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43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docx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1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

第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可逆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s)B.vB=0.6mol/(L·s)

C.vc=0.4mol/(L·s)D.vD=0.45mol/(L·s)

2.下列反应达平衡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同一方向移动的是

A.2NO2

N2O4△H<0

B.NH4HCO3(s)

NH3+H2O(g)+CO2△H>0

C.3O2

2O3△H>0

D.H2S(g)

H2(g)+S(s)△H>0

3.25℃时,浓度均为0.2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2-)均增大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B.CH3COONH4C.NH4HSO4D.NH3·H2O

5.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C(s)+

O2(g)===CO(g);△H2

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

③H2(g)+

O2(g)===H2O(l);△H5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

A.②③④B.④C.①D.①②③

6.己知H2O(g)=H2O(l)△H1=Q1kJ/mol

C2H5OH(g)=C2H5OH(l),△H2=Q2kJ/mol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

若使用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Q1+Q2+Q3     B.0.5(Q1+Q2+Q3)

C.0.5Q1–0.5Q2+0.5Q3   D.1.5Q1–0.5Q2+0.5Q3

7.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

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8.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A、B两种物质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气)+3B(气)

2C(气)。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的气体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④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9.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

A.a>bB.a=bC.a<bD.无法确定

10.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

(1);△H=-57.3kJ/mol。

已知:

①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

(1);△H=-Q1kJ/mol

②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

(1);△H=-Q2kJ/mol

③HNO3(aq)+NaOH(aq)=NaNO3(aq)+H2O

(1);△H=-Q3kJ/mol

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A.Q3>Q2>Q1B.Q1>Q3>Q2C.Q1=Q2=Q3D.Q2>Q3>Q1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只选择一个且正确得2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24分)

1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氯化铝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生成白色沉淀

C.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0.1mol/L的NH4Cl溶液的pH约为5

1

2.已知可逆反应:

aA(g)+bB(g)cC(g)中,各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温度T1和T3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温度T2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3.反应A2+B2

2AB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条件下,产物AB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

a为500℃,b为300℃时情况,c为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C.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D.AB为固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14.室温时,将xmLpH=a的稀NaOH溶液与ymL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D.若x=10y,且a+b=14,则pH>7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10mL0.02mol·L-1HCl溶液与10mL0.02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16.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是

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

C、不借助于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体系的能量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D、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第Ⅱ卷(46分)

17.DIS(DigitalInformationSystem)系统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

DIS系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

某学习小组用DIS系统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溶液的导电能力来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如下:

(1)用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mL食用白醋,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mL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定容,然后将稀释后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

(2)量取20.00mL上述溶液倒入烧杯中,连接好DIS系统(如右图),向烧杯中滴加浓度为0.1000mol·L-1的氨水,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溶液导电能力随氨水体积变化的曲线(见右下图)。

①用滴定管盛氨水前,滴定管要用____________润洗2~3遍,

润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导电能力随氨水体积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

            

18.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H=-92.44kJ/mol;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气体

氮气

氢气

熔点(℃)

-210.01

-252.77

-77.74

沸点(℃)

-195.79

-259.23

-33.4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填增大、减小、不变)。

(2)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填序号)。

A.N2的转化率越高B.NH3的产率越大

C.原料中N2的含量越高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

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使分离出来;继续循环的气体是。

19.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grade),AG的定义为

AG=lg([H+]/[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AG=。

(2)在25℃时,若溶液的pH=12,则AG=。

(3)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要化简)。

(4)在25℃时,将AG=-12的NaOH溶液aL与AG=12的H2SO4溶液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的AG=10,则a:

b=。

20.A、B代表不同物质,都是H、N、O、Na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A的水溶液呈碱性,B的水溶液呈酸性,请找出A、B可能的两种组合。

要求:

相同浓度时,A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浓度时,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1)写出化学式A1________,A2________,B1________,B2________;

  

(2)相同温度下,当A1、B1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0.1mol/L的A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B1、B2两溶液的pH=5,则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复习题(四)

一、1.A2.C3.C4.C5.A6.D7.C8.A9.A10.D

二、11.AC12.BC13.B14.D15.BC16.A

三、17.

(1)滴定管(或移液管、吸量管),烧杯,容量瓶

(2)①0.1000mol·L-1的氨水,确保反应时氨水的浓度为0.1000mol·L-1

②醋酸和氨水都是弱电解质,生成的醋酸铵是强电解质。

③1.000mol·L-1

18.

(1)减小

(2)AB(3)-33.42℃,氨,N2,H2

19.

(1)0

(2)-10(3)2(7-pH)(4)9:

11

20.

  

(1)NaOH NaNO2 HNO3 NH4NO3(4分)         

  

(2)1∶1 (1分)            

  (3)c(Na+)>c(NO2-)>c(OH-)>c(H+)  (1分)

  (4)硝酸电离的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1分),铵根离子的存在促进了水的电离(1分)                     

  (5)1×10-4∶1  (或1∶104)  (1分)

 

广州市第47中学07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答卷

三。

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21.(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22.(11分)

(1)

(2);。

(3)《》,

和。

                                    

(4)                                ,

               。

23.(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本题有3小题,共28分

24.(9分)

(1)K=。

(2)

(3);;。

25.(9分)

(1)。

(2)。

(3)(4)。

26.(10分)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

六。

本题有2小题,共22分

27.(11分)vy

(l)。

(2)。

(3)_________,

(4)

28.(11分)

(1)____________

(2)电解池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池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