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000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下载.docx

__东皋薄暮望__,__徙倚欲何依__。

21.《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日暮乡关何处是__?

__烟波江上使人愁__。

22.《使至塞上》诗中,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大漠孤烟直__,__长河落日圆__。

2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__山随平野尽__,__江入大荒流__。

24.《钱塘湖春行》描写春的活力的诗句是:

__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__。

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__。

25.《龟虽寿》中表达作者有远大志向,即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止息的诗句是:

__老骥伏枥__,__志在千里__。

__烈士暮年__,__壮心不已__。

26.《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语是:

__岂不罹凝寒___,___松柏有本性___。

27.曹植的《梁甫行》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诗句是:

__八方各异气__,__千里殊风雨__。

28.《庭中有奇树》中表现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的诗句是:

__庭中有奇树__,__绿叶发华滋__。

__攀条折其荣__,__将以遗所思__。

29.《饮酒(其五)》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__采菊东篱下__,__悠然见南山__。

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诗句是:

__结庐在人境__,__而无车马喧__。

30.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__国破山河在__,__城春草木深__。

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__感时花溅泪__,__恨别鸟惊心__。

31.【导学号:

34004088】《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__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__;

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__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__;

“__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塞上胭脂凝夜紫__”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__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__”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32.《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__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__。

33.李清照《渔家傲》中“__殷勤问我归何处__”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的诗句是:

__九万里风鹏正举__。

__风休住__,__蓬舟吹取三山去__!

34.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__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

35.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__兴尽晚回舟__,__误入藕花深处__。

__争渡__,__争渡__,__惊起一滩鸥鹭__。

三、诗词赏析

锤文炼字类

36.《野望》首联中“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__“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_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__

37.《黄鹤楼》中“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__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8.《使至塞上》的颈联中“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__“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_“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39.《渡荆门送别》的诗尾联中“送”字有什么妙处?

__“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句子赏析类

40.如何认识《龟虽寿》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__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

飞腾的神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丹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4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作具体分析。

__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

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表达感情类

42.《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热爱之情。

4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悠然”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表达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__

44.从《春望》诗中你感受到杜甫怎样的情怀?

__忧国思家的情怀。

4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贤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或: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__

画面描述类

46.《野望》中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__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47.试描绘《钱塘湖春行》中“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__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48.设想《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__“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二)文言文基础与内容理解

一、文言文基础

1.重点实词。

(1)重岩叠嶂( 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太阳 )

(3)良多趣味( 甚,很 )

(4)晴初霜旦( 早晨 )

(5)山川之美( 山河 )

(6)古来共谈( 共同谈赏的 )

(7)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

(8)四时俱备( 都 )

(9)夕日欲颓( 坠落 )

(10)沉鳞竞跃( 竞相跳跃 )

(11)实是欲界之仙都( 确实,的确 )

(12)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

(13)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14)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

(15)欣然起行( 高兴地 )

(16)风烟俱净( 都;

消散 )

(17)从流飘荡( 跟、随 )

(18)天下独绝( 妙绝 )

(19)皆生寒树( 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 )

(20)负势竞上( 凭借 )

(21)互相轩邈( 高;

远 )

(22)泠泠作响(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

(23)好鸟相鸣( 美丽 )

(24)鸢飞戾天者( 至、到达 )

(25)望峰息心( 使……平息 )

(26)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

(27)横柯上蔽( 横斜 )

(28)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 )

(29)嘤嘤成韵( 和谐的声音 )

(30)安居而天下熄( 安静 )

(31)子未学礼乎( 你 )

(32)父命之( 教导、训诲 )

(33)必敬必戒( 谨慎 )

(34)贫贱不能移( 动摇 )

(35)必先苦其心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

(36)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

(37)人恒过( 常常,总是 )

(38)衡于虑( 思虑 )

(39)而后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

(40)而后喻( 了解、明白 )

(41)年且九十( 将近 )

(42)惩山北之塞( 苦于 )

(43)聚室而谋( 家 )

(44)其妻献疑曰( 提出疑问 )

(45)杂然相许( 赞同 )

(4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

(4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肩负、扛 )

(4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寡妇 )

(49)寒暑易节( 更替 )

(50)固不可彻( 通达,这里指改变 )

(51)天子且至( 将要 )

(5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定 )

(53)天子为动( 感动 )

(54)已而之细柳军( 不久 )

(55)既出军门( 以后 )

(56)曩者霸上、棘门军( 先前 )

2.通假字。

(1)略无阙处( 同“缺”,空缺 )

(2)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

(3)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

(4)曾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

(5)衡于虑( 同“横”,梗塞、不顺 )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 )

(7)甚矣,汝之不惠( 同“慧”,聪明 )

(8)一厝朔东( 同“措”,放置 )

(9)军士吏被甲( 同“披”,穿着 )

(10)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同“轼”,车前横木 )

3.一词多义。

(1)自

(2)绝

(3)与

(4)遂

(5)寻

(6)空

(7)绝

(8)上

(9)无

(10)百

(11)直

(12)发

(13)于

(14)曾

(15)且

(16)焉

(17)军

(18)使

(19)骑

(20)劳

4.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

__有时__

今义:

__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__

(2)虽乘奔御风

__即使__     今义:

__虽然__

(3)四时俱备

__季节__今义:

__时间__

(4)晓雾将歇

__清晨__今义:

__知道__

__消散__今义:

__休息__

(5)夕日欲颓

__坠落__今义:

__消沉,萎靡__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月色入户

古义:

__窗/门户__今义:

__住户、人家__

(8)念无与为乐者

__考虑,想到__今义:

__纪念,思念__

(9)盖竹柏影也

__大概是,表推测__

今义:

__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__

(10)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__表示约数,左右__

__或许,应允,赞许等__

(11)经纶世务者

__筹划、治理__

__整理蚕丝,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__

(12)鸢飞戾天者

__至、到达__今义:

__罪恶__

(13)蝉则千转不穷

__穷尽__今义:

__贫穷__

(14)窥谷忘反

__看,观察__

__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__

(15)舜发于畎亩之中

__被任用__今义:

__送出,交付__

(1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__选拔、任用__今义:

__举起__

(17)所以动心忍性

__用来……的东西__

__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__

(18)征于色

__征验、表现__今义:

__出征__

(19)而后喻

__了解、明白__今义:

__比喻__

(20)入则无法家拂士

__在国内__今义:

__进入__

(2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在国外__今义:

__出去__

(22)河阳之北

__山之南,水之北__今义:

__太阳__

(23)达于汉阴

__山之北,水之南__今义:

__阴天__

(24)指通豫南

__直__今义:

__手指__

(2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__连……都……__今义:

__曾经__

(26)投诸渤海之尾

__之于__今义:

__各个,许多__

(2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__肩负、扛__今义:

__荷花__

(2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__草木__今义:

__毛发__

(29)北山愚公长息曰

__叹气__今义:

(30)虽我之死

__即使__

__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__

(31)惧其不已也

__停止__今义:

__已经__

(32)无陇断焉

__山冈阻隔__今义:

__把持、独占__

(33)何苦而不平

__哪里担心__

__不值得做,犯不着__

(3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符节__今义:

__节日__

(35)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__营垒__今义:

___墙__

(36)请以军礼见

__请允许我__

__希望对方做某事__

(37)使人称谢

__告知__今义:

__感谢__

5.文句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如果不是正午和午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__(秋天)每到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寒凉山涧肃杀。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经常有高处的猿猴长久地鸣叫,接连不断地鸣叫凄凉怪异,在空旷的山谷回旋荡漾,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7)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__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8)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9)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10)念无与为乐者。

___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1)相与步于中庭。

__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___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风停了,山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1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1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那一座座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1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那些像鸢鸟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17)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2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_就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身体劳累,使他受饥挨饿,以致体肤消瘦,使他深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22)甚矣,汝之不惠!

__你的不聪明到了这样严重的地步!

(2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__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2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2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27)上自劳军。

__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

(28)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__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出鞘,开弓搭箭,把弓拉满。

(29)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符节通告了将军。

(30)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__(皇帝)派人告知说:

“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31)称善者久之。

__(皇帝)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二、课文内容理解

1.《三峡》一文作者写三峡的水,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其凶险、迅疾的特征体现得尤为突出,且紧乘上文山高江窄而来,下面先春冬合写,再独记秋天,也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

2.《三峡》一文从猿的鸣叫中,能体现三峡的哪些特点?

有什么作用?

__猿的鸣叫体现了“三峡”的凄清冷。

其作用是移情入景,以情感人。

3.“一切景语皆情语”,《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__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4.《答谢中书书》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实是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5.《记承天寺夜游》最后一句: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__“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闲”字含义是: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6.《与朱元思书》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__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7.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__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你简要分析。

__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

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既深化主题,也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9.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__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10.分析《愚公移山》中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__对比,指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

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实则是愚。

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

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形象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11.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

__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12.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__周亚夫:

刚直不阿、威严、真将军。

汉文帝:

明君,善识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