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25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文档格式.docx

“……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

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

“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3、2009年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计划》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

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该计划系应对2007年6月发布实施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林业范畴的工作落实,同时也是落实胡锦涛主席向全世界作出的相关减排等重要承诺的具体行动措施。

(二)《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摘录:

1、规定“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

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2、规定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土地“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当地群众具有参与项目造林的积极性,具备开展项目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

3、另外对项目资料调查、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整地栽植、幼林抚育和管护经营、检查验收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详见附件一。

(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见附件二)

(三)项目一般申请环节

三、市场现状

国际情况

(一)CDM项目注册情况

1、截至2010年3月11日已成功注册的CDM项目共有2085个;

其中中国有760个、占总量的36.45%,印度占23.55%。

而且注册的CDM项目中以能源工业项目占大多数,有1539个、占60.54%。

2、而在“造林及再造林”CDM项目方面,截至2010年3月11日仅有项目13个,其中中国2个、印度3个;

占注册CDM项目总量的0.51%,且成功完成交易的仅有8个。

3、另外,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2月10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申请的CDM项目共有2411个,与成功注册的数量比较,成功率约为31.5%。

(二)交易机构

现进行排放权交易的机构有:

欧洲气候交易所(ECX)、Bluenext碳交易市场、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CEF)、荷兰ClimEX交易所,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意大利电力交易所(IPEX)、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pool)、加拿大建立了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等。

(三)市场价格

现阶段欧洲一吨二氧化碳的一级市场价格约是13欧元,二级市场约为11~12欧元。

国内情况

(一)交易机构

目前在国内关于CDM项目交易的机构有四家,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其中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将重点开发森林碳汇买卖业务。

(二)注册森林碳汇项目

1、全球第一个CDM森林碳汇项目就是我国“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

系由当地林场和农户造林4000公顷,从申请至注册成功花了3年半的时间,总投资16.55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1亿美元,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525万美元,国内配套8.04亿元;

而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按照4.35美元/吨的价格,购买4000公顷林木15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预计年均3.2万吨,15年约48万吨),收益约为13.9万美元/年(约97万人民币),15年共208.8万美元(约1440.7万人民币)。

2、中国第二个CDM森林碳汇项目“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共造林2251.8公顷,从筹备到注册成功共花了5年时间。

项目于去年与香港低碳亚洲公司签约,按不低于5美元/吨的价格,出售20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预计年均2.3万吨,20年约46万吨),收益约为11.5万美元/年(约79万人民币),20年共230万美元(约1587万人民币)。

在与低碳亚洲公司签订协议以后,大渡河造林局能获得一部分前期投入的补贴,但真正的第一笔收入,还要等到5年后,由第三方核查机构监测后,根据实际吸收和储存了多少二氧化碳的量获得,以后每5年还要监测一次,分期取得收益。

3、云南腾冲项目于2007年成为全球首个基于CCB标准(社区、气候、生物多样性标准)的金牌项目,总面积467.7公顷,可固碳15万余吨,项目期为30年,目前已出售2万多吨,售价10美元/吨。

项目由3M公司资助。

(三)国内企业参与碳汇林项目

国内碳汇林项目,主要旨在改善环境、落实减排目标为目标,因此主要由国内企业捐资建造,相关项目有:

1、中石油捐资项目(交由中国绿色碳基金承办):

项目分别位于北京(计划6000亩)、湖北武汉(计划10000亩,中石油出资300万、江夏区政府出资300万)、甘肃(安庆项目100万亩;

定西项目2000亩、出资100万)、黑龙江、河北、浙江、广东(3000亩、出资150万)等

2、中国绿色碳基金项目:

a、山西项目:

截至2009年底造林4.3万亩;

共出资3320万,其中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捐资2000万元,潞安集团捐资1100万元);

b、沈阳“中日防沙治沙试验林”项目:

造林约8080亩,由日方投资158万;

c、温州项目:

一期计划造林9.2万亩,其中由市财政提供1000万元,温州木材集团、温州中碳林业建设开发公司、永嘉原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各认捐550万元;

d、杭州临安毛竹林碳汇项目:

基金资助100万;

e、广东潮阳项目:

造林3000亩,基金资助150万。

3、其它:

温州苍南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7000亩)、阿里巴巴杭州认养项目(100亩防护林)。

(四)制约因素

1、申请程序复杂:

CDM项目必须要履行国内、国际两套程序,经过多个机构审批。

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联合国EB注册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最顺利也需要3~6个月时间。

特别是森林碳汇项目由于额外的要求较多,同时在测量、计量方面难度较大,因此申请难度相对更大,时间也更长。

2、联合国DOE审核机构缺乏:

DOE机构在中国非常少,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的基本上都是国外的DOE机构。

目前国内有三家,一家已经取得了实习的资格,实习期满便可以正式开始工作;

另外两家还在考察的过程当中,所以DOE机构的缺乏,是CDM发展的一个障碍。

3、项目咨询机构参差不齐:

由于CDM项目申报手续复杂,通常业主聘请专业CDM咨询机构协助,由于该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因此会出现对项目的了解、程序的了解、PDD(CDM项目设计文件)的一些方法学的掌握等方面表现良莠不齐,导致申报项目的质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项目的申报工作。

4、认知的缺乏和差异化

(1)国内企业对CDM的基本知识比较缺乏,特别在森林碳汇方面;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知道有CDM,但是对CDM具体内容、执行规则、申报程序等没有深入的认识。

(2)法律和风险是CDM参与者们最为关注的,但是买方(如外国企业)和卖方(如中方企业)由于背景的不同,往往容易产生对项目的合法性、风险等认知程度上的差距。

5、市场风险大:

CDM的市场环境与当前政治及经济形势是紧密相关的。

目前,因为金融危机,诸多买家已经退出了碳交易市场,甚至有一些项目已经暂停,或者是进入重新谈判的阶段,同时更多的买家正处于观望的态势;

另外由于“碳汇”的特殊性,在一般的商务机构基本无法进行融资;

同时由于新一轮的国际减排谈判未有定案,也加重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四、相关报导

1、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副司长、林业碳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怒云在接受采访时,就前期部分媒体对林业碳汇作出的不准确报导作出了以下解说:

(1)国际碳市场交易的大都是减少排放的工业项目,而林业碳汇项目由于规则的复杂(林业碳汇项目除了满足《京都议定书》中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避免碳泄漏等。

)以及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能够实现交易的很少。

现阶段,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按CDM标准交易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能源转化利用、生物质能源、沼气、水电、风电等项目;

而全世界的CDM林业碳汇项目只有7个,其中中国有两个。

从操作上看,林业碳汇有很多技术难点(如交易测量非常复杂等),因此交易买卖比较少。

(2)CDM项目的申请、批准等过程极为复杂。

项目除经过参与国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外,还要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派指定的审核机构(DOE)进行核证,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也就是说,碳汇的交易条件十分苛刻,需要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

(3)对于现有的森林来说,由于其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使得碳汇成为了“公共物品”,没有明晰产权。

因此,现有森林碳汇的存量是不可以交易的。

同时《京都议定书》对可以抵减排放量的碳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只有造林、再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才可以作为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的抵减排放量,而且只能占到发达国家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

因此,包括非《京都议定书》市场在内的碳汇造林项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审定、计量和核证,否则普通的造林以及低效林改造等,所产生的碳汇都是不可以交易的。

2、未来的影响因素

国际因素:

(1)《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2008-2012年)即将结束,第二承诺期(2012-2020年)前景不明朗:

就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结果来看,《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仍未有定案,且发达国家对此方案的讨论表现得不积极;

另外,作为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的美国仍然不打算重新成为缔约国(于2001年退出),因此无需承担减排的义务。

因此有媒体认为由于CDM建立在减排交易基础之上,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终,而发达国家的购买承诺到2012年,那么CDM机制将在随后几年可能失效。

(2)CDM交易市场前景同样不明朗:

A、由于上述因素

(1),因此国际碳市场的未来需求量是未知数;

而不断增加的CDM项目则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二氧化碳交易价格目前已日趋走低。

B、近期,多次发生中国的CDM项目被拒绝申请或是须接受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的重复审查事件,有评论认为这与我国的CDM项目占全球CDM项目份额的日渐增多有关,而今后中国CDM项目要拿到注册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国内因素:

(1)关于森林碳汇交易的相关标准未出台:

我国现阶段对于森林碳汇交易相关的生产标准,计量碳汇的标准,认证标准(即检查验收的标准),交易的规则和交易的标准中,除前两项国家林业局已经有成型的相关标准外,其它均未有定案;

意味着森林碳汇项目在国内开展正式挂牌买卖尚需等待。

(2)森林碳汇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

从上述森林碳汇项目情况来看,更多的是从实现国家减排目标、抵减发达国家碳减排量及改善环境方面考虑,而真正作为投资收益项目来看,其在碳汇收益方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植被生长状况、存活率、实际存固碳量、市场供求量等。

其中关于市场需求量,由于国内挂牌的CDM项目主要是面向外国企业用于抵减其减排指标,其总需求量受相关条款严格约束;

而国内企业由于没有相关的抵减指标,其购买主要是公益行为,因此其需求量是不确定的。

另外,从上述交易的森林碳汇项目收益来看,出售“碳汇”的收入并不高,与其它CDM项目相比,如风、水力发电、其它节能项目等,其性价比没有优势;

项目的收入需要由出售木材及其它附带林业产品作弥补。

 

附件一: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

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

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第九条项目实施前应对拟开展项目的地点进行基线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气候、土壤、地质。

多年的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等。

2.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植物类型、种类、组成、盖度。

鸟类和兽类等动物物种和分布情况。

特别应该关注是否涉及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古迹、历史遗存、有特殊价值的景点、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等。

3.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水土流失情况。

4.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人均收入,贫困人口情况,当地群众的燃料来源,当地农户放牧情况。

5.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

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可针对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和项目实施后进行对照。

第十条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应对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1.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包括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2.拟开展项目造林地点是否存在权属争议;

是否存在林农、林牧矛盾;

是否存在与被征占用于道路或城市建设等土地利用的冲突;

是否存在因技术、资金等制约因素导致拟开展项目造林地点多年来未能造林;

未来5-10年内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向,有无被占用作农田、牧业用地或其它建筑用地等非林业用途的潜在风险等。

3.造林树种,尤其是乡土树种的种苗准备、劳动力条件等能否达到实施项目的要求。

不同树种在拟开展项目造林地区的多年平均生长量情况。

4.旱涝灾害、火灾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风险以及预防控制灾害的能力和措施等。

5.开展项目造林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和造林后期经营管护措施和能力。

6.项目可能产生的预期效益分析:

包括估算项目实施后20年内预期可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

木材或其它木质或非木质林产品收益等;

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促进脱贫、治理水土流失、推进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农户就业机会等生态、社会效益分析以及其它可能的效益。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前应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参见《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

在项目实施方案中,主要的技术环节是开展造林作业设计,所需填写的相关表格见附件3。

第十二条造林作业设计应当按照小班进行。

首先应当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的地点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然后应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按照《项目营(造)林技术模型登记表》(附件3)进行造林技术模型设计,并填写《项目营(造)林经济模型统计表》(附件3);

再按照《造林作业设计小班调查设计卡》(附件3)的要求,针对每个小班进行详细设计。

通过造林小班作业设计,需要将项目造林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设计结果需要勾绘到1:

1万或1:

5万地形图上。

具体见附件2《造林小班作业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具体要求》。

造林技术模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预防火灾和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提倡营造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混交林。

第十三条造林小班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作业设计完成后,作为实施方案的一部分一同报省林业厅(局)造林主管部门审核,然后报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无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

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

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碳汇项目要定期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有关碳汇项目计量和监测的具体要求另行规定。

第三章种苗准备

第十五条碳汇项目造林树种选择应做到适地适树,充分考虑树木生长速率,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和提供木质或非木质林产品的作用。

第十六条项目人工植苗造林应使用一、二级苗木。

优先使用源自乡土树种和优良种源或无性系的苗木。

第十七条碳汇项目造林使用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它繁殖材料应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种源地标签。

禁止使用无证的、来源不清的、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和其它繁殖材料。

应就地或就近培育和供应苗木。

在就地供应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可从气候、土壤条件相似的临近地区供应。

确需采用外来引进树种造林时,应事先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第四章整地栽植

第十八条碳汇项目造林以采用人工植苗造林为主。

必要时可采取人工扦插或人工播种造林。

为避免或减少造林活动本身导致的碳排放,整地和栽植尽量采用人工作业。

第十九条整地宜在造林3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

整地方式应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采用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

穴状整地适用于25度(含)以上的坡地,规格应不小于40×

40厘米。

25度以下坡地,一般采用带状整地,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带宽依造林株行距而定,一般为40-100厘米,深度为30—50厘米,带长根据地形确定,但不宜超过10米,带的方向沿等高线保持水平。

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地,鱼鳞坑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为60—80厘米,短径略小于长径,深度应达40厘米以上。

第二十条禁止采用全垦整地和炼山整地。

为了不破坏原生生态环境,对拟开展造林地点的原生散生树木或灌木不得清理,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并在山脚、山顶保留宽度10—20米的原生植被带。

第二十一条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造林季节,一般宜春季造林或雨季造林。

第二十二条碳汇项目造林密度应参照国家或当地常规造林技术的相关规定,并综合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增加碳汇等因素来确定。

第二十三条栽植前应对苗木根部进行适当修理,可采用浸水、蘸泥浆或浸蘸ABT生根粉等方法对根部进行处理。

栽植时必须做到栽正、舒根、栽紧、不吊空、不窝根,栽植后应当及时浇水覆土。

第二十四条碳汇项目造林不提倡施用化肥,但可施用有机肥。

无论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都应按附件1要求,对肥料种类、施肥数量、次数等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

第五章幼林抚育和管护经营

第二十五条栽植后的三年内,应每年进行2—3次人工除草。

第二十六条造林后应注意及时检查成活率,发现死苗应及时补植。

对成活率未达到本规定所要求的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补造。

补植时应尽量使用同龄苗木。

第二十七条对新造林地、未成林地都要加强管护。

除了有计划地除草和抚育外,应采取长期封禁措施,避免人、畜破坏。

第二十八条要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和控制工作。

在项目整个计入期(即项目周期)内,要落实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各项责任制度。

对森林病虫害应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避免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

第六章检查验收

第二十九条项目造林施工期间,项目实施单位应对各项作业施工做到随时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造林结束后半年内,项目实施单位要组织全面自查。

造林结束一年后要对项目造林成果进行验收。

造林三年后要对造林成果进行核查。

第三十条检查验收内容包括:

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造林作业质量、病虫害和火灾发生情况或风险评估、经营管护措施建立和落实情况等。

第三十一条检查验收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

1、作业设计率:

必须达到100%;

2、造林面积核实率:

3、造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