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090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文1720文档格式.docx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2、学会“依、穷、目、更”4个生字。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品古诗

1、读古诗,结合图想想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

写一写

1.记一记后4个生字,看看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要注意什么,给它们找朋友。

1、描红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鹳雀楼的美景。

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鹳雀楼,尽情欣赏美景。

活动一:

1、学生自学诗句。

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第一、二句:

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

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

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

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

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第三、四句:

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

(3)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a、默读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

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

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

诗人看到了什么?

(板书:

白日 尽 黄河 流)

b、指图(这就是鹳雀楼。

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

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c、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d、小组内互相描绘。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e、教师小结设问:

鹳雀楼共有三层。

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f、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g、小结:

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活动二:

背古诗

3、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4、(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

5、(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

6、(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

7、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8、(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

9、(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

10、(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

11、这首古诗大家能背出来吗?

小组内练习练习。

12、指名背

活动二:

板书设计:

看白日 尽 黄河 流

想站得高看得远

【检测反馈】

1、描生字

 

教后反思:

18、《青松》第1课时导学案

1、学会本课前两个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

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

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

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18、《青松》第2课时导学案

2、学会“压、且、化”4个生字。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4、读古诗,结合图想想诗句的意思。

5、小组交流

6、小组展示

2、描红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

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

(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1)过渡:

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

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

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

(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

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

(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

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

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

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

(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

(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

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19、《小动物过冬》第1课时导学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读好小动物间的对话。

2、认识本课部分生字,重点关注“商、量、钻、藏”的读音及轻声的读法,关注“商、暖、第”的字形,并能正确书写“商、暖”二字。

交流词语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有哪些难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2、在小组内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3、展示汇报

读通课文

2.听老师范读后,自己把课文朗读一遍,争取把课文读到正确、通顺。

活动三:

自主识字

(1)读读这几个字:

第、相、商、暖。

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小组交流:

字的形状、笔顺。

(3)描红、临写、展示。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仔细听好了。

谜语一:

小姑娘,穿黑衣,秋天飞走春天回,带着一把小剪刀,在清风里飞呀飞。

(燕子)

真聪明!

谜语二:

人夸游泳小健将,小时穿着绿衣裳。

长大披上新绿袍,爱捉害虫呱呱叫。

(青蛙)

谜语三:

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花粉人人爱。

(蜜蜂)

今天就有这三个新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上课。

你们高兴吗?

这些动物又小又可爱,我们可以把它们亲切地称为“小动物”。

跟老师一起写。

今天这三个小动物就要陪着我们一起学习。

好朋友在一起,日子过得就是这样快乐!

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走得特别快,没过多久啊,秋天就到了。

你看到了什么?

树叶都怎样了?

(练习说话)

秋风的力气是那么大,连树叶都从树上掉下来了。

又大又冷的风,我们就会说——【出示生字卡片:

刮】谁会读?

指读,齐读。

秋风刮起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三个小动物想,我们该怎样过冬呢?

【板书:

过冬】

于是它们就商量开了【出示生字卡片:

商量】

商:

这就是——请你读。

开火车读

量:

这个呢?

这是一个多音字。

平时我们读lià

ng,在这里它读liá

ng。

你来读一读。

商量:

这两个字合起来,你还会读吗?

指名读,正音,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个小动物要在一起商量,我们来看,商量的“商”里面有一个口,意思是要说话,一个人怎么商量啊?

要许多人在一起商量,所以商的里面还有一个八。

闭上眼睛想一想,商量的“商”里面有什么?

(略停)八和口。

记住了吗?

(一)、引导自读

1、【出示图片:

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

瞧!

小燕子扑棱着翅膀来了,小青蛙一蹦一跳也来了,小蜜蜂当然也少不了。

这就叫做——【出示生字词:

聚到一起】齐读两遍。

2、他们聚到一起干什么啊?

小动物究竟是怎样商量的呢,他们各自又是怎样过冬的呢?

听老师朗读一遍。

下面,请小朋友自己把课文朗读一遍,争取把课文读到正确、通顺。

(二)、检查自读效果

1、都读完了吧,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三个小动物到底是怎么商量的呢?

先是谁和谁商量?

(先是小燕子和小青蛙,接着是小燕子和小蜜蜂)

2、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记住他们商量的结果了吗?

三只小动物都是怎样过冬的,你记住了谁的过冬方法?

(1)小燕子是怎么过冬的?

她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呢?

【出示暖和】指名读、正音、齐读。

记忆字形:

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就会感到怎么样?

你们看,这个“暖”字是什么旁?

和太阳公公有关。

暖的右半部分特别难写。

让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上面是一个爪子头,接下来是一短横,下面是一个朋友的友。

我们一起来写。

1.三个好朋友约好了,第二年的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出示卡片:

第相】你怎么记住它?

2.学写“商”和“暖”

3.描红、临写、展示。

19、《小动物过冬》第2课时导学案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方式,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读一读,说一说

  1、和学生一起回顾课文。

  2、三个小动物开始发愁了,知道为什么吗?

它们此时此刻还那么快乐吗?

3.展示。

读一读,圈一圈

1、读读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并圈一圈它的过冬方式。

2、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听。

3、展示。

想一想,演一演

1.小组内交流:

  第二年春天,小燕子从(),青蛙(),蜜蜂(

)。

它们……

(4)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

(5)展示。

1.天气渐渐凉了,三个小动物开始发愁了,知道为什么吗?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有开心到忧愁的语气变化。

1.课件出示:

三个小动物聚在一起商量的画面。

1.听,小燕子最活泼,他先开口了,燕子说什么了,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相机讲解词语:

暖和(huo)“和”多音字,这二读轻声

春暖花开:

春天天气暖和了,许多花儿都开了。

请学生用这个成语造句。

师:

想一想,告诉老师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给学生简单介绍“候鸟”“迁徙”的知识。

你现在就是一只可爱的小燕子,谁能将自己独特的过冬方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能加上动作和表情那就更好了。

2.过渡:

小燕子要去南方了,好朋友青蛙怎么过冬呢?

它很担心,我们帮它问问青蛙吧。

学生分角色朗读燕子与青蛙的对话。

3.青蛙在哪儿过冬呢?

又是怎样过冬的呢?

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4.原来睡觉也可以过冬呀,那青蛙的这种过冬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冬眠”。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身体表面十分光滑。

它是变温动物,身体体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如果不钻到泥土里冬眠,那会被冻死)

5.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青蛙则钻到泥土里冬眠,还剩下小蜜蜂,让我们听听她是怎样过冬的?

课件出示:

蜜蜂与燕子动画及配音。

让学生交流观看之后的收获。

小结蜜蜂的这种过冬方式叫“备粮”

6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

1.三只小动物商量好了吗?

它们还说了什么?

第二年春天,他们分别从哪儿来,又在一起干什么呢?

发挥一下想象,谁能将故事往下编上一段呢?

第二年春天,小燕子从(),青蛙(),蜜蜂(

1.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那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这篇课文。

3.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大家想不想演一演呢?

活动四:

写一写,比一比

  1.将第一课时没写完的字在习字册上认真写完。

2.展示(比一比,谁的字更漂亮!

20、《美丽的丹顶鹤》第1课时导学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一、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生字,画出词语。

2、同桌过关朗读。

认真倾听,相互正音。

3、全班展示读词语。

活动二、初读课文,弄清梗概。

1、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懂,交流,互相解答疑问。

2、相互讨论,然后作答。

3、分小节全班展示朗读课文

活动三、学写生字

1、读课后笔顺表。

2、交流记字方法。

3、认真写字。

书空,板演,评议。

4、练习描、仿、写。

5、书空,记住笔顺。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丹顶鹤)

指名拼读:

丹(dān)、鹤(hè

告诉学生“丹”表示红色。

丹顶鹤因为头上是红色而得名。

丹:

丿冂丶―指名书空,集体练写。

2、看图说说丹顶鹤怎么样?

美丽的)

3、齐读课题:

美丽的丹顶鹤。

介绍丹顶鹤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活动一、检查情况,指导朗读。

1、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所有字词(小黑板)。

(2)检查朗读情况。

(纠正多音字读音)

(3)巩固读: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多种形式朗读。

(4)同桌过关。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和文中的长句,检查朗读。

3、指导分段朗读。

活动二、初步了解,弄清梗概。

1、每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小结,或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2、齐读课文,再次体会。

活动三、学习字词,正确书写。

1、生字卡片出示前5个生字,读生字。

2、反馈:

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什么字?

3、描红,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姿势要正确。

4、集体书空,记住笔顺。

五、本课小结。

20、《美丽的丹顶鹤》第2课时导学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活动一、细读课文第一节

1、认真倾听别人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朗读,边听边观察题图,体会丹顶鹤飞行时的形象,用愉悦的语气读。

活动二、品读二三两节,欣赏丹顶鹤的美丽,练习朗读表现美

A、学习第二节,读出丹顶鹤的颜色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在课文上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组内交流,读读划出的词

3、齐读第2自然段。

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B、学习第3自然段,读出丹顶鹤的体形、姿态、传说美。

1)默读第3自然段。

(2)组内轮流读,说说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细读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组内交流:

从哪儿看出丹顶鹤把黄海之滨当成了第二故乡?

(3)齐读第4自然段

检测反馈:

1、完成《习字册》上的5个生字。

2、完成《补充》、《一课一练》剩余作业

3、背熟课文。

一、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卡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比较句子:

丹顶鹤飞来。

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这两句话不同在什么地方?

你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相机比较:

一只、一群、一群群。

换词理解:

嘹亮、遥远。

(4)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观察题图。

体会丹顶鹤飞行时的形象,用愉悦的语气读。

活动二、细读二三两节,欣赏丹顶鹤的美丽,练习朗读表现美

2、组内交流,读读划出的词(洁白、黑的、鲜红鲜红、红宝石、丹)

4、指导朗读。

用喜欢、赞美的语气读,强调表示颜色的词。

5、指导背诵。

小黑板出示:

丹顶鹤有一身()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

它的头顶就像嵌着(),()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

先讨论填空,再自由练背,最后指名背诵。

(1)默读第3自然段。

(2)组内轮流读,说说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课件)(瞧,在一片辽阔的雪地里,丹顶鹤时而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时而像舞蹈演员那样表演着优美的舞蹈,时而高傲地踱着方步,时而悠闲地梳理羽毛,时而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相互嬉戏打闹,时而还比赛似的对着蓝天引吭高歌。

)丹顶鹤“引吭高歌”、“展翅飞翔”时高雅吗?

高雅的意思就是。

  

活动三、细读第4自然段。

(2)从哪儿看出丹顶鹤把黄海之滨当成了第二故乡?

(3)齐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说说丹顶鹤美在什么地方。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丹顶鹤?

    

20、《美丽的丹顶鹤》第3课时导学案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字词,并且初步学习运用。

2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得到巩固。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说说哪个生字是鲜红鲜红的意思。

3、口头扩词。

二、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练说句子。

仿说

3、抄写词语。

(课后第三题)

4、完成组词。

5、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