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970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23.事物发展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所以,量变就是质变,质变就是量变。

24.否定就是彻底消灭旧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6.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所以都是必然的。

27.假象是事物歪曲的反映,所以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1.简述哲学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5.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关系怎样?

6.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并说明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7.什么是静止?

承认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8.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9.为什么说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0.为什么说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11.什么是意识的本质?

为什么说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分析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13.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1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5.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16.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7.什么是辩证法讲的矛盾?

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区别何在?

18.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两者关系如何?

19.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

21.什么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2.什么是质和量?

认识质和量有何实践意义?

23.什么是度?

掌握度的意义是什么?

24.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5.什么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如何理解肯定和否定的相互关系?

26.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27.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28.如何理解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

掌握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2.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试述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

3.试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试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5.试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6.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7.试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意义。

8.试述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掌握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

9.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对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10.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这一原理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信念有什么指导意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感觉是存在的反映,因此存在就是被感知。

3.认识来源于实践,先实践,然后才能产生认识,因此,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活动。

4.“求知欲”、“好奇心”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7.感性认识就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就是间接经验。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9.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11.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14.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5.在同一个问题上,真理只有一个。

1.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2.什么是不可知论?

为什么说实践是对不可知论最用力的驳斥?

3.什么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它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什么区别?

4.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6.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7.什么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两者的关系如何?

8.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为什么说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10.什么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实现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11.简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和正确实现这次飞跃的条件。

12.为什么认识要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什么?

13.简述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14.简述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价值性的关系。

15.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16.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7.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18.简述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1.试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2.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两者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

3.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4.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何理解这一原理对我国思想解放的意义?

6.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辨析题

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就在于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2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3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5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这就是生产力

6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7“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8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9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10一个完善的人,其本质是理性、自由和意志

11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13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

14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具有阶级性

15经济基础就是指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1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17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18社会是通过人的有目的活动实现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19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20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2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2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

23.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具有阶级性。

24.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高低。

1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

2说明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简述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表现

4说明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5.地理环境及其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人口因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7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极其表现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关系

1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关系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

12.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13.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表现

1试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如何正确看待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如何全面理解国家的本质?

简述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

3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及这种反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4试论述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5试论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6试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7.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致性

8怎样理解人的社会性?

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9试论述如何正确理解人的价值。

这一理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何指导意义

10.试述共产主义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11结合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说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2.联系现实思想状况,评述下列两种观点: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

(一版本上辨析与论述)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一P3)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一P4)

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一P3-4)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一P5)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一P5)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一P6)

8、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

(一P12)

9、世界统一于存在。

10、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11、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P12)

1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4、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5、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特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一P13)

16、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7、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一P13)

18、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一P13)

19、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20、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2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一P25)

2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2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一P25)

2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26、“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P32)

27、“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一P32)

28、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一P32)

29、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30、科学社会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31、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1、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2、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一P33)

3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34、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一P45)

35、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36、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一P46)

37、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的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8、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39、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一P47)

40、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1、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42、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4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44、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一P48)

45、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46、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47、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48、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一P49)

49、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步。

50、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5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5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

53、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54、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一P62)

55、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56、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57、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及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58、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

59、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必然的规律了。

60、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一P72)

61、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一P73)

62、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6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64、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一P74)

65、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一P81)

66、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67、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P82)

68、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一P90)

6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70、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是全球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71、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72、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一P91)

73、剩余价值转换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P99)

74、“二战”后发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增长,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出现了变化。

75、共产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

材料分析题

1、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2、结合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P7)

3、世界的本质问题。

(一P14)

4、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

5、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

(一P15)

6、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

7、矛盾问题(一P16)

8、可能性和现实性(一P16)

9、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问题。

(一P16)

10、知行关系(一P26)

11、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一P26——27)

12、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

13、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P34)

14、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

(一P35)

15、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

16、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一P50)

17、马克思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

18、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选举制、人权(一P51)

19、价值规律(一P51-52;

P53)

20、矛盾关系(一P52)

21、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

(一P54)

22、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

(一P55)

23、根据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会在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24、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25、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

(一P63)

26、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27、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人工股东。

(一P64)

28、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一P65)

29、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30、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一P75)

3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一P76)

32、马克思预测未来、理解未来和现实社会的联系。

33、资本主义的弊病及如何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一P83)

34、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一P92)

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6、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环境和人口。

(一P100)

3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日本海啸与中国抢盐风波之材料分析:

日本地震、海啸乃至核危机没有让我们看到一个惊慌失措的民族和国家,却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抢盐的闹剧,引发了我们对国民性的反思。

抢盐事件出现后网络上有句话说:

抢自己的盐,让别人无盐以对。

很多人当成笑话来看,但是也有很多博友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无言以对”。

时间还在延续,国家还在发展,在今后还将面对很多危害面、涉及面广的公共事件发生,我们不知道民众会去抢什么。

类似抢盐这种庸人自扰的恐慌,不止一次发生在中国。

去年韩朝局势紧张,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

下午炮击,身处其中的首尔股市波澜不惊,甚至一路攀高距历史高点仅有百点之遥,而A股却似惊弓之鸟,弱不禁风,让人哭笑不得。

而且从SARS、张悟本、抢盐等事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公众对于很多知识的缺乏。

现如今掀动这场抢盐风波的“黑手”,强劲而无形,它是我们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的力量。

抢盐浪潮为现实人群中的“心理应激”、“集体恐慌”等一列因素所导致。

第一,轻信谣言甚至缺少基本独立判断能力。

第二,缺乏对日常科学知识的认知。

第三,对于核知识的不了解。

离公众太远的东西,公众很少去了解,而它所潜在的危险也就让公众感受不明显,甚至是感受不到。

第四,盲从心理严重。

中国人习惯于从众,而不是独立思考。

第五,部分民众公德心缺乏,借灾难抢发不义之财。

中国人喜欢抢购,一方面缘于早年物资匮乏造成的阴影,另一方面就缘于对谣言的轻信。

老百姓为什么容易轻信谣言?

是因为对媒体已公开信息的不信任。

现今的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报喜不报忧的报道,权威专家在媒体上常以安抚民众情绪的角色出现。

地方一些重大恶性事件也经常瞒报。

等到事情闹大了,兜不住了,相关方面才被迫承认事态的严重性。

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后,这些舆论领袖在公众心目中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可信度。

甚至出现反效果,就是媒体说没事,公众觉得有事,媒体说没大事,公众认为问题肯定已经很严重。

恐慌多起于未知,未知则不可控。

当对媒体丧失信任后,一个明显无厘头的谣言就可能把问题无限扩大,直至造成集体性的恐慌。

让人高兴的是,在面对这次食盐抢购风潮的过程中,不仅卫生、发改委等政府部门高速反应进行辟谣。

更重要的是,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中迅速形成了理性的对抢购食盐的质疑声。

这种网民自发的开放的言论,使谣言瞬间粉碎。

日本核泄露,增加中国百姓的恐慌根本原因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就是说,现在是春天,刮的是东风,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不是说了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就是说赤壁那场战争是冬天打的,没有东风,诸葛亮夜观天文,知道那个时候会天助这场战争,要刮东风,而想想看,现在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春天,能不刮东风么?

刮东风,不正好刮到中国?

可是又想想,还是这个老天,在日本灾害严重的时候,日本国里乌云密布,下起雪来,这样核辐射尘埃就自然落在日本本土,可是中国人就是那么敏感,未雨绸缪,非得防患于未然,非得抢盐。

经济会经历V型走势,因为灾后重建会拉动GDP快速增长。

这就引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