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83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3.2B.0.2C.D.

7.用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给该反应体系适当加热B.向反应体系中加水稀释C.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浓盐酸D.将铁片换成铁粉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

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a<c+d

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的转化率变大

9.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10.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目前主要采用“接触法”进行生产.下列对于反应2SO2+O2⇌2S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选择适宜的条件,SO2和O2就能全部转化为SO3

B.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完全停止了,即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在工业合成SO3时,要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反应能达到的限度两方面的问题

D.在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由18O原子组成的O2后,18O仅存在于SO2和SO3

11.已知:

N2+3H2⇌2NH3△H<0.工业合成氨应选择的条件是()

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催化剂

C.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D.低温、高压、催化剂

12.下列生活实例中没有涉及到勒夏特列原理的是()A.开启可乐瓶,立即有气体逸出B.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好C.冰箱中放入除臭剂﹣﹣活性炭

D.晒自来水养小金鱼

1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

υA=2mol/(L•min)

υB=2mol/(L•min)

B

υC=2mol/(L•min)

C

υA=1mol/(L•min)

D

υC=1.5mol/(L•min)

A.AB.BC.CD.D

14.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的v﹣t图象如图,若其它条

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其v﹣t图象如图:

则①a1>a2②a1<

a2③b1>b2④b1<b2⑤t1>t2⑥t1=t2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⑧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以上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⑦B.①④⑥⑧C.②③⑤⑧D.①③⑥⑧

15.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g)有如图所示的关

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T1>T2B.压强:

p1>p2

C.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x的值是2

16.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g)+3Y(g)⇌2Z(g)△H=﹣92.4kJ•mol﹣1,X的平

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两点,达到相同的平衡体系B.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X的转化率提高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D.将1.0molX,3.0molY,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kJ

17.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t3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N

18.如图表示反应A(g)+B(g)⇌nC(g)△H<0,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

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由逆反应开始

B.a表示有催化剂,b表示无催化剂

C.若n=2,其它条件相同,a比b的压强大

D.若其它条件相同,a比b的温度高

19.已知:

3CH4(g)+2N2(g)⇌3C(s)+4NH3(g)△H>0,在700℃时,CH4

与N2在不同物质的量之比[

]时CH4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越大,CH4的转化率越高B.

不变时,若升温,NH3的体积分数会增大C.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比a点的大

D.a点对应的NH3的体积分数约为26%

20.有一可逆反应:

2A(g)+3B(g)⇌xC(g)+4D(g),若按下列两种配比在

同温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1)0.8molA+1.2molB+1.2molC+2.4molD

(2)1.4molA+2.1molB+0.6molC+1.2molD达平衡后,C的质量分数相等,则方程式中x的值为()

A.1B.2C.3D.4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单位:

(4)注意事项:

①.

②.

③.

④.

22.将N2、H2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N22mol、H21.5mol、NH32mol.则用氮气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速率为.

2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

为c1、c2、c3,当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6mol/L,0.2mol/L,

则c1、c2、c3的范围分别是:

、、.

24.根据如图填空.

(1)反应物是,生成物是.

(2)在2min内A、B、C三者的反应速率值各是.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5.利用CO、H2制造CH3OCH3有三个途径:

231

CO(g)+H(g)═CHOH(g)△H=﹣91kJ•mol﹣1

平衡常数K1

2CH3OH(g)═CH3OCH3(g)+H2O△H2=﹣24kJ•mol

平衡常数K2

2223

CO(g)+HO(g)═CO(g)+H(g)△H=﹣41kJ•mol﹣1

平衡常数K3

新工艺的总反应式为3CO(g)+3H2(g)═CH3OCH3(g)+CO2(g)则该反应的

△H=,化学平衡常数为K=(用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6.在一定温度下将3molCO2和2molH2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2(g)+H2(g)⇌CO(g)+H2O(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已知在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

(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反应

CO2(g)+

H2(g)⇌

CO(g)+

H2O(g)的平衡常数K3=.

(3)已知在1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为1.0,则该反应为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c(CO2)=c(CO)

C.生成amolCO2的同时消耗amol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在1000℃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0mol,则此时v(正)v

(逆)(填“>”、“=”或“<”).

27.已知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1价的氯和+6价的硫的化合物,反应速率v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而加快,试解释:

(1)反应开始后,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27

28.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O2﹣

与黄色的CrO42

有下列平衡关系:

Cr2O72

+H2O

2﹣+

⇌2CrO4

+2H,把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色,因为.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

(1)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则溶液呈色,因为.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溶液颜色将.

29.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人们先把煤转化为CO和H2,再将它们转化为甲醇,

某实验人员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发生反应:

2H2

t/s

500

1000

5.00

3.52

2.48

c(CO)/(mol•L﹣1)

2.50

(g)+CO(g)CH3OH(g),测定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c(H2)/(mol•L)

(1)在500s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2)在1000s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1000s时CO的转化率是.

(3)在500s时生成的甲醇的浓度是.

30.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

(如、、等),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著名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解答】解:

A、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正确;

B、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火药爆炸、食物腐败,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故C错误;

D、公式v=

中,浓度的单位是mol/L,时间单位常用s、min,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

mol•L﹣1•s﹣1和mol•L﹣1•min﹣1,故D正确。

故选:

C。

2.2A(g)+B(g)⇌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将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转化为B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A.V(B)=

V(A)=0.35mol。

L﹣1.min﹣1;

B.V(B)=0.3mol。

C.V(B)=V(C)=0.3mol。

D.V(B)=

V(D)=0.2mol。

比较各组数据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为A,故选:

A。

A、1molN2和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所以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A错误;

B、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就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最大限度,故B正确;

C、压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若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改变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故C错误;

D、条件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相等时,仍处于平衡状态,平衡不被破坏,引起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不相等时,平衡被平衡,故D错误。

B。

A、由图象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中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图象中,在相等的时间内消耗

的N和M的物质的之比为2:

1,所以反应方程式应为2N⇌M,故A错误;

B、t1时,N的物质的量为6mol。

M的物质的量为3mol,又同一反应体系体积相

同,则根据C=

,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故B正确;

C、由图可知t2时M仍然在增大,N仍然在减小,此时反应继续向正方向移动,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故C错误;

D、由图可知t3时,M、N都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

错误。

故选:

5.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A.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B.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C.水的离子积常数KwD.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A、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不一定增大,故A正确;

B、醋酸钠水解吸热,升温能够促进其水解,碱性增强,pH增大,故B错误;

C、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水的离子积一定增大,故C错误;

D、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度增大,故D错误;

N2O5分解得到N2O4部分转化为NO2(g),平衡时c(O2)=0.2mol•L

2

﹣1,c(NO)=0.6mol•L﹣1,则:

平衡时c(N2O4)=2c(O2)﹣

c(NO2)=0.2mol/L×

2﹣

×

0.6mol/L=0.1mol/L,平衡时c(N2O5)=

﹣2c(O2)=0.5mol/L﹣0.2mol/L×

2=0.1mol/L,故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

=0.2,

A、加热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故A不选;

B、向反应体系中加水稀释,稀硫酸的浓度变小,则反应速率减小,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故B选;

C、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选;

D、将铁片换成铁粉,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故D不选;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

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说明压强增大,平

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

A.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错误;

B.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故B正确;

C.反应平衡逆向进行,总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也减小,C的体积分数变化不能确定,故C错误;

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故D错误;

从工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外界条件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影响原料的转化率,但根据化学平衡理论,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强,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很明显C项错误。

B.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完全停止了,即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C.在工业合成SO3时,要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反应能达到的限度两方面的问题D.在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由18O原子组成的O2后,18O仅存在于SO2和SO3中

A、SO2和O2反应生成SO3属于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所以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故A

错误;

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可逆反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不是反应停止,故B错误;

C、SO2和O2反应生成SO3属于可逆反应,在工业合成SO3时,既要考虑反应时间又要考虑转化率,即要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反应能达到的限度两方面的问题,故C正确;

D、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由18O原子组成的O2后,

SO2、SO3中18O存在于O2、SO2和SO3中,故D错误;

A、在高压条件下,对于设备的耐高压承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故A错误;

B、低温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较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影响,故B错误;

C、适宜的温度和压强下,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使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让化学反应有利于正向进行,同时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

D、低温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较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影响,故D错误。

A.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CO2+H2O⇌H2CO3,该反应是可

逆反应,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活性炭作除臭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

D.用少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中,发生反应:

Cl2+H2O=HCl+HClO;

次氯酸见光分解反应为:

2HClO═2HCl+O2↑,促进化学平衡正向进行减少了氯气的含量,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υC=2mol/(L•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