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006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④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不被稀H2SO4氧化,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M<N<Y<X<ZB.N<M<X<Y<Z

C.N<M<Y<X<ZD.X<Z<N<M<Y

【答案】C

【分析】

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据此解答。

【详解】①水溶液中X+Y2+=X2++Y,说明活动性X>Y;

②Z+2H2O(冷水)=Z(OH)2+H2↑,能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说明Z的金属性活动性很强;

③M、N为电极,与N盐溶液组成原电池,M电极反应为M-2e-=M2+,M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是负极、N是正极,活动性M>N;

④Y可以溶于稀硫酸中,M不被稀硫酸氧化,说明活动性Y>M,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顺序N<M<Y<X<Z。

答案选C。

4.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H>

0表示放热反应,ΔH<

0表示吸热反应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1molH2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A.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0,吸热反应的焓变大于0,故△H>0表示吸热反应,△H<0表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所以可用分数或小数表示,故B正确;

C.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当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而1mol硫酸和1mol氢氧化钡反应时生成了2mol水,故此时放出的热量不是中和热,故C错误;

D.燃烧热是指在101K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此时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而1mol氢气和0.5mol氧气反应生成的水的状态未知,故此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的含义。

【名师点晴】准确理解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是解题关键,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当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是指在101K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此时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特别注意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据此解题。

5.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0kJ·

mol-1,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

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A.一定小于92.0kJB.一定大于92.0kJ

C.一定等于92.0kJD.无法确定

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

2NH3(g)ΔH=-92.0kJ/mol的意义表示1molN2与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放出热量为92.0kJ,但实际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不会完全,故放出热量一定小于92.0kJ,故B项正确。

热化学方程式意义。

6.在298K、1.01×

105Pa下,将22gCO2通入750mL1mol·

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

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mol·

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2(g)+NaOH(aq)=NaHCO3(aq)ΔH=-(2y-x)kJ·

mol-1

B.CO2(g)+NaOH(aq)=NaHCO3(aq)ΔH=-(2x-y)kJ·

C.CO2(g)+NaOH(aq)=NaHCO3(aq)ΔH=-(4x-y)kJ·

D.CO2(g)+2NaOH(l)=2NaHCO3(l)ΔH=-(8x-2y)kJ·

【详解】根据题意,22gCO2通入750mL1mol·

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n(CO2)=0.5mol,n(NaOH)=1mol·

L-1×

0.75L=0.75mol,该反应既生成碳酸钠又生成碳酸氢钠,方程式为:

2CO2+3NaOH=NaHCO3+Na2CO3+H2O,由0.5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xkJ,则2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4xkJ,即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3NaOH(aq)=NaHCO3(aq)+Na2CO3(aq)+H2O(l)ΔH=-4xkJ·

mol-1①,又1molCO2通入1L2mol·

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CO2(g)=Na2CO3(aq)+H2O(l)ΔH=-ykJ·

mol-1②,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CO2(g)+NaOH(aq)=NaHCO3(aq)ΔH=-(4x-y)kJ·

mol-1,故C正确。

故选C。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CO(g)+1/2O2(g)===CO2(g)ΔH=-283kJ·

B.CH4(g)+2O2(g)===CO2(g)+2H2O(g)ΔH=-802.3kJ·

C.2H2(g)+O2(g)===2H2O(l)ΔH=-571.6kJ·

D.H2(g)+Cl2(g)===2HCl(g)ΔH=-184.6kJ·

【答案】A

8.对于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使用催化剂D.多充入O2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多充O2,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9.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A(g)

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s由3mol降为1.8mol,则前20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v(B)=0.03mol·

L-1·

s-1B.v(B)=0.045mol·

s-1

C.v(C)=0.03mol·

s-1D.v(C)=0.06mol·

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3减去1.8之差除,2再除以20秒等于0.03mol·

s-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B的速率为0.045mol·

s-1,B正确;

C的速率为0.015mol·

s-1所以答案选B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相关知识点,难度适中。

10.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Z(g)中,生成物

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详解】在2X(g)

2Y(s)+Z(g)中,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Z的体积分数增大,由于p1<

p2,故p2先达到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图像中线的斜率,先拐先平,数值大。

11.符合图1、图2的反应是

A.X+3Y

2Z ΔH>

0B.X+3Y

2Z ΔH<

C.X+2Y

3Z ΔH<

0D.5X+3Y

4Z ΔH<

图1中X、Y浓度降低,则X、Y为反应物,Z浓度增大,Z为生成物,X、Y、Z浓度变化量之比为:

1:

3:

2,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化学方程式为:

X+3Y

2Z;

图2中T2时,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T2>T1,温度高时,Z%较小,即温度升高,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H<0,故表示的反应为:

2Z,△H<0,故选B。

考查了化学平衡图象的相关知识。

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13.某温度时,N2+3H2

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

3/2H2+1/2N2的平衡常数为()

A.a-1/2B.a1/2C.

aD.a-2

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a,故相同温度时反应2NH3(g)⇌N2(g)+3H2(g)化学平衡常数为

故相同温度时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为

,故答案选A

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的相关知识点,难度适中。

1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导电的是

A.液态氯化氢B.蔗糖C.铝D.稀硝酸

【详解】A.液态氯化氢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则属于电解质,但液体中没有带电微粒,则不导电,故A选;

B.蔗糖是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则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

选;

C.铝为单质,则不属于电解质,但能导电,故C不选;

D.稀硝酸为混合物,则不属于电解质,但能导电,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前提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常见的电解质有:

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

蔗糖、酒精、淀粉等大多数的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气等。

15.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25℃时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④0.1mol·

L-1HNO2溶液的pH=2.1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

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

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

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就证明了弱电解质。

①中溶液显碱性,说明亚硝酸钠水解,可以证明亚硝酸是弱酸;

②只能说明亚硝酸的溶液导电性若,但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③中只能说明亚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的,但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④根据pH可知,亚硝酸没有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可以证明,答案选C。

考查弱酸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该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弱电解质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

16.常温下,把1mL0.1mol·

L-1的H2SO4加水稀释制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接近于

A.1.0×

10-4mol·

L-1B.1.0×

10-8mol·

L-1

C.1.0×

10-11mol·

L-1D.1.0×

10-10mol·

室温下,把1mL0.1mol/L的H2SO4加水稀释成2L溶液,则稀释后硫酸的浓度是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001mol/L,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是

mol/L,则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就是1×

10-10mol/L,答案选D。

考查水的电离

17.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CO32-、K+、Cl-、Na+

B.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

L-1的溶液中:

NO3-、Mg2+、Na+、SO42-

C.在c(OH-)/c(H+)=1×

1012的溶液中:

NH4+、Fe2+、Cl-、NO3-

D.Kw/c(H+)=10-10mol·

Na+、HCO3-、Cl-、K+

A.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CO32-与H+不共存,A错误;

B、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

10-10mol/L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酸溶液中各离子共存,碱溶液中Mg2+与OH-不共存,B正确;

C、c(OH-)/c(H+)=1×

1012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Fe2+与OH-不共存,C错误;

D、D.

=10-10mol·

L-1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不存在,D错误;

选B。

考查离子共存。

18.25℃时有三瓶溶液:

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等体积的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pH=3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pH=3的盐酸的体积

B.往上述盐酸、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锌粒,盐酸中的锌粒先反应完全

C.将上述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到pH=7的溶液,该溶液中c(Na+)大于c(CH3COO-)

D.25℃时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11mol·

醋酸是弱酸,在pH相等的条件下,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所以中和等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pH=3醋酸溶液的体积应小于pH=3盐酸的体积,A不正确。

由于醋酸是弱酸,在反应过程中会持续电离出氢离子,导致反应中醋酸中氢离子的大于盐酸氢离子的浓度,所以醋酸中锌粒先消耗完,B不正确。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c(CH3COO-)+c(OH-),溶液显中性,即c(OH-)=c(H+),所以c(Na+)=c(CH3COO-),C不正确。

由于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相同的,所以抑制水的程度也是相同的,D正确。

19.关于浓度均为0.1mol·

L-1的三种溶液:

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NH4+):

③>

B.水电离出的c(H+):

②>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H+)=c(OH-)+c(NH3·

H2O)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NH4+)>

c(Cl-)>

c(OH-)>

c(H+)

A.①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很小,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

而③氯化铵是盐,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产生离子,当二者等浓度时,电离产生的c(NH4+):

③>①,A正确;

B.①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NH3·

H2O

NH4++OH-,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很小,电离产生OH-对水的电离平衡起抑制作用;

②盐酸是强电解质,HCl=H++Cl-,二者浓度相等时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HCl大于氨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越大,对水的电离平衡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电离出的c(H+)就越小,所以水电离出的c(H+):

②<

①,B错误;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H4Cl,根据质子守恒,可得混合后的溶液:

c(H+)=c(OH-)+c(NH3·

H2O),C正确;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是NH3·

H2O、NH4Cl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则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NH4+)>c(Cl-);

由于NH3·

H2O的电离作用大于NH4+的水解作用,所以溶液中c(OH-)>c(H+);

等浓度的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c(Cl-)>c(OH-),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是c(NH4+)>c(Cl-)>c(OH-)>c(H+),D正确。

答案选B。

考查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知识。

20.已知常温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该温度下向20mL0.1mol·

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

L-1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略小于10-3mol·

B.b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

c(Na+)

C.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

D.b、d点表示的溶液中

均等于K

A、a点是c(H+)=10-3mol/L,由于醋酸为弱酸,酸能抑制水的电离,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略大于醋酸根离子浓度,正确;

B、溶液满足c(Na+)+c(H+)=c(OH-)+c(CH3COO-),b点时,c(H+)>c(OH-),则有c(CH3COO-)>c(Na+),正确;

C、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反应时溶液应该呈碱性,但C点溶液呈中性,说明酸过量,错误;

D、b、d两点溶液的温度相同,所以b、d点表示的溶液中

均等于K,正确。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离子浓度比较、盐类的水解、平衡常数的判断。

21.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层锌层,以下电镀方案中合理的是

A.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Fe2+

B.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Zn2+

C.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Fe3+

D.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Zn2+

要在铁制品上镀锌,应该用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含有Zn2+的溶液作电镀液,所以D项正确。

22.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

研读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K闭合时,d极的电极反应式:

PbSO4+2H2O-2e-===PbO2+4H++SO42-

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

C.K闭合时,Ⅱ中SO42-向c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极为正极

断开K,I两个电极之间有电势差,II两个电极之间没有电势差,所以I是电源,II是电解池,K闭合后相当于I为II充电.K闭合,I中a为正极,b为负极,II中c为阴极,d为阳极,A、K闭合后相当于I为II充电.K闭合,I中a为正极,b为负极,II中c为阴极,d为阳极,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

PbSO4+2H2O-2e-

PbO2+4H++S

,A项正确;

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B项正确;

C、K闭合时,I中a为正极,b为负极,II中c为阴极,d为阳极,Ⅱ中S

向d电极迁移,C项错误;

D、K闭合一段时间后断开,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D项正确;

考查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23.如下图,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

A.Pt为阴极,Cu为阳极

B.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e-===H2↑

C.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Pt极上有6.4gCu析出时,b极产生2.24L(标准状况)气体

A、b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此电极产生OH-,即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说明b极为阴极,即Y为负极,X为正极,根据电解原理,Pt为阳极,铜为阴极,故A错误;

B、根据选项A的分析,故B正确;

C、电解CuSO4,其反应式为2CuSO4+2H2O

2Cu+O2↑+2H2SO4,c(H+)增大,pH降低,故C错误;

D、根据电解原理,Pt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没有铜单质析出,故D错误。

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选项D,容易造成错选,即Cu2++2e-=Cu,产生6.4gCu,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产生氢气的体积为0.1×

22.4L=2.24L,但是Pt作阳极,属于惰性电极,应是阴离子在Pt放电,因此Pt电解上没有铜单质析出,因此D选项错误。

24.在25℃时,将2个铜电极插入到一定的Na2SO4饱和溶液中,通直流电电解并不断搅拌,当阴极上收集到amol气体时,溶液中析出了bmol的结晶水合物Na2SO4·

10H2O,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所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用铜电极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时,阳极上铜失去电子,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电解的总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