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83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展规划

定新乡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二月五日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202x-202x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和依据

(一)背景和依据

1、背景。

定新乡是喀斯特溶岩山区,石漠化及为严重,石漠化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85%,生态和生存环境恶劣,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改变这一现状,定新乡抢抓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契机,在实施石漠化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和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x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4372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58元。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定新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202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强省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又为定新乡农业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202x年,黔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行省的工业强省和统筹城乡的战略部署,并以工业强县、以工促农作为全县工作的主导思想,赋予了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更多的内涵和要求,明析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定新特色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个经济急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特色就是发展动力,2特色就是产品生命力,特色就是市场竞争力。

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定新乡农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

2、依据。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二、农业产业概况

定新乡位于黔西县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辖13个行政村(中心社区),年降水量1005mm。

202x年底,全乡人口22856人,其中农业人口22378人,劳动力13535人;全乡土地面积141750亩,耕地面积16190亩,属喀斯特溶岩山区农业乡,土地贫瘠。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2588亩,粮食播种面积50327亩,产量6310吨,其中玉米面积10655亩,产量3734吨;稻谷面积,1237亩,产量524吨;小麦面积7800亩,产量297吨;蔬菜面积5220亩,产量1541吨;油菜面积4200亩,产量128吨;烟叶面积3229亩,产量342吨;生猪出栏4800头,产量432吨;家禽出栏13660只,产量20.6吨;水产品产量8.5吨。

几年来,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2x年底农业总产值4372万元,比202x年增加xx万元,比增84.2%;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2x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比202x年增加1307元,比增70.6%。

3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逐年下降,农业发展受到很不利的影响。

三、规划现状

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副生产加工等总量小,无法形成规模,发展滞后,参差不齐。

二是定新现有耕地16190亩,林地3469.5亩,荒山荒坡200亩,退耕还林11584.5亩,未利用水域约750亩。

从目前的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看,全乡土地和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是现有产业规模小,技术指导、综合管理及资金投入短缺,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强,产业发展的定位偏离市场,与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形成独特的农业产业品牌,无发展后劲。

四、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促成大宗土地流转,劳动力就地转移,最终形成农户外出经营——催生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或培训输出——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回乡创业——现代特色农业落户定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规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规划期限:

202x年至202x年。

规划范围:

全乡13个村(中心社区)。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

规划种植辣椒50000亩,种植高粱7500亩,种植魔芋3000亩,杂交玉米育种2500亩,种植特色蔬菜25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30000亩。

2、特色经济林。

规划种植核桃18980亩,种植刺梨10000亩,种植黄金梨460亩。

3、中药材。

规划种植金银花4000亩,种植仿野生天麻5000亩,种植半夏1000亩。

六、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建立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一切有利于发展思维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走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

依托定新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

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瞄准现实和潜在两种需求,立足多样化、优质化,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

5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3、坚持特色竞争的原则。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突出重点,优中选优,走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农业。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

在汲取继承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和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优势农产品内在品质,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5、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

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全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全面提高整个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坚持规划目标的适当超前性,规划措施的可操作性,加大对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力度,实现优化配置。

6、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

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消除影响和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按照以长养短、以长促短的发展目标,以短期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长期产业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业转型,促使全乡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从202x年起至202x年,通过实施特色种植业、特色经济林和中药材三大经济种植产业,全乡农业年均产值可达到11355万元,增幅1倍以上,农民人均纯

6收入达到3773元;经济林产业达到盛产期间后,全乡农业产值可达到50346万元,增幅10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建成三大特色产业带后,可使70%的村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1、特色种植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辣椒种植。

202x-202x年共实施50000亩,202x年起每年实施10000亩,年均产值达2500万元。

——高粱种植。

202x-202x年共实施7500亩,202x年起每年实施1500亩,年均产值达750万元。

——魔芋种植。

202x-202x年共实施3000亩,202x年起每年实施1000亩,年均产值达400万元。

——优质玉米育种。

202x-202x年共实施2500亩,202x年起每年实施500亩,年均产值达100万元。

——夏秋蔬菜种植。

202x-202x年共实施2500亩,202x年起每年实施500亩,年均产值达190万元。

——脱毒马铃薯种植。

202x-202x年共实施30000亩,202x年起每年实施6000亩,年均产值达3000万元。

2、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核桃种植。

202x年实施9780亩,202x年实施9200亩,到达盛产期后,核桃种植年均产值达到31680万元。

——刺梨种植。

202x年实施10000亩,到达盛产期后,刺梨种植年均产值达到3900万元。

7——黄金梨种植。

202x年实施460亩,到达盛产期后,刺梨种植年均产值达到91万元。

3、中药材种植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仿野生天麻种植。

202x-202x年共实施5000亩,202x年起年均实施1000亩,仿野生天麻种植年均产值达到3335万元。

2、金银花种植。

202x-202x年共实施4000亩,到达盛产期后,仿野生天麻种植年均产值达到1600万元。

3、半夏种植。

202x-202x年共实施1000亩,202x年起年均实施200亩,半夏种植年均产值达到80万元。

七、总体布局

根据定新乡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全乡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带。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带。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带。

1、规划发展核桃种植1898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1468亩,元田村种植2342亩,村种植1453亩,马骖村种植2920亩,新村村种植749亩,英雄村种植1187亩,青杠村种植671亩,安乐村种植2318亩,新山村种植982亩,三好村种植529亩,堡堡寨村种植2356亩,新海村种植202x亩。

2、规划发展刺梨种植100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800亩,元田村种植800亩,村种植800亩,马骖村种植1700亩,新村

8村种植800亩,英雄村种植500亩,青杠村种植1800亩,新山村种植5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1500亩。

3、规划发展黄金梨种植460亩,在青杠村水红花实施。

(二)特色种植业产业带。

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以辣椒、高粱、魔芋、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特色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1、全乡规划辣椒种植50000亩,每年种植100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800亩,元田村种植800亩,村种植800亩,马骖村种植1700亩,新村村种植800亩,英雄村种植500亩,青杠村种植1800亩,新山村种植5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1500亩。

2、规划高粱种植7500亩,每年种植1500亩,其中安乐村种植1000亩,三好村种植500亩。

3、规划魔芋种植3000亩,202x年起每年种植1000亩,其中新山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300亩,堡堡寨村种植400亩。

4、规划优质玉米育种2500亩,每年500亩,在青杠村王家槽实施。

5、规划夏秋蔬菜种植7500亩,每年种植25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250亩,元田村种植150亩,村种植150亩,马骖村种植300亩,新村村种植200亩,英雄村种植200亩,青杠村种植300亩,安乐村种植200亩,新山村种植100亩,三好村种植150

9亩,堡堡寨村种植200亩,新海村种植300亩。

6、规划脱毒马铃薯种植30000亩,每年种植60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400亩,元田村种植400亩,村种植400亩,马骖村种植1000亩,新村村种植400亩,英雄村种植300亩,青杠村种植1100亩,新山村种植4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800亩。

(三)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带。

1、规划仿野生天麻种植5000亩,每年种植1000亩,其中安乐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200亩,新山村种植300亩,堡堡寨村种植200亩。

2、规划金银花种植4000亩,202x-202x年实施,其中群星村种植500亩,元田村种植300亩,村种植300亩,马骖村种植200亩,英雄村种植600亩,青杠村种植500亩,安乐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400亩,堡堡寨村种植600亩,新海村种植300亩。

3、规划半夏种植1000亩,202x年实施,其中群星村种植100亩,元田村种植200亩,村种植100亩,马骖村种植200亩,英雄村种植200亩,青杠村种植200亩.

八、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协调,10分工负责”制。

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评审考核规划实施情况。

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规划实施。

(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大力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推动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抓好辣椒、高粱、核桃、刺梨等特色产业建设项目,以辣椒种植为龙头,积极推进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在坚持土地(山林)承包期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办法,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运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

(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推进产业经营,选择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

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附件:

1、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区域分析图

2、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图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