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062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方物流资源管理(学年论文)文档格式.doc

2.1.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 3

2.1.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极为罕见 3

2.1.3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信息化之路4

2.1.4企业间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落后 4

2.1.5关于物流信息化的一些误区 5

2.2信息化对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分析 5

2.2.1促进物流组织结构优化,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5

2.2.2能够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6

2.2.3提高物流市场的把握能力 6

2.2.4加快物流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6

2.2.5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7

3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 7

3.1物流信息标准混乱 8

3.2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匹配的问题 8

3.3物流信息化往往半途而废,造成资源浪费现象 9

3.4物流企业人才短缺 9

4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议 10

4.1加快物流信息化组织体制建设,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与使用”方向发展 10

4.2物流信息标准化数据库建设 10

4.3制定出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 11

4.4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11

4.5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1.1概述

第三方物流就是通过物流管理的代理企业(物流企业)为供应方和需求方提供物料运输、仓库存储、产品配送等各项物流服务。

是在物流业务外包的基础上,由专业物流服务公司以契约或合同的方式对物流需求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运作方式。

由于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与区域化,企业不得不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成本降低和运行效率的提高,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的部分外包,这就造成了物流市场的增长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巨大的成长空间。

技术方面看,如果说市场机会显著的话,电子商务、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也促进了物流外包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外部条件的变化,第三方物流这一新兴的物流形态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物流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各种信息技术,围绕采购、生产、储存、包装、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使物流活动的各流程能够有效地相互协作和无缝连接,使物流活动达到最优化状态,从而构造出合理优化的物流供应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物流信息化是由物流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方法集成形成的物流实务经济转向物流信息经济活动综合性的过程。

物流信息化包括物流系统设计信息化、物流运作过程信息化、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物流管理理念和手段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产业化等内容。

物流集成化涉及到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功能、物流信息、物流过程、物流管理等的集成化,是物流高级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而物流信息化是物流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物流高级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深入开发和充分利用企业物流数据资源,改进现存的物流管理,选取、分析和发现新的机会,不断拓展物流增值服务,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物流信息技术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RFID、EDI、条码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视频和语音通信技术等,也是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第三方物流使用比例偏低

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生产或商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

2005年,我国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19%[1]是第三方,成品销售物流中31%全部是第三方;

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7%为第三方。

1.2.2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狭窄

美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

第三方物流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

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调查表明,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希望提供三种以上物流服务的企业需求比例高达73%。

1.2.3第三方物流服务满意率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相对偏低。

我国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率只有25%,商贸企业仅为21%。

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调查报告表明,在2000年,美国约有8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及信息化对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2.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据麦肯锡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调查显示:

物流总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美国是10%[2]左右,中国是20%;

中国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2次,商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3次,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次以上;

这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发展阶段。

对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2.1.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

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

经过调查发现,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16.67%。

事实上,目前较低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2.1.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极为罕见。

究其原因,现代物流管理意识薄弱、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

调查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

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

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

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大约是23.33%。

以海尔为例,海尔的供应是全球化的。

海尔已经实现了企业的国际化,他在国外有很多工厂,这些工厂利用当地的资源、当地的人力、当地的资金进行生产,在当地市场进行销售。

建立全球供应资源网,使海尔的供应资源网络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

2.1.3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信息化之路。

具有代表性的是宝供物流,宝供物流集团是业界比较著名的企业,其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信息化走了一条循序渐进、逐年完善之路,。

1997年开始建立信息系统时,主要就是解决通讯问题。

利用刚刚开始普及的互联网技术,替代传统的电话与传真。

既降低成本又减少重复录入带来的误差。

1998年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改进用户界面,实现信息与用户共享,结果扩大了用户群。

1999年在系统中加入财务核算,渗透到所有环节,结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就这样一年做一件事,抓出一项成果,直接反应在经济效益中。

到2002年,6上了六个台阶,扩大了业务,锻炼了队伍,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到2003年开始实行全面的ERP。

所以参观过宝供物流信息系统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系统本身的技术不复杂,甚至也算不上先进,但是非常实用,有效率。

2.1.4企业间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不多。

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调研数据显示,在当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中,对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的需求比例大约为56.67%。

2.1.5关于物流信息化的一些误区

(1)叶公好龙:

一些企业的老总一提起物流信息化,便滔滔不绝,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如果真去他的企业一看,信息化几乎为零。

物流信息化不只是一个口号,应该落到实处。

(2)重硬轻软:

对于硬件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尚舍得投资;

但对于软件的投资,他们认为投资上百万,买来的却只是一张小小的安装光盘,始终无法接受。

(3)盲目信息化和消极信息化:

这是两种对立的错误思想。

前者认为信息化就是大手笔大投资,往往没有考虑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就一掷千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后者消极的认为自己企业规模小,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信息化根本就无从谈起。

其实不然,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

例如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价格查询、收发邮件、与客户即时交流等功能。

(4)信息化可以立竿见影:

物流信息化不会立即给企业带来效益,其效益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信息化是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效益的。

效率带来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一方面,员工对于信息系统的适应和熟悉,也需要时间。

所以物流信息化一定要有胜利的耐心和信心。

2.2信息化对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分析

2.2.1促进物流组织结构优化,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传统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的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等环节物流服务的企业,即进行成品配送和原材料运输,及储存、存货、顾客服务等单项活动。

这种传统的物流企业往往采用职能型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不利于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只有结构精简,反应灵敏、迅速,灵活多变的柔性组织才能适应现代化高柔性生产技术的要求。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模块化、扁平化、网络化等组织结构及团队工作方式,这些形式能够促进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畅通、及时,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例如格兰仕在整合分销渠道基础上建立的供应连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准确预测客户需求,科学安排产销计划,加快存货周转,避免呆滞存货。

2.2.2能够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活动项目繁多,物流运作过程中节约的潜力很大,合理地设置和安排运输线路、库存量、送货方式、供应网络、监控系统等对于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实时地收集、传递和处理,物流供求双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减少过程差错的产生和商品损耗,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效率。

李宁公司为加速货物运转,上马新的信息系统,以实现三个目标:

加快物流分拨和配送速度;

降低成本;

提高分拣准确性,将从收到订单到货物出库的时间大幅度压缩。

2.2.3提高物流市场的把握能力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深化,物流市场需求表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征,不仅包括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采购的环节,同时各式各样的增值服务层出不穷,如进出口代理服务、资金流服务、商务服务、虚拟生产服务、深度服务网络等。

这些增值服务需求的把握和实现,需要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通过电子商务,把自己上下游客户的全部业务集中起来,进行实时联网,完成采购、销售、仓储、运输、结算、商务等一体化供应链业务,从而实现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全面把握,提升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发服务品种,以帮助企业实现全方位、全时空的服务,体现物流企业与上下游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链联盟战略构想。

2.2.4加快物流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物流业务创新是从仓储、运输,过渡到配送、流通加工,直至向客户服务延伸、向制造支持延伸等乃至无穷尽的创新空间。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关键在于增加客户价值,而物流的具体服务方式是不定的,根据客户的需求不同,物流的实际服务内容往往是不同层次物流产品的灵活组合。

这种差异化组合就是物流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具体表现。

而物流信息化能够有助于各种物流服务的系统集成,它通过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技术,将节点企业内部供应链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一体化管理,客户只需要一家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就可以实现“一站到位”服务。

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过程创新,实现了与客户的实时沟通,推动了整个物流业务的准时化、同步化运作的顺利实行。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唯智第三代开发平台快速实施的优势,建设了一套集订单平台、调度平台、监控平台、计费平台为一体的运输管理系统--ElogEnterpriseTMS。

该系统采用AJAX技术、SOA架构,实现了与中国外运现有系统的无缝集成,能够充分满足中国外运对项目时间、资源和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

2.2.5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硬件本身,更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进行管理创新。

信息化建设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所成立的平台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管理决策者可以基于这些信息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通过物流企业管理诊断,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改善、再造,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统一,能够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高效配置资源、实现智能化物流。

通过物流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企业全员绩效考核,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企业管理指令的即时传递与即刻执行,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物流信息化能够促进物流操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统一管理,达到提高操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步履维艰,其中存在种种问题:

3.1物流信息标准混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标准化问题日益凸现。

物流信息标准统一,导致许多部门建立的信息数据库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与物流各个环节中的参与方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致使物流作业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在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数据传输协议、接口规范、语言规范等技术标准混乱,彼此难以互通互联,实现信息共享,还为以后的资源整合、区域信息平台的搭建设置了障碍。

其次物流术语、计量标准、物流设备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都无法统一,存在严重的数据重复录入、资源浪费等问题。

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物流标准、行业标准并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和及时准确地在企业中推广。

同时,由于物流产业跨部门、跨行业,物流信息标准归口在多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部门各行业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致使物流作业各个环节缺乏高效衔接,物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

3.2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匹配的问题

多数企业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来处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即片面地解决某一物流作业环节或局部的问题,而不是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在局部上也会促进物流作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环节相互独立,结果造成整个企业的物流网络平台和各节点间无法实现信息畅通。

信息系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匹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难点之一。

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对信息系统在企业整体战略定位上的认识更为模糊。

目前,部分物流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揽货、装卸、运输等运作,而这些企业面对的客户大多也都是零散的货主,货主本身对于信息化程度的要求很低,无法从企业战略上优化自身的物流系统使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缺乏应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上海英源物流有限公司一家典型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1998年到2003年,是英源大跨步发展的黄金时期,公司业务年增长率超过100%[4]。

但2003年以后,由于企业的仓储管理系统过于原始,只能手工制作单据,导致工作效率提升方面遭遇了巨大的发展瓶颈。

而企业管理跟不上,能接受的业务量趋于饱和,使英源物流的发展速率开始变得缓慢。

英源物流的领导层敏锐地意识到,公司需要借助信息化系统帮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英源物流于2006年上马了一套物流信息化系统。

然而,该系统流程固化、运行速度缓慢,不支持互联网架构,外部机构无法应用该系统实现协同作业,无法实现业务单据的导入导出,仅仅只能作为电子表格记录单据和其他业务数据,原有系统的局限性对英源物流的实际运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信息系统的实施并未减轻管理和实际操作的繁杂度,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得不到有效的降低,工作效率和客户质量得不到切实的提升,这和当初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愿望相违背,英源物流管理层不得不重新寻求一套真正合适而有效的物流管理软件。

3.3物流信息化往往半途而废,造成资源浪费现象

许多企业在信息化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将信息化置之一边,半途而废。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有的企业资金不足,不如在企业硬件购置完毕后,资金所剩无几,就只好先暂时放弃;

二是感觉信息化没有立即带来预期的效益。

有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应该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不然。

信息化是通过提高效率来产生效益的,需要一定的积累;

三是员工抵触,在向中小企业推广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来自企业内部员工的抵触。

部分员工认为实施信息化,自己己经熟悉的一套业务就要发生改变,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而且一旦将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上去,大量的人员将会面临失去工作的危险。

信息化中止后,那些已购置的硬件软件便处于闲置状态,发挥不出它们应有的作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3.4物流企业人才短缺

物流信息人才短缺,确切地说应该是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人才短缺。

传统的货运仓储企业作业以手工操作、体力劳动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融网络化、信息化与一体的物流集成化则不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但从传统货运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固有观念却没有转变过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属于这一情况。

信息系统的建立、应用以及维护对相关的人力资源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

国内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信息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相对匾乏,进而影响了企业物流控制的信息化进程。

4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议

4.1加快物流信息化组织体制建设,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与使用”方向发展

首先,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地方信息化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负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

成立物流信息化建设机构,负责物流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具体实施。

同时,采取政府、院校、企业三结合的方式成立物流信息化技术论证与研究开发小组,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机构的领导下,负责拟订开展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方案,制定开展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等。

其次,加快适应信息化的物流组织改造。

物流信息化的顺利进行,要求物流企业的组织与管理随之调整,这种调整应适应物流信息化业务流程变短、信息流动变快、作业系统开放、信息流与物流统一等特点进行,逐步建立外形扁平、横向联通、纵横一体的“网”状组织体制,使企业物流机构链与信息链、数据链协调发展。

4.2物流信息标准化数据库建设

实现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单位之间的物流活动的协调,根治上下游单位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保障效率,削减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支,提升上下游单位乃至供应链整体实力,关键在于解决单一单位或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在上下游单位之间建立起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实现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而其基础就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即必须制定出不同物流系统之间信息交流与处理的标准协议或规则,作为跨系统、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物流运作桥梁,以顺利实现不同单位间物流信息数据的交流、不同地区间物流信息的交流、不同供应链系统间信息的传递、不同物流软件系统信息的交流等,最终完成物流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的目的。

物流信息标准主要由基础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以及单项标准等组成的标准化体系,该标准化体系涉及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因此可通过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化数据库方式,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4.3制定出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

按照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根据国家和地方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以现代物流的整体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为牵引,在地区信息港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物流信息化规划的经验,制订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指导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

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应采取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要注意处理好技术的成熟性与技术领先性之间的矛盾,具备持续升级、全面兼容和阶段更新的特性,立足先进技术,超前开发设计,形成技术推动顶层设计发展,顶层设计牵引技术发展的良性局面。

4.4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DI、INTERNER、GPS等)、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围绕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发、服务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构造出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从而达到全面满足经济发展的目的。

实现物流信息化,必须建立起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

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以信息化标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