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999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4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透过眼睛看世界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Word下载.docx

照相机和投影机 

投影机和照相机

5. 

如图所示,夏天的早晨,植物叶上常会有露珠,透过露珠看叶子,叶脉会变大、变清晰。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形成露珠时需要放热 

叶脉通过露珠成的是虚像

6. 

小明拿着一个放大镜(焦距为10cm)在距离桌子0.5m处欣赏鲜花,如图所示。

调整眼睛到放大镜的距离,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的是()

鲜花倒立的像 

鲜花放大的像 

鲜花的虚像 

什么也看不到

7. 

显微镜在生物课时我们已学过,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再放大一次

8. 

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

照相机照相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 

共享单车的投放,极大地便利了洛阳市民的出行。

如图所示,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我们能从各角度观察到二维码,其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

手机上的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10. 

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8cm处,使其在光屏上出现了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10cm 

8cm 

12cm 

18cm

11. 

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找到了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图中的()

12. 

在青竹湖湘校园田径运动会上,摄影记者小煜给参加“阳光伙伴”比赛的24位运动员照完合影后,运动员小昊想要照一张单照,此时,小煜应该()

原地不动,把镜头往外拉伸 

远离小昊,同时把镜头往里缩 

靠近小昊,同时把镜头往外拉伸 

远离小昊,同时把镜头往外拉伸

13. 

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湖光倒“影” 

 

立竿见“影”

毕业合“影” 

海市蜃楼的幻“影”

14.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如图: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相当于两个放大镜,对物体两次放大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5. 

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某处公园的风光,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镜头的距离应

大于100mm 

大于50mm小于100mmC. 

小于50mm 

等于50mm

16. 

下列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所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对着镜子化妆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会聚

远视眼镜是利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用放大镜查看地图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照相机B. 

平面镜C. 

幻灯机D. 

放大镜

18.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成像规律相同()

投影仪B. 

照相机C. 

放大镜D. 

近视眼镜

19. 

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

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

我们可以判定:

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20. 

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求达到的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调节光线强弱

B

在镜筒下降时

眼睛要注视目镜

C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倍数的目镜

D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正中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21. 

(1)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其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 

发生变化。

(2)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总是出现在窗玻璃的 

表面;

响尾蛇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 

,对其进行有效攻击;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能吸收绝大多数来自太阳的 

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或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比如新疆的坎儿井,好处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 

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5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 

.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 

;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为了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 

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 

(漫反射/折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 

(凹凸不平/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22. 

如图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23. 

如图所示,“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看到自己衣服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镜,所成的是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_____像(实/虚);

若镜头的焦距为8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cm.

24. 

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物距(增大/减小),便于成______立、______(放大/缩小)的像,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25. 

小明放映幻灯,播放效果如图中的A画面所示.为达到B画面的播放效果,他应____________(减小/不变/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还应_______(减小/不变/增大)幻灯机与屏幕的距离.

26.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______;

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___投影片(“远离”或“靠近”)。

27.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______,目镜相当于______.

28. 

(1)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金属片的长度是_____cm.

(2)小涵坐在行驶的轿车里,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公交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乘客以_____车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_____车的速度快

(3)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根据波形图可以知道:

三种乐器具有相同的_____,不同的_____.(选填“音色”、“音调”)

(4)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

(5)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热量,结成冰时,水要_____热量。

(6)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露”的形成是_____现象,“霜”的形成_____现象,

(7)灯光下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m/s.

(8)一束与镜面成30°

角的光斜射到平面镜,入射角是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

(9)小明同学站在距离穿衣镜前0.2m的地方照镜子,那么镜中的像与小明之间的距离是_____m,小明后退时候,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0)如图所示,用激光笔向容器底部投射光斑O之后,保持入射光线的位置不变,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随着水位的逐渐上升,光斑会逐渐向O点的_____边移动(选填“左”或“右”),光线在水中的折射角的大小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_____(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____(填“物距”或“像距”)

(12)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那么牛奶的密度是_____g/cm3;

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9. 

停放在路边的共享单车相对路上行驶的汽车是________的。

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

当手机屏幕无法显示出完整二维码时,我们应当适当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手机与二维码之间的距离。

打开车锁后,骑行1.5km,用时10min,此次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骑行过程中遇到红灯,用力捏刹车闸是通过增大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使车停下来。

30. 

(1)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_密度比木头大;

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______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体积相应变化所致。

(2)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中

①小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__波来传递信息的;

②教室里能从不同方向看清投影幕布上的字,是由于光射到幕布表面发生了__________缘故;

(3)浴室里分别装有热水管道和冷水管道.现发现一根管道有“出汗”现象,这是物态变化中__________的现象,由此可判断该管道是__________管道(选填“热水”或“冷水”)。

(4)“自拍神器”给旅行拍照爱好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_物距,_______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5)2016年11月24日,日本福岛县发生6.1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是属于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人的耳朵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6)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7)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

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_____Kg,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_____Kg/m3。

(8)如图所示是放大桌面微小形变的装置,M和N是平面镜,当用力F压桌面时,此时平面镜M上的入射角将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墙面上的光斑将向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

(9)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

(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g,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ρ水=1.0×

103kg/m3)

31. 

(1)“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

针对广场舞产生的噪声,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尽量调小音量,属于在___处减弱噪声;

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__中减弱噪声。

(2)在首届汤显祖国际戏剧节上,一架无人机进行全程航拍,如图所示,"

无人机"

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透镜;

拍摄时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

正立放大"

"

倒立缩小"

或"

倒立放大"

)的实像。

(3)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带____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

(4)质量之比为1:

2的甲乙两实心铜球,其密度之比为___,体积之比为___。

(5)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温度较___,密度较___,大量有害气体聚集在房间上方。

32. 

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成______的实像;

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成______的实像,它们的目镜所成的像都是__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33. 

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

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34. 

无人机携带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35. 

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_____.(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

36.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______;

(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__(选填:

“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

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位置;

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

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__.

(3)小明用此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

(4)移动蜡烛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_______(选填"

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是实验中出现的情形,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调整。

(2)该透镜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光学器材)。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不改变蜡烛与透镜的位置,将光屏远离透镜。

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可在透镜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透镜。

38. 

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若蜡烛放置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_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此规律制成了________。

39.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光屏应在______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______(举一例即可)。

4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____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__________ 

cm;

如图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眼镜

“近视”或“远视”

41. 

某同学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⑴他先用如图所示(a)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________。

⑵接着他又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b)他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

实验要选取_______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

⑶最后他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c)所示,首先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⑷如图(d),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实验中,当蜡烛处在光具座15cm位置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是____、___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