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556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放线方案已发Word文档格式.docx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由主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向放线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施测的方法、顺序及关键程序,准备好测量记录手薄。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5、人员组织:

由项目部总工担任测量总负责,负责组织工作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以及测量技术资料的编制;

专职测量员(持证)1名负责测量放线仪器操作;

有测量放线工作经验人员4名,配合测量放线。

三、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

1、平面控制网布置原则: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精度控制后低精度”的原则。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2、轴线控制桩:

轴线控制桩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进行保护。

保护方法:

首先以控制桩为中心砌长宽均为0.5米、高0.3米的砖墩,砖墩为周围砌砖,中间填充砂浆,砖墩外侧用砂浆抹平,必要时搭设钢管护栏进行围护,并用红白油漆作好测量警示标识,如下示意图:

3、建立轴线平面控制网:

该工程每栋楼均有坐标控制点,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总平面图和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各楼的坐标点定位,用经纬仪和专用钢尺测设各楼纵横主轴线,做好轴线控制桩,并以此建立轴线平面控制网。

四、±

0.000以下施工测量

1、基础定位放线

根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网木桩和各楼号基础开挖平面图,将楼号边轴线引测到基坑边,下木桩订钉,测放出各栋楼基坑开挖上口线,并撒出白灰线。

电梯坑、集水坑在桩间土开挖完桩头破除后,利用基坑控制轴线定位放线。

2、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3、平面放样测量

轴线投测:

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采用轴线交会法来确定轴线控制点,首先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其他轴线测量方法同;

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墙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细部线放样示例: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报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4、±

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

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控制桩上,并标明数据。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将施工标高点测设在墙、柱外侧立筋上,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标高点标记示例:

五、±

0.000以上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

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用激光垂准仪进行竖向传递,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水平方向投测。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见后附图)

内控点所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

预埋铁件由100×

100×

5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8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以上各层施工在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Φ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3、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DT102C电子经纬仪和钢尺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

内控点如下图:

4、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mm×

300mm×

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2~4个点,接收靶示意图:

5、内控点竖向投测

首先将TDJ2激光垂准仪安置在首层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将竖直度盘置为0°

00′00″,打开电源开关,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首先调整焦距使激光束聚焦成光点,然后转动仪器,激光点在接收靶上的轨迹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挪动接收靶,使靶心与圆心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

6、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高度

(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H>90m

20

7、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0,然后用检定过的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注意复核时应遵循以长边复核短边。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8、高程的传递

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弹出墨线,并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本工程高程基准线布设在1层,在15层设置高程转换点。

基准标高线标识示例:

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基准标高线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当每一层平面标高抄测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验线,验证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

六、沉降观测

本工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工作,观测点按设计要求设置。

沉降观测应由甲方委托国家测量部门进行,测量精度宜采用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应存档备查。

一层墙施工前,应提前加工好观测桩,在一层墙砼浇筑时,将观测桩预埋在墙上或采用后植筋安装观测点。

在建筑物沉降观测区内,必须考虑设置永久性水准点,水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为30-50cm,水准点不得少于2个。

沉降观测宜采用精密水准仪及钢尺进行闭合法测量,观测的次数与时间:

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装稳固后及时进行。

主体施工中每施工完成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主体封顶后,第一年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第二年每半年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观测中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沉降观测应做好原始记录,待工程交工后移交建设单位。

对于沉降观测,为保证成果精度应采用“三固定”措施,即一是仪器固定,包括三脚架及水准仪;

二是人员固定,主要是操作仪器的人员和扶尺的人员。

三是观测线路固定,包括镜位固定和观测次序固定。

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本工程因正负零设计较高,为了便于主体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计划在±

0.000~+0.200处按设计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或设计。

本工程在主体施工阶段拟采用¢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度角,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外露端加工成锥形,锥形端部要平整,并有防腐措施。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施测时用S1级精密水准仪,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沉降观测结果要做好记录。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沉降观测情况要及时反馈建设单位,如果观测量超出规范规定的范围,如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先停止施工,再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七、施工细部节点详细放线

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

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楼层上,必要时可放出轴线;

每次传导时四个控制点必须相互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四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2、砌体墙的放线:

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钢筋的位置,及时纠偏。

3、梁、板的放样:

利用墙身50控制线,进行高程传递,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4、外墙大角的控制:

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500mm,用经纬仪或线垂竖向放出垂直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

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

如图所示。

5、楼梯踏步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墙上用墨线弹出梯板的斜线,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定型踏步板安装。

八、测量仪器设备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1

全站仪

1台

2

激光垂准仪

水准仪

3台

4

经纬仪

塔尺

3根

6

50m钢尺

5把

7

吊线锤

3个

8

函数计算器

9

无线对讲机

2台

5m钢卷尺

3把

九、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1、工程测量定位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设置

控制目标

对策和措施

执行人

轴线、标高

定位尺寸

①要有丰富的测量定位经验。

②要熟悉施工蓝图。

③核查蓝图上所标注的尺寸。

④主要轴线控制桩位置适当,尺寸正确,方便今后的连续施工。

⑤定位尺寸及布局符合施工总平面图。

⑥总闭合尺寸误差不大于5mm,角度误差不大于5″。

①选择有施测定位经验的测量员。

②要看懂施工图,熟悉施工图。

③要责任性强。

测量员

①看清、看懂施工总平面图上所标注的各种尺寸,用钢尺认真拉量。

②所有尺寸,必须反复丈量两次以上。

2、测量定位工作质量预控

3、保证质量的措施

在定位放线过程中,由于仪器、观察者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施测结果往往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为了保证定线质量,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测量时间宜选择在天气晴朗,无风、无雨的日子进行,恶劣天气不进行主控测量工作。

(2)测量人员持证上岗。

(3)进场的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4)经纬仪、激光垂准仪、水准仪必须检验有效期内。

(5)进场后对甲方提供的施工图,测量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6)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

经常对测量桩点进行观察、巡视,一旦发现有误,以便及时进行校正。

(7)经纬仪定位时必须严格对中,整平,以保证观察质量。

(8)丈量时,以总长加以控制,中间各分点以累加值依次定出,不做分段量取,以减少误差积累。

(9)细部控制须以主控轴线为依据,以防误差相互传播。

(10)角度观测时,后视点尽量选择距离较长者,以缩小误差量。

(11)垂直投点要有复测措施,每次定点后,调换观察者校对,以减少投点偏差。

(12)±

0.000以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利用一级控制点全面复测,确认无误后,再进行±

0.000以上结构施工。

2013.7.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