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075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档格式.doc

l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行为主义的诞生,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等。

一、学科名称梳理

该学科常见的名称:

1、公共政策学

2、政策学

3、政策科学:

(PolicySciences)

创始人: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著有《政策科学》(1951年)一书。

本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科的诞生。

在我国曾著有《政策科学导论》一书便是使用的这一名称。

拉斯韦尔对政策科学的特征的概述(六点):

l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l政策科学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理性实证主义之上

l政策科学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科学

l政策科学具有快学科的特点

l政策科学是一门必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l政策科学必须以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具有“发展概念”

其他代表者:

伊斯顿·

罗斯威尔,斯坦福大学教授,在勒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一书的前言中指出:

“政策科学是以制定政策规划和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为核心,运用新的方法论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叶海卡·

德洛尔,该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认为:

“政策科学是融系统的知识、合理结构的理性、有组织的创造性为一体,研究如何制定优化政策,避免灾难性政策的学科领域。

政策科学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系统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其具体的政策问题”。

他把政策科学看成是提高控制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他在1968-1971年,发表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构想》,而且创办了《政策科学》刊物,进一步确立了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

以德洛尔为首的一派政策科学家,他们所提出的理论与观点,已在这一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政策科学的基本范式。

其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1)政策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和端正社会发展方向

2)政策科学所关注的政策制定系统,是宏观的公共政策制定系统

3)政策科学打破了许多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吸收了多学科的有益知识

4)政策科学的建立,首先是以抽象的政策制定理论框架为基础

5)政策科学第一次把个人的经验、社会常识也纳入学科知识系统中

6)政策科学试图将探讨价值、价值协调、价值代价和价值行为的确定为基本内容

7)政策科学的研究主题是鼓励、激发有组织的创造性,包括价值观的创造

8)政策科学赖以发展的源泉是社会改革和改革环境中政策过程的变化

9)政策科学强调未来,但又认为今天是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坚持历史研究方法

10)政策科学既对科学中的理性知识进行研究,又承认超理性过程的重要作用

11)政策科学以实证哲学为基础,其研究主题是自身的规范、假说、潜在理论、学术基础及其应用

12)政策科学认为规范的创新是必须的、严格的,应符合科学的基本标准

李忠尚,《现代决策论——软科学与决策科学研究》,认为:

“政策科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决策理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与分析、评价并探索其规律的综合性新型学科”。

他指出该学科的核心是致力于政策系统的改进。

4、政策分析(policyanalysis)和公共政策分析(publicpolicyanalysis)

“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政治家林德布洛姆提出。

狭义的政策分析是指:

基于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政策方案的过程。

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在政策期望与现实可能性之间获得逐渐一致的认识

广义的政策分析是指:

从知识向决策层投入的角度看,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创造与应用社会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它可以被看作对包括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反馈和政策终结各个阶段在内的整个政策过程的分析,还包括对政策环境的分析。

在我国,较早的使用这一概念的是陈庆云。

他在《公共政策分析》一书中认为,“公共政策分析是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他还认为,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政策学的分支学科。

5、政策研究(PolicyResearch,PolicyStudies,PolicyInquiry),公共政策研究(publicPolicyresearch,PublicPolicyStudies)

斯图亚特·

那格尔,美国著名学者,认为政策研究“是为解决各种具体社会问题而对不同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及其效果的研究”。

这一定义注重政策效果的评估、政策形成的因果关系与过程。

王沪宁:

认为,“公共政策研究涉及公共政策的对象、含义和理论,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的环境、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优化、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比较等诸多方面”。

安·

梅伊克尔扎克,美国学者,更加宽泛的定义。

认为:

“政策研究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指导研究或分析的过程,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行动的指南。

在这一点上政策研究与其他类似学科有本质的不同”。

同时,她还指出,“政策研究是科学,基于技艺的知识和艺术的综合,这里的科学是理论、观念和方法原则的体系;

这里基于技艺的知识是可应用的技术、经验的原则和标准操作程序的整体;

这里的艺术是指步骤、风格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

林德金,《政策研究方法论》

小结:

不同的名称表达的是同一概念,是对同一学科的不同称谓。

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混用和替代。

二、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两点:

古代政策思想和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准备)

公共政策这一学科的形成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随着人们对公共政策认识的逐渐深入和丰富逐渐形成的。

历史上,人们对公共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与演进是公共政策学科得以形成的基础。

(一)中国古代的政策思想(四点)

l古代关于政策名著

l中国古代的政策思想

l古代政策思想发达的原因

l古代政策思想为何没有发展为一门学科

在中国古代,关于公共政策的思想出现非常早(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而且是源远流长的,极为丰富的。

对其朴素的阐释就是“治国,平天下”。

但遗憾的是,公共政策的学科却没有在我国生根发芽。

我们目前所学的这些公共政策的知识,多数都是从西方学习和引进的。

l中国古代关于公共政策的名著:

1、诸子百家:

《管子》、《孟子》、《韩非子》、《商君书》等

2、李斯:

《谏逐客书》、贾谊:

《论积贮疏》、晁错:

《论贵粟疏》、诸葛亮:

《隆中对》等。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著作——《战国策》。

4、(很可能)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智囊补》。

作者冯梦龙,共搜集整理我国古代著名的政策案例1238例。

l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六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比如孟子曾言“民贵、社稷次之、君轻”。

荀子也言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也说过: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管仲: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唐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政论家):

“立国之道无他,惟在富民,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两种基本的经济形态(还有产品经济)。

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所以在历朝历代中,农业立国是一项基本国策。

例如,商鞅:

“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

李世民: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朱熹:

“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使凡州县守倅,皆以劝农为职”。

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的政策倾向

孔子: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唐甄:

“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老子: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他认为,对于统治者来讲: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因此,他建议统治者: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l中国古代政策思想如此发达的原因:

(两个方面)

1、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政权更迭的频繁。

在中国封建的历史上,经历了无数的朝代,但唯有不变的是上述的立国之策。

这些政策在历朝历代都体现的很明显。

为什么呢?

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某一个朝代推翻前一个朝代之前,农民起义多是打着宗教的旗帜,可无论如何,在起义成功之后,所有的统治者还都是回归了孔孟之道。

因为,只有孔孟之道才能够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

这也直接促使统治者为了自己王朝的统治利益,必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2、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和科举制度的形成

对于学子来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目的是做官,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且在当时,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在那样一种社会条件中,还会有那么多的人选择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科举。

科举是古代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

那么科举是如何运作的呢?

科举中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要考察学子的对策和施政能力。

这也直接驱策学子们关注政府的运作,热衷于“议政”,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府的各种政策。

l政策思想、观点和知识为何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这门独立学科?

1、当时国家政治体制的局限

虽然古代关于政策的思想着为丰富,但是,古代的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并没有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还没有显露出来,能够参与决策的人很少;

而且当时那些关于政策的思想、观点和知识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缺乏对政策过程的研究。

而如果没有对政策过程的研究,也就不可能有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2、当时的政策思想、观点和知识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程序,更不可能进行定量研究,多是一些哲学性、理论性的思考。

(二)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两点:

学科诞生的背景和几位重要学者)

l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背景

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产生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的经济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国家的基本政策也必须具有新的政策理念和政策选择取向。

同时,人们对于政策的观察和研究也有了长足发展,推动了公共政策学科的形成。

2、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专业化

政策研究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政治学的发展对于公共政策学科的形成产生着莫大的影响。

19世纪中期,政治学开始沿着两条路线由思辨的哲学变成实证的科学。

一条是约翰·

密尔和托克威尔开创的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而对政治假设进行验证;

另一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对政治现象进行社会经济的考察和社会阶级的分析。

3、那些擅长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和教授的推动。

他们越来越多的被政府召去,参与政府的决策与管理。

l产业革命后为公共政策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

1、亚当·

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又称《国富论》,第一次将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l反对封建主义、批判重商主义,宣扬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对当时英国的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l他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理解,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理念。

亚当·

斯密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让市场调节经济,政府只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l在研究方法上,关于经济人利己心的假设对政策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个人利己主义,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受利己主义的支配,个人追求的总是个人的利益,但其结果却产生了相互的和共同的利益。

2、克劳塞维茨,德国军事理论家,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l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

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链锁,并把没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链锁中的一环。

l提出了因素分析。

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这种要素分析是政策分析的基础。

l提出了权变的思想。

他强调战略决策必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3、卡尔·

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对政策研究的伟大贡献:

l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论,界定了政策范围和方向。

l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道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l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4、马克斯·

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代表作《宗教社会学论集》、《经济与社会》、《科学论文集》等。

对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

将社会科学看作文化科学,主张对社会和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将价值或伦理的考量引入政策分析研究。

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两个基本因素:

动机和目标。

一项政策的形成应该是各种动机和目标的一种均衡。

这一理论为我们的政策分析和评估提供了一种指导。

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韦伯的“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

所谓“理想类型”就是用来描述事物的过程的,但是,它不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过程的临摹,而是关于某种设想出来的逻辑联系的“思想图象”。

它是在现实中认识事物的一个必要而有用的中介手段。

所谓“价值无涉”,就是划清科学认识和价值判断的界限,前者需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将价值判断从经验研究中剔除出去。

所谓经验研究就是“事情是怎样的,可能怎样”,而价值判断的基本命题是“应当怎样”。

上述这些主要的学者和思想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经济学、军事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公共政策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l公共政策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l公共政策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一)公共政策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形成而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

诞生的标志是1951年拉斯韦尔编著的《政策科学》一书的面世。

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能够以一门学科的面貌诞生,得益于诸多条件:

l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l政策科学的形成

l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l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策领域的扩展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系统论,英文名称GeneralSystemTheory或Systematics,由美籍奥地利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

代表作:

《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运用》。

基本观点: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系统,系统论研究系统的原则、规律和模式,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

系统论的主要内容:

(三个层次)

第一层:

系统论原理。

主要是研究一般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发现并确认适用于所有系统的普遍原则,构建一般系统论的理论框架。

第二层:

系统方法。

广义的系统方法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观察事物,注重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侠义的系统方法,指的是解决系统工程实践中的问题所应用的方法

第三层:

系统工程。

这是系统科学的技术层面,是系统科学、运筹学和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研究、设计和建造最优化系统。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能够深化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能够使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制定科学的决策。

信息论,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申农,代表作《通讯的数学理论》。

信息科学是一门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大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控制论,维纳,1948出版《控制论》一书,控制论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诞生。

控制论是研究不同系统之间的共同控制规律以实现后话目标的学科,是利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传递,将整个系统组织成能自动地合乎要求的运动机制的一门新型学科。

申农的信息论主要研究通讯过程中的信息问题,维纳则将其与控制论相联系,研究控制论系统中的信息论问题。

“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简称),比较与传统的思维方式,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的新型思维方式。

“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系统方法。

2)信息方法。

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输出以实现有目的的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3)反馈方法。

反馈是指将施控系统的信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对象)后产生的结果再传输给施控系统,并对信息的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

4)功能模拟方法。

模拟方法是指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某种相似关系,用模型来模拟原型,通过模型间接地研究原型的内在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

功能模拟比此更胜一筹,它模拟的不仅是形象和数量关系,而是模拟原型的某些功能和行为。

“三论”的后续发展——大系统论

大系统论是依据三论组合成的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研究对象被看作一个可以根据其本身固有的信息予以模拟和预测的系统,并且可以根据实践主体的目标对之做出相应的行动决策。

做出和实施决策的过程的有效控制被理解为管理。

因此,对大系统进行预测、决策和管理的过程就是“三论”统一的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2、决策科学的形成

决策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手段与分析工具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并认识和把握正确决策规律的综合性新兴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决策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分为个人、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

决策科学的两个学科体系:

第一个体系

对人的假设:

经济人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

认为人大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2、社会人:

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是社会需求,即人们有安全、社会交往和社会认同的需要。

3、自我实现的人:

认为人都具有充分发挥自己潜力,表现自己才能的要求。

4、复杂人:

认为人是复杂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体现为现代管理中的权变思想。

概念解释:

基数效用这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效用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一个类似于香、臭、美、丑那样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比较一顿丰盛的晚餐和一场高水平的足球比赛的效用。

决策的最终目的是谋求决策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重要的理论:

博弈论,提出者:

诺伊曼和莫尔根斯坦,1944年。

第二个体系

管理人(或行政人)

代表者:

l巴纳德,哈佛大学教授,于1938年出版《经营者的职能》

l赫伯特·

西蒙,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47年出版《管理行为》。

奠定了决策理论的基本论点和基本结构。

赫伯特·

西蒙在理论上的贡献

第一点:

在“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第二点:

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决策过程理论:

认定问题-确定目标-寻找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和措施-比较并评价备选方案的优劣-在备选方案中进行决策-执行决策-实现目标

第三点:

著名论断:

“管理就是决策”,“全部决策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行为科学20世纪30年代开始于美国。

它是一门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研究领域包括3个系统:

机器-机器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即人-机系统;

社会系统,即人-人系统。

行为科学研究对象是人-人系统。

行为科学研究成果:

l泰勒,以经济人为假设,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l梅奥,以社会人参见前面的注释

为假设,通过“霍桑实验”创立“人群关系理论”(还发现了非正式组织),认为在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挑战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为行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l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跨学科学术会议上,行为科学正式诞生

行为科学-行为主义(behaviorism)

所谓行为主义,指的是一种关于观察个人、组织和动物等有机体在既定的环境中或内外刺激下的表现和反应的学说。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美国政治学的发展对公共政策学科形成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治学界开始酝酿一场“行为主义革命”。

原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梅里亚姆,受欧洲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研究的影响,强调政治学研究的方向须是政治行为学,要求突破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制度主义和规范主义的局限。

这场革命被称作为“产生公共政策学的催化剂”。

革命中的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对公共政策学影响重大。

l伊斯顿关于政治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以及关于政策就是各种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界定。

l阿尔蒙德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

以及对于政治过程或政策过程的分析。

l多伊奇关于政治系统中的信息沟通理论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背景

1929-1933年世界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