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
”由此可见他主张
A.君民共治B.复立宰相
C.废除皇权D.君主立宪
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
“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7.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8.“□□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中书B.尚书C.门下D.内阁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西汉B.战国、秦朝、西汉
C.秦朝、西汉、三国D.秦朝、西汉、唐朝
10.“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
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
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D.农业管理方式
11.汉代丝织业相当发达,从文字、文物、外贸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
下列信息对研究汉代丝织业发展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业的字中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
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三种典型的丝织刺绣:
“乘云绣”、“信期绣”和“长寿绣”
C.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
D.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称“中国产丝……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12.亚当·
斯密说: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亚当·
斯密认为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1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
B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C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D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14.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
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
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②四大发明传播海外
③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16.王韬在《瀛海杂谈》中称:
“自黄姑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刻相闻。
濒海百里,实半赖之。
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焉。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花楼机的使用,促成了“衣被天下”的局面
B.元朝的黄道婆传授棉纺织技术,引发了中国的“棉业革命”
C.明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客观上鼓励了民间棉纺织业的发展
D.明朝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17.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从广州
A.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
C.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
D.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1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9.《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方自治的市镇
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D.沿街开铺的街市
20.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播出关于徽商的节目。
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
A.徽商的衰落表明了中国传统商业模式的衰落
B.徽商“达到极盛”有力地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C.徽商是传统商业与近代经济形态结合的产物
D.徽商是旧式商贾与官僚资本钱权结合的产物
21.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
将“司”改为“后”。
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
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文字研究B.史料记载C.民间传说D.专家观点
22.孔子说: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23.“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
“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D.宣扬人伦即天理
24.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
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26.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
这表明
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二、非选择题(27题28分,28题20分,本大题共48分)
27.(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
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6分)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
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8分)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分)
28.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
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
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
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
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
……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
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
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
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6题,每题2分,共5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非选择题(2题,27题28分,28题20分,共48分)
27、
(1)特点:
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
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
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
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
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2分)
局限:
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重要事件:
通过《权利法案》;
通过《王位继承法》;
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4分,每点1分)
权力制衡关系:
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
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
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
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8分,每点2分)
(3)(任一观点4分)渐进性:
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
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
灵活性:
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
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28、
(1)新特点:
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不同点:
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2)依据:
进步的历史观。
(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2分)
佐证:
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
(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
顾炎武提出“众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2分)
特点:
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3)改造:
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
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
影响:
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答出两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