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921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0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

的《拉·

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

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逍遥游》主要观点:

人应当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精神活动臻至优游自在、无牵无挂的境界。

《秋水》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

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段。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

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

这一部分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本篇主旨在讨论价值判断的相对性,虽然有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但同时也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决非一般的诡辩。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北冥(mí

ng)鲲(kūn)抟(tuá

n)

徙(xǐ)齐谐(xié

)正色邪(yé

(2)通假字

①北冥(mí

nɡ)有鱼(“冥”同“溟”,海。

②其正色邪(yé

)(“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3)古今异义

海运

天池

野马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①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②南冥者,天池也(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

(6)文

言虚词

(7)文言句式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三、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北冥:

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下文“南冥”,指南海。

鲲:

传说中的大鱼。

鹏:

本为古“凤”字,文中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

奋起的样子,文中指鼓起翅膀。

垂天之云:

悬挂在天空的云。

海运:

海水运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徙:

迁移。

天池:

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

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志怪:

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水击:

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抟:

盘旋飞翔。

扶摇:

旋风。

九:

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

离,文中指离开北海。

以:

凭借。

六月息:

六月的大风。

野马:

山野中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尘埃:

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

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以息:

用气息。

相:

互相。

吹:

吹拂。

苍苍:

深蓝。

其正色邪:

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其,表示选择。

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极:

尽。

下:

向下。

是:

这样。

2.重点句子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鹏鸟由北海迁徙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答案示例: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请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鲲鹏展翅、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

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3.“野马”“尘埃”的运动靠的是什么?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

说明万物均“有所恃”,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大鹏、野马、尘埃看似逍遥,其实并未达到真正的逍遥。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生动传神,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何作用?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

3.“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

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点拨:

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恃的道理。

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

从北海到南海。

高度:

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2.你敬佩鲲鹏吗?

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

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

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

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3.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借用寓言说理。

文章借用寓言把“无所恃”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鲲、鹏。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和鹏的遨游天际,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

的形象。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

而彼且奚适也!

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它们目光短浅。

五、课堂小结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强大如鲲鹏,它也有所恃,有局限。

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学好知识,凭借知识的力量,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抽背课文,复习巩固生难字词。

二、新课导入

庄子和孔子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思想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智、博学、善辩。

三、自主预习

检查预习

鲦鱼(tiá

o)濠梁(há

o)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②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四、疏通文意

濠梁:

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鲦鱼:

一种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这。

从容:

悠闲自得。

安:

怎么;

哪里。

全:

完全,肯定(是这样)。

循其本:

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其,代话题。

本,最初

云者: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

既:

已经。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4)请循其本。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

五、合作探究

1.庄子与惠子辩论的问题是什么?

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惠子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

他的依据是什么?

理由一:

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

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

3.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1.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2.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品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庄子避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问的方式,以“非我”者“不知我”推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其“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1.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

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2.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1)采用对话形式。

文章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幽默、机智。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本文却用闲适、轻松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语言幽默。

惠子相(xià

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chú

),子知之乎?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hè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

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子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子

则否定了庄子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练习设计

八、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机智巧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