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901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JCI临床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气管插管以后,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此时可用5:

1的比率。

6.电击除颤在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中80%左右为室颤,其自行转复者极少,对于由室颤引起的心跳停止病人,尽早快速除颤是决定其存活的最有效步骤,一般电除颤首次电击能量200J,第二次200~300J,第三次360J。

(2).高级生命支持(ACLS)

(一)通气与氧供

1.吸氧

心脏骤停或心肺复苏时,心输出量下降和外周血氧供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组织缺氧导致代谢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

化学药物和电解质治疗,也对酸碱平衡产生影响。

由于以上原因,在BLS和ACLS时,推荐吸入100%浓度的纯氧,氧分压高可以加大动脉血液中氧的溶解量,进而加强氧的运输(心输出量×

血氧浓度),短时间吸入100%浓度氧治疗是有益无害的,只有长时间吸高浓度氧才会产生氧中毒。

2.通气

(1)面罩面罩应选用透明的材料,以便能够观察胃内容物的返流;

面罩要覆盖口、鼻并密封面部进行口-面罩通气,在控制潮气量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口-面罩位于患者的头部上方密封效果最好。

用嘴密封面罩进气孔并对患者通气,同时用双手固定面罩,将头部侧上倾,以保持气道通畅。

(2)球囊与阀装置最常用的是球囊-面罩,球囊每次泵气提供的容量为1600ml,这个容量远大于CPR所要求的潮气量(10m1/公斤体重,700-1000m1)。

应用面罩应调整好潮气量(6~7ml/公斤体重,500ml)。

复苏人员必须位于患者的头部,一般应使用经口气道,假如没有颈部位置,缓慢、均匀供气,给予一次潮气量的时间不低于2s,应最大限度地避免胃膨胀发生。

3.气管插管

在无法保证气道完全开放的心肺复苏时,尽可能进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前应先给患者吸氧。

如果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应先让患者吸入高浓度氧3分钟,如自主呼吸不足,应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

近年来,在通气时常选择气管插管是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可保证通气和吸入高浓度氧,便于吸痰,可作为一种给药途径,可准确控制潮气量,并保证胃内容物、血液及口腔粘液不误吸入肺。

气管插管的指征包括:

(1)复苏人员用非侵入性措施无法保证昏迷病人足够通气;

(2)患者缺少保护性反射(如昏迷、心脏骤停等)。

在插管操作时,人工呼吸中断时间应少于30秒钟,如插管时间超过1分钟,必须调节通气及氧浓度。

如果患者有循环,插管中需要连续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和ECG。

在有第二位急救人员在场时,应在插管期间持续行负压吸引,以免胃内容物反流吸入肺内,并确保气管插管在气管开口处,并用拇指与食指左右固定环状软骨,压力不能过大,以免梗阻气道或影响气管插管。

4.吸引装置

包括便携及固定的吸引器,应准备用于紧急复苏时。

(3).心肺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成功后需继续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同时需进行寻找原发病去除诱因等进一步治疗。

2).严重心律失常急救预案

严重心律失常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突发的、紧急的严重心律紊乱或原有的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与恶化,由此可导致患者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这类心律失常是急诊急救中较常见的临床急症和危重症,主要包括:

(1)连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室性心动过速;

(4)心室扑动、颤动等。

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的医务人员应掌握其诊断要点,做到及时识别和实施紧急合理的救治措施。

一、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主要包括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一)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呈间歇发作性,多以心率缓慢所致脏器供血不足症状为主,轻则乏力头昏,重则有黑朦、晕厥发生。

(二)心电图特点

包括持续性窦缓,心率<

50次/分;

正常窦性节律后反复出现>

2.0~2.5秒的长间歇;

常规心电图中有间歇性P波不能下传心室,且P波与QRS波群的传导比例>

3:

1等。

(三)急救处理

1.积极处理心律失常的原因和诱因。

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可选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3μg/分静脉滴注,或者阿托品皮下或静脉注射1~2mg/次(必要时15~30分钟后重复使用)。

3.安装人工起搏器:

对于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者需酌情安装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三、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快慢及持续时间长短和有无器质性心脏疾患。

发作短暂(小于30s)者症状可不明显;

持续30秒钟以上者有心排血不足表现包括气急、少尿、低血压、心绞痛或晕厥,常需药物或电复律才能中止。

(二)心电图特点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异位搏动,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大于0.12秒,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多为140~200次/分钟,可有继发性ST-T改变,有时可以见到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遇合适机会可发生心室夺获。

(三)急救处理

应作紧急处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发作,在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同时,应做好直流电同步复律的准备,伴有休克者应予抗休克及必要的病因治疗。

1.利多卡因:

为首选药物,首剂给予1.0mg/公斤体重,于3~5分钟内静注,继以1~4mg/分钟内静滴维持。

如无效,5~10分钟后可再给予1.0mg/公斤体重,但1小时内最大用量不超过200~300mg(4.5mg/公斤体重)。

连续应用24~48小时后半衰期延长,应减少维持量。

在低心排血量状态,70岁以上高龄和肝功能障碍者,维持量应减为正常的一半。

2.普罗帕酮(心律平):

1~2mg/公斤体重,稀释后以10mg/分钟的速度缓慢静注,20分钟后可重复。

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40mg,室速中止后可以0.3mg/分钟静脉滴注维持。

副作用为心室内传导阻滞加重,QRS波增宽,出现负性肌力作用,诱发或使原有心衰加重,造成低心排血量状态,进而使室速恶化。

因此,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室内传导障碍者相对禁忌或慎用。

3.乙胺碘呋酮(胺碘酮):

静注负荷量150mg(3~5mg/公斤体重),于10分钟内注入。

如无效,10~15min后可重复一次。

如有效,则继以1~1.5mg/分钟静滴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分钟。

24小时内总量一般不超过1.2g,最大可达2.2g。

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动过缓,用于心功能明显障碍或心脏明显扩大者,更要注意注射速度,监测血压。

4.电复律:

对室速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无效以及室速持续时间过长者有指征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初次能量为50焦耳,转复不成再加大能量至100-200焦耳,或先静注利多卡因或溴苄胺后再加大电击能量,转复成功后尚需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滴维持预防复发,洋地黄引起的室速药物无效时宜用低能量电复律。

四、心室扑动和颤动

见于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药物中毒患者及各种疾病临终前等,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无法触及等,如不及时抢救病人很快死亡。

5.心室扑动:

P波消失出现不能区分QRS波群和ST-T段的连续规则的大振幅波,频率250次/分左右

6.心室颤动:

P-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和间隔绝对不规则的小振幅波,频率250~500次/分左右

室扑和室颤发作时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抢救,按心肺脑复苏原则进行,力争在4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循环。

具体抢救步骤可按下列顺序进行:

A(airway)-B(breathing)-C(circulation)-D(drug)-E(electrocardiogram)-F(fibrillation)-G(gauge)-H(hypothermia)-I(intensivecare)。

详见呼吸心跳骤停急救预案。

3)呼吸衰竭急救预案

一、呼吸衰竭诊断:

呼吸衰竭确诊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

在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

60mmHg(8kPa)和(或)PaCO2>

50mmHg(6.7kPa),即可诊断。

吸氧条件下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也提示呼吸衰竭。

单纯缺氧(PaO2<

60mmHg)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为1型呼衰,缺氧同时伴二氧化碳潴留(PaO2<

60mmHg,PaCO2>

50mmHg)为2型呼衰。

二、呼吸衰竭治疗:

7.积极处理诱因和原发病

8.建立通畅的气道:

(1)清理呼吸道:

清除或吸出口腔、鼻腔和咽喉部的分泌物和胃反流物,必要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出分泌物。

(2)解除支气管痉挛:

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解痉。

静脉应用祛痰药。

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扩张支气管。

必要时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消除粘膜水肿、缓解气道痉挛。

(3)建立人工气道:

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则应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9.氧疗:

呼吸空气时PaO2低于70mmHg或SaO2低于93%时,应给予氧疗。

(4)单纯缺氧:

表现为1型呼衰。

可吸入35~50%的氧气,效果欠佳时应采取机械通气。

(5)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表现为2型呼衰。

慢性呼衰患者应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一般不超过3L/min;

但是急性呼衰患者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10.改善通气治疗:

(6)应用呼吸兴奋剂:

适应症:

药物中毒致中枢呼吸抑制、部分COPD急性加重患者。

神经肌肉病变、肺炎、肺水肿、大量胸腔积液、ARDS、肺纤维化患者禁用。

(7)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简单易行,常用于急救处理。

需长期呼吸支持者,或不宜进行气管插管者,应尽早气管切开。

(8)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目前最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手段,分为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两种。

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神智清晰、呼吸道通畅且可以自主排痰、血流动力学稳定、自主呼吸较强且呼吸节律规则的轻中度呼衰患者。

下列情况应考虑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

急性上呼吸道或大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道痉挛导致呼吸衰竭。

神经肌肉病变、中枢性呼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抑制,或频率过快(>

30次/分),呼吸节律不规则,严重呼碱。

呼吸道分泌物多、严重呕吐等有窒息风险者。

心跳呼吸骤停者。

呼衰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者)

11.抗感染治疗。

12.防治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1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和营养支持治疗。

4)过敏性休克急救预案

受试者突发呼吸困难、喉头梗塞,并伴面色苍白、心悸,血压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也可伴发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此时可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一旦过敏性休克诊断成立,立即停用试验药物,就地进行抢救。

即予0.1%肾上腺素0.5~1.0ml肌内注射,病情严重者静脉给药,病情不缓解者可重复使用肾上腺素,同时予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予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给药及补液,并予以抗组胺药物应用。

在上述紧急处理同时予急查心电图,需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5)肝病临床应急预案

1.发生肝功能衰竭时抢救预案

14.发生肝功能衰竭时的诊断

(9)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或原有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

(10)出现明显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或短期内前述表现迅速加深;

(11)短期内发生肝性脑病、腹水、出血;

(12)实验室检查SB进行性升高超过185μmol/L,ALT明显升高,ALB下降,PT延长或PTA降低。

15.治疗

(13)去除病因:

停服可能造成肝脏损伤药物或食物;

(14)减轻肝细胞炎症:

可使用甘利欣150~200mg或美能60~10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日;

(15)促进肝细胞再生:

可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液120~200μ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日;

(16)护肝、降酶、退黄:

可采用思美泰1000~2000mg静滴或静注,1/日;

茵桅黄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日;

(17)防治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水及自发性腹膜炎(具体见相应应急预案);

(18)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19)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6.诊断治疗同时应判断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是否与试验药品相关,及时通知专业组负责人,并按规定程序上报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

2.发生肝性脑病时抢救预案

17.肝性脑病的诊断

(20)表现为神经错乱、沉默寡言、赙绪低落、口齿不清、睡眠节律倒错、理解力、定向力和计算力下降,进而出嗜睡、程度不等昏迷;

(21)出现扑翼样震颤、肢体抖动,严重者出现病理性反射;

(22)部分病例可现脑水肿表现;

(23)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氨升高、EEG异常、BCAA/AAA比值下降等。

(24)可有如下诱因:

出血、感染、大量利尿或放腹水、摄入含氮物质等。

18.肝性脑病的治疗

(25)去除诱因;

(26)禁食含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27)调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8)导泻、灌肠:

可予生理盐水、乳果糖、稀醋保留灌肠;

(29)调整肠道酸碱环境:

可口服乳果糖15ml,2~3次/日;

(30)使用降氨药物:

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或精氨酸1~2支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1~2次/日;

或雅博司10~20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2次/日;

(31)可用支链氨基酸静滴;

(32)如存在感染可予喹诺酮类药物或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

(33)如存在脑水肿应予甘露醇、白蛋白、速尿脱水。

19.诊断治疗同时应判断肝性脑病的发生是否与试验药品相关,及时通知专业组负责人,并按规定程序上报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

3.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抢救预案

20.诊断

(34)表现为头晕、大汗、呕血、黑便、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35)血常规HBG明显下降;

(36)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病史。

21.治疗

(37)病人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迅速清除上呼吸道内积血;

(38)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39)监测血压、脉搏;

(40)止血药物:

可予立止血1KU静注,1KU肌内注射;

止血芳酸、止血敏静滴;

垂体后叶素10~15U静滴;

或生长抑素或奥曲肽维持静滴至出血停止后72h;

(41)根据失血量补充新鲜全血或红细胞;

(42)必要时内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止血。

22.诊断治疗同时应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是否与试验药品相关,及时通知专业组负责人,并按规定程序上报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

6)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经皮肝穿刺活检)SOP

目的:

规范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经皮肝穿刺活检)的操作。

规程:

23.经皮肝穿刺活检主要用于慢性肝炎的炎症状况、进展分期和治疗效应的评价

24.肝穿刺前应全面了解病人(受试者)的病史和用药史

25.作详尽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等

26.严格掌握经皮肝穿刺活检的禁忌症,包括

(43)患者不合作

(44)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对照4秒、血小板计数<

60×

109/L、出血时间≥10秒)

(45)不能接受输血者

(46)可疑血管瘤或相关疾病者

(47)腹水

(48)腹腔感染

(49)右膈下感染

(50)严重心血管病

27.签署包括阐明主要并发症在内的知情同意书

28.活检前用B超协助明确肝脏血管解剖、胆囊位置和穿刺部位,必要时在B超引导下穿刺

29.术前1天和术后2天肌肉注射VITK110mg/qd

30.穿刺前半小时测血压一次,做好患者的充分思想工作,尽可能取得患者合作

31.穿刺后患者平卧8小时,观察病人面色、神志、脉搏、呼吸、血压每1/2小时×

4次,后改每1小时×

2次,再每2小时×

2次,并做好记录。

7)抢救设备使用SOP

1呼吸机:

呼吸机由医院统一管理,管理中心统一对使用的呼吸机进行消毒,维护和保养。

2心电监护仪:

作为计量强检类仪器,在设备科登记备案。

每年由计量测量研究院指派的专业人员对仪器进校研。

3电动吸引器:

每天由病区护士治疗班检查吸引器在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向医院修理组报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