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515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音乐教案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活动准备】

  《豆豆发芽》的音乐,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幼儿已学习儿歌《钻泥巴》。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

(析:

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即将要接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1、观察发芽的豆豆。

看,我们种的豆豆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知道豆豆的种子是怎么长成小芽芽的吗?

  2、观看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

豆豆要钻破泥土和太阳公公做游戏。

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钻。

可是,泥土太紧了。

看!

豆豆都累得流汗了。

不过豆豆没有放弃,它用尽全身力气终于钻破泥土,长出两片小芽芽了!

豆豆是怎么长大的呀?

(幼儿描述豆豆发芽的过程。

  二、熟悉音乐。

在呈现具象的豆豆发芽的视频后,再播放抽象的豆豆发芽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

  师(播放音乐):

你听到了什么?

这段音乐听起来和豆豆发芽有关系吗?

  三、动作表现。

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对音乐旋律的感受。

  1、自由尝试。

请你跟着音乐来学学豆豆发芽的样子。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小小、圆圆的样子。

例如,教师提问:

“豆豆还没发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有幼儿蹲下来了,教师马上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探索:

“你们能不能变得比他更小、更圆,像颗小豆豆?

  2、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经验再次尝试。

  

(1)豆豆用力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用力钻泥土时的动作、表情。

“豆豆是怎么钻出泥土的?

是轻轻的,还是要很用力?

豆豆要怎么用力才能钻出泥土呢?

你们来试一试。

你用力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啊?

  

(2)豆豆慢慢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动作,到音乐结束时再长出芽芽。

“豆豆的芽是慢慢长出来的,还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

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的。

你们也来试试跟着音乐慢慢地钻出来。

  3、完整表现。

  

(1)教师用儿歌《钻泥巴》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表现芽芽长出来时的各种造型。

例如,当幼儿的手没有伸出来时,教师可说:

“这棵小芽大概太阳光还照得不够,再来晒晒太阳,快快长大吧!

”或者可说:

“我来为小芽浇点水,小芽快长大吧!

长得高高的,长得大大的。

  四、游戏:

豆豆发芽

  (析:

通过游戏让幼儿对种子发芽与音乐有一个完整、直观的回忆,并在游戏中体验到种子发芽的不易,萌发要保护芽芽、保护植物的想法。

  1、随教师创设的情景做音乐游戏。

春天来到了,我把豆豆都种到了泥土里。

让我来给你们浇浇水,豆豆快长大吧。

“小豆豆,种地下,发了芽,钻泥巴。

钻一下,动一下。

钻啊钻啊,钻得快,钻出两片小芽芽。

  2、教师总结。

  一颗种子在阳光和雨水的帮助下,用尽力气钻出泥土,才会长成一株小芽芽。

不同的小芽芽会长成不同的花、草和树,不同的花、草和树木就能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我们可要好好爱护这么美丽的风景,爱护身边的绿草、鲜花和树木。

小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体验“抱抱”的愉悦之情。

  2.懂得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能主动拥抱自己的亲人、老师和伙伴。

  绘本、音乐等。

  一、律动活动,体验拥抱带给人的愉悦感受。

  1.倾听音乐,做律动《爱我你就抱抱我》。

我们刚刚唱的是什么歌?

  2.讨论:

平时你最喜欢和谁抱抱?

为什么?

  二、观察画面,为绘本阅读做准备。

  1.观察教师出示的两幅画面,从动作和表情上观察。

你看到了谁?

谁正抱着谁?

妈妈怎么抱宝宝的?

是什么表情?

宝宝心里会怎么想?

会说什么?

  教师总结:

原来我们宝宝都很爱自己的妈妈呀,那我们回去记得和妈妈说:

“妈妈,我爱你。

  2.观察教师出示的小猩猩,猜测事件。

看看小猩猩现在是什么心情?

学一学小猩猩的表情。

猜猜它怎么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师生共同阅读绘本,理解作品的含义。

  边看绘本,边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刚刚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现在知道小猩猩为什么不开心了吧?

这一路上都有谁帮助小猩猩了?

小猩猩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四、再次体验,抱抱的呼唤。

你们看了小猩猩的故事,你们想和你的好朋友抱一抱吗?

我们也来跟客人老师抱一抱。

小班音乐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打节奏,做拍蚊子动作

  2、在拍蚊子游戏中体验快乐。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1、音乐《拍蚊子》

  2、卡纸做的一只大蚊子和四只小蚊子

  三、活动过程:

小手放在膝盖上

  幼:

小眼睛看老师,歘歘歘!

夏天呀,有一种特别令人讨厌的小虫子,它会在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嗡嗡嗡地在你耳边乱飞,还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咚地叮你一下,猜一猜是什么小虫子呀?

蚊子

小朋友夏天的时候有没有被蚊子叮到过呀?

那你们都被蚊子叮到过哪些地方呀?

自由表达(头、胳膊。

那被蚊子叮了有什么感觉呢?

好痒

那痒的话你会做什么动作呀?

抓、捞

会做捞痒痒的动作是吧?

那现在---看杨老师这里就有一只蚊子,它要来蚊子来叮你们了

  (用蚊子叮)

嗡---呀!

叮到哪里了?

额头是吧?

我们来捞一老

  (换做胳膊、腿……)

蚊子这么喜欢咬人,你们喜欢它吗?

不喜欢

好,那我们一起把蚊子拍死。

那杨老师想问一问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么拍蚊子的?

如果蚊子在我们头顶上怎么拍?

叮到脸怎么拍?

叮到我们的手呢?

  ……

现在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了。

把这些讨厌的蚊子都赶走好不好?

请坐好

我坐好

  (播放音乐)

睡着了(带着小朋友做睡的动作)

  (随着音乐做拍手动作,嗡嗡嗡的时候提醒幼儿蚊子在不同的地方,比如额头上、胳膊上……增加趣味性)

刚刚有没有被咬住呀?

没有

这一次蚊子妈妈要出来了(提示幼儿睡着了,拿着蚊子去咬幼儿,并说会要谁呢?

叮不同的幼儿的不同身体部位,幼儿做拍蚊子动作)

刚刚有没有拍到蚊子呀?

这一次呀,蚊子妈妈要把蚊子宝宝一起带出来了。

请做好

现在杨老师要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来做我的蚊子宝宝。

  (请4名幼儿)

你们要听音乐哦(对请上来的幼儿说)小朋友也要听音乐,听到嗡嗡后,才拍哦。

没有听到嗡嗡的声音能拍吗?

(对坐着的小朋友说)小朋友拍你们的时候要怎么样呀?

好开始罗

  (播放音乐,教师带着4个小朋友去叮坐着的小朋友)

小朋友真棒!

蚊子都被我们打完了,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做其他的事了,去解便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

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

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

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

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

活动的目标二:

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

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

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

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

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

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

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小班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教学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音乐磁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节奏的唱歌曲,能仿编歌曲。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法、表演法等。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出示苹果实物,引导幼儿讨论:

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基本部分

  1、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2、请个别幼儿摘“苹果“。

带着幼儿拍手念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结束部分

  仿编歌曲。

  1、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

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通过出示苹果,对于苹果孩子们的经验很是丰富,一下就说是长在苹果树上的。

于是我通过范唱歌曲,来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孩子们听得很认真。

但是在跟着一起唱时,很多孩子兴致不高。

于是我用动作来引导幼儿摘苹果,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都跟着我边做动作,边唱歌。

最后,在仿编环节,孩子们把自己爱吃的水果给编了进去。

有香蕉、芒果、西瓜等等。

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反应较好。

小班音乐教案6

  找呀找呀找呀找

  找到一个朋友

  敬个礼呀鞠个躬

  笑嘻嘻呀握握手

  大家一起大家一做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

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吗?

现在,给身边的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你们喜欢它吗?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

那怎样做呢?

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

  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玩偶表示喜爱。

  3、播放-找朋友

  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

  

(1)请幼儿做示范

  

(2)请幼儿相互交流:

你用的是什么动作?

  (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的动作

  (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分组和集体进行表演。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

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三、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去院子里做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7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3、初步学习看老师手势指挥演奏。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铃鼓、碰铃若干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扮家家》

  二、复习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刚才老师谈的歌

  曲叫什么名字?

  2、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

  3、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5、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表演歌曲

  1、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

(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2、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四、演奏歌曲

  1、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2、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

(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4、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

(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

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5、请另外一些孩子用乐曲演奏歌曲。

小班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根据已有经验中小动物的基本特征来替换歌词。

  学习歌曲,尝试用问答的形式进行歌唱。

  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图片:

大象、白兔。

  1、谈话导入。

  老师"

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

你都见过什么小动物?

"

  2、老师以问答的形式范唱歌曲(清唱)。

  老师:

大家都认识这么多小动物啊,那我要出一个关于小动物的问题,看谁能答上来。

(第一段:

老师唱:

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幼儿答后,老师再唱:

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第二段:

老师在唱"

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

幼儿答后,老师再唱:

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长。

  3、提问歌曲中都问了什么?

是怎样回答的;

老师引导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

  4、老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尝试唱歌曲。

  老师问,幼儿答,也可互换角色反复进行歌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掌握和熟悉旋律。

  5、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来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6、老师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9

  1、初步体验父母与宝宝之间爱的情感。

  2、通过动作的表现,感受歌曲的韵律。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录音带,照片,地垫每人一个,娃娃家。

  一、活动开始

  1、入场:

小朋友们,娃娃家里用漂亮的小垫子铺成了小路,我们爬上去吧。

  2、热身活动:

脚尖碰一碰,碰一碰!

小手绕一绕,啪啪啪!

头儿摇一摇,摇一摇!

  3、让我们象小钟表一样,摆一摆我们的身体。

  二、基本过程

  1、放录音:

听一听这是什么歌曲?

歌曲里唱了什么啊?

  2、看看妈妈的照片,激发孩子对妈妈的感情。

小朋友,平时妈妈亲你是什么感觉啊?

你们喜欢不喜欢妈妈亲你呀?

  3、那么今天我们在娃娃家里,很开心的,我们一起和妈妈亲亲好不好呀?

  4、教师演示教具唱歌曲,唱第一句可用手指指在小脸上,唱第二句摇摇头,唱第三句双手怀抱,念第四句,摇摇身体。

(幼儿可自由跟唱)5、老师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伴着音乐来做动作.

  三、教师带领小儿唱歌曲

  四、结束活动

“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们今天回家就唱给妈妈听好不好呀?

  附儿歌:

快来亲亲我我的小脸像苹果,妈妈你快亲亲我,亲呀亲亲我。

  我的小脸像朵花,爸爸你快亲亲我,亲呀亲亲我。

  爸爸、妈妈还有我,全家在一起,真呀真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10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准备材料:

《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

  重点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强弱、快慢。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

(讨论:

手帕脏了怎么办?

可以怎样洗?

  3、欣赏音乐《洗手绢》。

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

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

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小班音乐教案11

  活动名称(学科或领域):

音乐游戏活动:

小毛巾

  1、初步理解歌词,感应休止符的特点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学会唱歌曲《小毛巾》。

  活动难点:

能感应休止符的特点,学会在休止符的'

地方用动作来表示。

  音乐、图谱、每人一块毛巾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巾,引出课题。

  小朋友,有一个好朋友每天在早上和晚上都跟我们小朋友见面呢,你们知道是哪个朋友吗?

(幼儿各抒己见)出示毛巾:

你们看是谁呀?

小毛巾是不是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跟小朋友见面呀?

做了什么呢?

它都洗了你哪些地方呀?

(洗了眼睛、洗了鼻子、洗了嘴巴……)小毛巾洗到的这些地方叫什么呀?

(五官)小毛巾帮你洗了这么多地方啊!

小毛巾的本领真大!

今天,小毛巾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二、教师按音乐的节奏念唱歌曲。

  1、教师念二遍歌曲后提问:

刚才老师念的《小毛巾》这首儿歌里都说到了什么呀?

  2、你们听听为什么有的地方是空白的呢?

(这里没有音乐空两下的地方叫休止符,我们可以用亲亲的动作来表示。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到休止符的地方小朋友用亲亲的动作表示。

  三、幼儿人手一块毛巾,学唱歌曲《小毛巾》

  1、小毛巾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跟小朋友哪些地方亲亲了呢?

这首儿歌不但可以念,而且还可以唱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唱《小毛巾》的歌吧!

  2、幼儿与教师一起唱歌曲《小毛巾》,唱到休止符的地方,用毛巾碰一碰五官。

(提醒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3、小朋友,你们洗干净了吗?

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洗干净了没有。

哎哟!

小毛巾真能干,把小朋友的五官都洗的干干净净。

可是还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洗干净,我们一起再来帮他们洗一洗吧!

(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毛巾》)四、音乐游戏:

《小毛巾》

  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边唱儿歌,边做游戏。

休止处用毛巾轻碰别人的五官!

注意提醒幼儿帮助别人清洁的时候更加要轻轻的!

  2、交换游戏伙伴,边唱儿歌,边做动作。

在休止符处可以帮同伴轻轻碰碰,也可以碰碰自己的五官。

  设计意图:

  小毛巾每天都跟小朋友见面,是小朋友的好朋友,了解小毛巾的作用,从而让幼儿知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是小朋友的五官。

  教师利用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受歌曲的节奏,并且了解哪个地方有休止符。

教师采用念唱的方法,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和休止符的特点,并了解休止符的含义。

  利用小毛巾为教具,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注意休止符的停顿,用亲亲这些五官来感受休止符的作用。

  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了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在帮朋友擦擦眼睛、擦擦嘴巴的过程中记住歌词、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用毛巾律动开始,让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在教育活动中都表现的十分积极,活跃,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怎样使用毛巾,怎样爱护毛巾。

小班音乐教案12

  课题:

《摇篮曲》

  教具:

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

综合活动课

  教学方法:

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一、组织教学

  1、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

约翰内斯·

勃拉姆斯(1833一1897)德国作曲家。

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

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

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

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

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

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学习F大调

  2、节奏为解决这个难点:

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