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41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悲歌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悲歌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悲歌行》.docx

《《悲歌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悲歌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悲歌行》.docx

《悲歌行》

《悲歌行》

篇一:

古句积累

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卫风·采葛》)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楚·屈原《离骚》)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战国楚·屈原《卜居》)

1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战国楚·屈原《渔夫》)

12.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战国楚·屈原《渔夫》)

1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1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1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战国楚·燕策三》)

1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8.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汉·无名氏《十五从军征》)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汉·乐府古辞《鸡鸣》)

2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汉·乐府古辞《悲歌行》)

23.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汉·乐府古辞《西门行》)

24.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汉·乐府古辞《古艳歌》)

2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

妻作》)

2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史记·高祖本纪》)

2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项

羽本纪》)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29.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国魏·曹操《步

出夏门行》)

3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

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3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3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操《白马篇》)

34.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俗

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3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3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3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39.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40.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4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4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4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4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45.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杂诗》)

46.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晋·刘琨《重增卢湛》)

47.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48.貂不足,狗尾续。

(晋·杂歌谣辞《貂不足》)

4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

行》)

5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

51.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南朝陈·陈叔宝《戏赠沈后》)

5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民歌《敕勒歌》)

5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5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55.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5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唐·王勃《滕王阁诗》)

5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60.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6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

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6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63.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唐·李白《行路难》)

6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李白《清

平乐》)

6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唐·李白《关山月》)

6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军》)

67.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6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

夜洛城闻笛》)

6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7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

7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7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天》

7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6.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7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经离乱后赠江夏太守良宰》)

7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

79.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8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8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

庐山瀑布》)

8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

发白帝城》)

83.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8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8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86.鲁臾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若堕烟雾。

(唐·李白《嘲鲁儒》)

8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8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8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0.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

万古愁。

(唐·李白《将进酒》)

9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怀舍弟》)

9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

相》)

9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95.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9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

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

97.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杜

甫《车兵行》)

98.炙手可热势绝伦,切莫近前丞相嗔。

(唐·杜甫《丽人行》)

99.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唐·杜甫《江村》)

100.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唐·李白《客

中行》)

篇二:

明月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酒适消愁

李白诗歌中最大的寄托是消愁。

由于社会现实残酷地粉碎了诗人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诗人在坎坷曲折中蹒跚而行,把酒当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打发日子,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愁之深,愁之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更可见一个憔悴行吟的诗人在无助地呻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何等孤独,何等寂寞,然而在这大孤独、大寂寞的后面又是又有何等的深悲巨痛。

颠沛流离的生活,再加上其性格个性,让其喊出“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的呼声。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愁之深广如此,吓煞人!

酒之效用如此也吓煞人。

我们也可见诗人在理想破灭后的悲愤。

特别其在贬夜郎后所写的诗中,更深沉地体现这类思绪。

“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

愿结千江流,添成万行泪”。

无边的惆怅,无限的空虚,在悲愤的诗人笔下显得动人心弦。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于是诗人只“感叹欲叹息,对酒还自倾”了。

二、酒寓行乐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后陷入了人生如梦虚无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中,把自己完全沉浸于酒里,以酒行乐,在酒中寻找那种落魄与寂寞。

诗人是忧郁的,愤怒的,然而在诗中却处处呈现一种行乐的姿态。

“琴奏龙门之绿相,玉壶美酒省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诗人在诗中反复的述说自己及时行乐的思想,这显然受道家

思想影响颇深。

特别是其被放逐出长安,赐金奉还后,其“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四首》)”的思想也就更加明显了。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萧龙管行相催”。

对淫乐生活的追求,不作丝毫掩藏,袒露胸臆,古今中外谁敢与君相提并论。

其任情率真,大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颓废思想。

然而我们应该全面去分析这种及时行乐思想的产生,源于诗人理想的破灭,在诗中诗人还写道: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漓,倒著还骑马”,是逍遥,更多的是一种颓废的行乐思想。

在此时此刻,我们对诗人是否会产生一种厌恶思想呢?

一般是不会的,诗人醉生梦死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

如果我们的心能与诗人相通,在读诗人诗句时,只会产生深沉的叹息,心灵深处只会产生沉重的颤栗,“行乐”是“痛”啊!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好个“不知何处是他乡”,其实这不过是诗人以酒消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罢了。

用现实的流行语说,即是“玩世不恭”。

好可怜的“玩世不恭”,好可怜的诗人呦!

“蟹螯即今夜,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不管世事如何,只知取酒寻欢作乐,大有“千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味。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醉又何妨?

诗人只要在酒中找到了真趣,只要在酒中找到了自己失去的东西,就够了。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歌行》)这种对浮生逝去

太频的感叹,诗人笔下屡屡皆是,然而诗人真是从内心去寻欢作乐吗?

不是,这只不过是对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罢了,然而这种反抗有时是极有力的。

三、酒显豪放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在李白诗中,豪放情怀常注其间,虽然怀才不遇和人生如梦充斥其内心,但从其处世态度仍然是豪放的,仍然以一种乐观的笔触写道: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写出诗人在对待现实和理想产生的矛盾时以酒表达出自己百折不挠的追求。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

”这种形象,是诗人最向往的豪侠形象,也是诗人笔下最豪放最自由的象征。

“弓催南山虎,手接太行柔,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

”这种游侠的英姿,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将满腹韬略和武艺尽情展示,大济天下苍生,在这种豪迈的气势中体现了出来。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诗人已经等不及了,他在希望尽快得到朝廷的重用,“长风破浪会有时”,诗人的自信,使诗中处处都显示出豪放的气势。

“脱吾帽,向君笑。

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扶风豪士歌》)何等洒脱,何等潇洒。

然而,诗人却总是在碰壁,尽历沧桑后,对一切障碍的象征,都欲扫之为快,“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又写道“今日竹村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正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语)“言出天地外,诗出鬼神哀。

”(皮日休语)。

其在《醉后醉从甥高镇》诗中说: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写其惨状,然而在末尾又要将宝剑“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何等潇洒,何等狂放。

即使在频遭丧乱,困顿流离中,其豪放之情仍未曾稍减,在这豪放、疏狂的后面,其愤怒、抑郁仍深深根植于诗人骨髓中。

正如杜甫赠诗中写“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诗人在豪放的深处,实是对社会的一种失望与抗争。

清汪琬就说:

“先生本非狂,古之天人也”。

要不,谪仙怎么又会醉生梦死,天天沉浸于酒缸之中呢?

豪放飘逸是其诗风,酒是一剂催化剂,但这豪放飘逸的深处有何等让人心酸。

四、酒衬逍遥

“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显示李白处世态度,“逍遥”,是其在失意后所表现出的旷达人生观。

这其中,道家思想也就体现了出来。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这当中隐逸出世的思想,看上去是逍遥的,无牵无挂的,但是又是令诗人难以忍受的。

于是,就纵情诗酒,寻欢作乐,以乐抑悲,“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可不是吗?

诗人的内心是极想出仕的,然而在四处碰壁后,便将出仕思想放纵诗酒,“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颓废,消极,然而这种思想,却掩藏不住诗人那颗滚烫的心。

“无为”只是社会的不允许。

“行路难”的哀叹,换成了“青天有月来几时,

篇三:

柳宗元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

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

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

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

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读柳宗元这首诗,给我们的印象是:

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一类。

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我们知道,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

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

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

地的柳州。

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

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一斥不复,群飞刺天”(韩愈《祭柳子厚文》),政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

《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

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堙厄感郁”心情的写照。

他之所以“自放山泽间”,为的是借山水以消遣愁怀;然而借山水以消遣愁怀,如同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

”特别是那秋天季节,草木变衰,自然界一片荒凉,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肠欲断。

诗人从肠断这一意念出发,于是耸峙在四周围的崇山峻岭,着眼点就在于它的巉削陡峭,在于它的“尖”,从而使群山的形象,转化为无数利剑的锋芒,这“愁肠”仿佛就是被它们割断似的。

说“海畔尖山”,正以见地处西南滨海,去故乡之远。

身在贬所,“望故乡”而不能归,当然是痛苦的;然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乐府《悲歌行》),却又能从痛苦中得到某种满足。

于是在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的支配下,他就尽情的望去,唯恐其望得不够。

这无数的象“剑芒”一样的“尖山”,山山都可以望故乡,可是自己只有一个身子,一双眼睛,该怎么办呢?

柳宗元是精通佛典的,而和他一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

佛经中不是有“化身”的说法吗?

在一种微妙的启示下,于是他就想入非非,想到“化身千亿”了。

在这首诗里,诗人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

“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苏轼论唐人诗,以柳宗元和韦应物相提并论,指出他们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见《书黄子思诗集后》)王士祯也说:

“风怀澄澹推韦柳。

”“简古”、“澹泊”或“澄澹”,乃是柳诗意境风格的一个方面,虽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并不能概括柳诗的全貌。

柳诗自有其别调。

他的诗,象悬崖峻谷中凛冽的潭水,经过冲沙激石、千回百折的过程,最后终于流入险阻的绝涧,渟滀到彻底的澄清。

冷冷清光,鉴人毛发;岸旁兰芷,散发着幽郁的芬芳。

但有时山洪陡发,瀑布奔流,会把它激起跳动飞溅的波澜,发出凄厉而激越的声响,使人产生一种魂悸魄动的感觉。

此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

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

《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

“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

二人在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踏上仕途,迄今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谋议唱和”、力革时弊,后来风云变幻,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以后,二人又一同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

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造成了这一对挚友“二十年来万事同”的坎坷遭遇。

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种弊政的复旧,刘禹锡深深理解柳宗元的这种悲哀,所以在答诗中抒发了同样的感慨:

“弱

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

“今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最后一刻相聚的留恋,“忽”字又点出诗人对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

“西东”非一般言别套语,而是指一去广东连县,一去广西柳州,用得正切实事。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

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

这两句粗看语意平淡,似与一般歌咏归隐的诗歌相同,但只要再看看《三赠刘员外》中,诗人又一次问刘禹锡: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就可以明白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

身处罻罗①之中而向往遗世耦耕②,是封建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碰壁以后唯一的全身远祸之道和消极抗议的办法。

因此这“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

“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觉凄楚动人。

这首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

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见。

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