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48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1Word文档格式.docx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景区开发项目的实施,可以起到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的巨大积极作用。

第一章项目开发背景

1.1旅游产业化已成为全球趋势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最高的经济产业之一,加快其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全球旅游行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世界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在本世纪,旅游业、电讯业、资讯科技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三大主要推动力。

据1997年12月世界旅游组织在土耳其新千年展望报告,到2020年世界每年将有16亿人次到外国旅游,每年的国际旅游花费是2万亿美元,全世界每天平均有50亿美元花费用在国际旅游上。

据推测,到2020年每年就有160亿人次在国内进行旅游,花费是20亿美元。

以上数据充分展示了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它表明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国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现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已进入世界十大旅游国行列,其发展的强劲势头正受到世人瞩目。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从2009年起,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国。

特别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带薪假日及双休制的实施,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旅游消费与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大众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现代旅游发展方式也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及以文化为载体的各种专题旅游于一体的多种方式转化,人们通过旅游活动不仅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更要品味和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达到修身养性、健康娱乐、丰富生活、提高素质的综合效果。

旅游业正不断地向人们展示其极其美妙的发展前景。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示:

各地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按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入2.85万亿元,增长11%,预计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左右,旅游业将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可见,中国旅游业在新的世纪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1.2近几年的旅游发展趋势

近年来,旅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旅游规模和旅游收入逐年快速增长,连连创出历史新高。

旅游市场正呈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时期向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时期转变,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消费的趋势和潮流。

信阳市,又名“申城”,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

信阳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虽属河南,却是最不像河南的地方,是中国著名的宜居之城、旅游之城、创业之城,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

信阳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雄豪杰辈出,孕育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楚国名相孙叔敖、北宋宰相司马光、上将许世友、政协主席邓颖超等著名历史人物。

境内有驰名中外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中原第一湖”南湾湖、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唐、明两朝国庙灵山寺等著名旅游景点。

大别长淮,豫风楚韵,鱼米之乡,闽台祖地,革命圣地,中国茶都。

意蕴:

大山有别,水佳为淮。

人言皆信,日升曰阳。

信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因信阳毛尖和鸡公山而闻名。

位于淮河上游,中原文化与古楚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形成了细腻浪漫的豫风楚韵淮上文化风情。

信阳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6公里,西距西安534公里,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豫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中心,中国连接南北,承东启西最重要的支点城市。

信阳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是中国最显著的南北分界线的标志地。

境内有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贤隐寺、长生谷、汤泉池、金兰上森林公园、西九华山等著名旅游景点。

其中灵山寺曾在朱元璋患难时期,救过他的命而被封为明朝的国庙。

孔子周游列国终点、子路问津、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等典故轶事都发生在这里。

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由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楚国编钟所演奏的,信阳还出土过全国最早的毛笔、酒、轿子、床、书籍和楚国最精美的漆器,印证着这里是楚文明最重要的代表城市。

因此,“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景区将旅游业作为振兴信阳市及河南省地方经济的突破口,顺应了河南省与信阳市的发展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将成为了河南省信阳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另一道风景线。

1.3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对旅游区及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的过度膨胀,这些不良后果正在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因此,要求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使资源使用的速度低于更新的速度,保证现代社会和后代社会的发展有充足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在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其主要以欣赏和研究生态区的自然景观、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及文化特征为目的,旨在突出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区具有以下三大特性:

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协调性;

保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获得性。

以大自然为取向的生态旅游活动逐年增加,发展势头强劲。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在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

据估算,生态旅游正以25%—3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众多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信阳市*****地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正是这种旅游发展趋势最现实的反映和必然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是切准了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脉博,选准了旅游开发的项目导向。

1.4河南省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河南省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年就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并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发展,把旅游业当作脱贫致富、换取外汇和支撑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

特别是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计划的实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日益完善,呈现出拥有十分美好的发展态势。

建设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

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这对全省旅游行业既是前所未有的重任,更是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给河南省旅游发展展示了极为美好的前景。

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些措施给“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带来了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1.5“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开发建设具备一定发展基础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景区,地处信阳市*********,是一处风景独特、以原始生态为主的旅游养生度假城。

其景点分为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中国历史文化,文化艺术表演,高科技技术展示等六大区域,特景()余处。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景区将是河南省及信阳市旅游资源中的龙头,她不仅具有首屈一指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而且有独特的天然气候作为良好的开发基础。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是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景观资源,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带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项目。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信阳市旅游开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河南省旅游总体规划》已把生态旅游项目列为2010年前的重要开发项目。

第二章景区资源调查及评价

2.1现有景点资源

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鸡公山风景区、灵山风景名胜区、南湾湖风景区、金刚台风景区、九华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许世友将军故里、连康山自然保护区。

2.2客源分析

2.2.1客源现状分析

良好的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加之信阳近年来坚持把郑汴洛和武汉城市圈市场作为宣传主要覆盖地,每年举办信阳旅游产品及线路郑州推介会,赴长三角开展旅游促销,邀请主要客源地旅行社和媒体踏察旅游线路。

先后主办中国信阳国际茶文化节,鸡公山消夏避暑节、鸡公山登山节、灵山庙会、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中国南湾湖赏茶节”、淮河文化周和信阳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等活动、节会,提升了信阳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化大别山三省六市旅游合作联合体,与湖南株洲、湖北随州共签三地《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加入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和豫东南5市旅游联盟,牵手沿黄9省46个地市联合旅游推介,联合苏鲁豫皖4省10市旅游局建立客源互送机制,旅游对开放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信阳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深入开发了山地度假、山水生态、温泉养生、红色圣地、寻根谒祖、茶乡体验等产品,叫响了“红绿”两大旅游品牌。

仅2012年,信阳市接待游客达到1488.3万人次,同比增长28.3%;

旅游总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38.5%。

  截至目前,全市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5个,星级旅游饭店38家,旅行社43家,商务快捷宾馆、农家宾馆、饭店1800多家;

全市旅游公路发展到1200多公里;

有专业旅游院校和开设旅游专业的大专院校3所,持证导游1300人;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10万人。

2012年,市委书记郭瑞民在接受省内外多家媒体采访时指出,大别山旅游要打破区域界限。

信阳要发展旅游业,必须跳出信阳行政区域来谋划、来推动。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原大地正在掀起新一轮旅游发展高潮,今年2月27日,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十二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信阳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积极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着力打造内陆山地旅游休闲度假区和特色山水养生服务区。

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信阳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2.2客源市场定位

2.3区域可整合的资源

风景区处于河南信阳这深厚的人文景观和生态自然景观:

【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等。

【水体旅游资源】等

【自然风景区资源】

【园林、城镇民俗类资源】

【文化资源】

第三章项目定位

3.1”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规划的主体定位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的主题定位是“融入自然与人文,共享欢乐与健康”,给游人营造“天人合一”回归大自然、融于大自然与历史人文的美好气氛。

3.2总体理念

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人与历史人文、人与人(家人、友人、同事等)和谐相处,给游人提供丰富的物质享受和精神陶冶,给游客最大的愉悦。

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公司将实现景观、森林、古都、动物、生态、文化6大资源要素的完美整合,竭力创造中国休闲、养生旅游的典型,塑造河南休闲度假的第一品牌。

3.3开发与管理理念

(1)保护是开发的前提

资源是旅游产业的生命线,而生态的好坏则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没有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景区就无法持续创造效益。

因此,公司在投资开发之时就把“在保护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前提下,实现高起点、高规格的规划、设计,以及大资金的投入,把中国各代古都及少数名族典型建筑搬进度假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作为开发“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的基本原则,并把保护落实到开发的每一步中。

(2)生态旅游是开发的主旋律

生态旅游不仅仅指回归自然的旅游活动,它还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旅游开发中的代际均衡,经营者和参与者对生态保护的认识不断加强并体现在行动中。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将先后开发出了生态动物园、生态植物园、生态农场、生态别墅等生态旅游项目,并在开发经营中把生态保护落实到实处。

规划中实行“三个之外”原则,即接待设施建在核心景区之外、污染物排放在景区之外、农民搬迁到景区之外;

管理中运用“四个保障”措施,即健全生态保护机构和人员;

保证环保设施资金到位;

对游客、员工、社区居民进行生态教育;

考核景区管理与经营人员的指标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内容;

经营中把动植物、水、空气等资源当成企业特有的生态资源进行管理,把生态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上等。

通过采取切实的生态保护手段和生态意识宣传,“天下中原”旅游景区营造了山清水秀、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生态天地。

(3)销售欢乐与健康是开发的主题

现代人旅游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在摆脱日常生活束缚的同时享受旅游带来的舒适和愉悦,追求欢乐与身心健康贯穿着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把“融入自然与人文,共享欢乐与健康”作为景区开发的主题,通过创造一个让游客体验欢乐的生态乐园,实现景区的开发目标。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要让旅游者在尽量少花费的基础上,尽可能享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尽情体会与自然、生物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通过参与娱乐项目、观看精彩演出,感受刺激或美好事物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在享受温情服务的同时,领会人间感情的美好;

在选择住宿时,不会因价格而尴尬,多种档次的旅游住宿设施充分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要。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不断开发景点内涵,寻求能给游客带来欢乐与健康的旅游方式和管理手段,使游客在愉悦的旅游体验中乐而忘返。

(4)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的开发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落实到景点开发经营的全部过程中。

经营者认识到良好的生态和景点设计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

因此从景区规划开始,就把生态和景点设计放在开发之前;

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生态的维护和对广大参与者的生态教育保护教育;

在经营中,开发生态型旅游产品;

把生态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前,通过古都文化的宣扬,促成人们对中国文化高度关注,从而确保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景区开发与传统景区开发截然不同的地方。

传统旅游开发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由此导致环境恶化、资源破坏、最后景区经营一落千丈。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景区将真正开创旅游景区保护与开发,环境与效益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第四章项目规划

4.1项目规划概述

项目规划格局:

本项目的核心业态组合:

集“体验式旅游+商务会议+养生度假+历史文化教育”于一体

项目规划策略:

滚动开发,均衡布局,维护生态,兼顾效益。

项目规划内容:

规划“生态山水”“历史人文”“互动娱乐”“珍奇SHOPPING”“度假疗养”“商务会议旅游”6大功能,结合现有资源:

4.2景区规划

4.2.1景区划分的原则

本景区根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及其存在环境进行合理划分,在划分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同一景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征及其存在环境基本一致。

━同一景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就特点基本一致。

━规划分区尽量保护原有的自然、人文、线状单元的界限的完整性。

4.2.2景区划分的结果

根据以上景区划分原则,考虑到“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未来发展的情况,我们将“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风景区整体为中国古都的集中城,城内包含分布着各少数名族风情镇,镇中设有生态农场、生态果园及相关配套设施

4.2.3分区规划

本规划是在景区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在各景区内进行功能分区规划,这样便于组织旅游活动,便于统一开发。

4.2.3.1古都景区

规划范围:

该区规划面积为()公顷,共有()个朝代古都,有()个少数名族镇,有()个生态农场,有()个生态果园,为全园精华之一。

旅游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文化教育为核心区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在保护传统风格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完善和丰富景区内容,并配备一些文化的纪念品等。

4.2.3.2商务配套

该区规划包括在部分古都城的名族镇中。

主要旅游资源:

两汉文化的核心区之一,在保护、传播人文历史的同时,开发一条汉文化观光、人文旅游

附表:

4-1十三版块

功能

主题版块

选址布局

建设规模

生态山水

田园牧歌风景区

植物果园

(爱国教育)

历史人文

古都

少数名族风情镇

禅院

互动娱乐

欢乐谷

梦幻影院

珍奇

SHOPPING

珍奇购物

度假疗养

森林浴场

养生房

养生度假村

商务旅游

SHOW野营基地

商务会议中心

4.3旅游商品发展规划

4.3.1旅游商品资源

本景区旅游商品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以土特产品为主大致有毛尖茶、笨鸡蛋,柳编、板栗、南湾鱼等。

这些土特产品是建立风景区内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基础。

4.3.2旅游商品规划

旅游商品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

开拓创新、形成规模、发展产业。

开拓创新就是要发展系列旅游商品,改变一些原材料的用途,用来制作旅游商品,形成规模就是摆脱那种小打小闹的状况,形成气候、形成品牌。

发展产业就是开发的旅游商品要让旅游者喜欢,要适销对路,才能产生好的效益。

重点发展以下几大系列旅游商品:

1)茶2)南湾鱼3)柳编4)板栗5)手工艺品

4.4环境规划

4.4.1旅游资源保护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如果不加保护地开发或任人破坏,势必会摧毁旅游业。

因此,必须对旅游资源加以好好保护。

游资源保护总的原则是实行开发和保护相协调的方针,注重长远利益、总体利益和宏观利益,使旅游资源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4.1.1旅游资源的破坏主要来源于以下向个方面:

周边居民的生活破坏,如砍树、挖土、放牧等活动。

生产活动的破坏,如建厂房、取土、取生产原料、堆放垃圾等。

旅游者的破坏,如踩踏、刻画等,自然界的破坏。

4.4.1.2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凡是景区内的旅游资源都要进行保护,结合景区和森林、水库管理制定相应保护条例。

对于一些重要的旅游资源、设立围栏、防止破坏。

防止“建设性的破坏”,即建设项目,建筑风格等要与旅游资源的特色相一致。

各个主要景区、周围禁止一切有破坏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4.4.2环境保护目标和保护内容

4.4.2.1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

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遵重当地传统文化,建成生态平衡、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地区。

并要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政府要求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市环保部门要求,无其它污染情况。

4.4.2.2保护内容

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

绿色技术就是指有利改善环境质量的环保可靠性技术,也就是根据价值,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部潜力的无污染技术。

绿色技术的要求是:

①源最小化②废弃物最小化③避免资源浪费

在度假城的开发中我们将更多使用绿色技术:

(1)绿色饭店(度假区内)

①在“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的饭店、住宿将使用如:

太阳能、雨水收集使用、自然风代替空调、沼气利用、循环利用技术、食品自给(利用当地农场,水产品养殖等)。

②清洁生产化。

使用清洁能源,整个旅游过程清洁化(如生态厕所等)使用清洁产品(如不用一次性产品)

③服务生态化。

使用绿色材料装饰、家具、供应绿色食品,饮食实行打包服务。

④节约资源。

减少垃圾,垃圾分类处理。

资源重要使用(如废水浇植物园)。

(2)绿色交通。

“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内部交通主要采用、自行车、轿子、电力车、徒步等方式。

(3)绿色商品。

绿色商品主要注意四性。

即地方性、环保性、实用性、方便性。

(4)绿色娱乐。

水上垂钓、农家乐,攀登、森林生态游等。

4.5基础设施规划

4.5.1道路规划

4.5.1.1公路规划

(1)进入“天下中原”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城的公路。

目前进入度假城的公路目前路况不佳。

建议政府近期将此道路扩建、硬化满足旅游需要(建议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

(2)景区道路。

按景区道路现状来看,是很难满足客群的需要。

目前急需修建连接各主要景区的道路,以便旅客观光、休闲更为方便。

4.5.2给排水规划

4.5.2.1给水规划

(1)现状:

目前整个风景区给水基本上是作为水源,未经处理直接利用。

(2)规划:

给水规划的原则是:

尽量利用景区的给水系统。

对于无法利用给水系统的地方,可修理水处理系统利用湖水或泉水、井水进行处理达到卫生标准,进行给水。

4.5.2.2排水规划

排水规划原则:

排水与给水同样重要,保证污水不污染环境;

雨水和污水排放污渍。

建设项目有:

①建设污水处理系统,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②建设化粪池,收集厕所的污水和粪便,污水用做绿化用水,粪便可做肥料。

③建沉淀池,污水经沉淀、消毒后用做绿化用水、沉淀物用车运走。

4.5.2.3供电域规划

目前的供电措施只是,要满足山庄的正常用电。

4.5.2.4通讯规划

目前景区内信号不好,后期保证电话与网络能覆盖整个景区。

4.5.2.5垃圾处理规划

风景区的卫生,组织专门的环保队负责,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运。

多布置一些垃圾箱。

第五章项目建设和运营规划

5.1项目开发进度

本风景区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旅游开发工程,要出精品,就应该精雕细琢,细化开发工程的各项工作。

本风景区在规划上采取“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共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