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996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D.C.意为从头反复到Fine处结束。

故为:

A+B+A。

③歌曲的难点:

三四句连续的大切分、小切分、大附点的演唱,达到全曲的高潮。

4、介绍简单的音符相关知识点:

大切分、小切分、附点音符、波音的演唱。

5、分组讨论进行活动创编,用不同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

(将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自编短小的故事进行表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师再进行点评)

六、课堂小结

本首歌曲告诉我们:

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永不相忘!

我们要努力求学,报效祖国!

 

第二课时《欢乐的啦啦歌》

(1)体会欢乐的气氛。

(2)培养团结合作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1)聆听歌曲。

(2)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1)认识休止符,熟悉反复记号。

(2)掌握重音、渐强、中强的力度记号。

(3)重点学习小附点的演唱。

(4)认识钢琴上的黑白键,学习C大调的音名、唱名。

(5)学习首调唱名法,熟悉音符的时值。

(1)重点学习小附点的演唱。

(2)认识钢琴上的黑白键,学习C大调的音名、唱名。

(1)小附点的演唱。

(2)力度记号的运用。

五、教学流程

用欢乐的旋律导入,提问学生该音乐是表现什么情绪?

直接导入本课。

2、歌曲表现情绪

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张文纲老师。

全曲速度为快板,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同学们注意把握情绪。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体会轮唱的艺术魅力。

3、学唱歌谱。

(1)认识钢琴上的黑白键,学习C大调的音名、唱名。

(2)熟悉首调唱名法,掌握音符的时值。

(3)讲解小附点、力度记号(中强、强、渐强、重音)以及反复记号的演唱方法。

4、加入歌词,学唱歌曲。

注意体会音高的感觉。

5、轮唱歌曲。

(将班级分成两组,采用轮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注意音高、音准的把握,体会轮唱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6、播放《保卫黄河》视频

(播放《保卫黄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轮唱的艺术魅力)

本节课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从中我看到了同学们在轮唱表演中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集体的风采,更体现了轮唱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初学竖笛欣赏《校园多美好》《伙伴进行曲》

(1)提高审美能力。

(2)在欣赏中体会乐曲的情感。

(2)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能用拍手、拍腿来打节奏。

(3)熟悉竖笛的演奏方法。

(1)掌握竖笛的指法,演奏姿势。

(2)学会正确的演奏呼吸。

(3)体会童声合唱的形式。

(4)学会辨别乐器种类。

1、掌握竖笛的指法、演奏姿势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

2、学会辨别乐器。

1、竖笛的演奏,乐器种类的辨别。

2、乐曲主旋律的把握。

教师吹奏竖笛,学生聆听,体会竖笛的音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授竖笛

(1)教授竖笛的指法、演奏姿势以及正确呼吸方法。

(注意姿势、口型、指法的准确无误;

手指起落的干净利落;

每个音都要吐奏;

按“V”换气记号换气。

(2)进行简单的练习

3、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

(1)聆听歌曲,熟悉歌词。

(2)配乐朗诵歌词

(3)熟悉主旋律。

①提问歌曲的曲作者?

他的代表作?

(施光南:

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

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

代表作有《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月光下的凤尾竹》、《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②跟琴唱主旋律,模仿唱出和谐好听的声音。

4、欣赏管乐合奏《伙伴进行曲》

(1)欣赏乐曲

(2)熟悉乐器种类,并加以辨别。

(3)把握主旋律,并进行模唱。

(4)学会用“拍手”或“手拍腿”来打节奏,感受管乐合奏带来的无穷震撼力!

5、作业:

要求同学下周申报一个活动---班级音乐会。

同学们在乐器演奏中,体验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

在乐曲欣赏中,体会到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无穷的震撼力!

希望你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得到更多的收获!

第二单元中国龙吟

第一课时《龙的传人》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会用歌声表达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来表现音乐。

(1)连音的正确演唱。

(2)体会歌曲的强弱对比。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学会用歌声表达爱国之情。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来表现音乐。

1、导入:

我们中华名族有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有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英雄气概。

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

(接下来我们看以下几副图片)

2、(播放《龙的传人》的背景音乐,学生朗诵单元寄语)

江河奔腾,汇响成磅礴的旋律;

金龙飞舞,演绎出激越的乐章。

唱不尽的感怀与赞颂,时代的颂歌每一个音符都浸染着五千年的文明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聆听是音乐入门的途径。

要专心而投入、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关注音乐主题及发展,感受音乐的感性特征,就能更充分地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音乐语言并不神秘,爱他的人都能读懂。

3、新授:

(1)欣赏感受:

多媒体播放《龙的传人》,学生可以轻轻跟随哼唱,进行感情的初步体验。

(2)歌曲分析:

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侯德健(台湾人)。

20年前此歌曾在中国广泛流行。

歌曲的歌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

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

曲调和旋律采用了自然小调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音域仅五度,级进为主,易于传唱。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民渴望回归同一的感情趋向。

(3)范唱歌曲

(学生注意对应简谱,感受歌曲爱国情感)

(4)学唱歌谱

(学生学会打拍子)

(5)加入歌词

(尝试学唱歌曲,注意连音的正确演唱)

(6)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唱

①注意强弱的对比,感受旋律中最稳定的音。

②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音乐。

③注意纠正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唱准第9小节和第12小节的“虽不曾看见”和“长江水”,另外,歌曲第15小节的“澎湃汹涌”,要特别注意。

(7)分组演唱(活动创编)

班级分成三组,分别演唱三段不同的歌词,演唱完毕,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再对三组进行综合点评。

(8)播放不同版本的歌曲《龙的传人》

(体现音乐的多元化)。

这是一首抒情的男声独唱歌曲,它深情地唱出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爱恋和盼望统一的共同心愿。

第二课时《我是中国人》

(1)对京剧有个初步的了解,体会歌曲情感。

(2)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模仿戏曲风格,模唱歌曲,并要求学生自编自演。

(1)认识1/4拍号,掌握小附点、倚音、连音的演唱方法。

(2)了解国剧---京剧。

(3)了解“板眼”、“西皮”、“二黄”的含义。

1、了解京剧,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小附点、倚音、连音的演唱方法。

用戏曲风格来模唱歌曲《我是中国人》。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是中国人》。

通过京剧那独特韵味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本节课当中。

2、了解京剧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

喜、怒、哀、乐、惊、恐、悲"

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

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其伴奏乐器主要是京胡。

20XX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了解“板眼”、“西皮”、“二黄”的含义。

板眼:

在我国传统音乐中,于强拍处击板称“板”,于弱拍或次强拍处以鼓签击板鼓称“眼”。

西皮:

京剧唱腔。

活泼明快、刚劲有力,常为“眼起板落”,京剧定弦为(低音la)6-3。

二黄:

稳重、深沉、抒情,常为“板起板落”,京剧定弦为(低音sol)5-2。

3、教授歌曲《我是中国人》

(1)播放京剧大师的演唱视频,初步感受京剧唱腔,以及人物表演的特点。

(2)教师范唱歌曲,提示学生抓住唱腔的韵味。

(3)请一位学生,配乐诗朗诵歌词。

(4)分段教唱。

①提问:

歌曲中有什么难点?

并加以解决。

(如:

拍号、重音、小附点、倚音、连音休止符的演唱)

②提问:

歌曲具有什么样的风格?

(具有戏曲风格)

长连音的训练(气息的运用)。

4、班级争霸赛

(1)全班分四组演唱,四组进行评比,评出优秀小组。

(2)从四组中各选出一人进行终极PK,评选出“班级京剧演唱家”。

5、多媒体播放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进一步体验京剧的魅力)

京剧之所以成为国剧,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京剧,并把国剧发扬光大!

第三课时再学竖笛欣赏《金蛇狂舞》

(2)体会民乐的音乐风格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情感。

(1)竖笛练习。

(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营造的氛围,并模唱乐曲的主旋律。

(3)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打节奏。

(1)熟练演奏竖笛。

(2)了解有关“节拍”的知识。

(3)学会辨别民乐的乐器种类

(4)了解“聂耳”及其作品。

1、熟悉乐曲的主旋律。

多媒体电脑钢琴教材

多媒体播放《摇篮曲》,直接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情境中来。

2、教师用竖笛试奏歌曲《摇篮曲》。

3、教授

(1)复习竖笛的指法、演奏姿势以及正确呼吸方法。

(2)了解“节拍”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音阶练习。

(3)分小节教授。

(练习提示:

1、演奏中音“sol”时注意气息的控制,避免出现用气过量,声音失控的现象。

2、演奏时连线下的第一个音要吐奏,其他的音只要按孔的手指运动,气息延续而舌头不动。

4、集体演奏,培养团结合作能力。

5、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2)作者、作品简介:

①作者简介:

聂耳(1912—1935)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者。

他出身于云南玉溪一个清贫的牛医家庭,自幼受到家乡的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的熏陶,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

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后参加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曾在上海发起并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积极为左翼进步电影、戏剧配乐作曲。

他的作品富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感召力,被誉“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聂耳先后写有《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后被定中国国歌。

1935年聂耳于日本腾泽市鹄沼海中游泳时意外身亡。

作品简介:

②《金蛇狂舞》是1934年聂耳根据江南丝竹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乐合奏曲。

明快而有力的旋律给人以强烈奔放的印象,而配以激越的锣鼓节奏,更渲染出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乐曲以《金蛇狂舞》命名,既表示了中华民族对未来的坚强信念,也体现出一种革命乐观精神。

它现已成为我国民乐演出中最受观众欢迎与熟悉的保留曲目之一。

(3)教师播放管弦乐视频,并进行分段讲解(注意附点音符的讲解)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旋律始终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

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就以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绪,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段.由两小节打击乐器音响引出的更加热情昂扬而且流畅明快的旋律,令人感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命之活力。

第三段.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

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气息

(4)学唱主旋律。

(5)小组练习,并进行比赛。

(学生自编动作,打击节奏)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时,耳边就会想起振奋人心的国歌。

人民感谢聂耳,感谢他在我国音乐事业拓荒开路,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接下来让我们在他的乐曲中结束本堂课(播放《金蛇狂舞》)。

第四课时《红旗颂》

(1)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2)抒发对“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生活乐观向上赞颂。

(1)聆听乐曲,感受乐曲营造的气势。

(2)熟悉乐曲的主旋律。

(1)了解各乐器的特点;

(2)认识作曲家吕其明;

(3)了解管弦乐并能说出几件乐器种类。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电脑电子琴教材小号大鼓大镲小鼓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听几首关于红旗的歌(《锈红旗》、《歌唱祖国》、《五星红旗》、《红旗飘飘》),让学生初步了解红旗。

(2)引出要欣赏的大型管弦乐曲——《红旗颂》。

2、学习新课

(1)介绍曲作者

吕其明:

作曲家,安徽无为人。

曾为《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南昌起义》等影片作曲。

代表作品有:

交响诗《铁道游击队》、管弦乐《红旗颂》、歌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等。

(2)介绍管弦乐。

①管弦乐——就是由管乐和弦乐一起演奏的乐曲。

②管弦乐包括:

a、铜管乐器(主要有:

小号、长号、圆号、低音号)等。

这组乐器嘹亮高亢、雄壮辉煌。

b、木管乐器(主要有:

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等。

这组乐器音色多彩、穿透力强。

C、拉弦乐器(主要有:

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这组乐器优美抒情、表现力丰富。

d、打击乐器(主要有:

定音鼓、大鼓、小鼓)等。

这组乐器稳定节奏、统一乐曲。

③让学生分别听听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教师演示小号、大鼓、大镲、小鼓的音色)。

(3)让学生了解管弦乐组图及演奏位置。

(多媒体演示)

3、欣赏乐曲《红旗颂》(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

(1)播放乐曲,让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知,并边听边想所设问题。

(2)随音乐分析作品。

①《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手管弦乐序曲。

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

之后传遍大江南北、华夏两岸。

②这首乐曲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段:

嘹亮的小号奏出了乐曲的引子,指引着革命道路前进的方向。

再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

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是团结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

第二乐段

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

接着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

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在红旗的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号角又响了,红旗高高飘扬,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

第三乐段

这是主题的再现部分。

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了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尽情歌颂的情怀,人们尽情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这是一首深情的颂歌,这是一支气势恢弘的乐曲。

红旗在迎风招展,中国人民在猎猎飞舞的红旗下满怀豪情,奋发前进。

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有力的最高潮。

乐曲气壮山河。

(3)学生回答所设问题并分组分段讨论乐曲的音乐情绪。

(4)总结乐曲结构

再现开国大典宽广辉煌

第二乐段:

回忆战争时期坚定豪迈

第三乐段:

饱含胜利喜悦深情歌颂

(5)学生随音乐哼唱颂歌主题。

第一遍用宽广、激昂的情绪演唱;

第二遍用进行曲速度演唱。

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

(6)复听乐曲,整体感知。

分辨乐曲中颂歌主题共出现几次,

(7)欣赏完乐曲,请同学们分辨乐曲中颂歌主题共出现几次并谈谈乐曲对自己的启示。

4、开心一刻

人人争当小乐手,随音乐打拍子。

五、课堂小结

作品以《国歌》号角的音调开始,以颂歌及进行曲的风格塑造了乐曲的主要音乐形象,表现了对红旗、对祖国的热情颂扬之情。

(学生伴随着《红旗颂》音乐走出教室)

第三单元茉莉芬芳

第一课时《茉莉花

(一)》《茉莉花

(二)》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3)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

(2)体会各地歌曲《茉莉花》所包含的情感。

(3)体会轮唱的艺术效果,增进团结合作的能力。

(1)用轻柔的声音来表现情趣。

(2)要唱出“连音”的感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2、板书:

民歌的体裁: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3、听一听这两首歌曲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放录音)《茉莉花》

给出答案:

中国民歌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4、聆听两首歌曲,提出疑问:

(1)听录音,体会两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两首都是(B)

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两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两首都是(A)

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两首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两首歌曲歌词基本相同,情感也很相似,但曲调却各具特点。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5、学唱这两首歌曲,并注意区分。

(1)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

(2)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3)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情感。

(4)完整有感情的演唱,体会两地民歌所包含的情感。

(5)教师指挥,学生轮唱歌曲,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能力。

6、欣赏

(1)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

山西民歌《茉莉花》苏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这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7、欣赏各种形式的<

<

茉莉花>

>

在中国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民族乐团出访欧洲时,曾经在世界顶尖级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其中就有<

很受当地观众的喜欢。

由此可见,<

的魅力。

(1)电子琴曲<

(2)古筝曲《茉莉花》

(3)萨克斯独奏《茉莉花》

五、课堂小结:

虽然音乐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演绎这同一个主题:

那就是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持久的魅力。

让我们在一次完整的演唱歌曲,用心领取体会这两首《茉莉花》淡淡的幽香吧。

(齐唱歌曲,下课。

第二课时学竖笛欣赏歌剧《图兰朵》选段

(1)培养学生对歌剧音乐的兴趣,并乐于学习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2)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体验歌剧音乐。

(1)用竖笛演奏《茉莉花》。

(2)有能力创编或改编自己喜爱的小歌剧或音乐剧。

(1)了解什么是歌剧艺术?

(2)初识歌剧中的声乐部分:

咏叹调和宣叙调、重唱及合唱等。

1、连音的正确演奏

2、初识歌剧这种艺术体裁;

能够理解歌剧中的声乐样式。

1、高音区“do”的演奏。

2、对歌剧及其音乐文化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与鉴赏能力。

1、欣赏歌剧音乐片断,共同走进歌剧艺术,感受歌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请同学们谈谈对歌剧的最初印象,通过交流,教师掌握学生的原有知识程度,并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