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913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Word格式.docx

编号

002

工程名称

波西塔诺小镇

交底日期

2013年5月10日

施工单位

中铁航空港集团辽宁公司

分项工程名称

防雷接地

交底提要

防雷接地技术交底

一、材料要求

1.1防雷接地装置所有部件均采用镀锌材料,并有出场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供方资质及生产许可证。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锌层。

其主要镀锌材料有:

扁钢、圆钢、钢管、铅丝、螺栓、垫圈、支架等。

1.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油等。

二、主要机具

2.1常用电工工具:

手锤、钢锯、压力案子、大锤等。

2.2线坠、卷尺、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三、作业条件

13.1接地体安装

1)人工接地体:

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并且已经清理完毕。

2)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作为接地体:

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3.2接地干线安装

1)支架安装完毕。

2)保护管已预埋。

3)土建抹灰完毕。

33.3支架安装

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结构工作已经完成。

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3.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1)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3.5避雷引下线暗敷设

1)支架安装完毕

2)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能达到上人操作的条件。

3)土建外装修完毕。

63.6避雷带与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审核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2)支架安装完毕(拉拔试验做完,并合格)。

3)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73.7避雷针安装

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安装完毕。

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3)土建结构工程完毕,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四、操作工艺

84.1工艺流程

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暗敷→避雷带→均压环

94.2接地体安装

本工程接地体由自然接地体(本工程基础)组成。

4.2.1接地体安装有关规定

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

角钢及钢管接地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防腐处理。

在做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2)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3~5倍。

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3)除环形接地体外,接地体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3m以外。

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也应大于3m。

如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4)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

4.2.2自然接地体安装

采用底板钢筋做接地体:

将独立主基础底板钢筋电气贯通,再与底板下的接地极搭接好。

用柱内φ16主筋(不少于两根)与独立主基础底板钢筋贯通(两根主筋做好标记),并用40×

4镀锌扁钢与

柱内主筋贯通后甩出底板。

将甩出地板的扁钢(四个角)在室外地坪下800mm的深度预留40×

4的镀锌扁钢1米,以便补打接地极。

4.2.3接地体核验

接地体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请监理单位进行隐检核验,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等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接地电阻应及时进行测试,当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时,应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测试。

接地电阻测试应形成记录。

14.3接地干线安装

4.3.1接地干线安装的有关规定

1)接地干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

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以用接地线本身完成弧状代替。

2)接地干线应设有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

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设有接地标记。

3)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或两点以上与接地网想连接,不得在同一个接地线中串联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4.3.2接地干线明敷时的有关规定

1)应便于检查

2)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3)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m,垂直部分应为1.5~3m,弯转部分应为0.3~0.5m。

4)接地干线沿建筑物墙面水平敷设时,离地距离应为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距应为10~15mm。

5)接地干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水平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得有高低起伏或弯曲等情况。

6)明敷接地线表面应涂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域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应做出标志。

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4.3.3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1)首先进行接地干线的调直、侧位、打眼、煨弯,并安装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

2)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开挖沟槽,然后将扁钢侧放埋入。

回填土应压实,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

4.3.4室内接地干线敷设

室内接地干线多为明敷设,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具体做法如下:

1)预留孔:

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6mm以上,其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

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留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凝固后易于抽出。

第二种:

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预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15~20mm。

第三种:

保护套可用厚度1mm以上的铁皮做成方形或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m以上空隙。

2)支持件的固定:

支持件应采用40*4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个为50mm,总长度为70mm。

其具体固定方法如下:

现浇混凝土墙上的固定:

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调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

3)明敷接地线安装:

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

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壁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24.4支架安装

4.4.1支架安装的有关规定

1)支架应有燕尾、角钢支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刚支架埋深不小于90mm。

2)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

接地干线支架端应距墙面20mm。

3)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

垂直间距不大于1.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

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

4)埋设支架所用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

2。

4.4.2支架安装

1)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分档定位。

3)用手锤、凿子进行剃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4)首先敷设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设其它支架。

在埋设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湿润。

5)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现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架用砂浆找平、找直。

6)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14.5避雷引下线敷设

4.5.1避雷引下线需要装设断接卡子或测试点的部位、数量按图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一下规定设置:

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

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2)建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可不做断接卡子,但要设置测试点。

3)建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地均要设置断接卡子。

4)端子卡子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便于测试,暗设时距地高度为0.5m,明设时距地高度为1.8m。

1.8m以下部位应用竹管或镀锌角钢保护。

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4.5.2避雷引下线暗敷设的有关规定

1)利用主筋作为暗敷设的引下线时,每根引下线不得小于两根主筋,每根引下线直径不能小于12mm。

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

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要做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I”字形,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2)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3)主筋搭接处按接地线要求焊接,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冷挤压、丝接时其接头处可不焊跨接线及其它的焊接处理。

4.5.3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1)首先将扁钢(或圆钢)用手锤进行调直,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或与断接卡子连接,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与建筑物内至屋顶并处屋面一定长度,以备与避雷网连接,如需接头则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及银粉,最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2)利用主筋做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所有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距室外0.5m处焊接断接卡子,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焊接处屋面一定长度的引下线镀锌扁钢40*4或φ10镀锌圆钢,以备与避雷网连接。

每层个引下点焊接后,隐蔽之前,均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同时填写隐检记录。

24.6避雷网安装

4.6.1避雷网安装的有关规定

1)避雷网卡固时应加镀锌弹垫、平垫。

2)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o,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3)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

如果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4)遇有变形缝应做煨弯补偿。

4.6.2避雷网安装做法

1)避雷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

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在一段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

2)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

3)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调直、敷设、卡固、焊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接。

焊接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银粉。

4)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铁栏杆、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

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

5)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外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012

6)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越好。

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重要性而定。

重要建筑物可使10m*10m的网格,一般建筑物采用20*20的网格即可。

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去做。

34.7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4.7.1避雷针制作与安装的有关规定

1)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口等的距离应大于3m。

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铺设暖石或沥青地面。

2)独立避雷针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

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3)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配电装置的架构或屋顶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4)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5)避雷针采用镀锌钢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6)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

4.7.2避雷针制作

1)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φ19镀锌圆钢,屋顶上的避雷针一般采用φ25镀锌钢管。

2)把放电尖端打磨光滑后进行刷锡。

如针尖采用钢管制作,可先将上截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用手锤收尖后,焊缝磨平、刷锡。

3)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多节进行下料,然后把各节管按粗细拼装起来,相邻两节应把细管插入粗管中一段,插入长度一般为250mm。

最后把各个接头部分焊接。

4)焊接后把避雷针体镀锌或涂银粉。

4.7.3避雷针安装先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地角螺栓上,焊上一块肋板,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矫正,焊上其他三块肋板。

最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上,清除药皮刷防锈漆及银粉。

五、质量标准

5.1材料的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2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5.3焊接、连接的焊缝平整、饱满无明显气孔,咬肉等缺陷。

5.4避雷网及其支持件安装位置准确,固定牢固,防腐良好;

避雷网规格尺寸和弯曲半径正确;

避雷网支持间距均匀。

检验方法:

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和尺量检查。

六、成品保护

6.1不得随便移动已绑扎好的结构钢筋,不要踩坏绑扎好的钢筋

6.2电气施工时,不得磕碰及弄脏墙面。

6.3焊接时注意清除四周易燃物。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1圆钢、扁钢的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就重新补焊,不允许出现上述缺陷。

7.2主筋错位应及时纠正。

7.3支架间距不均匀,直线段不直,超出允许偏差。

重新修改好间距,将直线段校正平直,

不得超出允许偏差。

7.4避雷线不平直、超出允许偏差,调整后要横平竖直,不得超出允许偏差。

7.5卡子螺丝松动,要及时将螺丝拧紧。

7.6钢门窗、铁栏杆等接地引线遗漏,要及时补上。

7.7扁钢不平直,要重新进行调整。

钢筋加工技术交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