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71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docx

最新Dlglwnn地理特级教师讲课实录

Timewillpiercethesurfaceoryouth,willbeonthebeautyoftheditchdugashallowgroove;Janewilleatrare!

Abornbeauty,anythingtoescapehissicklesweep

.--Shakespeare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陈尔寿主编)

刁传芳————————————————————#02

秋实录——简述我的教学活动及其成果——————#03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04

王树声————————————————————#05

讲台三尺写春秋————————————————#06

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初中地理)————————#07

经度的划分——————————————————#08

日界线————————————————————#09

长江—————————————————————#10

宝岛台湾———————————————————#11

大气的降水——————————————————#12

自然资源概述—————————————————#13

邓致中————————————————————#14

中学地理教育—————————————————#15

大气运动———————————————————#16

王新诚————————————————————#17

毕生甘作人梯献身地理教育——————————#18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19

何化万————————————————————#20

地理教学改革的新路子—————————————#21

日本—————————————————————#22

杨岳生————————————————————#23

心向学生面向社会——————————————#24

天气与气候——————————————————#25

陈国新————————————————————#26

四十五年地理教学的探索————————————#27

天体和天体系统————————————————#28

世界的大陆——————————————————#29

张复庆————————————————————#30

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31

世界的人口问题————————————————#32

曹康绥————————————————————#33

地理教学与课外活动——————————————#34

南亚的气候特征(世界地理)——————————#35

云和降水

(一)————————————————#36

初一地理实习—————————————————#37

高中地理实习三————————————————#38

黄德馨————————————————————#39

探索教学诱导入门——————————————#40

黄河—————————————————————#41

(高中地理节录)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及其特征。

  二、教学时间

  30分钟。

  三、教具

  东西半球图。

  四、教学过程

  师:

前面学习过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条件。

人类和环境联系的媒介是自然资源,因此自然资源虽属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又属人文地理范畴,在我们高中地理知识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板书课题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师:

什么是自然资源?

森林、流水、空气、土地,草原上的牛羊、田野上的庄稼,煤炭、钢铁……哪些是?

哪些不是?

  生:

牛羊是人工饲养,庄稼是人的劳动种植的,钢铁是人工冶炼的,不能算自然资源,其余都是自然资源。

  师:

对,自然资源必须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它具有自然属性。

  通过人类生产活动而饲养、种植、制造的都不是自然资源。

那么沙漠、沿海滩涂、荒山、冰川、石山是不是自然资源?

  生:

是自然资源,现在未利用将来也可能利用,或其地表未利用,但其地下也可能利用。

  师:

对,自然资源有可用性,即经济属性。

因此,凡是从自然界可直接获得用于生产或生活的物质与能量都叫作自然资源。

这里的生活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某些珍稀动物、濒危植物对我们有科研、观赏价值,所以要注意保护。

自然资源种类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板书:

2,分类]从人类利用情况看,有些自然资源只能利用一次,这是因为它的形成过程复杂,需要漫长的时间,称为非可再生资源[板书]。

你们能举出例子吗?

  生: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师:

对,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才能形成,利用一次就没有了。

但也有些自然资源可不断更新、生长、繁殖,叫可更新资源[板书]。

你们能举出是哪些资源吗?

  生:

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河流、瀑布……阳光、空气……土地……

  师:

对,生物资源可不断繁衍更新,有些资源只要利用合理,注意保护,也可循环再现和更新,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

这些资源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板书: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来看,各地自然环境不同,资源形成的条件也就有很大差异。

比如世界的森林资源都分布在哪里?

  生:

在赤道附近有热带雨林,在亚寒带有针叶林……[教师指东、西半球图]

  师:

对,这是世界主要的林带,说明它们的分布与水热状况有关。

此外在大陆东西两侧也有些森林分布。

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就没有森林分布。

那么煤炭的分布有没有规律?

分布在哪里?

  生:

世界煤炭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纬50°附近,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到中亚、欧洲中部和西部[教师指东、西半球图]。

  师:

对,还有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这些地方都在地质成煤时期的沉积盆地边缘,它们和古代海陆分布、古气候、古植物以及地壳变动等条件有关,可见也是有规律的,不具备相应条件就没有煤炭资源分布,因此自然资源的一个特征是:

  生:

分布有规律性。

  师:

应该说形成和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板书]这一特征是自然资源都具备的。

我们刚才分析的煤炭分布和古代森林有关。

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在可更新资源之间联系就更为显著。

如:

[板图]

  气候、土壤、森林和水四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资源受其他三种资源影响,但一种资源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其他资源。

这是第二个特征:

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板书]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

如气候资源与水分蒸发、森林涵养水源、土地的地面辐射等有关;森林资源与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等有关……

  师:

对,它们都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那么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呢?

曾有一个研究未来的组织罗马俱乐部,预言世界某些资源(矿产)将要枯竭,逐项预测了资源可利用的年限。

但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资源还在继续利用,这个组织是有相当权威的,为什么有的说中了,有些却不准确呢?

  生:

又发现新矿点了……找到代用品了……利用率提高了……

  师:

大家都答得很对,说明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但生产潜力却可扩大和提高[板书],这是自然资源的第三个特征。

由于新矿藏的勘探发现,或找到新的代用品,特别因冶炼技术提高,许多含量不高的金属矿也可以采掘了,许多贫矿也可以利用了。

不仅矿产资源如此,其他资源,只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并进行综合利用或节约使用,是可以让自然资源为我们不断服务的。

(下略)

中学地理教育——我的事业

一、对地理教学意义的认识

  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地理学科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之一。

它要为实现这个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地理教学,应使学生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有所认识,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和资源观,能够理解和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掌握一些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懂得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为毕业后升学、参加现代生产和适应现代生活作好准备。

二、对几个关系的看法

  

(一)教与学的关系

  地理教学包括“教”和“学”两方面。

“教”,是地理教师遵循教学大纲,将教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过程。

其主导作用,在于引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要求,使“教”的外因通过“学”的内因起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地理教材的内容,而且还要组织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引导他们掌握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分布规律,指导他们学会运用知识,并使之转化为技能。

“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活动。

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听教师的讲述,感知地理事物,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地进行地理思维,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地理事物,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积极获取者,二者缺一不可。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积极性共同发挥的程度。

“教”是主导,是外因;“学”是主休,是内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说到底,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学生学习愿望和要求的大小,依赖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

  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和要求的最好方式和手段,是使他们感到地理知识有用,与生活和生产活动联系很密切;没有它,就会影响四化建设。

懂得这些,他们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学习。

例如:

“时区和日界线”这一内容,学生学起来总觉得很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总是结合生活中有关时差的现象,举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来完成教学目标。

有一次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我启发式地提问:

“大家都喜欢看世界女排比赛,上课前我从中央电视台获悉,中国女排与古巴女排在法国巴黎于当地时间16时进行比赛,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机看实况转播呢?

”同学思维活跃、情绪高涨。

我接着对他们说,要想准时无误地看到这场精彩的比赛,就需要掌握“时区和日界线”的有关知识。

他们觉得这部分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很高。

在其兴奋的最佳状态,我教完了这部分知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生是“学”的主体,需要有教师的启发诱导和组织。

否则,“学”的效果就大大减色。

“教”是“学”的外在条件,没有“学”的内在因素的发挥,“教”是不会见效的。

  

(二)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任何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地理教师向学生讲述地理知识,组织他们观察地理事物,帮助他们了解地理事物对人类的影响等等,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对某一地理事物的态度,形成了对某一自然现象的看法,产生一定的思想情感。

这就是教育。

教学永远是有教育性的。

无论哪个国家,无论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个阶段,都一概如此。

只要有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就有地理的教育活动。

地理思想的教育性是蕴含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的。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祖国的壮丽山河,辽阔的海疆,北国的林海雪原,海南的热带风光……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有关的地理知识,也使之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江山的美丽,土地的富饶,在心底滋生起一股热流,升华为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愿为之去奋斗。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理学科的教育,不仅可以使人获得知识,使人的智能获得发展,并且可以培养人的高尚情感。

教人去爱、去恨、去拥护、去反对、去建设、去合理利用。

这是真正的科学知识给人的教育。

如果用非科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就会使人受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有的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不是就以生存空间有限和自然资源不足为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径张目吗!

  我们的地理教材,是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编写出来的。

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向学生传授的正确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包含着应有的教育性。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地理教材的思想性的挖掘和开发;保证能够在向学生正确地传授地理知识,揭示地理原理,说明地理分布的客观规律性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例如,在讲述地球表面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沧海;高山夷为平地,海底隆为高原;地震的发生,火山的爆发;大陆的漂移,海底的扩张,板块的运动;森林草原变为荒漠,沙漠改造为良田等现象时,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深刻地理解物质的发展变化的特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运动的观点等去认识世界。

  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

忽视了教学的教育性,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三)人与地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类与地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编中学地理教材,改变了50年代受当时苏联地理教材影响,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割裂开来的不恰当做法,而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为一体,正确地阐明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的新局面。

统观中学地理新编教材,虽然尽是在讲“地”,但“人”贯穿始终。

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又不孤立,并以特有的方式与其他要素发生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推动着人地关系的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讲某一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分布规律时,必须分析人类活动对它的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地理环境的改变,对人类社会发生的深远影响。

如土地资源类型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及其可更新可培育性等,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离开了“人”,“地”中的理,就难以讲明白。

  当今全世界人民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地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热带原始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淡水资源的短缺,矿产资源的匮乏,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等等,无一不是“人”的因素造成的,谈“地”而不见“人”,就无法揭示这些问题的实质,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地理学科是青少年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理知识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文化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而不是有意或无意歪曲了的地理知识,就必须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

三、情感与教学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教学不应该把知识和情感分开。

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所认识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情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扩大学生知识的领域,又要发展他们积极的正确的情感。

实践证明,学生在没有任何胁迫的情境中学习,才能学到知识。

任何一点压抑都会对学习起干扰作用。

要搞好地理教学,创设有益的和谐的环境,进行情感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地理教学的情感投入,主要是指教师的情感输出,爱的奉献。

地理教师要敞开爱的大门,无私地去爱每一个学生。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使学生体验到,你确确实实地热爱他们,每个人都在你的爱抚中学习、生活、成长,才能促使他们在和谐的情境中发展智力、增长体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一)关心

  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是教师的天职。

关心学生,是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热情的重要途径。

地理教师的情感投入,热情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从你的身上看到另一个新天地,就会激发起他们学习地理的愿望和要求。

  关心学生,首先要为学生上好每一节地理课。

我患有多种疾病,一到冬天,胸膜炎发作,使我疼痛难忍。

为了给学生上课,我在怀里揣上一只热水袋。

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拼搏,从没耽误学生一节地理课。

  热水袋成了我的“法宝”。

这事不知怎么叫学生知道了。

他们从家里拿来四、五只热水袋放在班上,每当我上课前,就有学生冲满热水,双手托到我的面前,并帮我揣好,他们才坐到座位上去。

学生看到我这样坚持为他们上课,听起课来格外认真,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学习愿望节节升高。

  我奉献出的一点爱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而收获到的却是用语言难以唤起的学习地理的热忱。

  将情感投入于广大同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还特别注意个别学生情感的特殊需要,及时解决个别学生情感的失常,情绪的波动,往往能挽回较大的损失,捡回一个人才。

  1988年3月份,有一个同学思想沉闷,坐立不安,学习情绪低落,不久,就不再到校。

我发现后,立即跑到他家去,了解缀学的原因。

他母亲伤感地对我说,孩子上不成学了,原因是他姐姐被谋杀,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家庭包袱沉重。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三番五次跑去劝说,解除了思想问题,使他又回到学校念书。

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师范大学,现在又读上了研究生。

  1983年家住郊区的一个同学,不上学了。

什么原因?

没人知道,我跑到他家里,才得知其父突然病故,全家四口人,唯一的顶梁柱折断了。

家中经济困难,他需要承担家务。

为了该生的前途,为了国家多一个人才,我向学校反映了他的具体困难,免去了全部学杂费,解决书本文具等问题,并予以补助,使他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师范专科学校。

现在已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像这样的学生,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少说也找回来五十多个。

  

(二)体贴

  体贴学生,是更深一层的爱,更深一层的情感投入。

无论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想到的总是学生。

在我的心目中,学生是至高无上的天使。

  1991年12月,我因心脏病复发,被送进医院。

经过抢救,脱离危险,病情稳定下来以后,我向大夫诚恳地提出请求,说我教的高三班临近毕业和高考,决不能耽误他们的课和影响高考成绩,这是关系学生前途和国家选拔人才的大事。

大夫深受感动,允许我在检查身体、心跳正常,并随身携带血压表和应急药品的前提下到校上课,课后立即回医院。

就这样,我住院五个月,竟没有耽误课,学生也深受感动,学习得特别认真刻苦,高考取得了意外的好成绩。

  (三)忘我

  教师的情感投入,最重要的是表现在忘我的劳动和工作方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忘我的劳动和工作,才能唤起同学们的真情实感。

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是不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情感倾注到教学事业和学生身上的。

  教师的收入是微薄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贫的。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教师还没有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我妻子早已吃了劳保,孩子年幼。

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有人劝我弃教经商去赚大钱,这丝毫没动摇我教书育人的决心。

大钱我不去挣,但为了向贫困的学生倾注我的爱心,我曾资助过一些学生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有人说我是改革开放中的傻子,但我却觉得生活得很充实。

  1983年,我被确诊患了唇癌。

这如晴天霹雳,使我十分难忍。

“文革”中我被打进“牛棚”,剥夺了上课的职责,到校办工厂一干就是八年。

我搞经营摸索出了一套经验,会管理,懂供销,社会联系广,这也就成为人们出高薪请我出“山”经商的原因。

恢复高考后,我重返教坛,决心大干一番。

谁知就患了要命的癌症呢!

  市委听说我患了癌症,立即送我去北京诊治。

那天下午还有两节地理课,催我动身时,我请求领导让我上完课再动身。

领导理解我的心情,满足了我的要求。

  我拖着病体走进课堂,教室里异常安静。

学生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听我讲课,机会难得,我觉得这是我最后一次给学生上课,时间宝贵。

领导们坐在教室的最后排……学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很理想。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上得最成功的一课。

  在北京医大口腔科医学院就诊,大夫给我做了全面检查,提出最佳治疗方案,全部切除下唇后,再造一片下唇,“嘴”就只有现在的1/3了,可保住生命,但进食和讲话能力将大大减低。

  我听了十分着急,向大夫求情说:

“我是中学地理教师,学生很喜欢听我的裸,我不能没有下唇!

我不能离开讲台,我还要给学生讲课!

请您再想想办法,使我能继续教书……。

  他们为我的真情所感动,又做了一次研究,三天后对我说:

“邓老师,我们与日本、美国和联合国卫生组织合搞的激光治癌科研试验,在动物身上已获得成功。

如果你愿意与我们合作,正式做第一例人体激光试疗,你的嘴唇是有希望保住的。

  我没有犹豫,立即表示同意。

  整个治疗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由于是首例人体激光治癌试验,各个环节都摸索着进行。

但想到我献身的事业,在家等待我去上课的青少年们,我咬紧牙关,都挺过来了。

  但我违背了医生要我休息一年的决定,提前出院,带着未愈的伤痕,走到了我倾心热爱的学生中间,带领着他们拼搏,硬是把我生病耽误的时间夺了回来。

这年高考,地理成绩仍居全市之首,河南省前列。

四、知识模式与教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是一种模式,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式里,就不容易忘记。

“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

(布鲁纳:

《教育过程》)布氏的话很精辟,一语道破了教学理论的真谛。

  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进行着地理知识模式的探索。

  所谓模式,即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

中学地理知识模式,它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性,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一种框架结构,是理解、回忆地理知识的工具。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任何物质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形式。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变化规律的学科。

因此,地理知识模式,是以地理事物的客观存在形式为基础的。

  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服务:

一是获得特定的知识,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二是掌握一般的观点、观念和原理,为认识以后所接触的地理事物、解决具体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教师以模式传授地理知识,学生用模式来学习地理知识,教与学同步进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用恰当的模式传授知识:

讲解、启发、诱导、指点、训练等,可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才能和修养。

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没有教师的引导,要掌握人类创造出来的(地理)科学知识,是有很大困难的。

我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地理知识模式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和学科特点,且能促进记忆痕迹的生长,使知识较快地转化为技能。

例如,根据气候资料判定气候类型,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用知识模式来分析的:

  A.气候要素分析

  1.气温

  

(1)冬季气温的高低及其分布

  

(2)夏季气温的高低及其分布

  从气温分析,定出所属的“带”(寒、温、热)。

  2.降水

  

(1)年降水量

  

(2)降水的季节分配

  (3)降水的空间分布

  从降水分析,定出所属的“性”(干、湿与海、陆)。

  B.定气候类型

  由气温和降水,定出一个地区属什么“带”、什么“性”气候。

如亚欧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我国的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等等。

  用模式进行教学,纲举目张,一目了然。

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虽说很多,但都不及知识模式引起的反馈深刻、巨大。

许多教育家的研究成果证明,青少年善于模仿。

让青少年依葫芦画瓢,从模仿入手,兴趣高,见效快,成果好。

  地理知识模式,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性,符合人类认识真理、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性。

是将青少年由知知不多的此岸,渡到知知较多的彼岸的船只和桥梁。

青少年掌握了地理知识模式,按图索骥,不仅可使知识系统化,还可减少记忆痕迹的消退。

即使遗忘,也可凭借地理知识模式将知识重新构思出来。

在实践中,其意义更为巨大,可凭借知识模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课外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做乡土地理调查,写地理小论文。

同学踊跃参加,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乡土地理资料,而且能根据地理知识模式,对当地的山川、河流、气候、植被、工业、农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