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853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Word格式.docx

  (意图:

叶圣陶先生说:

“入境始于情”。

只有激起学生亲近文本的欲望,才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不容易读准、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重点纠正“拎”、“凛”、“亲戚”、“呜咽”的读音和“风雨无阻”、“天寒地冻”的意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而扫清字词障碍是学习文本的基础。

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考:

这篇课文围绕回家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叶老说:

“大凡读一篇__,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__的脉络,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后面的深入研读作铺垫。

  三、自主学文,感悟品质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把课文分成“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和“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这两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理解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体会他对家的热爱

  1、学生自主读文,勾画出直接描述海子回家难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重点句通过讨论、交流和反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少年时代的海子对家的热爱,不论多难都要回家。

  ⑴海子气喘吁吁地说:

“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⑵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

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了。

  ⑶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

“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爹娘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并批注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感受爹娘内心的无奈、愧疚和对儿子的心疼。

高段的阅读教学除了书声琅琅之外,还应有潜心会文、静心阅读的时间。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相机进行语基训练:

  

(1)结合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的练习,理解省略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把它作为一个亮点。

  

(2)设计选用关联词:

“无论……都……”、“即使……也……”来描述少年时的海子回家的难和对家的渴求,对家的热爱,让浓浓的亲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来进行语基训练,不但可以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理解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感悟他爱岗敬业,为大家舍小家的品质。

  1、出示学法“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自主学习18——26自然段,找出海子回家很少的原因。

  2、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个重点句,采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感悟海子对家有很深的眷恋。

  ⑴“倒是海子的媳妇常常领着女儿,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回来,说是海子让带回来的。

  ⑵海子牺牲时的临终遗言“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月没回……”

阅读教学应重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学生交流自己身边或者了解到的警察的事迹,体会他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品质。

  四、突破难点,情感升华

  1、以“海子是那么眷念他的家,他最终回家了吗?

”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娘所说的话的含义,即:

海子虽然牺牲了,但他崇高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了亲人和祖国、人民的心中。

从而突破难点。

  2、创设多种情境,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新课标》在5——6年级阶段性目标中提到,要求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反复的引读中,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激发起他们对海子的敬佩之情,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这一目标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五、关注表达,学习写法

  1、关注作者在__中采用的对比写法表达人物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和文中的标点符号,表达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课文的精髓。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清晰地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家难

  少年时代中年时代

  (爱家)(更爱国)

  总结设计

  回顾整篇__的设计理念,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略读课文的特点,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注重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又注重了情感的熏陶。

这样做,不正是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三维一体”的观点吗?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2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

__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三大部分。

1—3节讲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夺下泸定桥;

4—8节讲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第9节讲了军夺取泸定桥后,奔赴抗日前线。

其中红军如何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

__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__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

  2、品味“天险、关键”等重点词句;

  3、能运用“关键、浩浩荡荡”造句;

  4、背诵第6自然段;

  5、尝试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能按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主要训练目标,学生已在前一篇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中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

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

  操作目标主要有五个:

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是品味“天险”“关键”“浩浩荡荡”并造句;

三是能背诵第6自然段;

四是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情感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__教学的重点有两个:

一是抓“关键”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地:

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感情;

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继而达到入境使于情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重点之二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由于概括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最高体现,但与学生实际概括能力尚有距离,所以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是__教学难点之一;

难点之二是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只要依据是文中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较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__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

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__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设计与依据

  __教学分两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分段及学习1—3节;

第二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4—9节。

下面我重点讲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红军的故事,接着通过激情谈话引出课题。

然后指导学生题,要求读出红军英勇、一往无前的气概。

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感染学生情绪,为__教学确定情感指向。

  

(二)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设问:

围绕“飞夺”,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同时整理问题并板书:

为什么飞

  夺?

怎样飞夺?

飞夺的结果?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书面练习

(1)(这一篇__按顺序来写,先写,再写,最后写。

)这一设计目的是为下面概括主要内容做铺垫,降低其训练的难度。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说,教师运用随机点拨确保练习到位。

这一设计主要想达到以下三个方面:

1、突破__教学中的重、难

  点;

2、训练学生求异变通思维;

3、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表达等语文能力。

然后,教师再问:

根据这一书面练习,你觉得学习一篇课文的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

(记叙的顺序、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断意等)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把__分为三段。

  (三)学习1—3节

  先让学生默读第一节,并打开幻灯

(1)“因为(),所以红军来说明泸定桥不易夺取。

并设问“天险是什么意思?

从哪儿可看出是“天险”?

同时随文学习“水流湍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读等形式来表现泸定桥的险。

这一训练组合紧扣“天险”这一训练学生理解、表达、语感等语文素质,同时渗透了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接着教师设问:

第二节中哪一个词更说明了夺桥已是非常艰险?

并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注意到了“增援”一词?

同时随文学“妄想”。

这一设计我想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1、推动教学体现学法的延续性;

2、体现训练的弹性策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通过推敲、比较、联系等方式,训练学生理解、思维、表达等能力。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习第三节:

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了夺桥已万分艰巨?

这是教师打开幻灯

(2),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因为,所以上级不能多给时间;

如果上级多给红四团一些时间,就会。

”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红四团战士已别无选择,再让学生联系课文用“只有……才能……”的句式来说说红军眼前最迫切的任务。

并引出“关键”一词,同时引出爹第二个书面练习:

“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的关键,是红军()的关键,还可能是()的关键。

”这一设计我主要想体现分层训练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各取所需,差生完成第一个填空,中等生则完成前两个填空,优等生则可对“还可能是()的关键”作出种种内容各异但合乎情理的回答。

这种承认学生差异的训练方式,目地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高,使学生在形成良好语文能力的同时,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机制。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完成的书面练习,用不同的句式来说说。

这一设计我想可体现以下三大功能:

1、强化对__内容的理解;

2、训练了运用“关键”造句的能力;

3、训练了学生语言转换的能力。

  然后教师激情小结:

同学们,一场殊死的战斗马上就要展开,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

抢在前面,这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

抢在前面,这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前面,这更会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

同学们,此刻你的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齐来读1—3节,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若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可让学生在最能体现夺桥艰难的词语下读重音,再次朗读。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小节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

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教师延伸谈话:

最后红四团究竟是怎样和敌人抢时间,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恶战和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以此来给学生照成悬念,强化继续学习的动机。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灯光》。

我说课的内容可分为这样五个环节:

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灯光》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大多以革命故事为题材,学习这些__,可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美好情感的熏陶。

《灯光》是一篇回忆性__。

主体部分通过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课文内容通俗易懂,饱含深情,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得到有的放矢,收到理想的效果。

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来自父母亲人和祖国大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关爱,战争、牺牲,这些对他们来说已显得比较陌生。

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依据教材特点,我为本课拟定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这一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的运用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接下来我说一下教法及学法:

  三、说教法及学法

  1、教法

  依据本课目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方法,使学生能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依据教材特点及本班的学情,我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批注法”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而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这样六个板块: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深入探究→拓展训练,瞻仰英雄→结束语→作业设计

  我认为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课学习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本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先出示课件,展示这样几个关于灯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之后与学生谈话:

这几个图片美吗?

你认为灯光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讨论后总结:

是啊,灯光不仅可以为我们驱走黑暗,带来光明,它还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那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王愿坚的《灯光》。

  魏书生老师曾说: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

”本课的导语直观、形象,吸引力强,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的兴趣正浓时,我马上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第二板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板块中,我让学生带着两个任务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划出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并检查学生对下面几个词语的理解:

  胸墙

  憧憬

  千钧一发

  【设题目的】

  这个任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落实字音、词意的教学。

  2、想一想,__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问题,可锻练学生对__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这也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要求。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这个板块中,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引导学生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是写现

  在的事,哪些是回忆往事?

并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这个问题,可帮助学生理清__的叙述顺序,并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多好啊”一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2.战斗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干什么?

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以后,我又引导学生品读“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和“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两句话,想象下一刻郝副营长在想些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深入人物内心,想过想象,体会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如此,郝副营长才会为了革命的胜利,而毫不犹豫地现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并相机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__9、10两个自然段,体会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3.“这位年轻的战士,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句话仔细阅读,想一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读过之后你有何感想?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本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郝副营长及无数个像他那样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报答。

  4.假如你是郝副营长所带领的突击队中的一员,在他要烧书为部队指路时,你会对他说什么?

请联系全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与郝副营长的对话。

  本题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可以面对面地与先烈交流,加深学生对烈士形象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瞻仰英雄

  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像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烈士,你还知道多少,请选出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为大家讲一讲关于他的故事。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题通过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以点带面,可使烈士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鲜明,从而再次激发学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五)结束语:

  本课的结束语是这样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光线暗了,又有那电灯为我们送来光明,这样的生活,不正是郝副营长以及无数个像他一样的烈士所憧憬的吗?

学完__,我真想对他们说:

“你们看,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好好工作,我们定会让祖国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强大!

  我相信,这感情四溢的结束语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爱烈士、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我更相信,此时此刻,学生一定有话想说,且不吐不快,于是,我相机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六)作业设计

  同学们学习了__,老师相信,你一定收获不小,也一定会有许多话要对我们的革命烈士说,那就请大家以笔代口,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学生完成这个作业,本课的各种教学任务,也就真正彻底地得以实现了。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本课的板书既概括了__的主要内容,又用对联的形式赞扬了烈士高贵的革命精神,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自我评价】

  以上就是我对《灯光》这篇课文的教学预设,在教学过程中,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品自悟,然后小组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当然,其中也存在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4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__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

  这篇__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从结构上说,这篇__属于总分总的结构。

第1——3自然段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第4——8自然段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

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9——11自然段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__的主题。

  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__的最大特点。

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方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了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__的感染力。

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这篇课文处于第四组中,这一组的主题是“珍爱我们的家园”,其学习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