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900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Word下载.docx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所以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漫(曼)

(四)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解漫天

雪飞。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

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

这勇气非常可爱。

这就给人以启示:

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

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大历平弱纤巧诗风的、主张“不平则鸣”的“韩孟诗派”开山人物,颇具胆力。

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

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

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

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

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

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惟(唯) 作(做)

【练习巩固】

1.《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晚春》一诗中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

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

“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

”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

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

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

现在。

④当涂:

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

掌管政事。

⑥辞:

推托。

⑦以:

用。

⑧务:

事务。

权曰:

“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

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

①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

难道。

③卿: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

成为。

⑥博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

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

只,只是。

⑨当:

应当。

⑩涉猎:

粗略地阅读。

⑪见:

了解。

⑫往事:

指历史。

⑬耳:

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

谁。

⑮若:

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

认为。

②益:

好处。

③乃:

于是,就。

④始:

开始。

⑤就:

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

“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

到,等到。

②过:

经过。

③论议:

讨论,评议。

④惊:

惊奇。

⑤才略:

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

不再是。

复,再。

蒙曰:

“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

”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

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

就。

③更:

重新。

④刮目:

擦拭眼睛。

⑤相待:

看待。

⑥何:

为什么。

⑦见事:

知晓事情。

⑧乎:

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

⑩拜:

拜访,拜见。

⑪别:

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

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

”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

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

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

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

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

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

直爽、敬才、爱才;

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

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里是侧面描写。

__作用:

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

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

吕蒙的学习过程。

__好处:

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

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

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

又。

②当:

对着。

③户:

门。

④机杼声: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⑤唯:

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

①忆:

思念。

②军帖:

军中的文告。

③可汗: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5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

征兵。

②军书:

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③十二:

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④爷:

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5市: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

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

集市。

②鞯:

马鞍下的垫子。

③辔头: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①旦:

早晨。

②但: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

)鸣②啾啾。

①燕山:

当时北方的山名。

②啾啾:

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

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

),寒光照⑤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

战事。

②度:

越过。

③朔气:

北方的寒气。

朔,北方。

④金柝:

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⑤铁衣:

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

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②策勋:

记功。

③强:

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欲:

想要。

②用:

愿做。

③愿:

希望。

④千里足:

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

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

①红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

)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

磨刀的声音。

②著:

穿。

③裳:

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

n),对镜②帖③花黄。

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②帖:

同“贴”。

③花黄: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④火伴:

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

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

①扑朔:

动弹。

②迷离:

眯着眼。

③傍地走:

贴近地面跑。

④安:

怎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1.整体把握。

主要情节:

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

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

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

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

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

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根本原因:

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

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

__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

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

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

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17.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

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卖油翁

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

⑥尝射⑦于

①善:

擅长。

②射:

射箭。

③亦:

也。

④以:

凭借。

⑤自矜:

自夸。

⑥尝:

曾经。

⑦于:

在。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

n)③而立,④睨(nì

)⑤之久而不⑥去。

见其发⑦矢(shǐ)十中八九,

①圃:

园子。

②释:

放下。

③而:

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

④睨: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⑤之:

指代陈尧咨射箭。

⑥去:

离开。

⑦矢:

箭,“发矢”就是射箭。

①但微②颔(hà

n)③之。

①但:

②颔:

点头。

③之: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

“①汝(rǔ)亦知射乎?

②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③但手熟(shú

)④尔。

①汝:

你。

②吾:

我。

③但:

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

④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

n)然曰:

“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

“以我酌(zhuó

)油知⑤之。

”⑥乃取一葫芦

①忿然:

气愤的样子。

然,表示“……的样子”。

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生气地说”。

②尔:

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

③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