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59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爱 二语下教案.docx

第二单元爱二语下教案

第二单元: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雷锋精神;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诗歌“语疏而意远”,如何感动学生。

文中最后一句的意思及“雷锋叔叔”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2.说说你知道那些关于爱的诗。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师:

还记得吗?

在大山的深处,有热情的泉水娃娃为大自然和人们做许多好事。

有一位叔叔,他也热情地帮助着身边的人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

  2.师:

是呀,他就是──雷锋。

(板书:

雷锋叔叔)

  3.师:

雷锋叔叔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大家都很想念他,都想找到他。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

(板书:

你在哪里)。

4.齐读课题。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⒈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上诗节序号,把诗句读正确、流利。

2.抽生分节朗读。

师生相机正音。

并结合朗读,出示有关词语卡片:

“足迹、曾、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四处寻觅、需要”,认读词语。

3.开火车朗读词语卡片,并理解词语:

(1)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足迹、曾、脚窝、”。

(2)教师讲解“泥泞”。

4.朗读短语:

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年迈的大娘

5.指导读好诗中的几个长句子。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一)学习第一、二诗节,品读感悟雷锋精神。

1.过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让我们先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吧!

2.抽生读第一诗节,教师以评导读,体会“寻找”时急切的心情。

重点指导好第二个“你在哪里”,语气更为强烈。

3.品读、感悟第二诗节。

(1)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聆听教师是怎么有感情地朗读的。

(2)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并边交流边朗读边指导、评议。

(4)触摸雷锋的心灵:

再想象,雷锋这样做,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通过学生的想象和点评,体会雷锋叔叔“心中有他人,处处为他人

着想”。

)(引导学生边感受边感情朗读)

4.背诵第一、二诗节。

(自由准备、个别配乐背诵、集体配乐背诵)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

锋昨冒留弯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词语积累。

(1)读读记记。

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

(2)扩展填空。

弯弯的(   )长长的(   )晶莹的(   )

蒙蒙的(   )温暖的(   )

2.名句积累。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长长的小溪 抱着迷路的孩子

   弯弯的小路 背着年迈的大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认读词语卡片中的词语。

听写词语:

冒着、雷雨、雷声、打雷

2.理解词语:

(1)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年迈、四处寻觅”。

(2)教师讲解“荆棘”。

(3)联系生活理解“晶莹”。

并拓展练习“晶莹的()”。

3.背诵第一、二诗节。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板书“雷锋”,认读,正音。

指导“锋”是后鼻音。

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诗节。

2.展示有感情地朗读。

(配乐)

3.进行口语交际,体会雷锋精神。

4.配乐背诵第三、四诗节。

5.小结填空:

我们在(),找到了()的脚窝,在(

),找到了(),那是雷锋叔叔留下的足迹。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过渡:

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好榜样”,并把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雷锋日”。

于是在我们身边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活雷锋。

2.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诗节。

3.生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想想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这里的“雷锋叔叔”不是特指的,而是千千万万向雷锋学习的“活雷锋”。

并拓展到上文的“雷锋叔叔”,也许不是真正的雷锋,也是那些活雷锋。

4.找身边的雷锋,练写诗句。

(1)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活雷锋,昨天他们曾在走廊上捡起纸屑,曾在校园里扶起摔到的同学,曾在小区里为他人指路,曾在马路上扶老人过十字路口等等。

你能学学课文中的写法,也来为他们写几句诗,赞颂他们吗?

(学生写诗,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点评。

5.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

背洒温暖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填空。

沿着______________,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的足迹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雷锋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皓月 一()明星 一()炭火

3.雷锋是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什么呢?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冒着抱着泥泞

你在哪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背着踏着荆棘

活雷锋

 

第二单元:

6.千人糕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听写前一课的生词。

2.说说本课预习情况。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文《千人糕》。

(板书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学“糕”字,“米”字旁的字与粮食有关。

指名学生口头组词。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

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注意读好零声母的字“熬”。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①多音字组词识记:

de(红红的)dí(的确)

②同偏旁识记:

糕——糖蔗——菜——劳

③熟字换偏旁:

待——特消——销

3.教师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交换读等。

4.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好、更流利。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学习“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9个字生字。

1.学生互相交流写字方法。

2.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能:

左右能宽,左下部的“月”字撇画要改为竖画,右边两个“匕”字分写上下格,下“匕”略大。

味:

右边“未”字,上横短,下横长,注意与“末”字区别、

买:

起笔横勾居上居中,末笔要写成长点,而不是捺画。

具:

框内三短横等长,注意不要漏写。

甘、甜:

带有相同的偏旁“甘”,都有表示甜的意思。

菜:

上“艹”下“木”,中间是“爫”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4.练习组词说句子。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加一加,变成本课生字再组词。

口+未=(  )________    

舌+甘=(  )________

2.选择填空

买卖汁汗

 ( )米( )出 果( )流( )

板书设计

农民种、工具……

大米+糖=千人糕

包装、送货、销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指名认读生字。

2.听写生词。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在讲什么事情。

2.分角色表演这一段话。

(1)画出文中表示疑问的句子。

(2)指导读好疑问句。

3.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

(1)什么是千人糕?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2)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比桌子还大?

味道很特别吗?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

(互相讨论)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指名读第7-9自然段。

(1)出示问题:

千人糕是怎样做成的?

(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出示句子:

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①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②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③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先种出来;熬制时需要工具和火……

④米糕做好后,需要包装、送货、销售。

(3)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没有工人叔叔和农民叔叔以及所有人的合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

2.读第10、11自然段。

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比较词语:

普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2)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

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4)小结: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AABB式词语:

 

 平平常常隐隐约约 来来往往 干干净净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千人糕和平常的糕不同。

()

(2)千人糕是由很多人一起制作的糕。

()

(3)平常的糕里包含着许多人的劳动,所以叫“千人糕”。

()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7.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郊、泛”等14个生字,会写“匹、波”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想象和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

教学重点

识记字词,朗读课文,体会妹妹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课题“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2.比一比,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听写《千人糕》这一课的生词。

2.说说预习课文的情况。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散步时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我们来请两位同学来讲一讲吧。

(点名学生回答)

2.同学们的故事十分有趣,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一匹出色的马》。

(板书课题)

有哪位同学知道“出色”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回答)请同学们用出色来说一句话。

(点名学生造句)大家想知道这匹出色的马是什么吗?

那么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自读课文。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遇到生字拼读困难时,可以借助拼音朋友的帮忙反复朗读。

2.识记生字。

(1)读准字音。

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谁认识它们。

(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注意区分前鼻音、后鼻音和三拼音节。

易读错的字可相机指导拼一拼,然后指名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相机指导,“郊、波、纹”等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葱、毯”等可用图片帮助理解记忆,其他生字可以采用组词认读的方法识记。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一)展示交流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1)说一说你认识了那几个生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

(2)把生字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开火车读。

(3)读好带生词的句子。

2.交流识字方法。

(二)点拨提升

1.读通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

(4)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匹、妹、波、纹、像、景、恋、舍、求”,学生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这些字的读音、读音、笔顺、词语。

(1)波、纹、像:

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像”字书写时要右边“象”的第六笔要从扁框内撇出。

(2)景、恋、舍:

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作部首的部分要写得扁而窄一些。

(3)求、匹:

独体字和半包围,“求”字下部是四笔,“点、提”“撇、捺”笔势互为呼应,与“水”字作对比观察;“匹”要注意书写顺序,先里边后外边,最后一笔是竖折。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3.练习组词说句子。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认读本课会认的生字。

2.加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皮()()文( )(  )

 象( )(  )京( )(  )

板书设计

7一匹出色的马

骑一匹出色的马

妹妹求抱抱

又长又细的柳条

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指名认读生字。

2.听写生词。

3.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检查读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月光光,照草地,捡根竹竿当马骑。

一二三,三二一,竹马驮我北京去。

伴随着歌声,去课文中看看为什么一根柳条会把很累的妹妹带回家吧!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你觉得春天的郊外美丽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自由读文。

3.全班反馈交流,画出体现春天的郊外美丽的句子。

4.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句子: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

(2)你在郊外游玩的时候还会看到怎样的美丽景色?

(小组交流)

(3)仿照上面的句子,练习说话。

(4)词语积累扩展。

①画出文中表示“绿色”的词语,抄一抄,并照样子说一说。

②体会“恋恋不舍”的意思。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指派代表,分角色朗读。

(1)指导朗读时应读出感情,妹妹的话要读出哀求、撒娇的语气,爸爸的话要读出鼓励的情感,妹妹的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愉快、得意的语气。

(2)互相评议,谁读得最好,评为“朗读之星”。

(3)小组开火车读。

2.体会妹妹的变化。

(1)出示句子: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

“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想一想:

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什么妹妹会求妈妈抱她?

(2)出示句子: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想一想:

①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蹦蹦跳跳、笑着说)

②为什么妹妹会从“求”到“高兴”?

(因为妹妹得到了一匹出色的马)

③妹妹的“马”是从哪里来的?

这匹马是一匹怎样的马?

(爸爸在一株柳树下拾到的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④为什么爸爸会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你觉得这匹马怎么样?

(3)从妹妹的变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为什么妹妹会有这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填一填。

爸爸(),他()我的手,从路旁的一株柳树下,()一根又细又长的(),把它()了妹妹,说:

“这是一匹()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2.妹妹为什么会“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板书设计

一春天的傍晚,一家人在郊外散步

匹妹妹累了,想要让妈妈或爸爸抱着她回家

出妈妈拒绝了妹妹的请求教育智慧

色爸爸送给妹妹一匹出色的马

的妹妹早早的回家了,在门口迎接我们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词,了解常见职业名称。

2.根据情境,练习写话。

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4.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培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5.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

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

教学难点

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

(指名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二、认字写字。

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

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

3.请“小老师”带读词语。

4.解释词语意思。

结合图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5.全班一起齐读词语,每个词读三遍。

三、我会写话

(一)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课本短文景物:

田野、云、大树

示例:

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

好像一群小绵羊

2.你喜欢哪些景物?

为什么喜欢它?

请同学来说一说。

景物:

风景,花草树木,山峰,河流,建筑等都属于景物。

3.指名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像…”的句子。

提示:

鲜花——蝴蝶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4.写一写。

拿出练习本,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上“…像…”的句式,写一写,写一句即可。

5.作品展示。

(二)介绍我的好朋友

1.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长什么样子?

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2.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以“他是谁?

长什么样子?

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这个思路组织语言。

3.出示课本示例。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4、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

这两句话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

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解。

特别:

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

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路过、走过”的意思。

4.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

一、我会积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

(出示3句谚语)

1.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2.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

3.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4.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音频,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会的地方圈点勾画,读完小组交流。

3.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

4.分五个小结,指名分小节朗读。

教师指导校音。

5.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踮疲倦、挂牵”,理解两个词的意思。

放到句子中理解。

“踮”:

一个动作,表现出孩子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老师

“消除疲倦”:

消除疲劳,让老师放松心情。

“牵挂”:

时刻的想着我们。

6.复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能说一说吗?

指名复述诗歌内容。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

7.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8.尝试背诵诗歌。

三、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我们去探索。

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发展。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田野——绿毯我的朋友

天空——棉花糖、小绵羊他是谁?

小河——飘带长什么样子?

月亮——白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