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962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50″-46°

27′19″

绥化市

中兴村

呼兰区

丰裕村

3区

洼兴镇

26′21″-127°

12′37″-46°

22′25″

镇东乡

华山乡

太泉乡

长明村

4区

黑山镇

东经127°

23′35″-127°

29′58″

22′32″-46°

27′16″

大众村

庆丰乡

坚强村

5区

天增镇

15′03″-127°

27′58″

32′29″-46°

37′34″

庆安县

德祥乡

山后乡

6区

7′30″-127°

18′45″

7′30″-46°

27′30″

万发镇

7区

丰乐乡

0′45″-127°

7′2″

1′40″-46°

19′30″

志达村

丰富村

良种村

8区

龙庙镇

11′15″-127°

18′55″

14′49″-46°

19′52″

青山

新立村

张家店

曹挂清屯

9区

红光乡

50′23″-127°

05′54″

27′29″-46°

32′29″

建国村

1.6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地貌类型为丘陵。

1.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属系国家所有,使用权单位为巴彦镇、西集镇、巴彦港镇、兴隆镇、洼兴镇、黑山镇、天增镇、德祥乡、丰乐乡、龙庙镇、红光乡,权属明确,界址清楚,无土地争议。

1.8项目区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项目区预计新增耕地面积2660.3345公顷,新增耕地率3.57%。

1.9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区规划利用地下水,发展喷灌,部分旱田改为水田。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

土地平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植树造林工程、建筑物工程、电力工程等。

1.10现状耕地质量状况及开发整理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现状耕地种植单一,全部为旱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特别是旱涝灾害造成单产低、总产不稳。

整理后,完成灌、排、林、路、井综合治理,不仅增加耕地数量,同时也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项目区农田可见成高产稳产农田。

1.11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实施后,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2660.3345公顷,完善各种农田配套设施,较大程度提高耕地质量,更好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了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的强大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为一体的整理模式,成为巴彦县科技与现代化农业密切结合的示范基地。

1.12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1年,从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竣工。

1.13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80717.53万元,平均每公顷土地投资0.97万元。

2项目背景

2.1项目所在县简况

2.1.1项目所在市、县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境内。

2.1.2项目所在县的自然条件

巴彦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250m左右,东北部属半山区,属小兴安岭余脉,中部为丘陵漫岗区,是本县第二产粮区,南部为松花江沿江平原,是本县粮食的主产区。

巴彦县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2.7℃,一月分月平均气温-21.2℃,七月份平均气温22.4℃,无霜期127天,年平均降雨量为597mm,日照2640小时。

2.1.3项目所在县的社会经济情况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隶属哈尔滨市管辖,总面积3135.2平方公里。

总人口70.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51万人,劳动力30.62万人。

年产值总收入达到51.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收入37.7亿元。

全县人均收入5258元。

2.1.4项目所在县土地利用情况

巴彦县全县总面积313521.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1626.1公顷,占67.49%,林地44237.3公顷,占14.11%,草地6924.4公顷,占2.21%,建设用地16765.4公顷,占5.35%,交通用地5652.5公顷,占1.80%,库、河、塘水面11131.9公顷,占3.55%,未利用地17184.2公顷,占5.48%。

2.2项目提出的理由

近年来,随着全巴彦县的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及招商引资项目的不断落实,农业开发用地不断占用耕地,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对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

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国土资源部也下发了《关于印发2007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号),通知中指出要不断改进土地规划计划调控,组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监管。

针对文件要求,巴彦县积极组织国家投资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巴彦县为我省粮食主产县之一,巴彦县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项目区现有耕地70.00%为基本农田,符合国家政策及文件要求。

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积极响应国家对土地整理的号召,充分利用国家对土地整理项目的优惠政策,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特提出本项目。

项目区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地势属丘陵中的平地,地块规则,中低产田及荒草地较多,项目区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进行土地整理,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贡献。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3.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土地复垦规定》

《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

2.3.2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文件

国土资发[2000]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5]2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

财建[2005]169号《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

2.3.3相关规划

a)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年度规划;

c)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水务、农业、林业、环保规划。

2.3.4技术标准

a)《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b)《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c)《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d)《黑龙江省水文图集》1996年黑龙江省水利厅出版。

2.3.5相关基础资料

a)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

b)1:

50000项目区地形图;

c)水工定型设计图册。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地势起伏多岗坡地,地面海拔高程150~180米,地面自然坡降1/500~1/50不等。

项目区主要种植旱田作物。

项目区分布着各种形状荒草洼地。

荒草地生长着野古草、羊草、蒙古柳、地榆、香蒲、杂类草植物,植被高小于1.0米。

3.1.2气候

项目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季风交替的影响,冬季漫长寒冷,春季风大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早霜,年平均气温3.9℃。

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21.2℃,极端最低气温-40.2℃。

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6.8℃。

无霜期143天,日照2576.5小时,光照充足,为我省第二积温带,>10℃的年积温2646℃。

初霜九月中旬,终霜五月中旬,多年平均结冻期152天,多年平均冰厚1.0米。

冻层深度2.2米。

多年平均封江日期为11月17日,多年平均开江日期为4月12日。

项目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47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6、7、8夏季风盛行时期的三个月,雨热基本同季,对农业生产最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2.77%。

降雨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地区最多雨年份降雨一般是最少降雨年份的3~4倍。

项目区水面蒸发量(E601)840毫米。

3.1.3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薄层粘底碳酸盐草甸黑钙土,黑土层厚20~30厘米,占总面积的17.1%,草甸土占总面积的82.2%,沼泽土占总面积的0.7%。

土壤化验各种含量见表3.1-1。

表3.1-1土壤各种含量化验成果表

项目

名称

黑土层厚

(cm)

有机质

(%)

含氮

mg/100克土

含钾

含磷

PH值

土壤特性

草甸黑钙土

10~20

3.03

2~4

7~10

0.101

5.90

耕性好,肥力不高,怕旱不怕涝。

草甸土

15~25

4.54

0.094

6.30

属凉性土,抗旱怕涝。

沼泽土

3.44

0.090

6.05

3.1.4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项目区地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松辽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势较平坦,地形坡度变化一般,有利于地下水储存,主要赋存砂卵石层,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为30~40吨/小时。

3.2自然资源条件

3.2.1光热资源

1)光能

太阳辐射能不仅以其热效应给予动植物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更重的是在光的任用下,绿色植物实现了光合效应、光形态效益和光周期效应,而正常地生长发育。

并为一切生物(包括动物、人类和植物自身)制造有机物。

农作物总干物质中有90%~95%是通过光合作用得来的,只有5%~10%的来自土壤养分。

因此,太阳光能的多少和利用率的高低,与一定区域的作物产量与品质关系极大。

2)光量

全年太阳总辐射为115千卡/平方厘米,夏季(5-9月)67.7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9%。

历年平均值为2495小时,为可照时数的57.0%。

农作物产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收收获物里的蓄积的化学潜能的数量:

YP=6.667×

106/(C×

500)×

15

=2889(千克/公顷)

式中:

YP—干物质(千克/公顷)

C—能量转换系数C=4.25

F—光能利用率

E—作物经济系数E=0.9368

Q—全年太阳辐射量(千卡/厘米2)

3)光时

作物生育期4-9月份,日照时数2576.5小时,日照百分率57%。

5-6月份是全年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

项目区的干燥度为1.55~1.99。

项目区属于寒温带地区。

3.2.2水资源

项目区内有1江14条河,河道总长622.1公里,总流域面积4465.9平方公里。

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10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储藏量(理论)25亿立方米,年平均开采量3217.07万立方米。

水资源年利用总量5.73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409立方米,土地亩均用水量112立方米。

3.2.3生物资源

项目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土产品种齐全。

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水稻、高梁、大豆、杂粮等农作物;

家畜中主要有马、驴、骡、猪、羊、犬等,家禽中有鸡、鸭、鹅等。

3.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巴彦县,总面积82822.3239公顷,总人口44.8359万人。

农业人口36.0882万人。

年产值总收入达到78.77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收入18.6236亿元。

全乡人均收入3475元。

表3.3-1巴彦县土地整理项目社会经济调查表

总面积

人口

农业人口

社会总产值

农业产值

人均收入

人均耕地

公顷

(万人)

(亿元)

(元/人)

(公顷)

Ⅰ区

14731.5847

10.8998

8.4502

11.6

3.7807

3879

0.43

Ⅱ区

11964.0467

9.5506

4.4755

8.2

2.78

3369

0.38

Ⅲ区

7335.0158

3.2076

2.92

5.86

1.02

3320

0.66

Ⅳ区

3250.2783

2.1551

2.0891

1.352

0.8087

3307

0.48

Ⅴ区

12159.1276

4.3277

4.2827

2.8

1.1342

3327

0.37

Ⅵ区

8363.1085

3.0312

2.9512

5.7

1.6

3575

Ⅶ区

8755.4675

3.9997

3.7572

2.66

0.72

3427

Ⅷ区

8038.0457

3.4445

3.1314

2.5

0.87

3269

0.44

Ⅸ区

8225.6491

4.2187

4.0309

3.1

0.77

3336

合计

3475

0.45

3.4自然灾害

项目区主要灾害有:

旱灾,特别是春季,由于冬春少雨,春风大,土壤含水量少,十年九春旱;

项目区缺少排水工程,雨季又常发生涝灾;

秋季多低温天气,加早霜,发生冻害。

造成农业产量低,总产不稳。

3.5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采用标准三级地类。

见表3.5-1。

3.5.2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垦殖率=

=

=81.47%;

土地利用率=

=97.63%;

耕地复种率=

=100.00%;

3.5.3耕地质量现状

a)土层厚度与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为5级,黑土层为20~30厘米

b)土壤盐渍化及土壤污染状况

项目区土壤无盐渍化及污染

c)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盐碱度

土壤有机质3.03%为3级,PH=5.9位2级。

d)灌排条件

项目区只有少部分水田,而大部分无灌溉条件;

排水只有骨干工程,无配套,丰水年大雨后有洪涝灾害发生。

3.5.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519.8545公顷,其中耕地67475.2557公顷,占90.55%,种植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其次是水稻,年总产量25442.42万公斤,按目前市场价,年销售收入37879.93万元,年净收入为33991.03万元。

3.6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6.1交通基础条件

项目区内有哈绥高速公路,宾北铁路从项目区穿过,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南北最大运距85公里,东西最宽运距75.4公里。

项目区内现有田间道742条,总长1646.63公里,土路,路面宽6米。

生产路805条,总长920.74公里,土路,路宽4米。

道路路面没有砂石垫层,年久失修,路面破坏严重,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已不能满足项目区交通要求。

晴天尚好,雨天无法通行。

3.6.2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布有排洪沟34条,总长68.0公里。

项目区现有建筑物共18座,含农道桥7座,8座直径100厘米的砼圆涵,3座直径60厘米的砼圆涵,年久失修。

3.6.3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现已布设高压线路网、民用线路网两种电力设施,电力设施比较齐全,利于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

3.6.4农业生产及农田基础设施状况

a)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玉米和大豆,有少量的水稻。

玉米播种面积34729.9359公顷,产量每公顷6000公斤;

大豆播种面积34729.9359公顷,产量每公顷1800公斤,水稻播种面积217.3800公顷,每公顷产量5250公斤。

b)农田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位于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耕地受坡水侵害不大。

4项目分析

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本项目符合《巴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整理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水利等专业规划要求;

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项目规划始终围绕确保土地的可持续性,坚持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工程配套,旱能灌,涝能排;

改良土壤,提高抵御自然灾害(旱灾、涝灾、早霜)的能力,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分区的要求。

4.1.1法律法规

巴彦县土地整理项目,是在巴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中筛选提取出来的,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该项目的实施符合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江河流域管理法》、《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符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划。

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本项目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相一致,是落实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求的具体内容。

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660.3345公顷,新增耕地比率3.57%,符合巴彦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

该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巴彦县科技与现代化农业密切结合的示范区,有较强的辐射示范作用。

4.2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分析

4.2.1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

a)自然因素

1)项目区位于平原区,田块排水不畅。

2)春旱,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5月降雨只占全年的8.8%,因此造成春旱。

影响农作物产量、质量。

3)项目区无地表径流灌溉。

项目区采用地下水灌溉,潜层地下水埋深80~120米左右,单井涌水量30~40吨/小时。

4)项目区大于10℃年积温2646℃。

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

5)项目区耕地土壤呈中性,养分不均衡,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肥料。

b)社会经济因素

1)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

2)农田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显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率低。

3)农业技术落后,农业科技人才缺泛。

4.2.2主要对策

a)项目区要修排水工程:

修排水沟1280条,总长1517.93公里,标准为五年一遇,使项目区的耕地不受涝灾。

b)充分利用地下水,发展旱田喷灌,项目区土地整理后增加旱田喷灌面积2569.2362公顷;

增加部分水田91.0983公顷。

c)项目区维修田间道542条,总长846.63公里,路面铺砂石厚20厘米,路面宽6米。

维修生产路605条,总长620.54公里。

d)项目区要引进科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种田。

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加耕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质量,以补充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以及自然灾害损毁、退耕还林还草对耕地的减少,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4.4.1灌排制度

1、水田灌溉制度

本灌溉制度是采用新型的灌溉方式(即旱育稀植,湿润灌溉)条件下确定的,与旧的灌溉方式有很大区别,其灌水时间不定,灌水次数增多,每次灌水量不变,具体见下表。

表4.4-1水田灌溉制度表

生长期

日期

(月、日)

天数

(天)

灌水定额

用水率

(毫米)

(m3/亩)

泡田

5.1~5.15

115

77

18.78

插秧

5.16~5.31

16

30

20

4.9

返青

6.1~6.7

7

50

33

8.05

分蘖初

6.8~6.14

60

40

9.75

分蘖末

6.15~6.30

70

47

11.46

晒田

7.1~7.2

2

拔节期

7.3~7.31

29

190

127

30.97

抽穗

8.1~8.14

14

80

53

12.92

乳熟

8.15~8.20

6

13

3.17

5.1~8.20

2、旱田灌溉制度

表4.4-2旱田作物灌溉制度表

灌水

次序

灌水时间

灌溉定额

备注

生育

阶段

(日/月)

毫米

立米/亩

1

3

苗期

七叶

拔 节

1/6~10/6

18/6~28/6

5/7~15/7

35

23.3

105

开花前

开花中

结 荚

5/6~15/6

23/6~3/7

10/8~20/8

37.5

25

97.5

65

4.4.2灌溉水源

项目区灌溉水源为地下水。

4.4.3需水量预测

根据项目区地势较平,按提供地下水单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