今此一败,吾自是欺敌之过,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列,当中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皆不能言。

操在人丛中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

”众将曰:

“人纵然不怯,马力乏矣:

战则必死。

”程昱曰:

“某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人有患难,必须救之,仁义播于天下。

丞相旧日有恩在彼处,何不亲自告之,必脱此难矣。

”操从其说,即时纵马向前,欠身与云长曰:

“将军别来无恙?

”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言为重。

”云长答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某曾解白马之危以报之。

今日奉命,岂敢为私乎?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

古之人大丈夫处世,必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

”云长闻之,低首良久不语。

当时曹操引这件事,说犹未了,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云长思起五关斩将放他之恩,如何不动心,于是把马头勒回,与众军曰,“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

操见云长勒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前面众将已自护送操过去了。

云长大喝一声,众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不忍杀之,正犹豫中,张辽纵马至,云长见了,亦动故旧之心,长叹一声,并皆放之。

后来史官有诗曰: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震乾坤,忠勇高三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

(第一百回《关云长义释曹操》)

  弘治以后,刻本甚多,即以明代而论,今尚未能详其凡几种(详见《小说月报》二十卷十号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

迨清康熙时,茂苑毛宗岗字序始师金人瑞改《水浒传》及《西厢记》成法,即旧本遍加改窜,自云得古本,评刻之,亦称“圣叹外书”[9],而一切旧本乃不复行。

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见,约举大端,则一曰改,如旧本第百五十九回《废献帝曹丕篡汉》本言曹后助兄斥献帝,毛本则云助汉而斥丕。

二曰增,如第百六十七回《先主夜走白帝城》本不涉孙夫人,毛本则云“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兵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

三曰削,如第二百五回《孔明火烧木栅寨》本有孔明烧司马懿于上方谷时,欲并烧魏延,第二百三十四回《诸葛瞻大战邓艾》有艾贻书劝降,瞻览毕狐疑,其子尚诘责之,乃决死战,而毛本皆无有。

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

  《隋唐志传》[10]原本未见,清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长洲褚人获[11]有改订本,易名《隋唐演义》,序有云,“《隋唐志传》创自罗氏,纂辑于林氏,可谓善矣。

然始于隋宫剪彩,则前多阙略,厥后补缀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联属,观者犹有议焉。

”其概要可识矣。

  《隋唐演义》计一百回,以隋主伐陈开篇,次为周禅于隋,隋亡于唐,武后称尊,明皇幸蜀,杨妃缢于马嵬,既复两京,明皇退居西内,令道士求杨妃魂,得见张果,因知明皇杨妃为隋炀帝朱贵儿后身,而全书随毕。

凡隋唐间英雄,如秦琼窦建德单雌信王伯当花木兰等事迹,皆于前七十回中穿插出之。

其明皇杨妃再世姻缘故事,序言得之袁于令所藏《逸史》[12],喜其新异,因以入书。

此他事状,则多本正史纪传,且益以唐宋杂说,如隋事则《大业拾遗记》《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13],唐事则《隋唐嘉话》《明皇杂录》《常侍言旨》《开天传信记》《次柳氏旧闻》《长恨歌传》《开元天宝遗事》及《梅妃传》《太真外传》[14]等,叙述多有来历,殆不亚于《三国志演义》。

惟其文笔,乃纯如明季时风,浮艳在肤,沉著不足,罗氏轨范,殆已荡然,且好嘲戏,而精神反萧索矣。

今举一例:

  ……一日玄宗于昭庆宫闲坐,禄山侍坐于侧,见他腹垂过膝,因指着戏说道,“此儿腹大如抱瓮,不知其中藏的何所有?

”禄山拱手对道,“此中并无他物,惟有赤心耳;臣愿尽此赤心,以事陛下。

”玄宗闻禄山所言,心中甚喜。

那知道:

  人藏其心,不可测识。

自谓赤心,心黑如墨!

  玄宗之待安禄山,真如腹心;安禄山之对玄宗,却纯是贼心狼心狗心,乃真是负心丧心。

有心之人,方切齿痛心,恨不得即剖其心,食其心;亏他还哄人说是赤心。

可笑玄宗还不觉其狼子野心,却要信他是真心,好不痴心。

闲话少说。

且说当日玄宗与安禄山闭坐了半晌,回顾左右,问妃子何在,此时正当春深时候,天气向暖,贵妃方在后宫坐兰汤洗浴。

宫人回报玄宗说道,“妃子洗浴方完。

”玄宗微笑说道:

“美人新浴,正如出水芙蓉。

  令宫人即宣妃子来,不必更洗梳妆。

少顷,杨妃来到。

你道他新浴之后,怎生模样?

有一曲《黄莺儿》说得好:

  皎皎如玉,光嫩如莹,体愈香,云鬓慵整偏娇样。

罗裙厌长,轻衫取凉,临风小立神骀宕。

细端详:

芙蓉出水,不及美人妆。

(第八十三回)

  《残唐五代史演义》[15]未见,日本《内阁文库书目》云二卷六十回,题罗本撰,汤显祖批评。

  《北宋三遂平妖传》原本亦不可见,较先之本为四卷二十回,序云王慎修[16]补,记贝州王则以妖术变乱事。

《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言则本涿州人,岁饥,流至恩州(唐为贝州),庆历七年僭号东平郡王,改元得圣,六十六日而平。

小说即本此事,开篇为汴州胡浩得仙画,其妇焚之,灰绕于身,因孕,生女,曰永儿,有妖狐圣姑姑授以道法,遂能为纸人豆马。

王则则贝州军排,后娶永儿,术人弹子和尚张鸾卜吉左黜皆来见,云则当王,会知州贪酷,遂以术运库中钱米买军倡乱。

已而文彦博率师讨之,其时张鸾卜吉弹子和尚见则无道,皆先去,而文彦博军尚不能克。

幸得弹子和尚化身诸葛遂智助文,镇伏邪法;马遂诈降击则裂其唇,使不能持咒;李遂又率掘子军作地道入城;乃擒则及永儿。

奏功者三人皆名遂,故曰《三遂平妖传》也。

  《平妖传》今通行本十八卷四十回,有楚黄张无咎序,云是龙子犹所补[17]。

其本成于明泰昌元年(一六二○),前加十五回,记袁公受道法于九天玄女,复为弹子和尚所盗,及妖狐圣姑姑炼法事。

他五回则散入旧本各回间,多补述诸怪民道术。

事迹于意造而外,亦采取他杂说,附会入之。

如第二十九回叙杜七圣卖符,并呈幻术,断小儿首,覆以衾即复续,而偶作大言,为弹子和尚所闻,遂摄小儿生魂,入面店覆楪子下,杜七圣咒之再三,儿竟不起。

  杜七圣慌了,看着那看的人道,“众位看官在上,道路虽然各别,养家总是一般,只因家火相逼。

适间言语不到处,望看官们恕罪则个。

这番教我接了头,下来吃杯酒,四海之内,皆相识也。

”杜七圣伏罪道,“是我不是了,这番接上了。

”只顾口中念咒,揭起卧单看时,又接不上。

杜七圣焦躁道,“你教我孩儿接不上头,我又求告你再三,认自己的不是,要你恕饶,你却直恁的无理。

  便去后面笼儿内取出一个纸包儿来,就打开,撮出一颗葫芦子,去那地上,把土来掘松了,把那颗葫芦子埋在地下,口中念念有词,喷上一口水,喝声“疾!

”可霎作怪:

只见地下生出一条藤儿来,渐渐的长大,便生枝叶,然后开花,便见花谢,结一个小葫芦儿。

一伙人见了,都喝采道,“好!

”杜七圣把那葫芦儿摘下来,左手提着葫芦儿,右手拿着刀,道,“你先不近道理,收了我孩儿的魂魄,教我接不上头,你也休想在世上活了!

”向着葫芦儿,拦腰一刀,剁下半个葫芦儿来。

却说那和尚在楼上,拿起面来却待要吃;只见那和尚的头从腔子上骨碌碌滚将下来。

一楼上吃面的人都吃一惊,小胆的丢了面跑下楼去了,大胆的立住了脚看。

只见那和尚慌忙放下碗和箸,起身去那楼板上摸,一摸摸着了头,双手捉住两只耳朵,掇那头安在腔子上,安得端正,把手去摸一摸。

和尚道:

“我只顾吃面,忘还了他的儿子魂魄,”伸手去揭起楪儿来。

这里却好揭得起楪儿,那里杜七圣的孩儿早跳起来;看的人发声喊。

杜七圣道,“我从来行这家法术,今日撞着师父了。

”……(第二十九回下《杜七圣狠行续头法》)

  此盖相传旧话,尉迟偓[18](《中朝故事》)云在唐咸通中,谢肇淛(《五杂组》六)又以为明嘉靖隆庆间事,惟术人无姓名,僧亦死,是书略改用之。

马遂击贼被杀则当时事实,宋郑獬有《马遂传》[19]。

  [1]新安虞氏刊本全相平话五种 日本所藏原刊题“建安虞氏新刊”。

建安即今福建建瓯,虞氏系刊行者姓氏。

此五种平话均分上中下三卷,不题撰者。

  [2]《赤壁鏖兵》 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五“金院本名目”著录,今佚。

《诸葛亮秋风五丈原》,一名《诸葛亮军屯五丈原》,曹本《录鬼簿》著录,金元间王仲文撰,今残存逸文。

《隔江斗智》,全名《两军师隔江斗智》,元明间无名氏撰。

明臧晋叔《元曲选》辛集收入。

  《连环计》,全名《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一作《锦云堂美女连环记》,元无名氏撰。

明臧晋叔《元曲选》壬集收入。

《复夺受禅台》,全名《司马昭复夺受禅台》。

同名剧作有二种,一为元李寿卿撰,一为元李取进撰,曹本《录鬼簿》均著录,不见传本。

  [3]《龙虎风云会》 全称《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叙宋太祖赵匡胤夜访赵普及统一中国故事。

明息机子辑《杂剧选》收入。

  [4]《三国志演义》 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和嘉靖壬午年(1522)关中修髯子(张尚德)小引,因商务印书馆影印时抽去该小引,致被误认为弘治年间刊本。

此书为今所见《三国演义》最早刊本。

  [5]陈寿(233—297) 字承祚,西晋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晋时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

晋灭吴后,集合三国时官私著作,撰成《三国志》一书。

裴松之,参看本卷第51页注[2]。

  [6]习凿齿(?

—384) 字彦威,东晋襄阳(治所今湖北襄樊)人,曾官荥阳太守,撰有《汉晋春秋》。

孙盛,字安国,东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官至秘书监,加给事中。

撰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

  [7]谢肇淛 字在杭,明长乐(今属福建)人,万历间官广西右布政使。

所撰《五杂组》,十六卷,多记风物掌故。

其中论及《三国演义》时云:

“事太实则近腐,可以悦里巷小儿,而不足为士君子道也。

  [8]章学诚(1738—1801) 字实斋,清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官国子监典籍。

撰有《文史通义》等。

所撰《丙辰札记》,一卷,其中曾云:

“凡演义之书,如《列国志》、《东西汉》、《说唐》及《南北宋》,多记实事;《西游记》、《金瓶梅》之类,全凭虚构,皆无伤也。

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

  [9]毛宗岗 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

金人瑞,即金圣叹(1608—1661),原姓张,名采,清初吴县(今属江苏)人。

  金圣叹在《水浒传》每回正文前加上评语,称“圣叹外书”,毛宗岗也以同样手法,在《三国演义》每回前面加上评语,每回里还有夹批,并冒称“圣叹外书”。

  [10]《隋唐志传》 罗贯中《隋唐志传》原本已不存,今本题《隋唐两朝志传》,十二卷,一二二回,明万历己未年(1619)刊本,卷首有杨慎及林瀚(即下文“林氏”)序,林序自谓该书由他纂辑。

内容记隋末至唐僖宗乾符年间事。

林瀚,字亨大,明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11]褚人获 字石农,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撰有《坚瓠集》、《读史随笔》等。

  [12]袁于令(1592—1674) 名韫玉,号箨庵,明末清初吴县(今属江苏)人。

撰有传奇《西楼记》及小说《隋史遗文》等。

所藏《逸史》,唐代卢肇撰,已佚。

褚人穫《隋唐演义》序载:

“昔箨庵袁先生曾示予所藏《逸史》,载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再世姻缘事,殊新异可喜,因与商酌编入本传,以为一部之始终关目。

  [13]《大业拾遗记》 此书及《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参看本书第十一篇。

  [14]《隋唐嘉话》 三卷,唐刘餗撰。

《明皇杂录》,二卷,唐郑处诲撰。

《常侍言旨》,一卷,唐柳珵撰。

《开天传信记》,一卷,唐郑棨撰。

《次柳氏旧闻》,一卷,唐李德裕撰。

《开元天宝遗事》,四卷,五代王仁裕撰。

《长恨歌传》、《梅妃传》,分别参看本书第八篇、第十一篇。

《太真外传》,参看本卷第108页注[14]。

  [15]《残唐五代史演义》 日本《内阁文库书目》著录: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六十回,二卷。

宋罗本。

明汤显祖批评。

清版,四本。

  [16]王慎修 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不详。

  [17]张无咎 名誉,明末楚黄(今湖北黄岗)人,余不详。

龙子犹,即冯梦龙,参看本书第二十一篇。

  [18]尉迟偓 南唐人,曾任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

《中朝故事》,《宋史·艺文志》著录二卷。

关于术人续头故事,见下卷。

  [19]郑獬(1022—1072) 字毅夫,北宋安陆(今属湖北)人。

  曾官翰林学士,知开卦府。

《马遂传》,见所撰《郧溪集》。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关于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是一个龙腾虎跃,风起云涌的时代。

陈寿的一部《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就包蕴着无数生动的故事,为文学家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而在民间,又不断地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

到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场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

李商隐有《骄儿》诗云: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可见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

在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

苏轼《志林》载:

“王彭尝云: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可见当时“说三国”的艺术效果很好,且已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

宋代的这些话本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

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突出蜀汉一条主线,情节略本史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

结构宏伟,故事性强,然叙事简率,文笔粗糙,保留着“说话”的原始面貌。

  在戏曲舞台上,金元时期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

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曾载有《赤壁廉兵》等多种金院本剧目。

钱南扬的《戏文概论》曾指出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多种宋元戏文。

现知元代及元明之际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剧目就有60种之多。

从这些剧目和现存的21种剧本的情况来看,半数以上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鲜明,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关于罗贯中,目前所知甚少。

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或谓无名氏作)、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记载,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

贾仲明说他“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

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据此,可知他生活在元末明初,约在1315至1385年之间。

明人王圻《稗史汇编》所录一则材料称罗贯中“有志图王”,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清人顾苓《跋水浒图》等说他“客霸府张士诚”,都不知是否可靠。

他的《三国志演义》约成书于明初。

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说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可能夸大其辞。

今传世的《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恐怕都是后人伪作。

《录鬼簿续编》还著录了他所作的三部杂剧作品,今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这部作品以赵匡胤、赵普为中心,歌颂了贤君明相,与《三国》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该书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

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修髯子(张尚德)《引》。

以后的新刊本多从此出,只是在插图、音释、考证。

评点和卷数、回目、个别文字方面作些调整。

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

近年来学界所关注的是,今存嘉靖至天启年间的刊本中有不少书名为“三国志传”而非“三国志演义”,如《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

这类“志传”系统与“演义”系统版本的不同之处,除了在一些情节、文字上有所出入之外,主要是“志传”系统的《三国》中穿插着关羽次子关索(或花关索)一生的故事。

这两种系统的本子孰前孰后,谁接近罗贯中的原本,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也有一些学者将各本认真比勘后,认为“嘉靖本”和“三国志传”本是出于同一源头的抄本,两种系统的差异只是在传抄过程中产生的。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

毛本《三国》,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文字也多有精到的见解,故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并渐渐地与《三国志演义》混为一谈,甚至将在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书名《三国志演义》取而代之了。

 第二节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政治上向往“仁政”人格上注重道德才能上崇尚智勇关于“拥刘反曹”在悲怆和迷惘中追寻传统

  《三国志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