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655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啤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快速发展期(1979-1989)

改革开放之后,政策开始放松,行业进入门槛降低,市场空间开始扩大,啤酒企业和产量迅速扩张。

1988年,已经形成813家啤酒企业,产量达到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

但是这个时期啤酒企业在地域上高度分散,企业规模非常小,产能大多是1-2万吨。

此时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啤酒市场基本供不应求,企业经营目标是如何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该阶段啤酒市场基本不存在直接竞争。

(3)第三阶段:

积极调整期(1990-1998)

价格战、差异化竞争使行业内开始出现优胜劣汰,产业趋于集中,虽然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被淘汰,啤酒企业数量开始减少,但是啤酒年产量仍继续上升,1994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啤酒生产国。

在这一时期,外资开始进入啤酒行业,兼并收购频繁。

20世纪90年代,巴斯集团与吉林金士百合资经营吉林巴斯金士百啤酒有限公司,中策集团与锦州净瓶泉合资经营锦州中策啤酒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的富士达啤酒与广东的皇妹集团合资经营珠海斗门啤酒公司。

一批外资企业开始先后进入中国,但是成功的寥寥无几。

(4)第四阶段:

逐步成熟期(1999年至今)

此阶段的主要焦点在于龙头企业开始大规模的跑马圈地,在全国市场布局战略性竞争,行业集中度持续攀升。

啤酒行业开始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中小企业、地方啤酒企业成为兼并收购的对象,啤酒消费低速增长。

2002年,中国啤酒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外资开始第二轮布局中国啤酒行业,与第一次独资、合资建厂等形式不同,主要采取参股国内啤酒企业的方式参与竞争,如AB和青岛啤酒、SAB和华润雪花、百威英博和珠江啤酒等,行业大整合时代还在持续。

本土厂商也开始大规模的兼并和扩建产能,雪花、青岛和燕京三者的市场份额从1999年的18%提高至2009年的45%左右。

2、中美啤酒行业发展路径相似,未来5-10年我国将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美国啤酒行业目前已经进入发展的后期,行业格局稳定。

经过几十年的激烈较量,美国啤酒行业最终形成了三大啤酒巨头:

第一名的An-Heuser-Busch(简称AB公司)、第二名的Miller公司、第三名的Coors公司,共22家主要生产厂。

在新的全球化大潮下,美国啤酒巨头开始与其他大型啤酒集团联合组建巨型跨国公司,或主动出击在海外掀开大规模并购。

1946年前几大啤酒企业主动出击,纷纷至东海岸城市集中、生活富裕的地区收购小啤酒厂,标志着集团化进程的开始。

此后的美国啤酒行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0-1970年。

这一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地域性较强,一些大的企业开始并购和扩建,价格战、广告战激烈。

各方实力接近,都在力图争夺市场领导权,竞争呈现胶着状态。

各啤酒企业实行高中低多品牌战略,行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市场份额开始向大企业集中,这一阶段CR4从19%提高到40%左右。

第二阶段:

1971-1995年。

这一阶段中行业的兼并收购开始加快,竞争非常激烈,大企业的产能增速能够达到100%以上,但是消费量增长缓慢,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导致行业利润率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

但是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行业利润率也开始提升,一些差异化的创新产品开始出现,Miller公司在此时期依靠淡啤酒这一划时代的新产品迅速崛起。

这一时期CR4从40%左右提升至90%左右。

第三阶段:

1996年至今。

这一阶段美国啤酒行业进入寡头垄断市场,CR4稳定在90%左右,各龙头啤酒公司利润率明显提高至12%以上,国内需求量增速非常缓慢,啤酒巨头开始向海外新兴市场扩张,从而寻求新的增长点。

中美发展路径及其相似,我国目前处于美国啤酒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我国啤酒行业CR3从1999年的18%提高至目前的为45%左右用了10年的时间,美国啤酒行业CR4从1950年左右的19%提升至40%用了20年的时间,并完成了从价格战走向品牌战的过程,此后又用了20多年的时间进入寡头垄断时代。

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路径与美国非常相似,我们认为未来十年将是啤酒行业走向寡头垄断的十年,龙头企业的兼并收购不断升级,并积极扩建产能,加速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加速,品牌竞争加剧。

未来十年龙头企业随着盈利能力的不断加强,投资价值将逐步彰显。

二、未来啤酒行业需求分析

2010年世界啤酒总产量为18562万千升,增长2.2%,新兴市场国家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9年亚洲啤酒总产量约为5867万千升,占世界总产量的三成左右,首次超越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产地,2010年继续排名第一。

我们认为未来发达国家的啤酒消费量增速将放缓,但世界啤酒产量仍然能够保持长期平稳的增长,主要依靠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如东欧和中国啤酒消费量的增长拉动。

2002年我国啤酒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此后连续9年世界第一。

2010年我国啤酒产量为4483.04万千升,同比增长4.4%,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约是美国的两倍。

过去十年间,世界啤酒产量前十名国家的产量增速基本处于停滞不前或小幅下降的态势。

我们认为未来在这些主要啤酒生产国中,中国啤酒需求对世界啤酒产量的稳定增长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产量年均增速或超过世界产量年均增速4个百分点,未来中国啤酒市场也将是世界啤酒巨头的觊觎之地。

根据我国酿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啤酒产量将保持年均4%的增速,增速超过10%的概率越来越低,但是我们从今年的产量增速上看,4%的增速似乎还过于保守。

截止2018年10月,我国累计啤酒产量4296.59万千升,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1%。

我们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啤酒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能够维持在6%左右,2015年总产量或能达到6030万千升左右。

1、城市啤酒消费增速平稳,农村啤酒消费成为新亮点

啤酒消费与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很大的相关性,人均收入对啤酒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

1991年,人均收入突破300美元,加之由于此前的基数较低,啤酒消费开始爆发式增长。

2001年,我国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此后的十年啤酒销量增长速度加快。

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达到3941美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4000美元。

人均收入从2000美元提高到3000美元用了3年时间,从3000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用了2年时间,随着国家多次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标准,整体人均收入水平将会持续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提升速度将加快。

预计到2015年人均收入将突破5000美元,啤酒消费将被明显拉升。

(1)未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将是啤酒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量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同比增长14.86%,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同比增长11.26%。

从近几年居民收入的增速来看,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速加快趋势明显,2010年更是超过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的目标,我们认为调整收入结构是未来提高人均收入的主要手段,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将快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速。

201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1000美元,而从我国人均收入与啤酒消费量的关系走势来看,1000美元这个临界点被突破后,将带动啤酒消费快速增长,未来农村低收入人去的收入增长将快速带动啤酒销量提升。

(2)未来农村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费增速有望超过城市居民的人居食品消费增速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为4381元,同比增长9.72%,其中人均年食品消费支出1801元,同比增长10.08%,占总消费性支出的41.1%。

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为13471元,同比增长9.84%,其中人均年食品消费支出为4805元,同比增长7.28%,占总消费性支出的35.67%。

从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这一比例都在下降。

但从横向比较来看,2010年的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在1998年的水平,但是当时城镇居民用于食品的消费性支出占比达到44.5%,目前农村居民食品支出的占比相对偏低。

此外,农村居民人均食品年消费支出基数较小,2010年其增速已经超过城镇居民人均食品年消费支出的增速。

因此未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的潜力很大。

2、消费区域结构变化带动需求增长

从我国啤酒消费的区域结构来看,各省的人均消费量差别较大,2010年北京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最高,达到83升左右,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是山西、贵州的人均消费量却不足10升。

从消费的区域分布来看,人均消费量处于后十名的省份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并且与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后十名的省份重合度很高,而人均消费量较高的区域多分布在经济发达,收入较高的省份,可见啤酒消费量与地区人均收入有较强的相关性。

未来中西部啤酒销量的提升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很多中西部省份的啤酒销量快速增长,最典型的是西藏,人口只有301万,但2010年人均消费已经达到44.29升,排名第九。

未来在国家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支持下,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将快速增长,从而支撑啤酒销量的增长。

近几年,从人均啤酒销量增速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较快,而收入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每年都呈现负增长。

我们认为这种趋势未来五年将延续,中西部啤酒消费的巨大空间将被打开,未来啤酒消费区域结构的变化将是啤酒需求的重要拉动力量。

3、人均消费量的提高带动啤酒销量增长

2010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约为33升,仅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与传统啤酒消费大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与邻国日本相比,人均消费也要低约40%。

过去10年日本的啤酒消费量均为负增长,已经达到了成熟期,增长遇到了瓶颈。

人均消费量从1999年80升的高点开始逐年下降,至目前的50升左右。

如果考虑到我国与日本消费群体的饮食结构和消费偏好较为相似,那么以日本人均啤酒消费目前的水平测算,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还有40%的增长空间,如果以日本1990年人均啤酒消费量的水平来测算,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还有1.5倍的增长空间。

一些研究机构预计未来十年中国人口总数的复合增长率为0.4%,增速放缓。

因此未来啤酒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动因是人均消费量的提高。

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啤酒消费还处于不饱和阶段,离过度消费阶段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预计2015年人均啤酒消费量当达到44升。

此外,从啤酒消费的人口结构上来看,20-30岁的青年男性是啤酒消费的主要群体,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

这在国外的经验也得到了证明,美国二战后的婴儿潮在70年代推动了啤酒消费量的大增,而如今随着国家人口的老龄化,人均葡萄酒和蒸馏酒的消费量增加,啤酒的人均消费量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年轻人口众多的墨西哥和拉美国家啤酒消费快速增长。

从我国的人口结构来看,未来五年我国20-30岁的人口占比呈现上升态势,30-40岁的人口占比呈现下降态势,因此啤酒主要消费群体的扩大是支持未来五年啤酒消费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未来啤酒行业供给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啤酒行业目前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三大阵营:

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百威组成第一阵营;

重庆啤酒、金星啤酒、珠江啤酒、兰州黄河、惠泉啤酒等形成的第二阵营;

区域性小企业形成的第三阵营。

目前我国啤酒行业CR3达到45%左右,各区域小酒厂基本被整合完毕,行业将进入规模化成长阶段。

1、进入后并购时代,未来扩大自建规模

啤酒的运输半径较短,通常在150-200km左右,因此开拓新市场时啤酒企业多选择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或者收购当地啤酒品牌。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啤酒行业掀起了兼并收购潮,截止到2010年,年产量在2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企业中,除4家巨头之外,仅剩21个保持独立性的地方品牌,未来可以作为并购标的的企业越来越少,并购成本越来越高,我们认为啤酒的黄金并购期已过,啤酒企业未来将以自建或扩建新产能为主。

此外由于目前酒厂的生产线多是用于生产熟啤的,未来随着消费升级,纯生啤酒的消费比例将逐步加大,更多企业将加大对纯生啤酒生产线的建设投入。

自建厂将更快为企业带来效益,免去了对收购标的的治理过程,并且能够收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未来行业自建扩建产能,尤其是高端纯生啤酒产能将成为首选。

从目前龙头公司的产能布局来看,在华北、华南、华东地区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

未来西南、西北地区啤酒消费潜力巨大,将是各龙头企业的主攻方向。

外资近年来也加大对西部市场的投入,嘉士伯从2003年开始以收购、参股等方式开始进驻西部地区,其持股比例达63%的新疆乌苏啤酒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在青海、重庆、拉萨、宁夏、甘肃、云南等地都参股或收购数家啤酒厂。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啤酒企业将加快对西部地区的产能扩建,以迅速实现全国化布局。

2、娱乐场所将成为厂商未来主攻渠道

啤酒销售的渠道主要分为传统渠道(小卖部,便利店)、现代渠道(商超)、餐饮酒店、娱乐场所四大销售渠道。

啤酒消费最多的场所是餐饮酒店,占比约为32%,娱乐场所(夜场、酒吧、KTV)占比逐年提升达到30%,商超和传统渠道(小卖部、便利店)占比分别达到17%、21%。

在所有渠道中,娱乐场所的利润最高,目前我国的娱乐场所啤酒消费中80%以上是国外产品。

按档次来看,高档夜场主要有高档迪厅、夜总会、KTV、咖啡厅、音乐厅等,啤酒主要以330-350ml小瓶装或拉罐装为主,消费者名牌意识较强,品牌主要以百威、喜力、嘉士伯、科罗娜、青岛等国际品牌为主,单只价格在10-30元;

超市型夜场,主要以大型迪吧、KTV超市、演艺酒吧等为主,建有专门的啤酒饮料超市,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其品牌意识较强,但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因此超市型夜场中除了百威等国际品牌外,哈啤、燕京、金威、金星等国内知名品牌也占有较大份额。

啤酒包装也以330-350ml小瓶装或拉罐装为主,单只价格6-10元;

大众型夜场多分布于城乡结合部和地县级城市,包括普通迪厅、KTV等,目标消费群体收入水平较低。

百威、喜力等高端产品也会经营其中,但是销量甚少,主销品牌集中在地产品牌,名牌产品仍然以330-350ml小瓶装或拉罐装为主,价格在8-10元,地产品牌以450-500ml中型瓶装,单瓶价格在3-5元,最为畅销。

夜场作为一个特殊的啤酒消费场所,将是未来啤酒厂商主攻的渠道,这主要是因为:

1、啤酒消费量大,尤其是迪厅、KTV、酒吧的消费者,无论男女,啤酒的消费率几乎是100%,男性消费者一次性消费两瓶以上的占90%以上,人均消费10瓶8瓶的大有人在,是普通餐饮酒店消费无法比拟的;

2、利润空间大,尤其是高端夜场。

啤酒的终端价格比出厂价高出5倍以上,330ml的金星LIGHT啤酒出厂价2.5元/瓶,终端售价10-15元/瓶,因此无论厂家、经销商还是终端都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3、品牌意识强,价格敏感度不高。

品牌是夜场消费者决定购买的最重要因素,夜场是名牌啤酒的天下,也是啤酒品牌宣传效率最高的场所,啤酒企业开发夜场市场是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夜场进入门槛较高,夜场的进店费、展示费、促销费、专销费等都比餐饮终端贵,如郑州某高档夜场的专销费高达40-60万元/年,高额的营销费用使实力小的企业望而却步,高档夜场也因此成为名酒俱乐部。

3、高端产品占比提高、提价预期强烈

目前我国中高档啤酒销量占比15%左右,高档生啤产品消费仅占我国整体啤酒市场的5%,超市零售价每瓶10元以上,而85%左右均为中低档及低档产品,超市零售价在5元以下。

在高端啤酒市场中,百威英博以45%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青岛啤酒以1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而荷兰喜力和丹麦嘉士伯的市场份额分别是7.5%和6.1%。

高端啤酒对原料和包装品质要求更高,且在营销和广告方面的开支更大,导致生产成本相对上升。

高端啤酒的售价通常要比普通啤酒高出30%-50%,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

未来产品升级方面,将由中低档熟啤向中高端纯生啤酒发展。

从发达国家啤酒行业的发展来看,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纯生啤酒市场占比95%,德国纯生啤酒销量占比50%,美国纯生啤酒市场份额占比30%,而我国纯生啤酒的市场占比只有5%左右。

我国酿酒行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争取到2015年将纯生啤酒提高到占国内啤酒总量的20%以上,提高纯生啤酒在高端市场中的比例”。

未来3元/瓶以下价格的低端啤酒将逐渐减少,中档啤酒将成为主流,中高档和高档啤酒的市场份额将提升。

目前高端啤酒市场主要被国际品牌占领,国产品牌开始加速对高端市场布局。

包括“青岛纯生”在内的青岛啤酒的领军产品今年第三季度产量增加了11%,而其非核心品牌增长无几。

华润雪花上半年高端啤酒销售大幅增长48%,占全部产品销售的21%,高于去年同期17%的占比。

我们认为本土主要啤酒生产商得益于巨大的销售网络、全国普及率和成本优势,高端啤酒市场成长速度很可能超过国际品牌。

2010年,青岛啤酒推出了高端产品“”和“逸品纯生”,雪花推出了“金标纯生”“水晶标纯生”和“勇闯天涯”,金士百推出了“冰点锁鲜”纯生和纯生干啤,蓝带啤酒推出“蓝带1844”,珠江啤酒高调推出了20元/瓶的“雪堡白啤酒”,市场反应良好。

随着啤酒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产品结构调整将继续深化,龙头公司的提价能力将加强。

短期内由于成本因素的影响,明年年初啤酒行业仍然会有10%左右的提价,并且提价主要会集中在中档产品上。

从啤酒的生产成本构成来看,生产1吨啤酒需要100-140公斤大麦(占比为15%-30%)、60-80公斤大米(占比为8%-10%)、0.5-1公斤啤酒花(占比1%左右)、包装物(占比30%-50%)。

在原材料中,大米的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啤酒花和大麦价格波动较大,2007年大麦和啤酒花价格的暴涨给啤酒企业带了了较大的成本压力,但是由于啤酒花在啤酒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小,其价格波动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大麦成了中对啤酒价格影响最大的原材料,大麦价格的上涨给啤酒企业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是提价的主要动因。

大麦价格上涨是如何传导到啤酒价格上的?

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啤酒价格的上涨一般相比大麦成本价格上涨会滞后一年左右的时间。

这是因为我国的大麦是一年成熟一次,澳洲大麦一年成熟2-3次,国内啤酒厂购买国产大麦提前一年,购买进口大麦提前3-4个月,国产大麦用作中低档啤酒的原材料比例较高,而高档啤酒用进口大麦的比例较高,由于高档啤酒利润空间较大,成本转移能力较强,因此一般大麦价格上涨对中档啤酒的提价推动作用较强。

2007年初大麦价格开始上涨,啤酒的提价集中在2007年底。

目前我国大麦现货的价格相比年初上涨了20%左右,进口大麦的价格从年初的270美元/吨上涨到目前的330美元/吨左右,我们认为今年大麦价格的上涨将在明年一季度淡季有所体现,事实上涨价的势头已经开始蔓延,雪花啤酒于12月率先在吉林地区提价,其旗下500ml瓶装啤酒从此前的每瓶3元涨至3.2元,在部分零售点,已提至3.5元每瓶。

四、投资策略与公司推荐

啤酒行业未来5年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走向成熟化、规模化,CR3的市场占有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计未来在农村市场和西部地区消费量提升、人均消费量增加的带动下,未来5年啤酒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能够维持在6%左右,2015年总产量或能达到6030万千升左右。

在整合热潮逐渐消退之后,自建产能将成为啤酒厂商全国化布局的主要方式,资本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将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凸显优势。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龙头公司的提价能力将逐渐显现,充分享受产品结构调整带动的盈利提升。

从短期波动因素——成本上升的角度出发,龙头公司也是受到成本压力最小的,因为其较强的提价能力基本能够覆盖成本的上涨,此外龙头公司可以通过提升啤酒工艺降低原材料消耗量、提前签订合同、分批购买等方式来平滑价格波动。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从长期需求增长和行业格局变动的角度,还是从短期抵抗成本压力的角度,龙头公司都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据行业地位、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我们推荐A股上市公司青岛啤酒(600600)、燕京啤酒(000729)两家公司。

1、青岛啤酒: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品牌战略有利于全国布局

业绩稳定,主品牌增长将拉动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1.73亿元,同比增长17.2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6.64亿元,同比增长11.38%。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体销量604万千升,同比增长14.5%,1-9月份啤酒行业实现总销量3956万千升,同比增长8.2%。

青岛啤酒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27%,增速高于行业增速6.3%。

其中公司的主品牌增速达到17.7%,实现销量326万千升,其他副品牌销量278万千升,同比增长10.75%。

公司规划2015年产销量达到1000万千升,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搬迁扩建和收购兼并的双轮驱动模式布局全国,依靠主品牌的增长提高市场占有率。

产品结构调整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010年青岛啤酒新开发了高档产品奥古特、逸品纯生啤酒,市场反响很好,并为公司在高端产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公司的纯生、听装、小瓶青岛啤酒的毛利率较高,在60%左右,2010年实现销量28万千升,同比增长26%,2018年一季度纯生、听装、小瓶青岛啤酒销量增速提高至28%。

此外青岛啤酒在今年一季度提高了纯生、听装、小瓶青岛啤酒的出厂价,高端产品真正实现了量价齐升,产品结构的调整效果显著,未来将持续提升公司吨酒价格,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实施“1+X”品牌战略,适应当地市场。

公司当前主销的产品包括主品牌青岛啤酒(主要布局高端)和收购的中低档品牌山水啤酒、汉斯啤酒、崂山啤酒等。

主品牌的销量增速快于副品牌销量增速,未来公司将实施“1+X”品牌战略,对所收购的当地知名品牌继续延用,从而加速占领区域市场,提高品牌运作效率,在保证主品牌占比逐步提高的同时,保证副品牌良性运作,加速放量。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的收入分别为230亿元、268亿元、313.5亿元,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5.43亿元、18.93亿元、23.23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29元、1.58元、1.94元。

2、燕京啤酒:

新兴市场扩张加速,存在较大提价空间

站稳大本营,加速向新兴市场扩张。

燕京啤酒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