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09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

歌剧只重歌唱,舞剧只有舞蹈,唯有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最综合的艺术。

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艺术种类在戏剧艺术中并不是拼凑起来的,这些不同的艺术种类,都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

而所谓“戏剧”的原则,就是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因此,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固然是遵守各自的规律,还要遵守“戏剧”的规律,于是各种艺术种类到了古典戏曲中,都起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化。

同时,由于戏曲综合了各种艺术种类,所以戏曲作为戏剧也产生了性质上的特点。

这样在戏剧的基本原则之下,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特点。

作为表演艺术来说,戏曲艺术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

音乐和舞蹈是比较单纯的艺术。

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情绪,音乐是用声音表现思想、感情、情绪。

二者都要在自然的形式下表现一种意义(或“意蕴”)。

作为艺术形式来说,它们都是“表意”的。

这里所谓“表意”的“意”,同时包括了“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艺术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而这两种因素在艺术中的结合又不是机械的,在总的“表意”的特点下,我们又可以把艺术分成为“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表达一种理智的思想,后者侧重于表现一种情感。

以此来说明绘画、戏剧与音乐、舞蹈的关系,也的确有它方便的地方。

结合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国戏曲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表情”的因素竟占三分之二,这样,中国戏曲在艺术上的特点也就容易看清了。

话剧是没有歌舞的,这自是常识,但由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特征上的不同,就常常为人所忽视。

这就是说,戏曲与话剧虽同属于“戏剧艺术”,而戏曲偏重于表现,话剧则偏重于再现,前者侧重写意,后者偏重于写实。

戏曲与话剧一样,同是“戏剧”,是以动作和对话来展现剧情,原则上来说,是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

据此,“戏剧”当然是现实生活的“模仿”,是人生的“镜子”,因而是一种“再现艺术”。

这是基本的,中国戏曲既然是一种戏剧,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中国戏曲艺术又是戏剧、音乐、舞蹈三者的融合。

所以它既不同于话剧,也不同于西方的歌剧和舞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音乐性的对话与舞蹈性的动作。

在戏曲中,音乐和舞蹈首先要为戏剧服务,音乐要为人物对话服务,舞蹈则离不开戏剧动作的要求。

但是,既然音乐和舞蹈是戏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对“戏曲”也有种种制约作用。

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就不单纯是对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而都被“表现化”了。

中国戏曲这种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使它作为一种戏剧形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能够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虽经冲击而巍然屹立。

(选自叶秀山《古中国的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

艺术;其他艺术种类都不是综合性的艺术。

B.由于综合了多种艺术种类,作为一种戏剧的中国古典戏曲也就具备了不同于歌剧、

舞剧、话剧等其他戏剧种类的特点。

C.音乐和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段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意”,这决定了中

国戏曲中“表情”的因素高达三分之二。

D.“理智”和“情感”在艺术中紧密结合,而“再现的”艺术侧重表达理智的思想,

“表现的”艺术侧重表现一种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是戏剧的原则,各种艺术种类在戏曲中根据戏剧

的原则综合在一起,各因素相互制约又互相影响。

B.由于音乐、舞蹈偏重于表达情感,主要综合了这二者的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更偏重

于表现,这与偏重于再现的话剧明显不同。

C.戏剧是用动作和对话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是一种再现的艺术。

作为戏剧的一种,中国戏曲也具有这个特征。

D.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不单纯是对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都是被“表现化”了的;

所以,戏曲对音乐和舞蹈有制约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歌、舞、文学、绘画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在戏曲中必须遵守戏剧的规律,因而

都发生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化。

B.话剧没有歌舞,中国戏曲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人们应该重视这种明显的

区别带来的艺术本质上的不同。

C.话剧偏重于写实,侧重于表达思想,但话剧并不完全排斥表达情感;戏曲偏重于

写意,侧重于表达情感,同样也可以表达思想。

D.对话具有音乐性,动作具有舞蹈性,这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其他种类戏剧的主要特

征,也使中国戏曲艺术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

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

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

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

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

丹进曰:

“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若乃器人

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

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

太子既至前,不哀。

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上以责谓丹。

丹免冠谢上曰:

“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

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罪乃在臣,当死。

”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

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顿首曰:

“愚臣妾闻,罪当死!

”上因纳,丹嘘唏而起。

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

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

“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

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

”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①骖乘:

陪乘。

②留好:

留意,爱好。

③器人:

选择人材。

④陈惠、李微:

当时宫

中的音乐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戒属毋涕泣窃:

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

生出怀疑之心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

反复推究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

哀怜

5.对以下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在文言里是指已经死去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

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时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灯等死了就叫“薨”,类似皇帝的“驾崩”。

《礼记·曲礼》: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6.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

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上以责谓丹。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顿首曰:

“愚臣妾闻,罪当死!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8-9题。

夏日客中初夏①

寇准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

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

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8.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

并作简要说明。

 

9.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表达了诗人和琵琶女知己之感的诗句是,。

(2)《阿房宫赋》中精炼形象地描绘了秦人兵败之后,阿房宫被焚而毁于一旦的句子是: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性地说明秦灭亡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的语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中国的月亮

①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

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

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

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幸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

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

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

命。

②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

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

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

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

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

“月明松下房拢静”。

松树本身不够美,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

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④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

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

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

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⑤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

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

这是李白的,杜甫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

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他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些月的诗句,中国人念起来津津有味,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⑥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

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

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文中“中固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一句表达了月亮是通人性的:

月亮能关怀人,孤独的人、寂寞的人、忧伤的人,痛苦的人.而对月亮的时候,都能获得心理的慰藉。

B.历代中国文人主要是根据神话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和美的形象。

C.本文引用大量的诗句,充分地反映出中

国人对月亮的特殊感受、特殊情缘。

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华民族爱月的主旨。

D.中国人喜爱月亮,把中秋节叫月亮节。

因为“月是故乡明”,所以我们爱月的民族为中秋节而感到自负。

E.诗句“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在意趣或内容上与第⑤节中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相似。

(2)阅读第③段文字,概述作者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笔下之月的不同特点。

(3)为什么说“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4)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

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

A.不堪忍受日趋笃厚意兴阑珊B.不堪忍受日臻完善意兴盎然

C.情何以堪日臻完善意兴阑珊D.情何以堪日趋笃厚意兴盎然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此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成为了书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标准。

①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②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

③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

④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

⑤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

⑥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的直接控制

A.⑤②④①⑥③B.②⑤④⑥③①

C.②①③⑤④⑥D.⑤④①⑥②③

1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迁《史记》记载:

“皇帝釆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

“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

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

从传世文献

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

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

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

16.下面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注册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五、作文:

共1题每题60分共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公开信,声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该学生随后做出回应

事情的起因是2015年9月19日,郝相赫在人大图书馆读了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后,对李先生分析政治史的思路非常钦佩,就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赞颂这本好书。

发朋友圈的时候,他确实有点感慨:

魏晋南北朝史领域有李先生这么杰出的学者南下澳门了,而在北京,中国的两大文科名校——人大、北大里执教魏晋南北朝的导师却没有人及得上李先生的水平。

郝相赫以前读过北大阎步克教授、人大韩树峰老师的高作,并不十分佩服,于是就拿来比较,说后两者“平庸”。

郝相赫多次在朋友圈里转发对学界前辈的评论,提及历史学界的国内多所知名院校。

如“人大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该从这个垃圾系引入大量的唐宋领域老师……如果不是跟北大历史系这个垃圾系合作而是跟南开或者北师大合作的话好太多。

”“想考魏晋或唐朝的千万别来我校,去武大清华吧。

9月21日19时许,郝相赫在新浪微博发布《道歉信》,表示“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容留”。

上述此事发生,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

1.A(原文是“最综合的艺术”,说明其他艺术种类也有“综合”的特点。

2.D(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既然音乐和舞蹈是戏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对戏曲也有种种制约作用”。

3.B(原文为“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特征上的不同”。

4.C

(1)皇上极不满意地说:

“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

(“恨”,“安”,“以”)

(2)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

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

“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切至”“却”“妾闻”)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C项,“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中的“审”如解释为“反复推究”,就与语境“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不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

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

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

是假设的一件事,不是“反复推究”的事情,故“审”应解释为“确实”。

5.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文学常识。

A项中的“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错误,可联系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皇:

象形字,本义是灯火辉煌。

由此引申为大。

于此处则是美好的意思(皇,美也。

——《广雅•释诂一》)注意,在古汉语中皇作为形容词并无皇家皇室之意,切不可望文生义。

在古代皇考并非只能做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且在宋徽宗前其亦不只限于皇家。

用皇考只是比先考显得更为庄重而已。

也正是因此,古人在同一篇文章中,可能会同时出现皇考和先公并用在不同语境之中。

6.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

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A项,“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错误,原文中“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史丹担任驸马都尉侍中,陪伴在车右不是元帝做太子时,这是时间错位设误的题型。

7.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第一句中,“恨”,极不满意;“安”,哪里;“以”,介词,把。

第二句中,“切至”,恳切;“却”,后退;“妾闻”,胡乱听信传言。

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上”“父母”“丹”“天子”“愚臣”。

【参考译文】

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

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

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

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

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乐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

史丹进谏说:

“凡是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

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于是皇上嘿嘿地笑了。

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

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成人。

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

太子已经来到驾前,并不哀伤。

皇上极不满意地说:

“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

史丹叩头谢罪说:

“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体的地步。

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

过错只在我身上,应当处死。

”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日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进宫见驾。

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蒲席上,哭泣着说:

“皇太子以嫡长子而被立,至今达十多年,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没有不从心里归附他自托为臣子的。

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

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

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

”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

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

“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皇上于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史丹唏嘘着站起来。

太子因此终于成为继承人。

史丹为人足智多谋,平易待人,外貌看去像是倜傥不羁,然而内心却非常谨慎,所以尤其能够被皇上信任。

担任将军前后共十六年,永始年间病重请求告老退职,皇上赐予策书说:

“左将军逐渐病重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