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89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32第十六章世界的交通?

32

  1

  中国地理

  第十七章疆域和行政区划?

33第十八章人口与民族?

34第十九章地形?

35第二十章气候?

36第二十一章河流和湖泊?

38第二十二章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

39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

  北方地区?

40南方地区?

41西北地区?

42青藏地区?

43台湾省?

44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44

  人文地理

  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45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47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49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51人口和城市?

53人类和环境?

54

  2

  地

  理笔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在宇宙中

  一、宇宙的天体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⒉天体系统地球地月太阳月球八大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⒊恒星、星云高速运动炽热气体

  a.恒星自身发光

  体积大密度小b.星云——云雾状的天体体积更大、密度更小⒋太阳外部结构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太阳活动11年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光热——生命b.自然现象c.短波d.指南针e.极光

  3

  ⒍太阳系a.中心——太阳()

  共向—自西向东b.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巨行星共面远日行星近圆c.小行星:

火、木之间d.卫星:

土卫(最多)彗核——冰e彗发——气体彗尾f.流星体——陨星陨石陨铁g.行星际物质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a.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0~100℃)b.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O2→生命

  4

  第二章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

  一、地球仪⒈赤道——周长:

2πr≈4万㎞⒉地轴⒊两极⒋赤道半径——6378㎞平均半径6371㎞⒌极

  半

  径——6356㎞

  ⒍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球体

  ⒎表面积——亿㎞2

  南北方向⒏经线等长不能自成圆圈0°

本初子午线E东西半球:

20°

W→160东西方向不等长能自成圆圈(0°

~30°

低纬,30°

~60°

中纬,60°

~90°

高纬)°

⒑经纬网——定位、定向例:

A(50°

N,116°

E),B(70°

S,160°

W)自转二、地球转动公转物质运动

  ㈠地球的自转中心——地轴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5

  篇二:

高中地理江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做不抱怨的教师》

  高中地理教师江丽瑛

  歌德曾说: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很荣幸在这学期的前半个学期读到这本书《做不抱怨的教师》,虽然我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离开自己心爱的讲台,不能再真正体会到一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但在退休之前看到这本书,无疑是给我上一堂很好的岗后思想教育课。

从中我获取了丰厚的人生智慧,领悟了“不抱怨”是获得一切成功前提,因为无悔的事业,不抱怨;

成功的人生,不抱怨;

默默无闻的教师,不抱怨。

这本好书犹如生活中的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更增强了我“好读书”的责任和“读好书”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

读书对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

由此我联想到,读书对一个教师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课堂是个大舞台,有的教师可以在舞台上纵论古今,挥洒自如,演出一幕幕精彩壮美的活剧;

有的教师则期期艾艾,捉襟见肘,令孩子们失望。

每每看到这样的反差,我的灵魂就会被孟子说的“人之患,在好为师”这句话所敲打着,因为,一旦成为老师,就要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知识”的代表和化身,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除了准备一桶水之外,还应该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向源头汲取活水,正如朱熹所说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在哪呢?

那便是书。

为人师者,最紧要的是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书。

  细品《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

抱怨自己让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上。

因此,当我们抱怨自己时,我们就远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抱怨越多,距离越远。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

可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应该唉声叹气的。

我国的教育条件非常非常不均衡,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点大家都理解。

为这等等事,就要叹个气吗?

我不是说不应该。

光叹气就能改变局面吗?

我认为不能,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

我以为,在不能改变局面的情

  况下,叹气没用,那只是白白浪费力气的!

一个学校,如果教师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很难说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由于学生正处在一个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除了知识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对如何做人的理性思考,他们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示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当教师的负性情绪带入课堂时,必将导致教学工作效率下降,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发生,而问题的出现反过来又加剧教师的负性情绪,久而久之,教师身心疲惫,情绪易激动,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食欲减退时有发生,有些老师因此而不得不退出讲台,有些老师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将因此而蒙受难以逆转的损失。

  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地去教学生。

去感受学生。

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

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

教不了学生当博士不要紧,教他们当好人意义要大一些!

环境不好,我们就给学生描绘什么是美好的环境吧!

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

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哭着面对希望呢?

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

你哭

  ,它也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一个阳光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一位伟人曾经说过: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堕落”。

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

喋喋不休的抱怨,注定于事无补。

若想拥有美好的前程,就要抛弃所有的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

“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心情”。

的确,愉悦快乐的心境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整天愁眉苦脸、郁郁寡欢,那么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载多也是徒劳无用的。

因为我们没有好心情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自然就会怨声四起,抱怨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教师也是如此。

倘若我们每天没有好心情,如何将快乐传达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呢?

  高尔基曾经说过:

“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

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

”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

  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糟,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心情,用一种积极地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抱怨的人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不敬业,一个人一旦缺乏敬业精神就不会尊重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将眼前的工作于自己的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更不会产生职业。

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缺乏敬业精神的人,工作起来就很被动,凡事总是应付了事,而且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小挫折就会抱怨不已。

如果我们在工作上尽心尽责,并且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我们在工作上的表现就会优于常人:

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有始有终。

而且正因为我们用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能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一辈子从中受益。

  卡耐基说过:

“岁月是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热忱是保持心灵滋润的必需品。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一旦远离了对工作的热忱,就容易心生抱怨。

相反,如果你能永葆一颗热忱的心,一心一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与工作当中,那么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工作任务,你都会感到疲惫,消沉,抵触。

没有消极的情绪,你自然也不会对工作产生怨念。

热忱,就是一个保持高度的自觉,调动全身的每一根神经,全神贯注地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事情。

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对工作满怀热忱,只是有的人把热忱深埋在心底。

  生活处处有压力,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人们的生存压力也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大,很多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也正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引起的,面对同样程度的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因而也拥有不同的生活状态。

放眼自然界,没有风月的侵袭,就没有青松在凛冽寒风中抵挡风雪的画面;

没有风雪的侵袭,就没有白杨在大漠黄沙中傲然挺立成一道绿屏的风景。

对人而言,压力正如风雪,生活正如轻松白杨。

如果没有压力的推动,生活就像一卷白纸一样空荡荡的。

有压力,人才会有拼搏的历程,生活才会变得精彩。

一个人倘若过于幸福,缺乏压力感,就会深陷懒惰,怠慢和拖延之中,对挑战人生的意义和快乐浑然不知,如果生活点燃压力这一燃料,就会失去温暖和光明,如同一潭死水一般即冰冷又凄清。

相信我们都不愿做历史的过客、岁月的浮尘,在这个充满活力和竞争的社会里,终日躲避压力,坐着发呆,自怨自艾地让大号时光白白流走,不仅可怕,而且可悲。

若想活得精彩活出自我,就要学会接受压力的鞭策活折磨。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

“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堕落。

”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就有时

  间将工作做好。

喋喋不休地抱怨,注定于是无补。

若想拥有美好的前程,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

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让自己完全满意。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挫折,假如一个人以充足的精神、足够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用努力代替抱怨,那么我们就用困难和挫折铺平我们前进的道路,位自己的未来加分添彩吧!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它包含的精神理念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永远不会过时,这些经典迸射着美丽的教育智慧,诠释着动人的教育情怀,给了我许多教育的启示。

  阅读,让我充溢而快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爱心,学生渴望关爱。

让我们以‘教唯以爱,学唯以笃’的思想公正地对待、欣赏每一位学生;

让我们怀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让我们用苏霍姆林斯基那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学生,等待学生的成长吧

  篇三:

世界经济地理读书笔记

  读书缘由:

  作为从中学的世界地理过渡到地理学专业的桥梁,曾经的经济地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的世界经济地理,同时也是老师向我推荐的专业基础书,我这些天仔细研读,慢慢体会,边思考边请教,感觉有较大进步。

  写作方式:

  主要把读书时引发的思考写出。

把引发的思考按本书的展开顺序依次罗列,在其间渗透了笔者读书的一些原则。

  笔记正文:

  1.关于全书的结构的认识。

  全书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和第一章,为世界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部分;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总体介绍作为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两个基础组成部分即居民和产业;

第三部分为分区的介绍,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和世界的海洋。

为了在经济地域系统上求得性质的均一性,没有把美洲分割成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南美洲和北美洲,而是就经济政治地理而言地分成了美国南部国界以北的美洲——北美洲,和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拉丁美洲两部分。

全书的最后一章单辟版面,介绍世界海洋,以适应海洋开发新时代的来临,内容稍显单薄,只介绍了海洋的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和世界各大洋的经济地域差异,或许是因为经济地理学者对海洋的经济地理意义及影响研究得还不深入的缘故。

笔者认为,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海洋的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意义会越发凸现出来,海洋环境有其独特的不同于陆地环境的经济地理特点,特别是海洋在世界地缘经济体中做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很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2.关于绪言的读书笔记

  绪言主要介绍了关于世界经济地理这门学科的如下几方面内容:

  ①学科定位:

地理学科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是一门与人类经济活动结合十分密切的基础应用学科。

  ②简要的学科历史回顾:

十九世纪末,随着经济地理学的诞生,外国地理也分化出外国经济地理这门学科——诞生;

二战以来学科更名为世界经济地理,以反映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学科的发展趋势。

  ③研究对象:

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即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低于系统形成发展的条件、结构、体系类型及其地域运动规律。

  ④经济地域系统的产生:

人类的产业活动总是在具体的地域上进行,各个地域的条件因素与产业结构的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产业与地域空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空间地域体系即经济地域,进而形成一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地域系统。

  ⑤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

动态演化特征、基于历史发展的复杂性特征、层次性、开放性、系统性条件性。

  ⑥影响经济地域系统的条件: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人口条件、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社会条件和国际条件,极其相互作用机理的复杂性。

  ⑦地域产业结构:

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

  ⑧基础理论: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

  ⑨学习本学科的意义:

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地域性统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

  他们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域组合特点,探讨地域产业结构的类型和基本特征,分析其经济地域的组织形式和经济地域格局的发展特点,阐述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发展趋势,为合理组织我国地域生产和布局生产力,形成合理的经济地域系统方面,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⑩学习本学科所需的基础学科及知识:

世界自然地理、经济学、经济地图学和计量地理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

现代化工具基础:

遥感、数学模拟、计算机辅助等。

  3.阅读第一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特点的思考

  这一章首先从综述的角度回顾了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历史,着重阐述了地理大发现和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的影响;

其次阐述了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

最后深及国家政治层面,划分了国家的经济类型。

  ①关于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

  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具体内容:

由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绕非洲到印度航行成功即新航路的发现;

横渡大西洋抵达南美大陆的一些海岸即新大陆的发现和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几大历史事件。

影响: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分布和经济联系两个方面。

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经济文化联系的范围,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原始积累开辟了新的来源;

促使新旧大陆间农畜产品种类的交流,进而影响了世界产业的分布与发展;

促使世界贸易航线及贸易中心发生很大变化。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对欧洲主要国家在原始积累上的影响。

历史就是会这样靠极其不平等和极度残酷的掠夺实现了欧洲主要国家发生产业革命所需的财富基础。

  ②关于产业革命的影响:

交通运输史由于轮船和蒸汽机的发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也意味着世界国之间的联系也更便捷了;

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变成了大机器生产,工业社会从此开始。

  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使世界产业分布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④第二次科技革命:

世界经济又有很大的发展,产业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密切经济联系为特色的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

是一场最为深刻的生产力变革,这场变革还在继续,它把人类社会推向了后工业社会,最后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它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地域生产结构和经济地域系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⑥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

这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从条件的变化谈起,向上至产业结构的变化,再次,提升至产业分布及其与经济地域系统的新变化,最后以世界生产力分布的不平衡为终了。

这也反映了世界经济地理这门学科的系统化的认识论方法。

条件——产业——产业结构——产业的地域分布——经济地域系统。

经济地域系统的的任何变化都可以深及条件变化,并从中找出更本质的原因。

  其实读书读什么,这是一个极端重要却又极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我从这几年在高中的执教生涯中得到实践和深化的。

把握作者的思维方式,把握特定学科的认识论逻辑是我觉得最应该学的。

学问大家的闪光之处可能也就在于此。

需要我们学习和继承

  的,不应该是考试卷纸上特定问题的答案,更应该是我们怎样从容、有条理地面对一个新问题的方式。

  ⑦关于对世界生产力分布的不平衡的认识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社会总是以这样残酷的极不平等和极不平衡的方式在延续他的历史,我们能做的事只能是把自己变得强大,如果没有吞象之祸心,尚可自保。

世界生产力分布不平衡的这一事实,是社会历史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外化,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我们都得接受之,面对之,迎战之。

  4.第二、三章的读书思考讲解和《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阅读做出,另文详述

  5.关于世界经济地理在认识国家或区域上的认识论逻辑上的再认识现列举出来本书对世界的若干大国的认识结构,再作进一步分析。

  日本;

印度;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一点思考

  在具体的认识区域的问题上,本书战士的认识结构正好反映了如上的概括:

条件——产业——产业结构——产业的地域分布——经济地域系统,其中经济地域系统是世界层次上的概念,面对具体的区域或国家,一般只论至产业的地域分布这一层次。

其中如果哪一因素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就侧重论述,如历史,社会,政治等非地理要素。

而且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本学科对条件、产业和产业结构和地域分异谈论得很多,对经济地域系统层次的阐述却相对薄弱,这也是这一学科需要加强的地方。

这部分如果没有强势的成果,前途堪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